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四月十三 唐朝禪僧天皇道悟禪師圓寂紀念日
農歷四月十三是唐朝高僧天皇道悟禪師圓寂紀念日。
天皇道悟禪師(748~807)唐代禪僧。俗姓張,是婺州東陽(今屬浙江)人。
在十四歲時就想出家,后從明州大德剃發(fā)。歷參諸禪師。
二十五歲時在杭州竹林寺受具足戒,后游余杭,參謁徑山國一禪師,請問禪要,服侍五年,終受印可,后遁入余姚大梅山。
德宗建中元年(780),道悟禪師前往江西,參謁馬祖道一禪師。翌年又往南岳,參謁石頭希遷禪師。
德宗建中二年(781),住天皇寺,精修梵行,大弘禪宗,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等均皈依之。
后棲止荊州當陽紫云山,復應天皇寺之邀請,復興天皇寺,為江陵尹斐公所尊崇,法席愈盛,世稱天皇門風。
唐憲宗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示寂,世壽六十,法臘三十五。
其法嗣有龍?zhí)冻缧,崇信下有德山宣鑒,宣鑒下有雪峰義存,其后衍為云門、法眼二宗。
天皇道悟禪師悟道因緣
荊州天皇道悟禪師,石頭遷禪師之法嗣,俗姓張,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華)東陽人。道悟禪師自幼就生得神儀超俗,迥異常兒,不好世樂,有出世志。十四歲時,道悟禪師就想出家,但是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不得已,他只好減損飲食,以至于一天一食,結果餓得形體羸弱憔悴。這樣,父母不得不從其所愿。于是,道悟禪師便依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寧波)大德落發(fā),二十五歲時又赴杭州竹林寺受具足戒。
道悟禪師道心猛利,修持精進,梵行清凈。經常于風雨晦暝之夜,獨自前往荒僻的丘冢間,打坐習禪,歷境練心。經過這種近似頭陀式的苦行,道悟禪師終于得以身心安靜,離諸怖畏。后來,他離開了竹林寺,開始四方游學、遍參禪德。
開始,道悟禪師投余杭徑山道欽國一禪師座下,學習禪法五年。在此期間,他經過國一禪師的點化,言下密契宗要,“識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斷諸疑滯,無畏自在。”大歷十一年(776),道悟禪師潛入余姚大梅山隱修,巖棲木食,日與猿猱虎豹為伍。這樣過了三、四年的時間,后被樵夫發(fā)現(xiàn),復出山行腳。
建中初年(780,道悟禪師來到鐘陵(原名豫章,今江西南昌)參禮馬祖。馬祖亦重新印可了他的解悟。道悟禪師始知法無異說,遂依止馬祖座下近兩年。第二年秋天,道悟禪師又辭別馬祖,前往湖南南岳,參訪石頭希遷禪師。
初禮石頭,道悟禪師便問:“離卻定慧,以何法示人?”
石頭和尚道:“我這里無奴婢,離個甚么?”
。凼^和尚的意思是說,我這里隨處作主,立處皆真,本無一法可得,遑論定慧這些閑家具。你要我離,離個什么呢?]
道悟禪師又問:“如何明得?”
石頭和尚道:“汝還撮得虛空么?”
[自性如虛空,無形無相,如何把捉?]
道悟禪師一聽,覺得因緣不契,便道:“恁么則不從,今日去也!”
。勰闳暨@樣講,我即不肯。我現(xiàn)在就離開這里。
石頭和尚于是問道:“未審汝早晚從那邊來?”
道悟禪師道:“道悟不是那邊人。”
石頭和尚道:“我早知汝來處也。”
道悟禪師道:“師何以贓誣于人?”
石頭和尚道:“汝身見在。”
道悟禪師問:“雖然如是,畢竟如何示于后人?”
石頭和尚反問道:“汝道誰是后人?”
道悟禪師一聽,言下大徹,從前在國一、馬祖二大師門下所獲心得,頓時掃蕩無余。蓋其平生所悟,可用《宋高僧傳》中的一句話來概括:“垢凈共住,水波同體。觸境迷著,浩然忘歸。三世平等,本來清凈。一念不起,即見佛心”。
道悟禪師大事了畢之后,即前往荊州當陽紫陵山,住山開法,一時四方學徒、都城士女,聞風而至。后被請入荊州城中,住天皇寺。道悟禪師接眾,一向平等,客無貴賤,皆坐而揖之,無論多大高官,一概不迎不送。當時裴休任江陵右仆射,常來殷勤問法,對道悟禪師恭敬有加。由于得到地方長官的支持,石頭禪法經過道悟禪師的弘揚,一時大盛。
道悟禪師圓寂于元和二年丁亥(807),春秋六十,戒臘三十五。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佛教的世尊是誰?
- 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人生自然會越過越快活
- 如何在修行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佛學常識]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佛與人生]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明海法師]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漢傳人物問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斷自己已經足夠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經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佛學常識]佛教的世尊是誰?
- [妙法蓮華經]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綠茶]乾隆與龍井茶的故事
- [漢傳人物問答]怎樣觀察自己內心的念頭?
- [佛化家庭]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