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林野通奇禪師悟道因緣

  林野通奇禪師悟道因緣

  臺州通玄林野通奇禪師,天童密云圓悟禪師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禪師生而澄凈,不喜肉食,少時投金鐘寺,從其叔父道然禪師出家,十七歲落發(fā)受戒。通奇禪師性樂禪寂,厭于讀誦,十九歲即離四川,游方參學(xué),遍歷講肆。

  通奇禪師后于當(dāng)湖閉關(guān),研讀經(jīng)教。因為患痢疾,瀕于死亡,始知經(jīng)論之學(xué),非究竟法,不能抵擋生死。于是便放棄經(jīng)教的學(xué)習(xí),棲心宗門。一天,通玄禪師偶然閱讀天童圓悟禪師的參禪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試看底模樣”,當(dāng)下便疑情頓起。在疑情的推動之下,通玄禪師遂奮志參究,朝夕不怠。一日,通玄禪師于樓上行走,不小心一失足掉了下來。他當(dāng)即豁然有省,遂口占一偈云:

  “一念未生前,六戶絕消息。

  瞥爾揚雙眉,大似眼無力。”

  于是,通奇禪師便出關(guān),前往蘇州清涼,禮謁天童圓悟禪師,請求印證。

  初禮圓悟禪師,通奇禪師便問:“學(xué)人絕跡而來(偷偷地從關(guān)中出來,他人不知道),特為親近和尚。”

  圓悟禪師道:“莫妄想。”

 。佛法當(dāng)自證自悟,不從人得。]

  通奇禪師道:“未審還有堂頭也無?”

  [叢林中,方丈和尚也稱堂頭和尚。]

  圓悟禪師道:“看腳下。”

 。弁ㄆ娑U師的問意是要親近圓悟禪師,請求指點。而圓悟禪師的答意則是要通奇禪師照顧當(dāng)下,從自性而而求。]

  通奇禪師道:“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圓悟禪師道:“莫錯會好。”

  通奇禪師于是留在圓悟禪師座下,朝夕請益。

  一天,寺院里舉行普茶。茶話間,圓悟禪師舉洞山與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令大眾下轉(zhuǎn)語。

 。鄱瓷脚c泰首座吃果子之公案的具體內(nèi)容是:一天,洞山良價禪師與泰首座吃果子次,洞山禪師問泰首座:“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動用中,動用中收不得,且道過在甚么處?”泰首座道:“過在動用中。”洞山禪師一聽,便果桌撤走。]

  這時,通奇禪師從大眾中走出,回答道:“食到口邊,被伊奪卻。”

  圓悟禪師一聽,便點頭稱是。

  后圓悟禪師移住育王,通奇禪師亦隨往執(zhí)侍。

  佛誕日,圓悟禪師上堂云:“世尊才出母胎,便指天指地,汝等人,猶向山僧?dāng)M討甚么碗?”說完便拽拄杖下座,一時將大眾打散。

  通奇禪師從此便全身脫落。

  開始結(jié)夏安居的那一天,通奇禪師從大眾走出,問圓悟禪師:“今日四海衲僧云集,各各壁立千仞,還許他諸人悟么?”

  圓悟禪師道:“你還夢見么?”

  通奇禪師道:“悟尚不悟,夢個甚么?”

  圓悟禪師拈起拄杖便打,說道:“你即今是迷是悟?”

  通奇禪師道:“學(xué)人不在迷悟里。”

  圓悟禪師進(jìn)一步追問道:“且道打你在甚么處?”

  通奇禪師一聽,便禮拜。

  圓悟禪師于是當(dāng)眾為通奇禪師印可。

  通奇禪師得法后,初于臺州通玄開法接眾。后歷遷嘉禾、東塔、天童等名剎。

  通奇禪師曾有上堂法語云:“第一義諦,迥絕安排。才擬分疏,便成窒礙。所以道,心若不異,萬法一如。眼若不寐,諸寐自除。若是英靈漢,聞山僧恁么道,向文彩未彰以前,直截?fù)?dān)荷,卻較些子。茍若涉于塵思,未免困于途轍。只如不歷程一句,作么生道?一氣不言含萬象,萬靈何處謝無私。”

  又云:“欲識生前面目,切莫前思后算。但能息慮忘緣,觸目頭頭露現(xiàn)。自他不隔一毫,始終不離當(dāng)念。大眾,切莫含元殿里更覓長安,慈氏宮望生內(nèi)院。”

  通奇禪師圓寂于清順治九年(1652),春秋五十八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