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改本性不能移
江山易改本性不能移
證嚴上人
時間無常,總在無聲無息中就流逝了;同樣的,人生也很無常。因為什么時候會發(fā)生什么意外,不是我們所能預知的。
人 生 無 常
一九九六年的一場賀伯臺風,帶給臺灣很嚴重的災害。當時,整座阿里山下了一千多公厘的大雨。洪水挾帶著泥土砂石,造成土石流。瞬息之間掩埋了很多人的家園,并損失了十多位寶貴的生命。
聽一位哀痛逾恒的災民說,災變當天用過晚飯后,突然聽到遠處傳來很不尋常的聲音。他疑惑的打開門看看,不料卻看到大水滾滾,挾帶著土石直沖而來。當時他嚇壞了,立刻回頭想叫家人快逃!可是他話還沒說完,就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親人,無助地被洪流淹沒;而自己也差一點被沖走,幸好及時抱住一根柱子,生命才保住了。
像這樣,災難經常在毫無預警之下發(fā)生,這就是「無!埂
聞 聲 救 苦
各地的慈濟人很發(fā)心、也很用心!當哪個地方有災難,他們馬上做到「聞聲救苦」,救災的腳步總是「跑在前頭」、「做到最后」。無論何時聽到或看到災難時,慈濟人都會立刻前往現(xiàn)場協(xié)助救災且在政府及民間團體的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后,仍會繼續(xù)做最后的了解與關懷。
賀伯臺風的肆虐,造成板橋區(qū)的淹水。當時慈濟人立刻成立救災中心,在斷電、斷水、斷瓦斯的地區(qū),設立炊食救援中心。他們從自己家里搬來了瓦斯爐、鍋子等,煮了一鍋鍋熱騰騰的食物,分送到受災戶,讓災民不致挨餓。
臺風過后,垃圾堆積如山。那些被積水浸泡過的垃圾,如經太陽一曬,就會腐爛發(fā)臭!為避免細菌繁殖而引發(fā)傳染病,我們動員了一千多位慈濟人,趕去板橋市幫忙清除垃圾。由于大家同心協(xié)力,只花了一天半的時間,就將所有的垃圾五百輛車次的卡車運走了。據(jù)當?shù)厍鍧嶊牭墓浪,假如當初沒有動員慈濟人的力量,以他們的人力,至少要十五天才能將那些垃圾運完。想起災后的救援及臟亂的清除,不禁讓我很感動、也很感恩慈濟人不辭辛勞、無怨無悔的付出。
新竹縣的尖石鄉(xiāng)在賀伯臺風過后,山崩路斷。糧食因而無法運上山、連直升機也因為霧太大而不能飛過去。當?shù)氐拇葷艘彩遣活欁约旱陌参qR上采接駁的方式,「用背的」把糧食送進山里。他們的行動真的讓我又敬佩、又感恩、又擔心!
中部地區(qū)慈濟人的表現(xiàn)也很難得!賀伯臺風導致南投縣發(fā)生重大災情時,有很多阿兵哥趕去搶修坍方的路面。慈濟人知道了,立刻組織一個伙食團進住水里鄉(xiāng)。他們不眠不休地工作了八天,每日提供三餐給災民和救災的阿兵哥。在交通中斷的地區(qū),他們采空運的方式運送食物;稍為能通行的路,則一面搶修一面以接力的方式傳送。他們每天供應幾千份的便當和水,真是用心。
此外,再回顧華航在日本發(fā)生的空難及「賭城」拉斯維加斯的空難,慈濟人都及時聞聲救苦,前去協(xié)助安撫家屬,并解決他們的困難;甚至對柬埔寨和亞塞拜然等國家的援助也是一樣。不管在哪一個地方,慈濟人都能秉持人間的精神,及時現(xiàn)身救援。
救 心
慈濟人的慈悲無遠弗屆,即使再遠、再困難的地方都不怕,目的就是要解決苦難眾生的困境。不過,光是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還不夠,最重要的還是要「救心」、「心」是一切災禍的根源,如亞塞拜然的石油資源很豐富,農業(yè)也很發(fā)達,為什么經濟還會這么窮困呢?一切都是因為戰(zhàn)爭;而戰(zhàn)爭起因于人心起出了貪欲之念頭,想占領國土才互相爭斗,所以造成人間很大的災難。
柬埔寨也是一樣。他們有金礦、鉆石礦,天然的資產也很多。如果種稻,一年可以有三季的收成,可是偏偏人禍不斷。有時候稻子已經可以收成了,卻因反對黨的燒掠、搶奪而造成許多人的貧困。總之,他們所有的苦難并不是因為缺乏資源,而是人禍的殘酷所造成的。因此,「救心」的教育非常重要。
學 佛 所 行
老師們!我們有責任把下一代的大愛啟發(fā)出來,教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良能,并且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友愛。上課時,不要提「過去誰來欺負我們」,不要提幾十年前的事。因為人是盲從無知的,有許多仇恨往往就是這樣被喊出來的。人與人之間不應該建立仇恨,我們應該教他們要「化干戈為玉帛」、不要敵我相對。因為長期的敵視,會使我們生活的世間,沒有一天寧靜的日子可以過。
近來臺灣發(fā)生了許多可怕的社會案件,實在令人擔憂!而媒體的渲染傳播,更使罪惡的發(fā)生像細菌般感染社會。老師們!我們能不能傳揚善事呢?我們須藉教育將愛傳布出去,讓我們的下一代不再過受驚、受怕的生活。
有人說:「信佛的孩子不會學壞」,其實應該是「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光靠「信」是沒有用的!我常常看到一些犯人,手上也會念珠呢!他們相信靠著念珠,佛就會保佑自己做壞事不會被警察捉到,像這樣就不是正信。
正信是學佛的行誼及教誨,并且要有因果觀念。除此之外,還要身體力行做善事。能有這分正信、正行、正思惟,我們的心就會端正,也就不會有一念之差或犯下悔恨一生的錯事。
江 山 易 改 , 本 性 不 能 移
「人之初,性本善!姑總人都具有清凈善良的佛性,但善惡念的萌發(fā)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在好的環(huán)境中,善念就會萌芽、滋長;而在不良的環(huán)境中,惡念就會浮動起來。例如慈濟醫(yī)院有一個孩子殺傷媽媽的個案,就是因為那位媽媽從小寵壞了孩子,沒有教好他。后來孩子和壞朋友在一起,受到壞的誘導進而出忤逆的事。
不過,污染的心經過良好教育的引導、洗滌、熏陶之后,仍可回復清凈和善的本性;不像有些山河大地經不起臺風的吹襲,一夜之間就改變了。所以,我常常說:「江山易改,本性不能移」。
教 孩 子 正 知 正 見
老師們!孩子愈小愈好教育,我們的責任也愈大!我們在選種、播善種于孩子的心地時,真的要多用心!要引導孩子學佛「慈悲喜舍」的行為,而不只是「信佛」;并教孩子們要正知、正見、正信,不要邪信。因為邪知、邪見、邪信會引人走入偏路。一個人如果有了偏邪的心,就算手上戴了一串念珠、胸前掛了一尊佛像,還是一樣會做壞事。
但是引導孩子正信時,如果光說「因果」或佛經里的「如是我聞」,孩子們并不容易聽得懂,這樣的教學就無法感動學生。所以,應該以發(fā)生在我們生活周邊的事啟發(fā)孩子,比如:舉出某個孩子的優(yōu)點讓孩子們就真人實事來反思,進而啟發(fā)他們見賢思齊的行為和思想!杆龅玫剑以趺醋霾坏侥?」,能這樣實實在在的教育,才能教出孩子的正知、正見。
所以只要肯用心,人心是可以教得好的。眾生的共業(yè),已經帶給天下許多災難。期待我們一起努力,將「共惡業(yè)」改變成「共善業(yè)」;有了共善業(yè),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祝福大家: ;雙修,智慧如海!
- 上一篇:取于社會用于社會
- 下一篇:修心要「誠正信實」修身要「慈悲喜舍」
- 不執(zhí)著空與有,踏實走在菩薩道上
- 怎么看待壽命的長短?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
- 學佛者要具備兩種忍——“法忍”與“生忍”
- 佛教徒有三類,到底哪一種人才是正信的佛教徒呢?
- 時時守好自心,分秒觀照當下的一念心
- 心存善念不求回報,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凈之愛”
- 世間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開
- 婆羅門向佛陀請教人死后靈魂會到哪里去?
- 驚嘆!嫉妒心讓他輪回千百世都與佛敵對
- 大魚舍身
- 乞兒成富
- 水中金像故事
- 靜思語錄50條
- 羅睺羅的眼淚
- 證嚴法師:談一談缺失
- 要能轉苦為樂,才能時時自在
- 發(fā)愿行菩薩道便要謹防五種心魔
- 若能透徹此理,便能善解難看的臉或難聽的話
-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是因為得失之心
- 其實,要當菩薩是很容易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