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品·第三品
心品·第三品
無法控制心念的彌酰
心念飄忽不定,難以制服,
智者調(diào)服心念,一如工匠使箭筆直一般。
人心如同被丟棄在地上的魚,躁動不安,
所以人應該遠離貪愛。
彌酰比庫有一次在化緣后返回精舍的路上,看見一處美麗、舒適的芒果園。他認為是禪修的好地方,就請求佛陀答應他去那里禪修。佛陀要他過一陣子再說,因為佛陀明白光憑對一個地方的喜歡,無助于他的禪修。但彌酰急躁難耐,一次又一次的懇求,最后,佛陀只好答應他。
彌酰就到該芒果園去,并且坐在樹下禪修。雖然整天禪修,但心意紛亂,所以毫無進展,傍晚時分,他就回精舍,向佛陀說他一直受到各式各樣精神煩惱的干擾。
佛陀告誡他,就是因為心容易受到刺激而且易變,所以應隨時隨地,以恰當?shù)姆椒ǹ刂苾?nèi)心。彌酰正念現(xiàn)前地思考佛陀的教誨后,證得初果。
能夠洞察他人內(nèi)心的女士
心難以調(diào)卸,輕浮躁動,隨欲流轉(zhuǎn);
智者應該調(diào)卸心,調(diào)伏的心令人安樂。
有一次,六十位比庫分別從佛陀得到禪修禪觀的指導后,到一座山腳下的村落去禪修。村長的母親瑪?shù)馘痊斔?a href="/remen/gongy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供養(yǎng)他們所需的食物,并且為他們興建一座遮雨蓬,方便他們在雨季時仍然可以停留在村落里。一天,她請求這些比庫指導她禪修觀想。他們就教導她觀想身體的三十二相,并從中去理解色身的無常變化和我執(zhí)的虛幻。她非常努力的禪修觀想,因而比這些比庫更早證得三果,并且具有超凡的神通力量。
透過她的天眼通,她明白這些比庫尚未證果,也知道他們都有證得阿拉漢果的潛力,但需要足夠的食物,因為脆弱的身體無法使心發(fā)揮最佳的功能。所以她提供他們營養(yǎng)的食物,由于有營養(yǎng)的食物和正精進,他們因而正念具足,而證得阿拉漢果。
雨季結(jié)束后,他們就回去祇樹給孤獨園,佛陀當時正駐錫在那里。他們向佛陀報告 說他們身體健康,而且環(huán)境良好,也不用擔心食物不足的情形。他們也說瑪?shù)馘痊斔靼姿麄兊男哪睿峁┓浅I養(yǎng)的食物給他們,這些食物在維持色身健康是必要的,而健康的身體是保持精神專注的重要因素。
有一位比庫聽他們說起瑪?shù)馘痊斔乃魉鶠楹螅瑳Q定也要前去該村落。所以他在 得到佛陀給予的禪修觀想題目之后,就到該村落去,?shù)馘痊斔补┙o他想要的一切東西,當他想要某些東西時,瑪?shù)馘痊斔陀H身帶這些東西前來給他。有一次,他用完食物后,請教瑪?shù)馘痊斔欠裾嬲芏床靹e人的心念,她不直接回答,卻說:「能明白他人心念的人,其言行舉止是如此如此的!惯@時候,這比庫想到:「如果我像一般眾生有不純凈的念頭,而她也真的能洞悉他人心念的話,她一定會鄙視我的!褂辛诉@種想法后,他對瑪?shù)馘痊斔蟹N莫名的害怕而決定回祇樹給孤獨園。他向佛陀報告說,因為害怕瑪?shù)馘痊斔䲡䝼蓽y到他內(nèi)心不純凈的念頭,所以無法繼續(xù)停留在該村落。佛陀告誡他,只要專注在一件事上,那就是調(diào)伏內(nèi)心。佛陀要他再回該村落去。但不可胡思亂想,只要專心禪修觀想就好。這比庫就再度回該村落去,瑪?shù)馘痊斔惨蝗绻B(yǎng)前次比庫們一樣地提供他食物,使他能夠心無牽掛地禪修觀想。所以,在短短的時日后,他也滌清心念而證得阿拉漢果。
-----------------------------------------------------------------------
智者應護持自己的心念
心念隨著欲望流轉(zhuǎn),非常微妙,難于察覺,
智者應該防護心念,使其安住,才能獲得安樂。
從前舍衛(wèi)城有一位銀行家的年輕兒子,向到他家化緣的比庫請教,應該如何做才可以解脫生命中的苦難。那位比庫告訴他把錢財分成三部份:一部份投資做生意,另一部份做家庭支出,最后一部份做慈善。他遵照比庫的話去做,然后,他又問比庫下一步要如何做。比庫告訴他,第一要皈依三寶、守五戒,第二要守十戒,第三要出家修行。他也一一奉行,最后也出家。
出家為比庫后,一位教師教他阿毗達摩(論),另一教師教他戒律,但他卻覺得要學得東西太多了,戒律又太嚴、太多,又沒有足夠的自由。它因此認為世俗生活比較好。由于有這樣的懷疑與不滿,他覺得郁悶,疏忽職責,同時日漸消瘦、羸弱。佛陀知道這件事后告誡他說:「如果可以控制心念,就沒有什么事情需要再控制了,所以努力攝受心念吧!」
-----------------------------------------------------------------------
心念容易飄浮不定
能夠調(diào)服心的人,解脫魔障。
僧珈邏仕達是舍衛(wèi)城的一位長老比庫。他的妹妹生下兒子時,以他的名字為名。這男孩后來也出家為比庫。有一次這年輕比庫停留在某個村子的精舍時,有人供養(yǎng)他兩件袈裟,他決定把其中一件供養(yǎng)給長老比庫─他的舅舅。
結(jié)夏安居以后,年經(jīng)比庫就去找長老比庫,并把袈裟供養(yǎng)給長老比庫。但長老比庫說自己的袈裟已經(jīng)足夠了,所以加以拒絕。年輕比庫多次懇請,但長老比庫堅決拒絕。年輕比庫因此十分傷心,認為舅舅不喜歡他。他甚至覺得既然舅舅堅定拒絕與他共享必需品,他最好還是還俗,過世俗的生活。
從那時候開始,他的心念紛飛,思緒紊亂,心中想著:還俗后,就賣掉袈裟,買只母羊,然后快速生育,就有足夠的收入,娶妻生子,他再攜帶妻小搭車去探訪舅舅。他甚至想到在路途上,他會告訴妻子,由他來照顧孩子,但她卻要他駕車,不要管孩子的事,而他堅持要照顧孩子,就去搶孩子,結(jié)果孩子卻掉下車子,被輪子輾過,他非常忿怒,拿棍子要打老婆。
其實,這時候,他正用扇子幫舅舅搧涼,但由于胡思亂想,而不小心打到長老比庫的頭。長老比庫明白年輕比庫的心念,就告訴他:「你自己不能打老婆,怎么來打舅舅呢?」年輕比庫十分驚訝,侷促不安地想立刻離開精舍。但長老比庫卻設法帶他去見佛陀。
佛陀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很仁慈的告訴年輕比庫,人心旁鶩不定,即使是遙遠的東西,心都能夠加以胡思亂想。所以人應努力使自己從貪、瞋、癡三毒中解脫出來。
-----------------------------------------------------------------------
心猿意馬的比庫
心不安定,不了解正法,
心無貪欲,也沒有瞋恚,
同時超越善與惡(注1)并且精進修行的覺者(注2), 毫無恐懼。
從前,舍衛(wèi)城有一個人在森林里尋找走失的牛時,突然感覺十分飢餓,就到村子的精舍去。精舍里的比庫就給他一些食物吃。吃的時候,他突然想到既然每天勤奮工作,還不夠溫飽,那么出家或許不失個好主意。
所以,他就懇求比庫讓他加入僧伽。出家后,他盡責守分,同時因為有足夠的食物,不久就長胖了。過了一陣子,他卻厭倦外出化緣的日子,就還俗了。又過了一些日子,他卻又覺得世俗生活艱辛,所以二度出家。但不久,又還俗。由于意志不堅,所以斷斷續(xù)續(xù)的出家、還俗六次。人們就稱他為「質(zhì)多舍利弗」(意思是心意不堅定的人)。而在這期間內(nèi),他妻子也懷孕了。事實上,他六次出家都不是想脫離世間,只是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已。所以,不論身為比庫或在家居士,他都不快樂。
后來,有一天,他進入臥室時,碰巧看見妻子正在睡覺,而且大聲打鼾,張開的嘴巴也流出口水。看見妻子這個樣子時,他明白身體不凈的道理,并且如是思考:「我?guī)状纬黾野胪径鴱U,就是因為迷戀如此德行的妻子!」當下他拿著黃色的袈裟,第七次到精舍去。一路上,不停的念著「無!、「苦」,而證得初果。
到達精舍時,他再度請求加入僧伽。
「我們無法再接納你!幾次剃度下來,你的頭已經(jīng)像磨刀石了!贡葞靷兙芙^他的請求。
但他堅決地請求,最后,比庫們又起了憐憫心,讓他再度加入僧伽。過了幾天,他就證得阿拉漢果了。
后來,比庫見他這次出家這么久,感到驚訝,就問他原委,他回答說:「我以前會還俗,是因為仍有執(zhí)著,但現(xiàn)在一切都過去了。」
比庫們向佛陀報告這件事,佛陀說:「從前質(zhì)多舍利弗的心意不夠堅定,而且不了解佛法,但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個舍棄所有執(zhí)著(注3)的阿拉漢了!
備注:
。. 阿拉漢超越善惡,所以阿拉漢的作為不落善惡范圍。這不是說阿拉漢無所事事 。相反地,阿拉漢積極任事,而且一無私心,所作所為都為了引導別人走向修行的道路。一般認為阿拉漢的作為是善的。但阿拉漢的行為不會為自己創(chuàng)造善報。阿拉漢仍然要承受過去所做業(yè)的業(yè)報。阿拉漢不作新業(yè),阿拉漢的所有作為稱之為「無記(KIRIYA)」,而不是業(yè),所以從道德觀點而言,不會產(chǎn)生效應。阿拉漢如實知見,所以不落因果律。
。. 此處的覺者指的是阿拉漢。阿拉漢并不是不睡覺。他們不論清醒或睡眠時,都是精進的,因為阿拉漢永遠具足正信,精進,正念,正定和慧等五種德行。
3. 也許有人會問質(zhì)多舍利弗是否不應該拋妻離子?但我們必須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佛陀時代的印度,能舍棄世間出家為比庫,被認為是相當尊貴的行為。同時,在當時的社會架構(gòu)下,比庫家里的其它成員也樂于照顧他的妻子兒女,因為比庫出家修行,已經(jīng)做了重大的犧牲,更何況他的修行目標是要成為圣人。
-----------------------------------------------------------------------
身體發(fā)臭的比庫
人生苦短,
此身不久將意識全無地躺在地上,
一如無用的木材。 (偈 41)
普提珈塔提舍比庫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后,努力禪修,但卻生起病來。身上首先長滿小疔,然后變成大的傷口,后來這些傷口破裂開,他的袈裟受到膿血的玷污,而變得黏膩膩的,身體也開始發(fā)臭,因此獲得普提珈塔提舍的稱呼,意思就是發(fā)臭的提舍比庫,其它的比庫因此棄他于不顧。
佛陀知道他悲慘的狀況,也預知他馬上就要證得阿拉漢果了,就到他停留的火邊去,并且親自燒了一些熱水,然后到他躺著的地方,抓住床沿。這時候,其他比庫才聚集過來,佛陀就叫他們把他抬到外面去洗滌身體,同時也一并洗滌、曬干袈裟。這時候,他的身心煥然一新,就系念在前。佛陀站在床頭,告誡他說,生命消失時,身體就像木頭一樣,一無是處,而被放在地上。佛陀說法后,他就證得阿拉漢果,不久之后,也入滅了。佛陀要其它比庫將他火化,將骨灰納入浮圖中。
有人請問佛陀,普提珈塔提舍比庫的身體為何會發(fā)臭,佛陀說普提珈塔提舍比庫的某一前世是個殘酷的捕禽人,經(jīng)常設陷阱捕捉鳥類。抓到之后,就折斷鳥的翅膀和腳,防止它們飛走。由于這些惡業(yè),所以今生身體發(fā)臭。
佛陀最后說:「比庫們!你們出家為比庫,父母無法照顧你們,若不彼此照顧,誰會照顧你們?請記住,誰看護比庫,就等于看護佛陀!」
-----------------------------------------------------------------------
騷擾比庫的精靈
人應該明白色身像陶器般脆弱,
而妥善護衛(wèi)心,一如護衛(wèi)堅固的城市;
并且以智慧破除魔障,勤習止觀,但不可執(zhí)著。
舍衛(wèi)城里的一群比庫分別獲得佛陀給予的禪觀指導后,就到離城很遠,一處適合禪修的叢林去禪修。原先林子里的守護精靈覺得,如果比庫們要停留在林子里,那么它們就不適合棲息在樹上。它們也認為比庫只會停留一夜,所以就離開樹上,到地面上來。
但過了十四天,比庫們?nèi)栽诹肿永,它們猜測比庫們可能要在此結(jié)夏安居。果真如此,它們就被迫要在地面生活一段時間,因次決定發(fā)出鬼般的聲音,制造恐怖的景像來嚇走比庫們。從此以后,它們有時候幻化成有身體無頭,或有頭無身體的鬼魅等等。比庫們非常氣憤,就離開林子,回城里向佛陀報告這件事。佛陀說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準備任何的武器,佛陀要他們再回去,但要預先準備好適當?shù)难b備。佛陀就教導比庫們《慈經(jīng)》,這就是適當?shù)奈淦餮b備。
佛陀告訴比庫們要誦讀《慈經(jīng)》,并把善意散播給林子里所有的眾生。對任何眾生也不可心生瞋恨或心懷恐懼。比庫們就回到原來的林子,并且遵照佛陀的方法做,精靈們得到善意心念后,立即展現(xiàn)歡迎的誠意,不再干擾比庫的禪修。他們欣然留在地面上,林子里因此一片和諧安祥,不再有鬼嚎、魅影的情形。比庫們也可以禪修觀身,而明白人身脆弱無常的道理。
-----------------------------------------------------------------------
牧牛人難屠
錯誤的心念 (注),比任何敵人或仇家的傷害更深。
難屠替一位富翁看顧牛只,雖然只是個牧牛人,但他盡可能存錢。有機會,他就到富翁的家去,也因此有些機會能夠遇見佛陀,并且聆聽佛陀說法。難屠也曾邀請佛陀到他家去,但佛陀卻說時機尚未成熟,所以并未答允。
過了一陣子,有一次佛陀和眾多比庫突然改變行程,要到難屠家去,因為佛陀了解,難屠正確明白佛法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接連好幾天,難屠都很恭敬地接待并且供養(yǎng)佛陀和比庫們。最后一天聽完佛陀的說法后,他也證得初果。當天佛陀和眾多比庫要離去時,他更親手拿著佛陀的缽,送佛陀一程之后,才頂禮回家。
就在這時候,一位難屠長期仇敵的獵人射死難屠。走在后面的比庫發(fā)現(xiàn)難屠的尸體后,趕上來報告佛陀:
「因為您的蒞臨,難屠作了大量的供養(yǎng),并陪您走了一段路,才會在回家的路上為人射死。」
佛陀回答道:「比庫啊,不管我來不來,由于以前的業(yè),難屠都難逃死亡。所以大家應了解,錯誤的心念比敵人和小偷傷害人更深,對抗危險的唯一保障是正確的心念。」
(注)指十種惡業(yè):殺生、偷盜、邪淫、妄語、 兩舌、惡口、綺語、慳貪、瞋恚和邪見。
-----------------------------------------------------------------------
變性人
善念 (注)的法益,勝過父母親朋的愛護與照顧。
梭儒亞是一位富翁。有一次,他與一個朋友帶著一群仆人搭乘華麗的馬車前去沐浴。當時,摩訶迦旃延尊者正在整飭衣服,準備入城化緣。梭儒亞瞥見尊者金色的皮膚時,內(nèi)心想到:「這比庫如果是我妻子多好;蛘呶移拮拥哪w色能像這樣就好了!」不久,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別神密的變了。他感到非常的羞恥,而決定離開故鄉(xiāng)。這時候,身為女兒身,他用刻有名字的印章向一群準備前往怛剎尸羅城的人懇請,讓他搭便車。這時候,他的親朋好友到處找他,卻遍尋不著。
到達怛剎尸羅城后,那群人中有一個人就向當?shù)匾晃荒贻p的富翁提及同來的女性─ 梭儒亞,年輕的富翁發(fā)現(xiàn)梭儒亞十分美麗,而且與他的年齡相當,就與他結(jié)婚,梭儒亞也因此生了兩個兒子。其實,當初身為男子時,他已經(jīng)有兩位女兒了。
有一天,故鄉(xiāng)一位富翁的兒子,也是梭儒亞的老朋友來怛剎尸羅城。梭儒亞就請他來家里,這人感到十分訝異,因為他根本不認識她,就問她是否認識他。她回答是,并垂詢她親朋好友的近況。這人告訴她,有一位富翁神秘失蹤的事。這時候,她才向他透露她就是那位失蹤的富翁,并且把自己因為看見比庫時心中升起錯誤的念頭,性別因而改變,以及與此地年輕富翁結(jié)婚的來龍去脈告訴他。這人勸他向摩訶迦旃延尊者請求寬恕。
摩訶迦旃延尊者于是被請來接受供養(yǎng),供養(yǎng)后,她被帶到尊者面前來解釋一切原委,并懇請尊者寬恕。
當尊者說完:「起來吧!我寬恕你!」之后,梭儒亞馬上恢復男人身份。這時她丈夫說:「朋友!既然你是這兩個男孩的媽,而我是他們的父親,他們真的是我們的兒子,所以你可以繼續(xù)住在此地,不要沮喪!」
梭儒亞回答道:「朋友!我首先是男子,后來變成女人,現(xiàn)在又變回男人;同樣地,先是兩個女兒的父親,最近又是兩個兒子的母親。一生中經(jīng)歷過這兩次性別的轉(zhuǎn)變后,我已經(jīng)厭倦世俗生活了,我現(xiàn)在要出家為比庫,并在尊者指導之下修行。以后照顧孩子就是你的責任了,請不要疏忽了!」
說完之后,梭儒亞擁抱、親吻兩個男孩,然后把他們交給他們的父親而出家了。他也向那位協(xié)助他找到尊者,并且得到尊者寬恕之后有機會出家,而從事生命中最終目標──止息所有苦痛的年輕人致謝。
摩訶迦旃延尊者于是幫他剃度,使他成為比庫,他于是努力修行,后來,又跟隨尊者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
后來,人們常問他究竟比較喜歡兩個女兒或親生的兩個兒子。他說比較喜歡親生的兒子。但人們經(jīng)常問及這個問題,使他感到非常困惑、羞愧,就單獨一人精進修行,并且觀身無常。不久之后,就證得阿拉漢果,同時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神通。人們再問同樣的問題時,他就說自己對任何人都沒有執(zhí)著。聽他這么回答的比庫們卻不相信他的話,就向佛陀請教梭儒亞兩種不同回答的涵意。佛陀說:「梭儒亞現(xiàn)在的回答和以前不同,是因為他已經(jīng)證得阿拉漢果,沒有任何的執(zhí)著。正確的心念帶給他的喜悅,不是身為父親或母親能夠做到的。」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陀使克拉無法牢記偈語 重復練習背頌后證得初果
- 沒有期待就不會失望,學會接受無常
- 祀天遇佛,以殺生而求延生只會離長壽更遠
- 旁鶩不定的心念是解脫的障礙
- 年輕的比丘與年輕的女孩
- 驚!兩個月大的孿生兄弟竟開口吵架?
- 佛陀用一件事幫助女子走出兒子病逝的悲傷
- 大旱災因水而吵 佛陀勸誡免去戰(zhàn)爭
- 比丘討論幸福是什么 佛陀教導聽聞奧妙佛法
- 指導婆羅門 禮敬值得禮敬的人當下證得初果
- 魔王波旬影響村民 使佛陀得不到供養(yǎng)
- 尊貴的人生長在何處?
- 佛陀開導許配女兒給自己的夫妻 女兒卻要報復
- 佛陀從忉利天返回世間 舍利弗尊者率領(lǐng)大眾歡迎佛陀
- 答對龍女的問題便能取她 佛陀告知優(yōu)塔羅答案
- 阿難尊者請教佛陀 所有諸佛的佛法都是一樣
- 佛陀教導不知足比丘 聽完訓誡決定精進努力求解脫
- 祀得和他的弟子們機緣成熟 佛陀派遣尊者說法
- 利誘兒子學佛法 佛陀加以指導終得圣果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zhuǎn)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