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之要(文白對照)

  講經之要

  譯文

  道場講經,難道必定一年只講次經、一部經,不可以多次宣講嗎?既然天天吃飯,為什么不厭煩重復呢?《心經》道理廣博精深,初心學佛的人怎能得到益處。縱然有所心得,也只是屬于解門。怎能像凈土法門當時聽聞當時就可以踐行呢?就是《行愿品》,也不必一定要講很長時間。佛把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蘊意和奧旨,用《心經》二百六十個字發(fā)揮無有遺漏。講經難道必定要講得枝枝蔓蔓,只揀選廣博多聞方面來宣講,以炫耀講經者的辯才嗎?道綽禪師乃是出類拔萃的高僧,專門弘揚凈土。壽命七十余歲。一生講凈土三經近二百遍。就算從二十歲講起,五十多年,一年要二、三次方才可以講完!稄匚蛘Z錄》中說到寫給一個居士的書信,一個夏天講了兩次《楞嚴經》。為什么害怕《行愿品》經文長,而不能七天講完呢?如果七天時間太短,也可以用十天來講嘛。

  講經難道定規(guī)要任憑講經者盡量東拉西扯,而不在關鍵地方多指點嗎?你的知見,是只知道涉獵于廣博而不知道遵守規(guī)約。想要用廣博的知識有益于初學佛人,不過是門庭施設中的事情。共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治愈疾病不在驢駝一般多的藥,這都是遵守規(guī)約于古大德的訓誨。然而現(xiàn)在戰(zhàn)事發(fā)生,后來的局勢,不能夠逆轉和預料。應當讓一切男女老少,共同念阿彌陀佛,并且念觀世音菩薩圣號。以祈求活著免除災禍,死時歸于極樂世界。講經尚且不是當務之急。所急切的是應當普遍勸導一切男女老少,共同念觀世音菩薩。至于時局太平后講經,尤其應當使初學佛的人真正信仰凈土為要務。

  倪商勤,施立謙,兩位居士既然想要皈依,為他們各自起法名,倪商勤,法名宗勤,念佛求生西方,自己實行勸化他人,必須以勤為根本,如果懶惰懈怠,便難以戰(zhàn)勝自我種種習氣,而不能有所成就。施立謙法名宗謙,一個人“謙”就不會自我滿足,比如大海容納百川,虛空含育萬象。種種罪業(yè),因為“謙”而消除。種種功德,因為“謙”而獲得。現(xiàn)在為你和他們兩個人郵寄《凈土十要》一包書,收到后請分發(fā)給他們。印光老了,眼睛和精力都不行,以后不許經常來信。只按照《十要》開示去修行,不通信又有什么遺憾,而想要常常發(fā)問嗎?如果不以凈土專修為志事,想要遍滿通達佛法教義,也不是一封二封信所能得到目的的。請慧心體察我的話!妒芬粫,是凈土宗至關重要之書。你并且也不要有好高騖遠的想法,這樣就能得到至高至勝的利益于現(xiàn)在和將來。《一函遍復》一文,也是人人當務之急的開示。

  原文

  講經,豈必年講一經,不可重復乎。然則日日吃飯,何不厭其重復耶。心經義理淵深,初機何由得益。縱有所得,亦只解路。何如凈土法門之即聞即可實行乎。即行愿品,亦不必定要講多日。佛以六百卷大般若之蘊奧,以二百六十字發(fā)揮無遺。豈必要鉤枝延蔓,只取廣多以逞口辯乎。道綽禪師乃出格高僧,專弘凈土。壽七十余歲,一生講凈土三經近二百遍。即二十歲講,五十多年,年須二三次方可。徹悟語錄與一居士書云,一夏兩終楞嚴。何畏行愿文長,而非七日所了乎。七日過促,或作十日。講經豈定規(guī)要任講者盡量東拉西扯,不在肯綮處指點乎。汝之知見,是知涉博而不知守約。欲以博益初機,則是門庭建設中事。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愈病不在驢駝藥,皆守約之古訓也。然現(xiàn)今戰(zhàn)事發(fā)生,后來之事,不可逆料。當令一切老幼男女,同念阿彌陀佛,并念觀世音菩薩。以祈生免災禍,死歸樂邦。講經尚非當務之急。所急宜布告一切老幼男女,同念觀世音菩薩。至于平定后講經,尤當以初機凈土之正信為先。

  倪商勤,施立謙,既知皈依,各為各起法名。倪商勤法名宗勤。念佛求生西方,自行化他,須以勤為本。若懶惰懈怠,則難克有成矣。施立謙法名宗謙。謙則不自滿足,如海納百川,空含萬象。種種罪業(yè),由謙而消。種種功德,由謙而成。今為汝與彼二人寄凈土十要一包,祈為分與。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給,以后不許常來信。但按十要所說而修,又何所欠,而欲常問乎。若不以凈土專修為事,欲遍通教義,亦非一函二函之所能得其目的也。祈慧察。十要一書,為凈宗至要之書。且勿作好高務勝之計畫,便可得至高至勝之利益。一函遍復,亦人人當務之急。——《文鈔》之《復林贊華居士書七》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