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中道行 解脫六處

  “依中道行,解脫六處 ”

  我們上一次說到,阿那律尊者發(fā)了退悔心,佛陀知道啦,給他開示,就談到他過去是善於彈琴,佛陀就從他善於彈琴的這個因緣來啟發(fā)他。所以說如果琴彈得太急躁,聲音就不好聽了,如果彈得太緩,聲音也出不了美妙,如果恰到好處的不緩不急,就能夠產(chǎn)生美妙的聲音,麼佛陀的開示就是說,在精進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币虼朔鹜拥拈_導就是:“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這個就是一個重點,我們聽了正法、正見,就要精進的用功,但是這個精進呢,要平等修習攝受,就是不要太急躁,也不要太松懈,如何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個就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今天學法也不要執(zhí)著,今天用功也不能太放逸,雖然在一切法,一切現(xiàn)象中用功,但是不要著相,不只是對外表的相,對法的相也一樣不能執(zhí)著。

  “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時尊者二十億耳,常念世尊說彈琴譬,”阿那律尊者就常常去思惟佛陀的開示,用彈琴的比喻的開示!蔼氺o禪思,如上所說,乃至漏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阿那律尊者,就照著佛陀開示的中道法,不會太急躁,又不會太懈怠,平等安住在那一種中道,一種修行方式,他結果很快的就證阿羅漢了。

  我們看第二段的經(jīng)文,“爾時、尊者二十億耳得阿羅漢,內(nèi)覺解脫喜樂,作是念:‘我今應往問訊世尊\’!彼C阿羅漢的時候,內(nèi)心非常的喜樂,在解脫的那一種心境中起了這樣念頭:應該去禮拜佛陀!盃枙r尊者二十億耳,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于世尊法中得阿羅漢,盡諸有漏,所作已作,舍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解脫。當于爾時,解脫六處。云何為六?離欲解脫,離恚解脫,遠離解脫,愛盡解脫,諸取解脫,心不忘念解脫!卑⒛锹勺鹫呔拖蚍鹜訄蟾,自己已經(jīng)得漏盡、證阿羅漢,他就表示他的見地:他認為一個真正解脫的人,應該於六處解脫,哪六處呢,他這里就講,離欲解脫,離欲解脫也就是貪解脫(貪瞋癡的貪啊)——離貪欲,解脫啦不再有貪欲。瞋恚也解脫,貪瞋癡這三毒,都要解脫,遠離、愛盡、諸取,也就是我們講的(遠離)愛,取,有。心不妄念解脫。

  這六個地方,也是我們參考的地方,如果說我們今天,有人認為自己證阿羅漢,已經(jīng)解脫了,那麼你自己就要看看這六個地方,是不是真的你都已經(jīng)沒問題啦。這個是值得我們參考。然後他繼續(xù)說,“世尊!若有依少信心而言離欲解脫,此非所應;”他證了阿羅漢以後,他明白啦,一般人以為,我今天依據(jù)某某的一個信仰、一個信心,對佛很恭敬我有信心,以為這樣就解脫了。他說這樣子是不可能的!柏潯㈨、癡盡,是名真實離欲解脫。”真正的阿羅漢解脫,是貪瞋癡都要盡的,不是某一部份,也不是少少的信心就能解決了,要遠離貪瞋癡,才是真實的解脫。

  “若復有人,依少持戒而言我得離恚解脫,此亦不應;”有的人以為自己守戒,就根據(jù)少少的戒,就以為自己解脫了,他說如果是這樣子,也是不應該的、也是不對的,“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離恚)解脫。”我們真正的解脫,一定是貪瞋癡煩惱都要盡,那麼我們就知道,守戒是幫助我們少患過錯,心慢慢能清凈的助緣,還要開智慧(才行),你沒有得法開智慧,貪瞋的降服還是表面,而智慧沒有的話,愚癡是破不了的,所以不是一個守戒,就什麼事都解決了。戒律,是戒定慧三學中的一個主題而已不是全部,所以如果有人以為我守戒就是修行,其他什麼都不要,其實這樣要證阿羅漢也是不容易,從這一點就明白。

  “若復有人,依于修習利養(yǎng)遠離,而言遠離解脫,是亦不應;”我們世俗人,總是名聞利養(yǎng),那有些人以為我離開了名聞利養(yǎng)就是解脫啦,他說如果是這樣子的話,也是不夠的,也不是真正的阿羅漢的解脫,那麼一樣的,“貪瞋貪恚癡盡,是名真實遠離解脫,”所以是依於遠離,遠離的是什麼意思,是遠離貪瞋癡的意思,還是一樣,與貪瞋癡煩惱的遠離,才算是真正阿羅漢的解脫,不是少部分的貪恚癡盡。

  “貪、恚、癡盡,亦名離愛,亦名離取,亦名離忘念解脫!彼崦娴牧幚锩娴,遠離,愛盡、諸取、心不妄念,其實都同一個意思,就是貪、瞋、癡盡,所以叫亦名愛離、離取,亦名離妄念解脫,同一個意思,所以解脫一定是包含這六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