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傳 2 晉
延興寺僧基尼
譯文
僧基,俗姓明,濟南人。成年時立志于道,并立下誓愿,要出家以解脫凡俗的牽累。她母親不允許,就暗中把她許配給人,又將聘禮藏了起來。迎親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僧基這才有所察覺,她當即絕食,滴水不沾。親屬紛紛勸阻她,但僧基意志堅定,不可移易。絕食、絕水到了第七天,母親想喊女婿來勸勸她。但此人乃恭敬信義之人,見僧基差不多快要死了,便向她母親說道:「人各有志向,難以強奪移易!顾哪赣H不得已,就只好順從女兒的意愿。僧基這才得以出家,當時二十一歲。
她出家消息傳出后,家中內親外戚都來祝賀,爭著為她鋪美席、設佳供。州郡長官有的送來歌舞伎樂,為其慶祝;有的親自前來,為她送行。而佛門內外的人都為這送行的場面贊嘆不已,認為這是從未有過的盛事。
僧基操行潔凈,嚴守戒律,精研佛典經籍,與曇備尼名望輩份大致相等。她運思細密,毫發(fā)不爽,又長于謀略策劃,因此,晉康帝很尊敬她,對她優(yōu)禮有加。
康帝建元年間,褚皇后為她在都亭旦運巷內建了一座寺院,取名為延興寺。僧基住在寺內,領徒眾一百多人。她斷事清明,深受道俗的敬重。僧基于晉安帝隆安元年(公元三九七年)圓寂,享年六十八歲。
原典
僧基,本姓明,濟南人也。綰發(fā)①志道,秉愿②出家。母氏不聽,密以許娉,秘其聘禮。迎接日近,女乃覺知。即便絕糧,水漿不下。親屬禁請,意不可移。至于七日,母呼女婿。婿敬信。見婦殆盡,謂婦母曰:「人各有志,不可奪也!鼓讣磸闹,因遂出家,時年二十一。
內外親戚。皆來慶慰,競施珍席,爭設名供。州牧給伎③,郡守親臨,道俗咨嗟④。嘆未曾有。
基凈持戒范,精習經數(shù)⑤,與曇備尼名輩⑥略齊。機樞⑦最密,善事議秉,皇帝⑧雅相崇禮。
建元二年⑨,皇后褚氏⑩為立寺于都亭旦運巷內,名曰延興⑾。基尼寺住,徒眾百余人。當事清明,道俗加敬。年六十八,隆安元年卒。
注釋
、倬U發(fā):綰(ㄨㄢ,音捥),盤發(fā),結發(fā)。即束發(fā)也。喻少年。古代女子成年時有結發(fā)的習俗。
②秉愿:立下誓愿。
、奂浚和ā讣恕,即歌舞妓樂。
、茏舌担嘿潎@,嘆賞。《世說新語。又學》:「郭陳張甚盛,裴徐理前語,理致甚微,四座咨嗟稱快。」
、萁洈(shù):此指佛教經典。
、廾叄好、輩分。
、邫C樞:即機杼,即內心用意運思。《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嗷实郏捍酥笘|晉康帝。康帝,名司馬岳,字世同。成帝母弟。咸和元年封吳王,二年又封瑯邪王。咸康八年即位,次年改元建元,在位二年。
、峤ㄔ辏簴|晉康帝建元年號僅二年,他本作「建元二年」。
、饣屎篑沂希赫鞅睂④婑屹雠,康帝為瑯邪王時,納為妃,及康帝即位后,立為皇后。穆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及簡文帝即位,仍臨朝干政。好佛,東晉時著名尼僧多和她有交往。
、涎优d:寺名。晉康帝之褚皇后于建元二年建,在建康城內,當時景況頗隆盛,寺中尼眾數(shù)百人!督ǹ祵嶄洝肪戆酥^此寺為康帝時的主要尼寺。
- 上一篇:比丘尼傳 題解
- 下一篇:1、關于住持的儀規(guī)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