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在家佛教徒應讀誦受持的幾種經典

在家佛教徒應讀誦受持的幾種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匯來形容佛經數量之多。對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來說,面對如此浩瀚的經典,難免望洋興嘆,望而卻步;那些開始信佛、學佛的人,究竟合適讀哪些經典呢?

  根據起信、發(fā)心、皈依、守戒、自利利他,般若為先導,禪定為根本的修學次第,在汪洋無際的教海中我們選了幾種經典,以適應在家教徒讀誦受持的需要。這幾種經典除了《隨念三寶經》、《吉祥經》是當代人翻譯的以外,其余都是古德翻譯和著述的。

  《隨念三寶經》是著名譯經大師法尊法師1962年4月22日從藏文大藏經中譯出。譯者在《序言》中說:“凡是佛陀弟子,當隨時憶念三寶功德,培養(yǎng)自己對三寶的虔誠信敬心。”由憶念三寶功德“生善法欲、起精進行故,行者也能如實學習佛陀斷除一切過失、證得一切功德,是謂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憶念三寶功德是佛弟子純潔信仰、修學佛法的基本法門。”序言中還說到此經在藏傳佛教中是僧眾每天進食前必誦的經典?梢姶私浿匾缘囊话。我們把這部經列在十經之首,其用意即在提醒佛弟子隨時憶念三寶的功德,策勵自己不斷地增強信心,為上求下化而精進修學。

  《八大人覺經》是我國翻譯最早的經典之一,全經雖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內容極為重要。經文所列的菩薩八種覺悟,概括了一個佛教徒從初發(fā)心直至成佛整個修學過程的要義。這部經不但內容精辟、重要,而且譯文典雅通暢,更便于讀誦受持。

  《吉祥經》是著名佛教學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李榮熙居士從南傳大藏經中譯出。譯者在附言中寫道:巴利文《吉祥經》“系南傳佛教各國及我國云南傣族地區(qū)佛教僧俗信徒日常念誦經文之一。”經文列舉的十一種吉祥,概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我們依之而行,便無往不勝,無處不安,無時不順。

  《善生經》是一部宣示學佛以提升人倫道德、實踐人乘善法為根本的經典。佛法約可分五乘:一、人乘法,二、天乘法,三、聲聞乘法,四、緣覺乘法,五、菩薩乘法。人乘法以五戒十善為根本,能修中品十善即得人身,依此善行以保持人格,并使來世不失人身。佛陀應化在人間,所以佛陀說法教化的對象是以人類為根本,佛初成道時即先為提謂長者等說五戒十善等人乘善法。人乘善法上可通于天乘,進而可為聲聞、緣覺、菩薩等出世善法的基礎。我們學佛的人首先必須把盡職盡責地做人作為修行的起點。假使一個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不能對家庭、社會盡到自己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在家信徒。

  《優(yōu)婆塞戒經》,共有7卷28品,是本書所集十經中文字最多的一部。從本經的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部以弘揚優(yōu)婆塞戒為中心的經典。梵語優(yōu)婆塞,譯為清信男,相對還有優(yōu)婆夷,譯為清信女,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在家學佛修行的男居士和女居士。佛教的經典從其性質來分,有經、律、論三藏,本經屬于律藏。前面提到的佛教五乘教法,又可約為三大類:一、五乘共法,二、三乘共法,三、大乘不共法。在五乘共法中,人天乘善法為出世三乘共法的。本經弘揚以優(yōu)婆塞戒為基礎的人天善法,所以它在三類法中屬五乘共法;但它又鼓勵在家學佛者要發(fā)菩提心,修學六度,廣度眾生,故本經又屬于大乘不共法。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行愿品》、《金剛經》、《心經》,是在家教徒應當經常誦讀的四種經典。前二種經以廣修福德資糧、成就慈悲觀為中心,后二種經以斷惑證真、成就般若觀為中心。我們能夠經常誦習這些經典,日久功深,自然悲心增長,善根純熟,智慧開朗,煩惱淡化,廣修善行,得大輕安。這四種經典均屬大乘不共法。

  《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開示、門人法海結集整理的一部禪門圣經。六祖大師把艱深的法義及其自身的深入體悟,用極淺白的語言,宣示大眾,令各開悟。此經特別強調:若俗修行,在家亦得。六祖修行悟道、說法度生、立教開宗的功德,極為生動地說明了一個道理:佛法的原則、佛法的精神,只有同學佛者的生命完整地結合起來,佛法才真正有生命力,佛法的慧命才有延續(xù)的希望。

  《在家教徒必讀經典》,雖選自不同時期、不同語系、不同層次的佛家典籍,但它有完整的系統要求和思想架構。它將在家教徒從初發(fā)心,憶念三寶,以戒為師,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到廣修;二種資糧,不迷生死,不住涅槃,任運教化眾生,大作夢中佛事,比較系統地提示了佛教的修學次第。我們每位在家教友,能按此十經信受奉行,則學佛之能事畢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