小草精神
小草精神
小草,不能輕視喔!
你看!墻頭上、峭壁間,一根小草從夾縫里冒出來的時候,任憑你風吹雨打、日曬夜露,它,始終佇立挺拔,隨風輕搖,靜靜地向世人展現生命的豐姿。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這樣一根小草的前面,如果不懂得珍惜生命,奮發(fā)有為,能不慚愧汗顏嗎?
小草,它不向逆境屈服,它不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這就是小草的精神。
佛經上說:「四小不可輕!」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里,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涓涓細流,匯成江海;一粒種子,可以長出滿樹的果實;一根小螺絲釘,可以影響一部機器的正常運轉。小,不容輕忽!東西雖小,卻有大用。
甚至,一個小王子,將來長大繼承王位,他可以號令天下;一個小女孩,未來當上皇后,可以母儀天下;一個小沙彌,假以時日,學有所成,就是人天師范的大法王;一只小龍,長大后就可以興云致雨,威顯天下。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沙一石,都有三千大世界也。
東晉的佛圖澄示現一個神跡,終于感動石勒不屠殺漢人;南宋的馮道一句話,說服遼金不濫殺中國人。一個神跡,救下百萬人命;一句話語,天下蒼生免于涂炭。小,可以輕視嗎?
菩提達摩的一句「拿心來,我替你安!」成就了一代大師慧可;桂琛禪師的一句「石頭帶在心上,不重嗎?」開啟了法眼文益悟道的契機。甚至「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小,可以輕視嗎?
周利盤陀伽,拂塵掃垢也能證果;劉邦小小亭長,他能擁有天下。紅娘只是一個小小婢女,在達官巨賈中可以成為主角;四行倉庫的楊惠敏,只是小小的一個女童軍,卻能做出百萬大軍所不能為的大事。七歲的妙慧童女能說大乘佛法;普陀山的小沙彌能夠開創(chuàng)叢林。甘羅十二歲拜相,項橐七歲與孔子辯論,被稱為「孔子師」;祖瑩八歲能背詩經、尚書,時人稱為「圣小兒」。所謂「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人小而可輕!」這就是小草的精神。
緹縈救父、花木蘭代父從軍,能夠從柔弱中取勝,這就是小草的精神。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舍我其誰?這也是小草的精神也!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谷,只要有小草的精神,自能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間。
- 昔生未了今須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釋
-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的解釋
-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的解釋
- 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
- 金鴨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的解釋
- 天地銷歸何處去,微塵幻現奈他何的解釋
- 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的解釋
-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解釋
- 性定伏魔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的解釋
- 多年古鏡要磨功,垢盡塵消始得融的解釋
- 夢里堆藏總是金,一場富貴喜難禁的解釋
- 人來謗我我何當?且忍三分也無妨的解釋
- 生死河邊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釋
-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的解釋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釋
- 懷恨難入菩提道,應修寬恕及慈悲的解釋
-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閑的解釋
-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的意思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