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cè)两?jīng)一波記 序品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一萬人俱。皆得阿羅漢道。其名曰舍利弗。大目犍連。須菩提。如是眾等阿羅漢!

  如是者,信順之詞。謂佛如是而說也。我聞?wù)?聞受之詞,系阿難之語。佛于雙林取滅時,阿難哀哭不已。阿樓馱使阿難問佛四事,一、佛滅后,比丘以何為師?二、諸比丘依何而住?三、惡性比丘,云何對治?四、結(jié)集經(jīng)時,經(jīng)首安置何字?佛即回答,一切經(jīng)首,均置「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些人說是經(jīng)」。

  一時,是佛說經(jīng)之時。

  佛是說經(jīng)之主。

  在王舍大城。梵語羅閱祇伽羅,譯為王舍城。在中印度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自上茅城遷居于此。有云王以火災(zāi)遷居于此,故名王舍城。有云此城昔為千王所居,故名王舍城。不知何說為是。

  耆阇崛山,即靈鷲山。有云山多鷲鳥,且多仙人,故名靈鷲。有云山頭似鷲鳥,故名靈鷲。王舍城周圍有五山,第一座山即耆阇崛山。

  與大比丘眾一萬人俱。出家具足戒之男眾曰比丘,女眾曰比丘尼。比丘有三義,即一、乞士:乞食以養(yǎng)色身,乞法以養(yǎng)慧命。乞食者,清凈自活也。乞法者,終出三界也。二、怖魔:比丘出家受具,魔生恐怖。三、破惡:比丘破身口七惡。

  此等比丘皆系大比丘。大者三義,謂大、多、勝。大者,言此等比丘德臘俱尊,于聲聞有學(xué)中,位極最尊。意即四果圣人也。多者,謂此等比丘,博通內(nèi)外經(jīng)典識解多也。勝者,謂此等比丘知見殊勝,勝過九十六種外道。

  比丘眾。眾者僧眾也。三人以下不為眾,四人以上,十人二十人,乃至百千人,皆名僧眾。如是僧眾,有一萬人在一起。

  皆得阿羅漢道。阿羅漢即四果圣人。阿羅漢含三義,一、應(yīng)供,二、殺賊,三、無生。比丘修乞士因,得應(yīng)供果。修破惡因,得殺賊果。修怖魔因,得無生果。因為魔名殺者,傷人慧命也。既經(jīng)怖魔,故入無生。

  其名曰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連,神通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如是等眾阿羅漢。表非僅此三數(shù)人,不過舉此三人為代表而已,實有一萬人俱也。

  「復(fù)有菩薩摩訶薩二千人俱。其名曰解脫菩薩。心王菩薩。無住菩薩。如是等菩薩。」

  菩提薩埵,簡稱為菩薩。凡修菩提道之眾生,名為菩薩。菩提譯為覺,亦曰大道心。薩埵譯為有情,亦曰眾生。故菩薩即為覺有情,或大道心眾生。覺有情有兩重意義,即自己既經(jīng)覺悟,且能覺悟其他的有情。此與二乘人不同,二乘人只證自覺,不起覺他之化德。菩薩者,自覺復(fù)能覺他。

  自覺為智,覺他為悲。智者究竟佛道,悲者普度一切眾生。菩薩以悲導(dǎo)智,雖入無生而不取涅槃,雖普度一切而不失大智。菩薩以智導(dǎo)悲,雖入生死而不染生死,雖常證涅槃而不失大悲。此之謂菩薩也。

  菩薩摩訶薩,摩訶薩譯為大,即大菩薩。有云指地上菩薩言。《大般若經(jīng)》四十七云:「菩薩摩訶薩,于大有情眾中,定當為上首,故復(fù)名摩訶薩!

  如是大菩薩,二千人俱。其名曰解脫菩薩,心王菩薩,無住菩薩。

  「復(fù)有長者八萬人俱。其名曰梵行長者。大梵行長者。樹提長者。如是等長者!

  長者,有財有德。長者十德,一、貴姓,謂勛戚尊貴。二、位高,謂位居卿相。三、大富,寶貨豐饒。四、威猛,謂威嚴厚重,人所敬畏。五、智深,謂智慮深遠。六、年耆,謂年高望重。七、行凈,謂持心律己,廉公潔白。八、禮備,謂威儀庠序,為世式瞻。九、上嘆,謂才德兼?zhèn)?言行可則,上所嘆服。十、下歸,謂謙寬溫慈,下所歸向。

  如是等長者,八萬人俱,為首者有:梵行長者、大梵行長者、樹提長者等。

  「復(fù)有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六十萬億!

  此是八部鬼神。佛垂教化,八部蒙益,故皆來翊衛(wèi)受教。

  天,以大梵帝釋為首。以大梵為大千世界主,帝釋為三十三天主。梵表色界天,釋表欲界天。

  龍,神靈之物,能護佛法。

  夜叉,譯為勇健,亦名暴惡。有在地、在虛空、在天三種。

  干闥婆,譯為香陰,香陰者,香身也。唯以香資身,故曰香陰。是帝釋天主樂神。

  阿修羅,譯為非天、無端、無酒。

  迦樓羅,即金翅鳥神。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以龍為食。

  緊那羅,似人而頭有角,亦為帝釋天之樂神。

  摩睺羅伽,即大蟒神也。

  人非人等,人即世人也。非人者,天龍八部,皆系非人。如是等眾,有六十萬億。

  「爾時尊者大眾圍繞。為諸大眾說大乘經(jīng)。名一味真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若聞是經(jīng)。乃至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則為入佛智地。能以方便教化眾生。為一切眾生作大知識。佛說此經(jīng)已。結(jié)加(跏)趺坐。即入金剛三昧。身心不動!

  「尊者」余經(jīng)譯為世尊,即稱佛也。爾時世尊大眾圍繞,宣說大乘經(jīng),名一味真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

  試觀佛說此經(jīng)名字,即金剛?cè)林畠?nèi)容也。本覺者本覺性地也,利行者化他益眾也。其余于解釋《金剛?cè)两?jīng)》時,均有解釋,故此時不須作解。

  因為所說之經(jīng),一乘一味,究竟了義,至極圓融。故聞是經(jīng)者,乃至受持一四句偈,是人則為入佛智地。佛智地者,即無上菩提也。聞是受持證明不僅聽聞,而復(fù)受持也。

  入佛智地,乃自利也。能以方便教化眾生,乃利他德。若人聞是經(jīng),乃至受持四句偈,便能自利利他。故曰為一切眾生為大知識。

  佛說此大乘經(jīng)已,即結(jié)跏趺坐,入金剛?cè)?身心不動。此即說明,佛所說一味真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即金剛?cè)烈病S^《金剛?cè)两?jīng)》,諸品當中,有〈無相法品〉,〈無生行品〉,〈本覺利品〉,〈入實際品〉,〈真性空品〉,〈如來藏品〉,〈總持品〉等,便可知之也。

  「爾時眾中。有一比丘。名曰阿伽陀。從座而起。合掌跪。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大慈滿足尊智慧通無礙廣度眾生故說于一諦義

  皆以一味道終不以小乘所說義味處皆悉離不實

  入佛諸智地決定真實際聞?wù)呓猿鍪罒o有不解脫

  無量諸菩薩皆悉度眾生為眾廣深問知法寂滅相

  入于決定處如來智方便當為入實說隨順皆一乘

  無有諸雜味猶如一雨潤眾草皆悉榮隨其性各異

  一味之法潤普充于一切如彼一雨潤皆長菩提芽

  入于金剛味證法真實定決定斷疑悔一法之印成」

  爾時阿伽陀比丘,合掌跪,重宣此「一味真實無相無生決定實際本覺利行」之經(jīng)義。而說偈重頌,以文簡義賅的偈語,重宣其義也。雖未見佛所說,睹此偈亦可略明其義。

  跪者,右膝著地,足指豎地。豎左膝,左足踏地,名為左跪。如果左右兩膝,交互而跪,則名互跪。

  大慈滿足尊,智慧通無礙,廣度眾生故,說于一諦義。

  第一句總稱佛也。佛;兩足,故曰滿足尊。二三兩句,別贊佛德。贊佛智慧,及度生功德無量也。一諦義者,實相一諦也。由此可知佛所說大乘經(jīng),旨在明實相一諦。

  皆以一味道,終不以小乘,所說義味處,皆悉離不實。

  一味道者,實相一味也。故曰皆悉離不實。

  入佛諸智地,決定真實際,聞?wù)呓猿鍪?無有不解脫。

  入佛諸智地,似應(yīng)為入「諸佛」智地!法華經(jīng)》云,諸法實相,唯佛與佛究盡。今贊實相一諦,故應(yīng)為入諸佛智地。

  實相究竟真實,故曰決定真實際。

  生死為世間,出世間則是入無相無生。諸法實相,無相無生,故聞此大乘經(jīng)者,皆能出生死世間。出生死名為解脫!洞蟀涅槃經(jīng)》云:「善男子!真解脫者,名曰遠離一切系縛。若真解脫離諸系縛,則無有生,亦無和合。」

  大經(jīng)又云:「老者名為變遷,死者身壞命終。如是等法,解脫中無,以無是事故,名為解脫!

  故偈云:聞?wù)呓猿鍪?無有不解脫。

  無量諸菩薩,皆悉度眾生,為眾廣深問,知法寂滅相。

  此偈謂諸菩薩,為度眾生故,廣深問于佛,寂滅實相法也。

  入于決定處,如來智方便,當為入實說,隨順皆一乘。

  入于決定處者,深入究竟實相也。如來徹證實相以后,以方便智,為眾生說三乘法。佛說三乘法者,開權(quán)也。開權(quán)之意,旨在顯實,故曰當為入實說,隨順皆一乘!斗ㄈA》云,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即其意也。

  無有諸雜味,猶如一雨潤,眾草皆悉榮,隨其性各異。

  此言一切諸法,無非實相。猶一雨所潤,眾草普榮。《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云:「密云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苣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

  一味之法潤,普充于一切,如彼一雨潤,皆長菩提芽。

  此是以法合譬。

  入于金剛味,證法真實定,決定斷疑悔,一法之印成。

  金剛味者,金剛?cè)烈。入此金剛(cè)?即是親證諸法真實之定。能決定斷一切疑悔。不信曰疑,既信生退曰悔。如此斷疑生信,皆由實相一法之所印成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