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亂與真信切愿的重要開示

印光大師:一心不亂與真信切愿的重要開示

  《印光大師永懷錄》選摘:

  有居士凈土生起信心,決定奉行,但對于愿與行,尚有疑問。閱讀了祖師們的凈土開示,他還是不清楚用功念佛與發(fā)愿求生極樂是否是兩回事,要分別進行,還是念佛即發(fā)愿,發(fā)愿即念佛。特地向大師提出以下問題:

  有兩種說法:一是如果愿與行是兩回事,那么每次念佛時就應該先發(fā)愿求生,比如讀誦慈云十念求生文,然后再念佛。念佛時則必須抱著“心外無佛,佛外無心”的宗旨,才能心口一如,念念清晰,一直這么念,并且不再執(zhí)著求生之愿,依照徹悟禪師開示,這種念法的,往生都屬上品。

  二是若將愿與行歸為一,則念佛時聲聲如嬰兒墮水,急切地呼求母親前來營救,這是杭州玉峰禪師的說法。又按照堅密大師的看法,六字洪名,念念之間,具足欣厭之情,這和玉峰禪師所說的一致。

  第一種說法區(qū)分發(fā)愿與念佛,念佛時似乎少了懇切之情。蕅益大師說:求生凈土,全憑信愿;若無信愿,哪怕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一般,也沒有得生凈土的道理。這樣的話,不就是念到一心不亂,往生仍沒有把握嗎?

  然而照著第二種愿行合一的方法去做,又感覺念佛時雖愿行具足,可念念之間,又多出一個愿,似乎夾雜。現(xiàn)在杭州某師父也因為念佛時,發(fā)愿與持名不能兼顧,又不能不顧,感到左右為難。弟子愚鈍,實在搞不懂其中的奧妙,師父高明,一定有確切的結(jié)論給我們。

  大師的意見是:凈土法門,以信愿行三法為宗旨。如寶鼎的三足,缺一不可。你既然已下決心修習凈業(yè),對于信這個問題,想必沒什么疑慮了。

  至于愿行二法,你將二者彼此對立開來,不能融會貫通,在本來圓融無礙的法中,人為地生出許多障礙。徹悟、堅密、蕅益三大師的開示,恰如普照萬里的圓滿月光,卻因人們心頭的一絲云翳障目,將之分隔開來,可惜啊!

  所謂真念佛人,應當在念佛時,信愿行三者全體具足。如子女憶念父母,念念之中毫無遲疑,絕對沒有不愿見父母的念頭?紤]發(fā)愿與念佛應當一起做還是分開做,說什么念佛時存著往生的愿望,心就不純了,卻不知愿與行原本是一,為何頭上安頭?還要擔憂不能兼顧、不能不兼顧。

  閣下所說的與杭州某僧的觀點,都是沒有老實念佛的表現(xiàn),腿還沒有邁開,就急于設(shè)想到家的景象。古人用于對治分別心的法言,你們不明道理,反倒生出種種分別。

  試問: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假如不懇切,能達到這種境界嗎?沒有真信切愿能做到嗎?徹悟、堅密二師的語言雖然不同,但意思相輔相成。把他們的說法妄加分別,真是瞎了眼睛。

  至于蕅益大師所說的若無信愿,哪怕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一般,也不能得生凈土,乃是為那些一輩子倚傍宗門,念自性彌陀,生唯心凈土,以及不依照凈土宗旨修持,只把念到一心不亂作為究竟目標的人所開出的法藥。不能套用針對凈宗門外的開示,來解釋信愿具足的真修,那是混濫門徑。

  以上是從理上說,若從事上來講,發(fā)愿應當在朝暮念佛結(jié)束后(晨朝十念也是先念佛后發(fā)愿),也可用小凈土文。如有時間,可采用蓮池大師的新定凈土文。這篇愿文詞理周到,堪稱古今之冠。但必須明白,讀發(fā)愿文,是幫助我們依文發(fā)愿的,不是讀一讀愿文就等于自己發(fā)愿。除了朝暮發(fā)愿外,任何時候只管至誠懇切念佛才是。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擬答某居士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