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竺本來禪師悟道因緣
西竺本來禪師悟道因緣
建昌(今江西永修)黃龍壽昌西竺本來禪師,潤州慈舟濟禪師之法嗣,俗姓裴,撫州崇仁人。本來禪師七歲出家,十三歲投一峰寧禪師座下參學(xué)。一峰禪師教以禪觀之法。為窮究自己的生死大事,本來禪師用功非常精勤,不敢稍怠。
有一次,他一入定便是七天,忽覺身若虛空,心絕邊表,行住坐臥,不知是誰。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聽見有人誦《清凈經(jīng)》“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當(dāng)即豁然有省,遂作偈云:
“幾年外走喪真魂,今日相逢迥不倫。
身伴金毛石獅子,回頭吞卻鐵昆侖。”
本來禪師于是持偈入室,再參一峰禪師。
一峰禪師道:“僧堂有個首座也,無道卻說有道。”
本來禪師便問:“如何說?”
一峰禪師道:“空手把鋤頭,云云。”
。“空手把鋤頭”是傅大士的一句詩偈,全偈是“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本來禪師道:“某甲卻曉得。”
一峰禪師便問:“如何是佛?”
本來禪師道:“空手把鋤頭。”
一峰禪師大聲喝道:“此了事人話,你敢胡說!”于是一把揪住本來禪師,追問道:“你只今還悟得么?”
本來禪師道:“天然之道,豈有悟乎?”
一峰禪師道:“且去,晚下普集,為汝決斷。”
到了晚上,大眾普集,一峰禪師剛升座,便厲聲道:“今老僧舉話如何?”
本來禪師從大眾中走出,說道:“舉起甚分明,不與和尚道。”
一峰禪師便大聲喝問:“既分明,因甚不道?”
本來禪師道:“與和尚道了。”
一峰禪師一聽,便拈起拄杖痛打。
本來禪師便將一峰禪師推倒在地,拂袖而出。
第二天,本來禪師又入室請益。
一峰禪師垂示道:“老僧棒下,有一步功夫,你若分曉,佛祖也不奈你何。你好生諦當(dāng)去用心,若不得此,從生至死,也只恁么。”說完,便示偈云:
“青山疊疊雨濛濛,獅子金毛拔不通。
我也自知時未至,十回放箭九回空。”
本來禪師不久前往貴溪江東,卓庵隱居,精勤用功七載,方得發(fā)明大事。當(dāng)時,一峰禪師已經(jīng)圓寂了。一日,本來禪師在定中看見了一峰禪師,于是上前請益,并就一峰禪師的詰問,下了數(shù)十個轉(zhuǎn)語,后來因無意中打破了水碗,才出定。想到一峰禪師生前對自己的百般鉗錘和提攜,本來禪師不禁垂淚噓嘆。
于是,本來禪師便前往金山,參禮慈舟濟禪師,請求印證。
慈舟禪師一見本來禪師,便道:“聞你當(dāng)初法嗣一峰。”
本來禪師道:“是吃三十痛棒,文書久已到手,今日特來和尚處討個印子。”
慈舟禪師便指著瓶花,令本來禪師作頌。
本來禪師于是應(yīng)聲吟道:
“當(dāng)機拶破乾坤骨,撒髓漫空瑩絕瑕。
驚得凈瓶開口笑,常敷劫外四時花。”
慈舟禪師又進一步勘驗道:“諸佛不說,諸祖不傳,除卻搖唇鼓舌,瞬目揚眉,舉手動足,還我到家語來!”
本來禪師遂默然不語。
慈舟禪師一見,非常高興,說道:“去圣時遙,賢圣隱伏,尚有此子,龍?zhí)鞛槲易鞔笞C明,從此向去,真實操持,還他末后,得大受用。若是輕自暴殄,孤(辜)我付囑,龍?zhí)鞛槲壹舫?rdquo;
本來禪師于是禮拜,說道:“謹(jǐn)遵嚴(yán)命。”
慈舟禪師又囑咐道:“古人到這般田地,深入巖谷,保養(yǎng)圣胎,三十年不許開口,直得嘴邊生白醭(bu,米酒或醋等,腐爛或受潮后所生的白霉)。人天推出,不得已,說一言半句,扶持末運。”
本來禪師于是辭別慈舟禪師,歸隱劍江圣壽。永樂四年,又移住新城壽昌。
曾有上堂法語云:“天日高明暑漸隆,榴花噴火耀庭中。衲僧眼里真機露,無位真人覿面逢。直下知端的,擬議隔千重。要達己躬事,黃龍最上峰。
又云:“花燦爛,日輪紅,心法昭彰觸處通。衲僧鼻孔尖頭下,浩浩騰騰宇宙中。眼空四海無家計,只這拄杖子在手里,要西便西,要東便東。”
又云:“了了了,一片長空光皎皎。休休休,云自高飛水自流;硌弁ㄉ頍o向背,十方沙界任遨游。”
本來禪師晚年應(yīng)信眾邀請,入閩重修杉關(guān)福田寺。
寺院剛要竣工,一日,本來禪師焚香端坐,索筆書偈云:
“這個老乞兒,教化何時了。
顛顛倒倒任隨流,是圣是凡人不曉。
咄,來來來,去去去。
海湛澄空,風(fēng)清月皎。”
寫完,便擲筆而逝。時惟大明永樂壬寅年(1422)。春秋六十八歲。
- 上一篇:無念勝學(xué)禪師悟道因緣
- 下一篇:無際明悟禪師悟道因緣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