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佛教徒、三寶弟子,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

做為佛教徒、三寶弟子,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

  做為一個佛教徒、三寶弟子,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所謂人生觀,就是在探究我們來到世界的原因。就佛教而言,它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是來受報的;第二、我們是來還愿的——不是還債,還債的心里是痛苦的。

  接受果報,是因為我們相信,在這生之前,我們已經(jīng)有過很多很多過去生;無量生死以來,對人對己,造了種種的善業(yè)、惡業(yè),然后這一生才來受報。但有人會懷疑:為什么在現(xiàn)實人生中,常有好人受惡報、壞人受善報的情形呢?其實,我們常常不曉得自己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動了什么念頭;有時則是沒有察覺、忘了,或是刻意不去想它;而我們對這一生都不清楚了,更何況是對過去生呢?

  報有兩種:一種是福報,一種是苦報。人人都希望金玉滿堂,鴻福齊天,但就是沒有想到,自己真有這么大的福報嗎?福報就是我們過去做的種種善事、好事,對人、對眾生有意義的事,而現(xiàn)在一點一點地回收?鄨蠛透笫窍鄬Φ——有苦、有樂,樂就是福報,苦則是因過去所做不善的事而得的罪報,象是我們所遇到的種種折磨、沖擊、阻礙和不順利。

  人遇到苦難或問題時,通常會認(rèn)為是別人的錯,而讓你痛苦,或是環(huán)境讓你痛苦,但這是真的嗎?我們應(yīng)該先反省、檢討一下,是不是因為最近自己的身體不好、心情很苦悶,因此見到什么事、遇到什么人,都覺得心里很厭煩。如果反省檢討后,覺得不是自己的問題,則要以還愿的心態(tài)來接受它,當(dāng)以還愿心態(tài)面對,心中就不覺得苦,也就不是苦報了。

  我想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家人在外面受了氣,回家后將氣出在你身上,結(jié)果你可能又把氣再出在別人身上。其實遷怒并不能消氣,只是把自己的問題變成他人的問題,然后一個遷怒一個。所以,當(dāng)我們被遷怒而受到?jīng)_擊的時候,要先想到自己是來受報的,然后再想既然自己已受了報,還能夠讓別人消消氣,真是一舉兩得。能夠這樣,你就是個有菩薩心腸的人。

  我們到人間是來受報的,這個觀念一定要建立起來。因為是來受報,所以碰到問題,就不必生氣、不必痛苦,反正也已經(jīng)沒有其它的道路走;但受報不是接受了就算了,我們還要想辦法解決對方的問題。如果自己心里難過,就用佛法來化解自己的煩惱;如果對方有問題,就用智慧來幫助他處理,而不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果能這樣面對事實,我們就是菩薩行者;否則,不僅自己痛苦,還影響對方也跟著痛苦;煩惱自己也煩惱別人,這是損人不利己的!

  再者,我們的生命是來還愿的。從小到大,有沒有發(fā)過什么愿呢?所謂發(fā)愿,也就是希望做什么。譬如:我將來長大以后,一定要對媽媽好;現(xiàn)在這個社會很亂,假如我有力量的話,就要貢獻社會,使社會安定;這些人真可憐,假如我有能力的話,我愿意幫助他們。象是這類的愿心,我想大家應(yīng)該都發(fā)過,在我們的一生中都曾發(fā)過很多愿,我相信大家在過去生都是菩薩,曾經(jīng)一生一生地發(fā)過菩提心,希望能幫助人,F(xiàn)在皈依三寶的人,都要發(fā)四弘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佛道無上誓愿成。’因為所有的菩薩要成佛,都需要發(fā)這個愿,所以我們叫它通愿。

  至于如何兌現(xiàn)?就是要奉獻自己、成就大眾。奉獻自己、成就大眾是沒有條件的,不是為了求回饋的,而是因為你發(fā)的愿。發(fā)愿不是為自己,發(fā)愿是希望別人好,希望自己能努力付出,讓其它人得到利益、好處與恩惠。如果我們過去從來沒有發(fā)過愿,現(xiàn)在發(fā)愿也不遲;如果不肯發(fā)愿,我們的人品將沒辦法提升,堅固的自私心,就好像一根尖硬的刺,不時傷害著跟你接觸的人,這樣不僅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所以,要把心量放開,必須要發(fā)愿,發(fā)愿奉獻自己、成就他人。

  受報是責(zé)任,還愿是義務(wù)。義務(wù)是在我們本分的責(zé)任之外,奉獻自己、利益眾生,這是還愿。受苦受難是受報,救苦救難則是還愿。能夠在受苦受難中,還能夠救苦救難,那就是菩薩。

  我們都是帶著不完美的身心在人間活動,而以不完美的身心來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絕對是不完美的。雖然如此,我們可以受報的心態(tài)接受我們的現(xiàn)實人生,以還愿的心態(tài)、觀念改善我們的生命,這就是正確的佛教人生觀。

  工作便利貼

  受苦受難是受報,救苦救難則是還愿。能夠在受苦受難中,還能夠救苦救難,那就是菩薩。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