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是靠自力還是佛力?佛力
以下是《觀念法門》一段非常重要的疏文,這段文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心,并且加深體會。你若了解這段文的意義,那么你一定很歡喜念佛、很安心念佛、很自在念佛。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愿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此即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終時,愿力攝得往生!
這段文也是善導大師對法藏菩薩第十八愿的解釋。善導大師的解釋,等于是阿彌陀佛親自為他在因地法藏菩薩之時所發(fā)的誓愿解釋,因為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示現(xiàn)的一位祖師。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那么,在這里,善導大師開示說:“若我成佛,十方眾生,愿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善導大師的解釋之文,與法藏菩薩第十八愿因愿之文,文字也可以說是大同小異。這段文,諸位一定要牢記在心。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請大家跟著我來讀一遍: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愿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愿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善導大師對第十八愿的開示,在這段文說得非常的簡要明白,讓我們了解,原來乃至十念,稱念阿彌陀佛的圣號,乘阿彌陀佛的愿力,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若我成佛”,這句就是解釋“設我得佛”因愿文這句。“十方眾生”同樣。“愿生我國”這句解釋“欲生我國”因愿文這句。“稱我名字,下至十聲”,是解釋“乃至十念”這句。“乘我愿力”是善導大師加上。“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同樣。
我們從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這段開示的話,我們就知道阿彌陀佛所發(fā)的第十八愿,要以名號廣度眾生。十方眾生要如何被阿彌陀佛救度呢?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下至十聲,乘阿彌陀佛的愿力,一定往生。所以,善導大師的開示,使我們明白之后,我們內心非常的安心,一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對第十八愿的解釋,并沒有說得非常的復雜,并沒有說得非常的困難,并沒有說得非常的羅嗦,很簡單、很明確、很容易:念佛,乘阿彌陀佛愿力,一定會往生西方。所以,我們十方眾生要如何修行才能得到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絕對的救度呢?愿生西方,稱佛名字,長在一生,短在十聲,乘阿彌陀佛的愿力,這是我們要去修行的。所以,你只要一心求愿西方,稱念阿彌陀佛的名字,有愿有行,往生之因就具足了。諸位!這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簡不簡單?很簡單!容不容易?很容易!
你將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念佛法語詳細讀幾遍,好好的體會,明白了、了解了,你一定會認為,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很容易、是很簡單,因為阿彌陀佛的愿力,就是要救度十方每一個眾生,是因為愿力攝受眾生,使得眾生簡單往生、容易往生。
后面這段文,就是更讓我們看出善導大師解釋念佛往生的道理。“此即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終時,愿力攝得往生。”哇!這段話,善導大師說得太好了。愿往生行人,就是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念佛人。諸位!你念佛有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有!你就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終時”這句話,是指這個愿生西方的行人,在臨終斷氣了還是沒有?還沒。死了還是還沒死?還沒死。這個時候,阿彌陀佛有現(xiàn)前嗎?有!阿彌陀佛有現(xiàn)前,才有愿力攝得往生之事。阿彌陀佛若沒有現(xiàn)前,哪有愿力攝得往生。
最后這句才是重點。善導大師說得鏗鏘有力,非常的簡要,讓我們一句話就知道,為什么我們凡夫念佛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愿力攝得往生。阿彌陀佛的愿力,攝取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愿力在哪里?在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之中。“攝”就是救度的意思,攝取救度,使你得以往生西方佛國。這樣往生是靠自力或靠佛力?佛力嘛。善導大師都已經說得很簡單、很明白了,沒有說得模棱兩可,沒有說得含含糊糊。愿力救度這個愿往生之行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將來臨命終,你親眼目睹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現(xiàn)前,阿彌陀佛持蓮臺,要來迎接你。所以,有阿彌陀佛的接引,當然千穩(wěn)萬當,對不對?就算冤親債主要來找你的麻煩,阿彌陀佛現(xiàn)前了,有辦法將你的冤親債主順便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嗎?有。順便將你的冤親債主每個都帶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再在這里冤冤相報,對不對?阿彌陀佛就是有這份大威神愿力。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是很殊勝的修行。
- 上一篇:為什么要去寺廟拜佛?進入寺廟應該拜誰?
- 下一篇:在家供燈和在寺院供燈有差別嗎?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底的亮色
-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說起來容易,活起來不容易
- 人生總在成長
- 抬頭是天,腳下是路
- 偈語是怎樣形成的?
- 一路走來一路忘
- 因為哭過,笑才燦爛
- 假如生命能夠穿越
- 無論過去將來多美,記得珍惜眼前
- 日子還長,你要好好走
- 往事一壇老咸菜
- 對人生最好的表白
- 突然白頭,且斷妄想
- 幽默是智慧的光芒在閃現(xiàn)
- 好心情為生活著色,用好心情迎接每一天
- 心在風中,望紅塵種種
- 人生轉瞬即逝,不如憐取眼前人
- 人生有哪些來源?
- “忍”是一種擔當,忍之為德,在于負重
- 人生有什么體驗?
- 如何才能做個名副其實的“觀自在”?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營養(yǎng)
- 知足的意義
- 謙虛是待人處世一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
- 煩惱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開發(fā)心地,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 “期待”對人生有什么重要?
- 從今天做起,凡事把握當下、活在當下
- 如何決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則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顆歡喜心?
- 佛教的這六事為什么能讓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嗎?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樣美化人生?
- 如何評價一個人?
- [星云大師]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普洱茶]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華嚴經]寧受無量苦,得聞佛聲音,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 [禪宗典藏]《祖堂集》的價值何在?
- [生活故事]信徒的捐贈
- [哲理故事]眼睛不要總是睜得那么大
- [佛與人生]心底的亮色
- [佛學常識]偈頌的術語
- [星云大師]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六祖壇經]《壇經》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紅茶]滇紅工夫茶屬于什么茶?
- [禪宗公案]騎牛覓牛是什么意思?
- [生活故事]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 [哲理故事]藍天白云常自在,行云流水心無礙
- [佛與人生]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 [佛學常識]偈頌有哪些形式?偈頌的形式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