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云居禪師“爬山”的公案

  洞山良價禪師問云居禪師道:“你不在禪堂里用功,跑到哪里去了?”

  “我去爬山。”

  “你去爬哪一座山?”

  “沒有一座山值得我爬!”

  洞山禪師追問:“你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你都已經(jīng)爬過了?”

  云居禪師回答:“并非如此。”

  “那么你總得找一個出路。”

  云居禪師答:“沒有出路。”

  洞山禪師再問:“假如沒有出路,你又怎能和我相見呢?”

  云居禪師道:“如果我有出路,那我就跟老師隔山而住了。”

  不久洞山禪師又問云居禪師:“你去哪里?”

  云居禪師仍答:“我去爬山。”

  “有沒有爬到山頂呢?”

  云居禪師至誠地回答:“有!”

  洞山禪師再問:“山頂上有人嗎?”

  “沒有!”

  洞山禪師用嘲笑的口吻說道:“可見你根本就沒有爬上山頂!”

  云居禪師反問:“如果我沒有爬上山頂,怎知山頂上沒有人呢?”

  洞山禪師再問:“你為什么不暫住在那里?”

  云居禪師道:“并非我不愿住那里,而是那里有人不允許我!”

  洞山禪師哈哈大笑:“我很早就懷疑,你早就到過那山上了。”

  這是一段有名的公案,不過,雖然有名,卻不好理解。兩位禪師所談的“山”,并不是某座具體的“山”,而是指“五蘊山”,即色、受、想、行、識五種。

  云居禪師的意思是自己在參悟人世“五蘊”,且已經(jīng)勘破這“五蘊”了。洞山禪師為了確定他是否真的已經(jīng)參悟,因此問他山頂有沒有人,為何不在那山頂居住。

  云居禪師先說山頂沒有人,又說那里有人不讓他居住。這一無人,一有人,說的是“五蘊”雖是人類的日常情感,但都是外在的,并不直指內(nèi)心,因此,“五蘊”雖時時在,但其中并無真我。

  一個真正悟道的禪者,定然是勘破了“五蘊”的欲望關的,過了這一關,自然有空明的內(nèi)心,不再為外物所困了。普通人也一樣,如果能夠看清這“五蘊”,有效排解外界欲望的干擾,心中自然也會明凈如水,獲得自在的快樂。

  而想看破“五蘊”,就要讓自己的心冷靜下來,不被那些感官刺激所左右。要明白,欲望可以給人帶來快樂,但也會帶來煩惱。如果被欲望所累,那么就成了欲望的奴隸了。所以,要想快樂,就要懂得放下欲望,更要懂得把握各種度。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