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原文、白話故事、圖片
第四十五回 拜遍友童子師
【原文】
從天宮下,漸向彼城。至遍友所,禮足圍繞,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圣者善能誘誨,愿為我說!」
遍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眾藝,學菩薩字智。汝可問之,當為汝說!
爾時,善財即至其所,頭頂禮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圣者善能誘誨,愿為我說!」
時,彼童子告善財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善知眾藝。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唱阿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菩薩威力入無差別境界;唱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邊差別門;唱波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照法界;唱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輪斷差別;唱那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得無依無上;唱邏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離依止無垢;唱(木他,音tao)(輕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不退轉方便;唱婆(蒲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金剛場;唱荼(徒解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曰:普輪;唱沙(史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為:海藏;唱縛(房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生安;唱哆(都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圓滿光;唱也(以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差別積聚;唱瑟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光明息煩惱;唱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差別云;唱娑(蘇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降霪大雨;唱么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大流湍激眾峰齊峙;唱伽(上聲輕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安立;唱他(他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真如平等藏;唱社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世間海清凈;唱鎖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念一切佛莊嚴;唱柂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簡揀擇一切法聚;唱奢(尸苛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順一切佛教輪光明;唱佉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因地智慧藏;唱叉(楚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息諸業(yè)海藏;唱娑(蘇紇切)多(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蠲諸惑障開凈光明;唱壤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作世間智慧門;唱曷攞多(上聲)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生死境界智慧輪;唱婆(蒲餓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智宮殿圓滿莊嚴;唱車(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方便藏各別圓滿;唱娑(蘇紇切)么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十方現見諸佛;唱訶婆(二字皆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一切無緣眾生方便攝受令出生無礙力;唱縒(七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唱伽(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持一切法云堅固海藏;唱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愿普見十方諸佛;唱拏(乃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字輪有無盡諸億字;唱娑(蘇紇切)頗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化眾生究竟處;唱娑(同前音)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廣大藏無礙辯光明輪遍照;唱也(夷舸切)娑(蘇舸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唱室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于一切眾生界法雷遍吼;唱侘(恥加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無我法開曉眾生;唱陀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法輪差別藏。善男子!我唱如是字母時,此四十二般若波羅蜜門為首,入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
「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眾藝菩薩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于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于彼岸;殊方異藝,咸綜無遺;文字、算數,蘊其深解;醫(yī)方、咒術,善療眾;有諸眾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詛,惡星變怪,死尸奔逐,癲癇、羸瘦,種種諸疾,咸能救之,使得痊愈;又善別知金玉、珠貝、珊瑚、琉璃、摩尼、硨磲、雞薩羅等一切寶藏,出生之處,品類不同,價直多少;村營鄉(xiāng)邑、大小都城、宮殿苑園、巖泉藪澤,凡是一切人眾所居,菩薩咸能隨方攝護;又善觀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兇、鳥獸音聲、云霞氣候、年谷豐儉、國土安危,如是世間所有技藝,莫不該練,盡其源本;又能分別出世之法,正名辨義,觀察體相,隨順修行,智入其中,無疑、無礙、無愚暗、無頑鈍、無憂惱、無沉沒、無不現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摩竭提國,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呾那;有優(yōu)婆夷,號曰:賢勝。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頭面敬禮知藝之足,繞無數匝,戀仰辭去。
【白話故事】
善財從天宮而下,迦毗羅城是他去過的地方,不難找到。入得城來,看見一座高達的學宮,走到門前一問,這正是遍友所在的學宮。
善財走進課堂,一個精神飽滿的教師坐在講臺上,不發(fā)一言。下面一個孩子領著教唱字母“啊、波、多……”眾童子都跟著唱。又叫眾童子自唱。善財借這間隙機會,即向教師施禮,說明來意。教師滿不在乎地說道:“問我無用。“指著剛才領唱的弟子道:“你去請教那個名善知眾藝的孩子!”
善財有些不理解,但只得聽從,轉身向童子施禮道:“我已發(fā)菩提心,到各處求善知識者教導。”
童子見善財語言傲慢,不作理會,又去教弟子唱字母。
這次的教唱,卻令人驚奇,唱一個“阿”字,口吐金光,光照四壁,馀音繚繞盤旋室內。唱“多”字時口吐紅光,光閃爍四壁,室內光芒四射,射出課堂,射入太空。整個學宮都大放光明,成為一個五光十色,光輝燦爛的殊勝宮殿。
善財見此情景,知此童子不凡,便上前恭敬施禮,至誠請求道:“愿圣者慈悲教誨,如何是利樂有情,造福人間的行?”
童子很自負地說道:“別客氣了,我不過教幾個字母,可是字母為善巧之門,能通達眾藝。不管哪門技術,必須從字母開始。各種語言,各種文字,都有它的音,有它的行,由音與行而組成文字,由文字而成各種技藝。我的技藝就是由文字中來的,比別人好,比別人精,比別人多,故人稱我為善知眾藝。”
善財倍感敬佩道:“圣者,你由字母精通了哪些技藝?能為我說點嗎?”
童子道:“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可以善巧智慧到達究竟彼岸。我以文字善巧,能深解醫(yī)方,治療難治之病。我以文字善巧,能識各種珍寶,并知其寶藏所在。我以文字善巧。能知各種資訊,能知鄉(xiāng)邑、城閣、園林巖泉之所在及其中內涵。我以文字善巧,能識天文、地理、氣候等各種變化。能知運算籌數等諸數運算。最主要是能免除愚癡,增長智慧,由此智慧而能達到證得真理,達到涅盤彼岸,我以文字善巧能免除痛苦煩惱,給人以快樂。”
這些孩子也懂得文字善巧,有各種技藝,由此技藝而消除人們愚癡而達到造福人間的目的。
遍友教師見善知眾藝學生講得有理,接著說道:“我一生教育孩子,使孩子免除癡暗。但這裡面也有道理。孩子們根基不同,理解不同。不能弟子都是一樣對待,主要應啟發(fā)他們自身的智慧。所以弟子教弟子,弟子自己學,我不過指路而已。”
善財道:“感謝圣者教誨,能為童子指路,使其自發(fā)功能而得智慧,這又是什麼技藝呢?”
遍友道:“我用善巧方便,諄諄教誨,只不過針對弟子的特點,以其所好,助其所成,路要自己去走。”
善財道:“這與利樂有情有什麼關係呢?”
遍友道:“要知道利樂有情的大事,請到,摩竭提國的婆且那城去,那城裡有個名賢勝的女居士,她可以告訴你菩薩是如何行的。”
善財得此善巧法門,歡喜跳躍,辭別遍友老師和善知眾藝童子,右繞數匝,頂禮而去。
- 上一篇:白話華嚴經
- 下一篇:《華嚴經》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