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與小偷

  學佛要學習自度、度人,「自度」必須時刻反省自己的身、口、

  意三業(yè),若言行不當或有過失,則必須鞭策自己更用心。

  「度人」則必須應機施教,佛陀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人人的

  心念都不同,既然不同,就必須因時因地、運用適合眾生根機的方法

  來化導眾生,使教法深入其心,如此才是妙法!關鍵是,必須真正深

  入眾生的心。

  有一個故事發(fā)生在日本奈良鄉(xiāng)下──

  在那片廣漠的土地上,有一間孤伶伶的屋子,住著青九郎老先生

  和他的女兒。

  某個嚴冬的夜里,風雪交加,寒風從屋子墻壁的破洞鉆進屋內(nèi)。

  這對父女都睡得很沈,而外面的風雪愈來愈大。

  忽然,小屋的門開了,兩個人躡手躡腳地潛入。他們聽到沈沈的

  鼾聲,就很安心地到處翻找東西,卻只找到兩包稻米。當他們各自揹

  一包稻米向門外走去時,青九郎老先生突然咳了一聲,醒了,他發(fā)現(xiàn)

  門外有人,問道:「是誰啊?」小偷聽到這突然的一問,嚇了一跳,

  腳沒踩穩(wěn)就跌倒了。

  老先生起身走到門外,看到兩人跌倒在地,很平靜地說:「外面

  風雪這么大,兩位半夜來造訪,趕緊進來喝一杯熱茶吧!」

  兩個小偷聽了,面面相覷,心想:這老先生明知我們是小偷,為

  何對我們這么好?分明是個傻瓜嘛!

  老先生又親切地招呼他們說:「進來啊!外面這么冷,來吧!」

  小偷以為他是個癡呆老人,沒什么好怕的,於是大搖大擺地走進屋里

  。老先生果然喚醒女兒,要她燒水泡茶。

  老先生對小偷說:「實在很不好意思,這么冷的天氣還勞駕你們

  來這里,感恩你們!」小偷聽了覺得莫名其妙,心想:你明明知道我

  們來偷東西,為何向我們道歉、感恩呢?

  其中一位就問說:「老先生,你知道我們來這里做什么嗎?」老

  先生說:「知道啊!但是很抱歉,我雖然有兩分多的田地,可是今年

  欠收,總共才收了這兩包稻米。過去欠你們的,原本就應該還,勞駕

  你們跑這么遠來拿,真的很感恩你們!」

  此時,女兒端著熱騰騰的茶出來了,老先生就說:「天氣很冷,

  來,喝個熱茶吧!」兩個小偷打從心里覺得慚愧,剛才那位又問說:

  「你何時跟我們借過東西呢?」

  老先生說:「可能是在過去生吧!如果以前沒有欠債不還,你們

  也不會在這么晚的時候來到這里;而且村里有那么多有錢人家,你們

  卻偏要來這荒蕪之地,可見一定是有因緣的啊!」

  另一個一直沈默不語的小偷,這時再也忍不住了,他跪下來,並

  且五體投地說:「真的很慚愧!村里盛傳青九郎老先生是誠懇待人的

  大好人,而我們卻以為您是傻瓜,實在很慚愧!」

  他接著又說:「我也曾想重新做人,但是要從頭開始談何容易啊

  !生活都有困難了,如何做善事呢?」

  老先生說:「我的生活也很困難,可是日子一樣可以過啊!其實

  ,清貧的生活很舒服,因為心無掛礙、輕安自在,這是最逍遙的人生

  !

  老先生這分從內(nèi)心流露出來的安詳自在,讓這位小偷很感動;他

  心想:老先生處事泰然,具足定力,而且對清貧的生活如此甘之如飴

  ,內(nèi)心的修養(yǎng)一定很深厚!於是叩頭禮拜,說:您的品德這么崇高

  ,我希望能拜您為師,請您一定要慈悲接受!另一位小偷也說:「我

  也很想學好,請您也收我為徒!」

  老先生謙虛地說:「我和你們一樣還在學習中,我們一起來學,

  相互鞭策鼓勵吧!」由於這兩個人決心改過向善、尊師奉道,所以很

  恭敬地叩頭,禮拜老先生為師。

  原來青九郎老先生是位佛教徒,平時修行非常用心、精進,待人

  誠懇也很有愛心,所以逆境現(xiàn)前時具足定力,發(fā)揮智慧與慈悲來觀機

  逗教,感化兩個小偷回心向善。

  這分定力與智慧,來自於平時精勤不懈的自我修養(yǎng)。修行一定要

  從自己做起,心若調(diào)整得好,不論遇到什么狀況都能鎮(zhèn)定面對,並且

  發(fā)揮智慧將惡事轉(zhuǎn)往善的方向。所以,平日一定要時刻反省,要多用

  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