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要常行、常修、常念精進,破除懈怠懶惰

要常行、常修、常念精進,破除懈怠懶惰

  要常行、常修、常念精進,破除懈怠懶惰,在《八大人覺經》中,釋迦牟尼佛說:“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佛陀告訴我們,應當覺知的第四點:懈怠會使人墮落。只有持之以恒地精勤猛進,才能破除生死煩惱所導致的過惡,摧毀降服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出離三界牢獄。

  精進,是大乘佛法菩薩道六波羅蜜之一!唯識十三論》中說:“勤謂精進,于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悍為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yè)。”也就是說,精進對于善的事情要堅決修行,對于惡的事情要堅決斷棄,以勇健強悍之心,克制自己懈怠心理,從而完善自己。

  所以,修學佛法要具有堅韌不拔、自立自強、不停奮斗的精神,才能克服懈怠懶惰習氣。為什么很多修行者沒有無常的緊迫感,常常無所事事,懈怠懶散,甚至談論是非和與修行無關的俗事?因為他們沒有深刻地洞察到生死輪回痛苦和恐怖,所以,修行要思苦知苦,才能有離苦的勇猛心。

  我們要學習古德向道的勇猛精進之心。像玄奘大師歷盡艱難險阻,克服常人所難以想象的種種困境,以生命為代價前往印度求學取經;又以勇猛精進之心,成為印度一流的佛教學者。又如鑒真大師,為了東渡日本弘法,冒著死亡的危險用十二年時間六次渡海,遭受種種失敗,終于在六十六歲高齡到達日本。

  這些佛門大師為我們作出精進的表率,這既是菩薩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而今天中華民族的崛起,佛門的重興,就離不開發(fā)揚勇猛勤苦精進的精神!修行沒有捷徑,修行不能投機取巧,更不能給自己的懶惰找借口。要當勤精進,應該常行、常修、常念精進,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原標題:上果下證法師慈悲開示

  轉自微信公眾號:慈善微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