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竹泉法林禪師悟道因緣

  竹泉法林禪師悟道因緣

  杭州靈隱竹泉了幻法林禪師,徑山元叟行端禪師之法嗣,俗姓黃,臺州寧海人。法林禪師少時(shí)依太虛同禪師出家。因看睦州(睦州陳尊宿,黃檗希運(yùn)禪師之法嗣)語錄有省,于是前往中竺禮謁元叟行端禪師,請求印證。

  元叟禪師問:“何處來?”

  法林禪師道:“天臺。”

  元叟禪師又問:“曾見寒山、拾得么?”

  法林禪師于是叉手向前,說道:“今日親見和尚。”

  元叟禪師便喝道:“脫空謾語漢,參堂去!”

  [脫空的意思就是腳不點(diǎn)地,懸在空中,沒有著落,引申為不老實(shí),弄虛作假,未證言證。謾語,就是說慌。話頭禪盛行了一段時(shí)間后,一些伶俐漢,不去真參實(shí)證,光學(xué)一些虛頭,背一些祖師的機(jī)鋒轉(zhuǎn)語,冒充飽參之士,到處誑人自誑。若不是明眼宗師,僅憑他一言半語,很容易被他唬住。這種大的氛圍下,真正明眼宗師在印可學(xué)人方面,自然是慎之又慎,決不敢馬虎。元叟禪師的“脫空謾語漢”這一喝,真是慈悲之至。

  法林禪師于是謹(jǐn)遵師旨,老老實(shí)實(shí)地下參堂用功,不敢絲毫懈怠。

  一日,法林禪師正在讀經(jīng)。

  元叟禪師忽然走過來,問道:“看經(jīng)那?”

  法林禪師道:“是。”

  元叟禪師又問:“將甚么看?”

  法林禪師道:“將眼看。”

  元叟禪師便舉起拳頭,說道“何不道將者(這)個(gè)看?”

  法林禪師反問道:“放下拳頭,將什么看?”

 。“將什么看”或者“將什么聞”,從世俗的角度看,自然是將眼看,將耳聞。因?yàn)槭浪兹送耆涣,一點(diǎn)也作不得主。但是,從宗下直指心性的角度來看,這種回答卻隔了一層。瞎子、聾子、睡著時(shí),看還是不看,聽還是不聽?況且,身心脫落,六根互用,手也可以看可以聽,眼也可以聞可以嗅,那么,在這些情況下,究竟是什么在看在聞?]

  元叟禪師一聽,便微笑著點(diǎn)了點(diǎn)頭。

  法林禪師后應(yīng)東嶼禪師之邀請,于凈慈寺分座接眾。其說法大有古德之風(fēng),浮山竺原禪師聽了法林禪師的開示之后,曾贊嘆道:“五百眾中居上首,妙解堪作人天師”。

  在凈慈,法林禪師后住蒙堂(叢林中,執(zhí)事等退職之后靜養(yǎng)之地)靜修,足不出戶者九年。此后又應(yīng)行省丞相脫歡公之邀請,出世住持萬壽寺,不久又移住中竺、靈隱。最后退居靈隱了幻庵,終其天年。

  法林禪師曾有上堂法語云:“撥塵見佛,誰知佛亦是塵。罕逢穿耳者,多見刻舟人。”

  [異域沙門有穿耳之習(xí)慣,后用穿耳客專指菩提達(dá)摩祖師。宗門中也用穿耳客指代能當(dāng)下透過聲色等六塵、悟見本性的伶俐衲僧。與穿耳客相對的就是刻舟人,指代離開本分、逐色尋志、全然不知反照的癡迷外走漢。]

  法林禪師圓寂于大元順帝至正十五年(1354)。臨終前,法林禪師曾集眾,講述了自己平生行腳之事,并告誡大眾道:“佛法下衰,無甚于今。宜各努力!”說完,便索筆書偈云:

  “七十二年,虛空釘橛。

  末后一句,不說不說。”

  然后擲筆而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