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佛言:愛欲莫甚于色’,釋迦牟尼佛又說:愛欲當中,沒有一個超過色,比男女之色、色欲更厲害的,它是五欲當中的一個。
這個地方,我引兩部論來說明色與愛欲是什么意思。在《阿毗達磨論》中,把愛與欲加以分類說明。
。ㄒ唬⿶塾辛N:1.眼觸色塵生愛:我們的眼睛看到外面的色塵,看到好的,就生起貪愛,歡喜心。2.耳觸聲塵生愛:我們的耳朵聽到外面的聲音,那鳥兒叫得很好聽,或者那首歌唱得很感人,我們也生起了愛心。3.鼻觸香塵生愛:我們的鼻孔,接觸到外面的香塵,好香哦!就生起愛心來。4.舌觸味塵生愛:舌頭觸到味塵,而生起愛心來。好像湖南人喜歡吃辣的,浙江人喜歡吃臭的,這就是種味覺了。5.身觸觸塵生愛:我們的身體與觸塵相接觸,生起了貪愛心。6.意觸法塵生愛:我們的意識,與法塵相接觸了,生起愛心來。
(二)欲望心有十種:1.女色:喜歡有姿色的女人。2.財寶:貪愛錢財寶貝。3.聲名:喜歡好的名譽。4.飲食:對吃的東西生起欲望心。5.睡眠:貪睡。6.家宅:喜歡建置房產。7.田園:購買田產。8.衣服:有的人很會打扮,買了或者做了很多衣服。9.眷屬:兒孫滿堂,對家庭很眷戀的。10.官爵:做大官。這十種都是貪欲。
《大智度論》把色分為六種:1.顏色:比如說長短方圓、青黃赤白。2.形容:我們的形體容貌,巧笑美目。有的人笑一笑,他的眼睛也能夠表達心意,所謂眉目傳情。3.威儀:身裁很窈窕,行動幽雅,使人看了動心。4.語言:講起話來低聲嬌語,很好聽的。5.細滑:皮膚非常的潤澤。6.人相:形態(tài)生得很美觀的,所謂美貌妖態(tài),妖里妖氣的。
以上是兩部論典對于色與欲的分析。
‘色之為欲’,這種色的情欲,‘其大無外’,簡直大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真是沒有一個再超過它了。因此說愛欲莫甚于色。有句成語叫‘色膽包天’,色是個很大的禍患,一旦色欲沖動,膽量能夠把天都包了,公然不顧一切去做。
‘賴有一矣’,還好,在財色名食睡五欲當中,只有色欲這么厲害。‘若使二同’,假如還有其他一欲,也像色欲有這么大的魔力,那就不得了啦!‘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普天之下所有的人,恐怕沒有一個人肯發(fā)心學佛修道了。可見,色欲會障礙我們的道心與修行。
依照佛經中說,要對治色欲,必須作九種觀想,譬如說男女之愛,無論是男的很疼愛女的,或者女的喜歡男的,但是事實上不可以的,那怎么辦,就要作九種觀想:1.青瘀:人既然死了,風吹日曬,尸體變?yōu)辄S赤色,再發(fā)黑青色。2.爛:死尸皮肉腐爛。3.脹:尸體膨脹。4.膿血:死尸的膿血流了出來。5.蟲蛆:死尸進一步生了蟲,被蟲啃啖著。6.壞:皮膚破裂、腐爛。7.散:皮肉全都爛掉,只剩下七零八落的筋骨。8.燒:死尸用火燒為灰燼。9.白骨:剩下一堆散亂的白骨。
這是佛經里說的,一個人如果想克服愛欲心,想修學佛道,應當以這九種觀想來對治它,才能用功,否則的話,就為色欲所包圍,沒有辦法學道。
- 上一篇: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獄
- 下一篇:第二十五章 欲火燒身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