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第十四、緣起甚深

  第十四、緣起甚深

  有一次,佛陀告訴一位比丘說:

  「我已不再疑惑,不再猶豫,拔除了像刺一樣的邪見,不再退轉(zhuǎn)了。心不執(zhí)著的緣故,哪里還有個自我呢?我曾經(jīng)為一位比丘說我所證的法,為他說了賢圣、出世、空相應(yīng)、緣起隨順法,即:有足夠的因緣,就有蓄積力量的成熟,然后有事物的生起,亦即:由于無明而有行,由于行而有識,由于識而有名色,由于名色而有六入處,由于六入處而有觸,由于觸而有受,由于受而有愛,由于愛而有取,由于取而有有,由于有而有生,由于生而有憂悲惱苦、純大苦的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這樣說時,那位比丘無法理解,還有疑惑、猶豫。因為之前他以為自己已經(jīng)證入,徹底了悟了,現(xiàn)在聽到我說這些他無法理解的道理,反倒讓他生起憂苦、悔恨、模糊、障礙來了。為什么呢?因為這緣起法,是甚深而不容易完全明了的,更何況進一步做到隨順緣起法,證入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那就更加倍困難了。

  這緣起與涅槃二法,就稱為有為與無為。

  有為,如生、住、異、滅等。

  無為,即不生、不住、不異、不滅,也就是諸行與苦的寂滅涅槃。

  苦的因緣聚集了,所以苦就生起;苦的因緣滅除了,苦就跟著滅除了。就如,一旦斷了接續(xù)下一生的因緣,下一生的相續(xù)就滅除了,這就叫到了苦邊。

  比丘!什么被滅除了呢?就是苦被滅盡了,不留一點殘余。

  當(dāng)所有的苦都被滅除、停止、清涼、止息、沈沒了,就是所謂的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拘樓國,住在首都劍磨瑟曇。

  尊者阿難獨自在靜室禪修,起了這樣的思惟:

  「這緣起真是奇特、甚深啊!緣起所展現(xiàn)的亦是甚深!但對我來說,我能夠看得明明白白,倒不是那么的難。」

  傍晚禪修結(jié)束后,尊者阿難來見佛陀,將他禪修中思惟的心得,向佛陀報告。

  佛陀聽了以后,糾正尊者阿難說:

  「阿難!不要這么說。槭裁茨?這緣起是極甚深的!緣起所展現(xiàn)的,也是甚深的!

  阿難!眾生對緣起不能真切、如實的了知,不能覺了通達,因此而令他們像織布機將布織得緊密交錯,像叢生蔓草般地交纏糾葛,一直吵吵鬧鬧、迷迷糊糊地一生度過一生,不能超越生死流轉(zhuǎn)。阿難!由此可以證明,緣起是極甚深的!緣起所展現(xiàn)的,也是甚深的!」

  按語:

  一、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雜阿含第二九三經(jīng)》,后段取材自《相應(yīng)部第一二相應(yīng)第六○經(jīng)》、《長部第一五大緣經(jīng)》前部分、《中阿含第九七大因經(jīng)》前部分、《長阿含第一三大緣方便經(jīng)》前部分。

  二、佛陀將他所說的法,稱為「賢圣、出世、空相應(yīng)、緣起隨順法」,是值得注意的,這表示了緣起法的特質(zhì):緣起法是可以使眾生進入賢圣之流;是出世間的;與空相應(yīng)的。尤其說「空相應(yīng)」,道出了空義與緣起的緊密關(guān)系。

  三、「有足夠的因緣,就有蓄積力量的成熟,然后有事物的生起。」原經(jīng)文作:「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惯@是將事物的生起,解析成「因緣、有、生」的關(guān)系。其中的「有」,可以視為「十二緣起」中「緣取有」的「有」,依此解讀為事物生起前的一種「蓄積力量的成熟」。比對其它經(jīng)文,這句話應(yīng)相當(dāng)于「此有故彼有」。

  四、「有為」與「無為」這樣的觀念與名稱,看來在《雜阿含經(jīng)》中早有清楚的定義了。

  五、回想個人在接觸佛法一段時間后,能夠確認緣起在佛法中的核心地位時,也生起像尊者阿難那樣的想法,以為緣起也不太難嘛!直到?jīng)Q心將《四阿含》一經(jīng)一經(jīng)的讀過,才看到尊者阿難因此而受到佛陀的糾正。當(dāng)時雖然四下無人,但臉上不禁起了一陣熱,對自己的自大覺得很不好意思。后來,多注意緣起的思惟,對「緣起甚深」的感受也就愈加深刻,也愈感到自己還差得遠,更遑論「隨順緣起」,「一切取滅、愛盡、無欲、寂滅、涅槃」的實踐了。

  六、緣起法簡單嗎?還在生死輪回中,「吵吵鬧鬧、迷迷糊糊地一生度過一生」的人,事實擺在眼前,就快別這樣認為了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