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今有大修行真人選擇隱逸世間呢?

為何古今有大修行真人選擇隱逸世間呢?

問:“為何古今有大修行的真人,不愿露相,隱逸世間呢?他們的心態(tài)境界與價值觀念又如何呢?”

  凈慧法師答:古今漢地,確有修證得道者;他們各依因緣,觀察世間,不愿露相,隱世修行。對隱逸者中,少知有其法名留世,多有不知其名何如;如禪宗三祖僧璨俗名為誰。又如報端發(fā)現(xiàn)一山洞中,有十數(shù)不同年代圓寂坐身,不見史記。時至今日,仍有太多避世住山洞茅蓬修行無法知其名者,還有很多隱蔽世間修行不露實相名者。如此現(xiàn)象,實屬正常,不足為奇,也不為怪;后世還會有續(xù),直至佛法滅度,不以名相為紀,秘密傳承佛法。至于依何因緣,只可悟知,不可明示。只能如法順緣,略開可顯法義。

  總的來講,能隱修世間,密行其道者,多為載法載戒之人。即有出家二眾,混同于普通僧尼之中,功德如山不顯其高,戒法如水不顯其深;也有在家二眾,混同于平常人群中,種福無量不顯其廣,智慧無邊不顯其際。皆能隱蔽真實之我,藏精顯拙假我于人。心態(tài)凈潔如珠,境界高遠脫俗,氣質(zhì)幽雅沁香,寧靜不慕虛榮。價值看破名相,觀念放下執(zhí)著,守持戒身法體,無為不染世俗。好似說平常話,其義理不平常;看似辦平常事,其正行不平常;貌似做平常人,其表法不平常;相似處平常中,其功用不平常。但在凡夫眼里,盡是平常太平常。而隱士自知,保持平常心,活在平常中,平常才真實,根植眾生深;如滴水入海,隨浪作波濤,避免高熱處,易被蒸發(fā)掉。若具體來講,主要為珍惜生命,清凈禪行,護持本色,導引佛風。

  珍惜生命,為人身難得今已得,有限時間不可浪費,一切榮華富貴皆為有限價值,一切享樂安逸盡在荒廢生命。唯有依法持戒才為實現(xiàn)真實自利,唯有禪行證道才為實現(xiàn)無限價值;珍惜生命價值在于真實自利,無限價值利他方顯生命可貴。浪費時間為愚癡無智,荒廢生命為枉來世間;若再造作無量惡業(yè),更是對自我慧命的極大犯罪。若要珍惜生命,唯有隱修世間,減少順逆因緣,避免磕磕絆絆,才能實現(xiàn)效應最大化,可永世享用。 清凈禪行,為化解塵緣少事擾,不逐物欲得靜閑,身心清凈無垢染;第一要務大禪行,將人生定位于解決生死大事,其它事務皆為副業(yè);生死大事須坦然實際,疏忽不得;其它副業(yè)須應酬付出,不必認真。關(guān)鍵是能隱得住身子,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貧苦,持得住恒心,守得住道業(yè),坐得住年月。否則,嘴上功夫一流,屁股上功夫沒有,頭銜學位一大堆,擁贊風光顯尊貴,欲求次第證道解脫,只有意念無定力。

  護持本色,為自知應念什么、行什么、是什么、該什么,心有之明,護持初心;如一元一包的鹽,可入味餐桌常菜,還可入味百千萬元珍饈,而鹽還是原來的價值,咸入眾口還是一味。既然選擇了信佛修行,就無怨無悔,無論何時何處,不失自我本質(zhì),保持佛門法性?蓧m世滾滾洪流,會沖淡鹽的咸味;將見水不見鹽,淡水入口不再咸。故有限量的鹽,入限量的菜,顯適量的味,得定量的妙。

  導引佛風,為重實修輕名相,重傳承輕言說之風,口傳心授至今。故隱世修行,既有傳統(tǒng),可潛移默化;又有傳聞,可熏染各宗。由一個人、一顆心、一輩子、一傳承,到一群人、一片心、一愿行、一佛風。佛門風氣正,世風有標準,修證者引領(lǐng)示范,后繼者信眾擴充。佛法于平凡處,信眾在平凡中;平凡處有惜福,平凡中有惜緣。人知惜福樂知足,眾皆惜緣自和睦。佛風清正,身心凈行,勤于道業(yè),不枉人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