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工作崗位當成修行的道場

將工作崗位當成修行的道場

  佛教中所說的正命與正精進,就是一個人應(yīng)當從事正當合法的不傷害眾生的工作來維持生活,而在自己的崗位上忠于職守,以堅定不移的意志、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取得進步。這樣的工作和生活對居士而言就是一種敦倫盡分的修行方式,這也是修行的精髓所在。近幾年來,我把我所學(xué)的佛法道理與實際工作相結(jié)合,對工作和修行都帶來巨大的幫助。

  我的這份工作很辛苦,每個班十二個小時,日夜班。每個班的工作內(nèi)容是把四十五公斤重的原料投放到機械設(shè)備里面升溫至一百一十攝氏度,然后取出來交給下一道工序。一個班要上下投放取出原料一百次左右,另外還有其他許多的雜事。一開始腰酸體痛,筋疲力盡,真的是讓我難以承受。但聯(lián)想到歷代的高僧大德剛學(xué)佛時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盤腿打坐,不動不講話,白天還要從事挑水、劈柴、種地等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過午不食,不是更辛苦嗎?雖然很辛苦,但這是在培福載道。∷怨ぷ魃系男量嘣谖业膬(nèi)心來說是雖苦猶甜,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所以我就把它當作是修行的另一種方式。

  在上班的空閑之時,我經(jīng)常念著佛號,心里默默地祈求佛力的加持。就這樣我很快地適應(yīng)了這份工作,而且精力充沛,干勁十足,沒有原來那么勞累。這樣一來,我的車間既是我的工作崗位,又是我修行的道場,更是我心目中的一片凈土。那轟鳴的機器響聲,對于我來說并不是什么噪音,而仿佛是賞心悅耳的晨鐘暮鼓和經(jīng)聲佛號,它既是在警醒我這個世間的名利之客,又是在喚回我這個苦海的迷路之人。同時也是在喚起我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激勵我應(yīng)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質(zhì)。盡管這份工作很普通、很平凡,但只要我做到盡心盡責,愛崗敬業(yè),則既是對社會的一種奉獻,也是我的佛法修行在生命實踐當中的最佳體現(xiàn)。

  我覺得,把佛教的六和敬帶到職場中,與工友的相處就會更加和諧與親切。工友們共同在一個車間,這也是前世修來的緣分。大家相互之間應(yīng)該是親如兄弟,團結(jié)友愛,互相學(xué)習,共同提高,盡量做到造福他人。對待他們應(yīng)始終懷有平等心、慈悲心,按照“布施、愛語、利行、共事”的四攝法和他們共處,盡力幫助他們。能做到這一點,這修的就是福報功德,這才是真正的菩薩精神和行為。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在過去無量世中所做的功德積累而來。福報大的人,進入社會后就能遇到好的時機,并常有貴人的相助。幾年來我認真地工作,既得到了較高的工資收入,又令其他工友刮目相看,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車間主任對我也很器重,去年還把我評為勞模。我把這份榮譽讓給了我的師傅,因為我覺得他給予我極大的關(guān)心和幫助,工作上也比我更出色更優(yōu)秀。這一舉動得到了當時科長、主任及所有員工對我的好評。那一刻我覺得很有成就感,非常充實,心情非常愉快。我覺得這也是佛法的因果觀在我工作中的一個直觀展示吧。

  我認為一個人的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謀求生路,其本身也是體現(xiàn)生命意義和個體價值的載體。所以我很愛護這個團體,很珍惜這份工作。為了整個公司,我愿意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委曲自己,成全大眾。當真心付出不被他人所理解時,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我并不與他人爭執(zhí),而是先退一步,暫時忍讓,以自己的寬容大度來對待他人。在冷靜下來反復(fù)地思考之后,找出自己的失誤和差距,是自己的錯誤就敢于承認和改正,繼續(xù)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態(tài)去做好分內(nèi)的事,在工作中努力地完善自己,這是一個修行者應(yīng)有的心態(tài)。

  佛陀勉勵我們要精進,要活在當下。所以我把佛陀的教誨作為自己工作與修行的準則。每天的工作與修行都安排得恰到好處,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知足常樂。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上班,這就是工作的藝術(shù)。這樣才能因緣和合,廣獲法益。我在與工友交往時,通情達理,實事求是,從不妄語。因為言過其實,既影響與同事的人際關(guān)系,也是不道德的,亦是犯妄語戒。

  在工作之余,讀書寫字作文章是我最大的愛好。年輕的時候大多讀的是傳記文學(xué)和勵志書籍,十五年前,偶然遇到一本《釋迦牟尼佛傳》,從此對佛教書籍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一發(fā)不可收。如今當我把佛教中的真理與生活中的點滴聯(lián)系在一起思考和分析時,令人興奮不已。

  微風拂煦,落日臨窗,遙望西天,欣然命筆,以表心聲。愿諸同仁,同享法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