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新華嚴經(jīng)論 第十九卷
新華嚴經(jīng)論 第十九卷
長者李通玄撰
十行品第二十一
將釋此品約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
一釋品名目者。此品正說十種行門。名為十行品
二釋品來意者。此夜摩天宮本意。說十行品為表。此天蓮華開為晝合為夜。為此天天光自相照。及無有日月。但看蓮華開合而辨晝夜。名為時分天。夜摩者梵語也。如此位菩薩知眾生心欲開發(fā)時。應時接引。未應度者與作得度因緣。以此處而表之。故于此處說十種行門。前之兩品且明至此天處而稱嘆之。此一品正說十行之門故。是故此品須來。明前之十住猶依須彌之頂。此之十行依空。所行表行無著也
三隨文解釋者。于中約分為二。一長科經(jīng)意。二隨文解說。第一長科經(jīng)意者。此之一品經(jīng)約作十四段長科。第一爾時已下至是為十有二十五行經(jīng)。明同號功德林佛共加持功德林菩薩正說十行分。第二佛子已下至第一歡喜行有四十三行經(jīng)。明正說初歡喜行之法門。第三佛子已下至第二饒益行有四十二行經(jīng)。明饒益行。如是上下總一品通偈頌有十四段經(jīng)。末后兩段長行。初一段動地興供分。次一段功德林觀眾說頌分。次二百二行經(jīng)。說頌嘆法分。一品上下總通為十四段。如經(jīng)自有分劑。不煩科文。如從初同號佛加持分中約有四門分別。一明三昧名。二明同號佛數(shù)。三明同號諸佛所加。四明諸佛所以共入定菩薩同號。第一明三昧名者。何以名善思惟三昧。三昧者。云離沉掉。定之異名。且約禪定中有四種禪。一愚夫所行禪。二觀察義禪。三念真如禪。四如來禪。今云善思惟三昧者。是觀察義禪。為審定其法善須觀察。正念思惟安立法門。為后學者而作法則故。第二同號佛數(shù)者。舉萬佛剎微塵數(shù)佛皆號功德林。與入定者而同其號。明若迷其心境無明與無限剎塵不殊。若了達心原智慧功德等十方而無盡。以自一心洞曉與法界福智無差。今此菩薩入此定門。以與一切諸佛契同福慧。遂得同號佛來加持。明與十方諸佛智慧解行同故。福德功德同故。第三明同號佛來加者。有六種加。一以言加。以言嘆譽故二毗盧遮那愿力加。乘往愿故。三毗盧遮那神力加。契佛神力故。四諸菩薩眾善根加。同善根故。五諸佛與智加。得十種無礙智故。六諸佛以手摩頂加。安慰許說法故。已下明功德林菩薩即從定起正說十種行門。如下十種行中以十波羅蜜為體
第一歡喜行以檀波羅蜜為體。有四十三行經(jīng)。分為五段。第一佛子何等為歡喜行已下至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有九行半經(jīng)。明行檀波羅蜜學佛所有修行分。第二隨諸方土有貧乏處已下至不違一切眾生之心有十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見貧乏之處誓愿生彼富貴家悉舍資財及以身命饒益分。第三又作是念已下至三藐三菩提有八行半經(jīng)。明菩薩于饑餓劫中作廣大身舍之濟乏分。第四從菩薩如是已下至不見大果不見小果有六行半經(jīng)。明知真無想分。補特伽羅想。此曰數(shù)數(shù)取趣。摩納婆想者。此曰少年。亦曰儒童。意云不分別善惡老少悉皆施與。第五從爾時菩薩觀去來今已下至第一歡喜行有七行半經(jīng)。明觀眾生不堅固身求堅固身令永安隱分
第二饒益行以戒波羅蜜為體。有四十二行經(jīng)。分為五段。一佛子何等為菩薩饒益行已下至得佛所贊平等正法有六行經(jīng)。明于五塵境界不著分。二菩薩如是持凈戒時已下至一切智心有八行經(jīng)。明魔將天女不能惑亂分。三佛子已下至無余涅槃有八行經(jīng)。明菩薩不以五欲惱眾生分。四何以故已下至令他快樂有十三行經(jīng)。明善自調(diào)伏方能說法令他得樂分。五佛子已下至饒益行有六行經(jīng)。明得離世間行入甚深智慧分
第三無違逆行以忍波羅蜜為體。有三十行經(jīng)。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忍辱柔和有五行半經(jīng)。明不害自他忍辱柔和分。二佛子已下至令他心得清凈有十三行半經(jīng)。明菩薩身語加害堪忍分。三菩薩爾時已下至無違逆行有十行半經(jīng)。明菩薩觀空成忍分
第四無屈撓行以精進波羅蜜為體。有三十七行半經(jīng)。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一切佛法句義故而行精進有二十二行半經(jīng)。明菩薩不求世利為求佛一切智故行精進分。二佛子菩薩摩訶薩已下至答言我能有六行經(jīng)。明菩薩為眾生入地獄受苦無辭勞分。三設復有人已下至無屈撓行有八行半經(jīng)。明菩薩為饒益眾生故多劫受苦不辭勞分
第五離癡亂行以禪波羅蜜為體。有四十九行經(jīng)。分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修菩薩行心無癡亂有十行經(jīng)明以正念于隨生死中利生無亂分。二此菩薩已下至心常憶念無有間斷有九行半經(jīng)。明菩薩聞持正念不亂分。三何以故已下至未曾一念心有散亂有七行半經(jīng)。明以正念于好惡音聲無散亂分。四所謂正念不亂已下至而不能壞此菩薩心有八行半經(jīng)。明聞法及利生無余障分。五菩薩入三昧中已下至無差別有五行經(jīng)。明觀聲無體堪忍分。六菩薩如是成就寂靜身語意行已下至離癡亂行有九行半經(jīng)。明身口意凈堪入諸法不離一性分
第六善現(xiàn)行以般若波羅蜜為體。有四十行半經(jīng)。分為四段。一佛子已下至方便示現(xiàn)生相有十行半經(jīng)。明智性之無性示現(xiàn)方便現(xiàn)生分。二佛子已下至與一切眾生作所依處有十行經(jīng)。明菩薩達心境一切法無性無依而教化眾生與作依處分。三菩薩爾時已下至不行正道有十一行經(jīng)。明念度眾生分。四菩薩如是觀諸眾生已下至善現(xiàn)行有九行經(jīng)。明度眾生未盡不取自證涅槃分
第七無著行以方便波羅蜜為體。有五十五行經(jīng)。分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于諸佛法亦無所著有十二行半經(jīng)。明菩薩嚴凈佛剎供養(yǎng)諸佛心無所著分。二此菩薩已下至能如是無著故有十五行經(jīng)。明菩薩供佛無厭處事法而常行中無所著分。三于佛法中心無障礙已下至生諸善根而無所著有十一行經(jīng)。明觀眾生苦增長大悲分。四菩薩爾時已下至何以故有九行半經(jīng)。明菩薩常住生死教化眾生無著分。五菩薩作是念已下至心無疲厭有九行經(jīng)。明教化眾生觀法如幻分。六無疲厭故已下至無著行有七行半經(jīng)。明菩薩見未調(diào)伏眾生而往彼生分
第八難得行以愿波羅蜜為體。有七十行經(jīng)。分為六段。一佛子已下至一性善根有四行經(jīng)。明此位中十善根分。二此菩薩已下至得不退轉(zhuǎn)有八行半經(jīng)。明處苦無疲厭分。三此菩薩雖了眾生非有已下至何以故有十行經(jīng)。明不舍不著眾生界分。四菩薩深入眾生界已下至非得果有十四行經(jīng)。明菩薩入眾生界不著而亦不廢常在世間現(xiàn)身度眾生分。五菩薩成就如是已下至不著世間有十九行半經(jīng)。明不說而說法自在分。六菩薩如是已下至第八難得行有十四行半經(jīng)。明行菩薩行不求果報分
第九善法行以力波羅蜜為體。于此段中。分為五段。一佛子已下至旋陀羅尼辯無盡有十二行經(jīng)。明十無盡辯分。二此菩薩已下至悉亦如是有九行半經(jīng)。明大千界現(xiàn)身成佛辯才無礙分。三復次已下至而作佛事有十六行半經(jīng)。明于一毛端處道場無盡一切毛處及不可說三千界示身成佛分。四佛子此菩薩已下至善能觀察法相故有六行半經(jīng)。明十種自在身分。五菩薩成就如是十種身已下至一切佛法源故有九行經(jīng)。明與一切眾生所為依處分
第十真實行以智波羅蜜為體。于此段中。分為三段。一佛子已下至悉令清凈故有十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學三世諸佛誠實身語智得佛十種智分。二此菩薩復生如是增上心已下至法界虛空界有十六行半經(jīng)。明以愿力教化眾生不取菩提分。三此菩薩已下至第十真實行可有十六行經(jīng)。明身含眾剎知根利生自在分。已下動地興供分中有十五行經(jīng)。義分為三段。第一爾時已下至天微妙音聲有五行半經(jīng)。明動地興供分。二如此世界已下至悉亦如是有一行半經(jīng)。明都結(jié)十方同然分。三復以佛神力故已下至十方世界悉亦如是有八行經(jīng)。明十方功德林菩薩。來集作證分。如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外有十萬佛剎微塵數(shù)菩薩皆名功德林者。為明十行遍周故。佛號普功德者。為明此十行遍周即功德遍周。即是此位之中所得之果。以行遍周所招功德故。佛號普功德舉十方各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者。亦明智所達法。亦明行門之量廣大即佛果功德廣大。如是已上十行約十波羅蜜為升進于法自具分明。不煩更釋。如是十行總是一時一念無前后之行門。莫作前后延促之見。皆須約法界智體用成進修之門。如說頌嘆法中有七行經(jīng)明十種種性不斷故。以頌重申。如暨于法界者。暨者及也。云及于法界也。如下頌分中有二百二行頌。兩行一頌。如文具明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將釋此品。三門如前
一釋品名目者。為說此十種藏。依法立名可知
二釋品來意者。此位已說十種行。以此十無盡藏成前十行之法。使令無盡。成后十回向之法。使令進向。令使行門不滯。是故此品須來
三長科經(jīng)意者。分為二門。一長科經(jīng)意。二隨文釋義
一長科經(jīng)意者。于此一品經(jīng)中大段隨十藏名目?傆惺欢谓(jīng)。其文如下
第一從初爾時功德林菩薩已下至為眾生說皆令開悟有二十八行半經(jīng)。明正舉十無盡藏名并陳十種信法分。于此分中復分為六。第一爾時功德林已下至是為十有四行經(jīng)。明正說十藏之名分。第二佛子已下至生凈信已有五行半經(jīng)。明初舉十種信法分。第三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已下至何以故有七行半經(jīng)。明聞法生信已于法不怯分。第四此菩薩已下至無知無舍有五行半經(jīng)。明知一切諸佛出世入涅槃無近遠取舍分。第五此菩薩入佛智慧已下至一切諸佛方便有五行經(jīng)。明入此信生在佛家順諸佛善根方便分。第六是名菩薩已下一行半經(jīng)。總明結(jié)信成能演法分。此信是十行之中位內(nèi)之信。文殊師利覺首等是十信位中信心故
第二佛子何等為菩薩戒藏已下至是名菩薩第二戒藏。于中有二十八行半經(jīng)。于此段中復分為三。第一佛子已下至無毀犯戒有三行半經(jīng)。明正舉十種戒名號分。第二云何已下至具足受持十種善業(yè)有二十一行經(jīng)。明正說十種戒之持犯分。第三菩薩已下至第二戒藏有正說四行半經(jīng)明。此十行菩薩持戒無毀犯分
第三佛子已下至第三慚藏有十三行半經(jīng)。于此段中復分為二段。第一佛子已下至應專心斷除有十二行經(jīng)。明斷無慚行具于慚行分。第二一行半經(jīng)。明具足于慚善為眾生說法分
第四佛子已下至是名菩薩愧藏。于中有十二行經(jīng)。于中大意復分為三。第一佛子已下至又作是念有三行半經(jīng)。明自念于五欲境無始長貪求分。第二眾生無智已下至我今行于愧有七行半經(jīng)。明念眾生愚癡為于五欲互為怨仇菩薩知之應自斷分。第三速成菩提已下一行半經(jīng)。善為眾生說真實法分
第五佛子已下至多聞藏有三十四行半經(jīng)。明聞藏。于此段中復分為三。第一佛子已下至無記法有四行經(jīng)。明舉十事有無分。第二何等為是事有已下至是名無記法有二十六行半經(jīng)。明正說十種事有無分。初從十二緣說。無明有故行有。識無故名色無。愛起故苦起。有滅故生滅。此上四事識之與愛。皆從無明妄系諸有生。今達有本無。即十二緣滅。十二緣滅。非智有生。非智有滅。但除其病。其致無依無形無為而虛通萬有。無思而現(xiàn)。無作而成。學之者以止觀兩門功終。方會此之一辯。后之十法總終圣教。具陳識相對治異解。已下如文具明。第三菩薩已下四行經(jīng)。明菩薩念諸眾生無多聞慧我求多聞藏廣為說法分
第六佛子已下至施藏有九十三行經(jīng)。于比段中復分為二。第一佛子已下至究竟施有三行經(jīng)。明都舉十種施藏分。第二佛子已下直至是名菩薩第六施藏。總說前十種施藏分。已上十種施理事盡含。如文自具
第七佛子已下至開悟一切眾生有三十行經(jīng)。于此段中復分為五。第一佛子已下至涅槃如實知有十一行經(jīng)。明且舉如實知世間法出世法根本所集體分。第二云何知已下至廣為宣說有三行經(jīng)。明都舉前法從緣所生本無所有分。第三為說何等已下至不由他悟有六行經(jīng)。明正說前受想行等無體成壞分。第四此慧藏已下至是為十有八行經(jīng)。明十不可盡分。第五已下一行半經(jīng)。明得法善說分
第八佛子已下至念藏有二十七行經(jīng)。于中大意復分為二段。第一佛子已下至不可說三昧種種性有十八行經(jīng)。明得無限正念法分。第二此念有十種已下至第八念藏有九行經(jīng)。明得十正念時于一切法無過失分
第九佛子已下有十四行經(jīng)。于中大意復分為二。第一佛子已下至不可說三昧種性有十一行半經(jīng)。明聞持一切諸法無限分。第二佛子已下有兩行半經(jīng)。明此位菩薩所說法無限唯佛能了知分
第十佛子已下一段有二十四行經(jīng)。于中其意復分為三。第一佛子已下至何以故有十二行經(jīng)。明此位菩薩辯藏無盡分。第二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已下至第十辯藏有十行經(jīng)。明正說十種辯藏分。第三有兩行經(jīng)。明辯藏無限分
第十一段中有八行經(jīng)明總舉前十藏成就回向法門分。如前十二部經(jīng)名中。祇夜此云應誦。伽陀此云諷誦。尼陀那此云因緣經(jīng)。優(yōu)陀那此云無問自說。此十種藏為成當位自分十行令成滿故。亦成后十回向法門故。每位皆然。已上釋十行法門竟。十回向如下此會中序分正說流通者。從此初升兜率天宮。是序分。已下兩品。是正說分。兩品中至下動地興供。是流通分。兜率天宮說十回向法門。于此位中有三品經(jīng)。共成此位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第一從初升兜率天宮品。三義如前
一釋品名目者。以升天所至立名也。兜率天者此云樂知足天也
二釋品來意者。明前十住十行二位以彰出世已成如來智慧之業(yè)。今于此天以明隨見道者。成如來大悲處世利生之業(yè)。會融世間出世間。不一不二法門。是故此品須來。凡大悲門從初發(fā)心時。以真智慧進修中悲有勝劣不同。十住十行智悲兼修。仍出世心多。經(jīng)望此位大悲是理智位。出世心終回入生死。致慈之悲。十地之中長養(yǎng)大悲更令深厚。是故善財十地表法中。從初地已去有九個女天。一個瞿波是。佛昔為大子之時妻表悲。十地位以終法悅。是妻義故
問曰。云何于此天處說回向法
答曰。如須彌頂上說十住。明初生佛家住佛智慧之頂而無退轉(zhuǎn)。夜摩天上說十行法。表行依空法一切無著。至此兜率天宮。表雖不離欲界處大悲門而于欲境常行知足無所染著但為饒益眾生處于世間。又此天處于欲界。自須彌已上五天之處中。以會智悲令不偏故。如四天王還依帝釋為主故。是故而于此天說十回向。明和會真俗成大慈悲長處生死而不廢涅槃名為回向。從初發(fā)心住已來如是和會。位終偏得其名故名回向。此為以處表法升進。亦即不曾身有上下去來智悲恒遍故。無中邊故。但明寄處表一生菩薩處此天中果行滿故。以明發(fā)心初始始生如來智慧之家。以佛智慧行大悲門。即是圓滿如來果故。果復常滿。行復常行。果行常嚴故號佛華嚴也。十地十一地依此十住十行十回向法。三法成其功用。更亦無別安立。以是他化天中說十地時更不別作法事興供故。但長養(yǎng)此位大智大慈大悲令深固圓滿故名十地
三隨文解釋者。于此義中復分為二。此會中都會五位眾?傇谄渲。如下諸王菩薩等總是。一長科經(jīng)意。二隨文解釋
第一長科經(jīng)意者。從初爾時至經(jīng)末約分為十一段
第一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悉皆同等。于中有九紙經(jīng)。明兜率天王遙見佛來與諸天眾敷座莊嚴分
第二爾時兜率天王已下。至音樂一時同奏。此一段經(jīng)。明兜率天王為佛敷座已與諸天眾以凈心興供養(yǎng)云及諸菩薩奉迎如來分。
第三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已下。至贊嘆如來無厭足一段經(jīng)。明諸天迎佛各各遙見佛來如對目前敬佛興供分
第四爾時一切諸天及諸菩薩已下。至阿僧祇眾生恭敬尊重。此之一段經(jīng)文。明諸天菩薩見佛神變饒益眾生充滿十方遍周無限分
第五爾時大眾咸見佛身已下。至不可思議佛法門故。此之一段。明如來身光遍照無限分
第六爾時如來大悲已下。至稱揚贊說不可窮盡。此之一段。明如來示一切智所有莊嚴隨利生無限令增長分
第七爾時兜率陀天王已下。至一切世界悉亦如是。此之一段。明兜率天王辦供已畢請佛入宮殿如來受請分
第八爾時一切寶莊嚴殿已下。至而說頌言。此之一段。明如來入殿以佛殊勝德勛令殿莊嚴勝天所供分。
第九有二十行頌。嘆往昔十佛皆入此殿分
第十兩行經(jīng)都結(jié)十方同此稱嘆往昔如來入此殿分
第十一爾時世尊已下。至悉亦如是。此之一段。明如來入殿升座而坐以佛之德殿內(nèi)殊好出勝過天及十方菩薩皆來集分
第二隨文解釋者。從第一段長科中爾時已下。至如是渴仰悉皆同等。復科為七段。第一爾時已下。至恒對于佛。有三行經(jīng)。明智身恒圓滿分。第二爾時世尊已下。至妙寶莊嚴殿?蓛尚薪(jīng)。明如來大智身遍周應感所見彼此無來去分。第三時兜率天王遙見佛來已下。至無能得究其妙好。有七行經(jīng)。明天王殿上敷座分。從此已下至第一段終。有一百九十三行半經(jīng)。有一百七十七百萬億種諸莊嚴寶座及寶地虛空悉皆遍滿。又有一百八個百萬億種諸菩薩并諸天八部王眾入法及合掌思惟贊頌。持幡等眾莊嚴寶地及虛空周遍圓滿。又有十個百萬億善根之所嚴潔。第四有百萬億層級已下。至克諧眾樂。有一百一十一行半經(jīng)。有一百七十個一百萬億色類莊嚴寶座及虛空分。第五有百萬億初發(fā)心菩薩已下。至百萬億菩薩善能教化一切眾生。有七十六行經(jīng)。明菩薩入法諸天八部眾都有一百個一百萬億大眾海莊嚴寶地及虛空中分。第六百萬億善根所生已下。至百萬億贊嘆法而以贊嘆。有六行經(jīng)。明十種善根莊嚴宮殿及寶座分。第七如此世界已下。至悉皆同等。有五行經(jīng)。明都結(jié)十方同然分
問曰。十住但有諸天眾來迎世尊。十行徒眾即有諸天及菩薩眾。此會何故八部王眾大眾廣博莊嚴色類甚多。十地中不敘致天王及眾來迎入殿莊嚴高座等事。何意其位高升不陳廣供
答曰。十住有天無菩薩來迎如來。所施供養(yǎng)者為十住位。但明且初生佛智慧家。未有先見道者。但列諸天。未有菩薩。為初始從信位。凡夫未得入圣位。故以此初升須彌頂品。不列菩薩之眾。但有諸天奉迎如來。故明從此位方入圣流。如升夜摩天宮品。即有諸天及菩薩眾。稱揚贊嘆者。即明十住位已有見道入位故。故十行位升進中。即有諸菩薩眾而迎佛會。入十行法門以十住十行。設行眾行。出世心多。處世大悲。由未自在故。所以眾不圓滿故。是此兜率天宮諸天菩薩。及莊嚴色類多者。明此回向之門會融悲智。出世與世間一體。成就大悲。普育含識。遍周利物不棄微生。是故天王龍王八部諸王。菩薩法王。其眾無量。莊嚴境界色相無邊。表明悲位。含弘濟生無限。利物廣大獲益無窮。是故此天莊嚴廣大。如十地之位。但約此十回向大悲之際智育遐周之門。長養(yǎng)大悲使令堅厚。更無余法別有進求。設復智有奇途。只是此位之中微細。是故佛升他化。更亦不別作。徒眾承迎座體。進修不論別加。層級可知隨文釋義者。此升兜率天宮品中。云十方一切世界皆常對于佛者。明圓智遍周。不離菩提樹夜摩而升兜率天者。為菩提之智體本性無有依住。遍往十方無去來。今性不可得。無有住處。無有遷變。不動不寂。無所造作。而隨根應十方世界。于一切眾生前對現(xiàn)色身如應化度時兜率天王遙見佛來者。明從前十行位向十回向。為遙見佛來殿敷寶座者。契會也。如十住為以方便三昧顯現(xiàn)如來智慧法流。即座有安置。十行之中為以法身無相而為行體座。云化作寶蓮華藏者。為表處行無染如蓮華故。今此十回向位中。為成大悲赴俗座。云敷座。敷者。開發(fā)義。為表大悲赴俗開敷眾善之華至菩提之妙果故。又敷者設義。為表大悲赴俗設法。以利生故。不自求出世法故。座體摩尼者。明以大慈悲常在生死而無染污。以表摩尼名離垢寶座。云師子者。依主義也。為如來是無畏之主故。諸天妙寶之所集成者。明妙理智悲萬行報得。是故經(jīng)云。過去修行善根所得一切如來神力所現(xiàn)者。明一切諸佛福智萬行不異自佛神力故。但自心理智中與一切諸佛同福故。為智同行同故。云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善根所生者。明回向中福智大悲行周故報也?傇拼俗鶉里検遣豢蓴(shù)無限善根所生。一切如來凈法所起者明以智起行無法不凈。余如文自具。有百萬億層級周匝圍繞者。十住云百千。十行云百萬。十回向云百萬億。明升位階級也。百萬億金網(wǎng)者。為善施教網(wǎng)明凈故。百萬億華帳者。以萬行含攝義故。百萬億寶帳者。觀一切眾生智可貴故。可含攝故。百萬億鬘帳者。大悲垂俗益眾生故。百萬億香帳張施其上者。明張施戒定慧解脫知見香之業(yè)報。華鬘垂下香氣普熏者。明忍嚴垂飾。百萬億華蓋者。萬行覆育含識義也。百萬億鬘蓋者。慈蔭義也。百萬億寶蓋者。以法寶蔭俗義也。諸天侍立者。明能行行人也。四面行列者?傇扑臄z四無量也。百萬億寶衣以敷其上者。明以大慈大悲之理智常處生死衣覆眾生無有休息之業(yè)報故。百萬億樓閣綺煥莊嚴者。明觀樓智閣差別觀智分明名綺煥莊嚴也。百萬億摩尼網(wǎng)者。明施教網(wǎng)漉諸垢故。百萬億寶網(wǎng)者。明教能護育眾生故。百萬億寶瓔珞網(wǎng)四面垂下者。明以萬行為瓔珞四攝眾生報名四面垂下飾故。大要言之凡隨智隨行。隨慈隨悲。隨波羅蜜。隨觀照。隨助道法。隨大愿。所有報境因果相似。今將此業(yè)果將法表之。網(wǎng)表理智行教。樓閣表觀智。殿表正智利生。宮表含育無限。座表普印法空悲智萬行。帳表隨根含攝眾生。鈴表法音和悅。華表道眼開敷。亦表行華資果。十百千萬億都該大數(shù)無限。但隨法準而知之可見。不煩更釋。如梵云。頻婆帳者。此云身影也。謂此帳光明能現(xiàn)一切影像于中現(xiàn)故。頻婆羅香。明此香光潔能現(xiàn)一切影像故。亦以赤色光凈如頻婆果。阿樓那香其色如日。赫奕光明。拘蘇摩華。此有總別義。總云一切草木花也。又有別者。其華白色大小如錢。似此白菊也。樓閣延袤言寶閣相連長遠也。寶悉底伽此云佛胸前臆德之相。具云佉阿悉底伽。佉者樂也。阿悉底迦者。此云有也。明有此相者有大樂故。以座上莊嚴有此相。樂寶天牟陀羅。天鼓中之別名也。因此撫擊方能出聲阿迦尼吒天此云色究竟天。言其色界此天最極上際已下四十眾菩薩。明見座莊嚴觀法倍倍入法升進以為莊嚴之境。四十眾者。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位也。明此天蘊修此四位法成普賢行自具故。已下從百萬億天王已下至百萬億摩醯首羅天王有十六王?傇撘焉嫌缰。且總明此十回向法門遍于三界以智隨悲遍于六道利生自在如王故。都舉十六種王名者。明彰此位總遍攝人天六道以智如王教化眾生自在無礙故。初總舉百萬億天王者明天王最自在故。然別舉龍王諦觀者明知根雨法自在。夜叉王頂上合掌者明守護自在。乾闥婆王起信凈心者。明以法樂樂悅眾生自在。百萬億阿修羅王斷憍慢者。明以大悲入生死海謙下同事自在。百萬億迦樓羅王口銜繒帶者明大悲垂俗引接。自在義故。百萬億緊那羅王歡喜踴躍者。明能以法歌樂悅眾生令歡喜自在故。百萬億摩睺羅伽王歡喜瞻仰者。明是腹行表恭敬義自在故。百萬億世主稽首作禮者。明四天王主導眾生軌則義故。此是主人及神龍鬼等。乃至地獄總攝在位。百萬億忉利天王瞻仰不瞬者。十住之位修方便進求之定義。百萬億夜摩天王歡喜贊嘆者。如世間樂以歌誦之法樂以贊嘆之。明此天以十行法樂故。百萬億兜率天王布身作禮者。明此天大慈悲心布身如地荷有無倦義故。百萬億化樂天王頭頂禮敬者。明下心徹到大悲屈智至悲之極義故。百萬億他化自在天王恭敬合掌者。明會智悲生死涅槃無一異故。百萬億梵天王一心觀察者。明除細習義故。百萬億摩醯首羅天王恭敬供養(yǎng)者。明智慧法身大悲圓滿可恭敬供養(yǎng)故。此已上十六天王龍王等。明智悲圓滿三界六道自在如王義故。皆百萬億者。表大愿智悲行具足也。百萬億菩薩發(fā)聲贊嘆者。明已上十六王總攝菩薩行遍皆可贊嘆故。百萬億天女專心供養(yǎng)者。明前十六王等行無染大悲大慈遍三界故。百萬億同愿天踴躍歡喜者。明此欲界中天往昔同愿。亦明此位之中總同佛愿行。百萬億往昔同住天妙聲稱贊者。明此十回向位菩薩。皆同一切諸佛大悲愿行。住百萬億梵身天布身敬禮已下至阿迦尼吒天恭敬頂禮。明色界初禪已下行遍總有二十眾天。總收色界諸眾。初十六王等一時包含。今次第別列。無色界天。定沈未堪現(xiàn)世發(fā)心;瘍x不及其境。如此一段可十六行經(jīng)。自梵身天已下至阿迦尼吒天。有二十眾天。阿迦尼吒天是色究竟天。此天是色界頂。此已上二十眾天。表此十回向中大悲之行。天者凈也。明以大悲大智常處生死。教化眾生如天自在。而無垢染如梵身天。布身敬禮者有二義。一恭敬如來。二表法。大悲謙下如地。百萬億梵輔天合掌于頂。亦有二義。一敬佛。二表法忻進。百萬億梵眾天圍繞侍衛(wèi)亦有二義。一敬順于佛。二表順正念度眾生故。百萬億大梵天贊嘆稱揚無量功德亦有二義。一敬嘆于佛。二表法。嘆眾生有佛功德。百萬億光天五體投地亦有二義。一敬佛。二表法。望此位以大悲為地。明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投于生死慈悲之地。百萬億少光天宣揚贊嘆佛世難值亦有二義。一敬世尊難值。二表法。嘆眾生菩提心難發(fā)。百萬億無量光天遙向佛作禮亦有二義。一敬佛。二表法。教化一切眾生使令信解故稱為遙見。百萬億光音天贊嘆如來甚難得見亦有二義。一難遇難見。二表法嘆自心難知正法。百萬億凈居天與宮殿俱而來詣佛所此亦二義如前。一敬佛。二表法。明悲智宮殿圓滿含攝眾生。百萬億少凈天以清凈心稽首作禮二義如前。一敬佛。二表法明理事恭敬。百萬億無量凈天愿欲見佛投身而下二義如前。一敬佛。二表法。明垂慈救俗。已下準義知之。而以行行之。如百萬億種種天皆歡喜者。此天眾是色界欲界中雜類天故。故云種種也。是都稱表眾行具足。言種種行饒益眾生故。百萬億諸天各善思惟者?傃陨缬缣靸(nèi)天也。都稱百萬億菩薩天護持佛座莊嚴不絕者。此但兜率天故。亦是表法。以法界為座。體萬行為莊嚴。此已上三眾通前有二十三眾。從百萬億華手菩薩已下至百萬億諸天子以凈信心并宮殿俱有十眾菩薩四眾諸天子。通為十四眾。初百萬億華手菩薩雨一切華有三義。一處空雨華供佛。二以空起行。三明往世造華為因。百萬億香手菩薩雨一切香亦有三義。一雨香供佛。二明五分法身香。三明往因之行以香供養(yǎng)。百萬億鬘手菩薩亦有三義。一雨鬘供佛。二以忍為鬘體。三明往因造鬘供佛。已下準義知之。如百萬億諸天子。從天宮出。至于座所。此有二義。一出宮供佛。二明以智會悲。百萬億諸天子以凈信心。并宮殿俱。亦有二義。一并宮殿供佛。二表悲智圓融。百萬億生貴天子以身持座亦有二義。一持座供佛。二表法。此生貴住主第四波羅蜜以精進。是持座義。百萬億灌頂天子舉身持座亦有二義。一舉身持座供佛。二表十住中灌頂智悲力用增強。此四種天子者。即是欲界兜率天中說諸天子。以經(jīng)言略計。次第十住合是。亦明子者慈名。為表修慈故。彌勒號慈也。以次百萬億思惟菩薩已下至善能教化一切眾生者。此一段有十個菩薩以凈三業(yè);蛉胱〉厍f嚴法會。皆名義可解自百萬億善根所生。已下至而以贊嘆有十百萬億眾。善行所嚴。如經(jīng)具明如此世界已下至悉皆同等有四行半經(jīng)都結(jié)十方同此已上徒眾有一百種百萬億眾。已上莊嚴有一百八十七種百萬億。為已上此段都數(shù)。已上莊嚴及菩薩。神天女色類間雜。或次或不次者。意表此十回向位。是以智從悲成大悲海。于人天六道中。以無限遍周法界行門。一時等化逐根與法;虼位虺;虻尚;蛭浑A十地;蛉颂焐聘o有一向次第安立。以此莊嚴及菩薩神天。表法間雜不依次第或菩薩眾中有諸天或諸天眾中有龍神如是準義思之可見經(jīng)意
第二興供迎佛分中與十萬億阿僧祇兜率天子奉迎如來有二義。一請佛入宮殿。二表法。以解脫無依住之大智處一切生死。饒益眾生即迎佛義。又一釋如創(chuàng)入圣位以方便三昧而入真門。如此十回向以取十住十行中無垢正智。入大悲方便。為迎佛入宮殿。如三乘中地前三十心為方便。十地見道。如此經(jīng)十信心為方便資糧。十住初心為見道成佛。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為資糧十住初心見道成佛令慣習自在故。為三乘教于三僧祇劫方成佛故。設十地菩薩得三種意生身。非是得佛智生身故。以是十地向前三賢菩薩。是資糧位。十地見道為加行位。十一地等覺位中。普賢行方終。十二地是妙覺佛果。此佛華嚴其義。先佛而后行。以先覺佛果。方以悲愿之行。用資覺體。使悲智齊均。以此義故號佛華嚴也。是故今此兜率天王。以將大悲之方便。用資十住十行之中大智佛果。為迎佛義故。今此位教表法大體。將以大悲之海。用資十住十行之中佛智慧正覺故。故號之為迎佛故。夫法無始終一念齊等。萬行悲智當體圓終。設教名言不可并立。名詮序致似有前后義。生體名者名無始末。達教者境智不移。此教意明混今古之為一際。破情塵于當即也。終不可作延促解始終見?偛怀鰺o時之理。和會一多差別之門也。凡以前位向后位為遙見正契。為佛來入宮。以清凈心雨阿僧祇色華云有二義。一供佛。二表法門。大悲萬行遍周其云具十種。明法行圓滿皆從天身出者。明智身興萬行也。大眾天子天女歡喜頂禮者。明以軌度法則利生令得樂故。明菩薩大悲令眾生得樂是菩薩樂故。如世人母。其子樂者其母亦樂也。兜率宮中不可說諸菩薩住虛空中精勤一心供養(yǎng)出過天者。明以法空成行出勝世間有為行也。此一段有十三種眾
第三諸天迎佛各各遙見如來敬佛興供分中分為五段。云遙見佛來者明從前十行發(fā)起回向大悲大愿故。如對目前者。明不離根本智常相應故。下文云見如來具一切智是也。于法無礙正等覺者。明與佛智正覺合故。如是思惟已下四句。是正入位故。各以天衣盛供已下十種供養(yǎng)者。明前由以身化供明起愿也。此段明以衣盛供表身行周也。于此興供一段六十五行經(jīng)約作五門分別。一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已下至同時奉迎如來有五行半經(jīng)。明諸天以佛神力自善根力遙見佛來自契智奉迎分。二各以天衣已下至供養(yǎng)于佛有四行經(jīng)。明諸天以衣盛香華散佛供養(yǎng)分。此有十種供養(yǎng)眾。三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雨一切瓔珞云無有斷絕有十六行經(jīng)。明諸天各各以心所興供云供養(yǎng)分。此一段十種供養(yǎng)眾。四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天樂出妙音聲供養(yǎng)如來寶幡供養(yǎng)如來有十二行經(jīng)。明并陳所興十種持散供養(yǎng)供佛分。五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無厭足有二十五行經(jīng)。舊住兜率天宮中菩薩以諸波羅蜜行興其依果以為供養(yǎng)。此一段十七種供養(yǎng)云者。舊住本位位新來者。加行入位。此十七種供中先舉蓋為先者。為此位回入大悲菩薩行故。以大悲為首。以諸波羅蜜一時資助。華是智慧開敷義。帳是含容義。衣為忍義。鈴網(wǎng)是說教義。如幻心是堅固義。為無體可成壞故。余準例約名義知之。此第三段有三十種百萬億供養(yǎng)眾。末后有先住天宮菩薩眾。有十七種供。從波羅蜜諸行生。從法身智慧解脫知見生。如文具明。所以勝天之供為非有為所報得故。是法身無作門所起超情作故
第四爾時一切諸天及諸菩薩已下至阿僧祇眾恭敬尊重。此之一段有一百五行經(jīng)?偞蟊娨姺痧堃姹娚鸁o限自在分。于中文義如經(jīng)自具
第五身光照曜無限分中有十二行經(jīng)。約分七分。一爾時大眾咸見佛身已下至無邊法界有兩行半經(jīng)。明見佛光明境界分。二以佛神力已下至出世善根之所成就可兩行經(jīng)。明如來神力出妙音聲說頌分。三復現(xiàn)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自在之所出生有兩行經(jīng)。明如來現(xiàn)自報相莊嚴分。四又現(xiàn)不可說已下至甚深義可一行半經(jīng)。明現(xiàn)無盡諸佛出興分。五又現(xiàn)不可說已下至平等清凈一行半經(jīng)。明如來神力通變遍周分。六如是已下至不思議勝德生有一行經(jīng)。明前所現(xiàn)是如來勝智德所生分。七復現(xiàn)百千億那由他已下至佛法門故有八行經(jīng)。明如來現(xiàn)不思議妙寶焰現(xiàn)自善根集大眾分。此七段經(jīng)中文義自具。此段意如來自現(xiàn)境界。令回向者加行契入
第六爾時如來大悲已下至稱揚贊說不可窮盡一段有二十六行半經(jīng)。分為兩段。一爾時如來大悲所覆已下至生三世諸如來家有十二行經(jīng)。明如來示現(xiàn)莊嚴及神力令不可說世界眾生獲益分。二世尊所現(xiàn)已下至此段末有十三行半經(jīng)。明如來所現(xiàn)之德顯佛自在令一切眾生發(fā)諸菩薩入佛所行酬本愿分
第七爾時兜率天王已下至一切世界悉亦如是。有十三行經(jīng)。明兜率天王辦供請佛如來為欲益眾生故。受請并結(jié)十方同此分
第八爾時一切寶莊嚴殿已下至而說頌言有十三行半經(jīng)。約分為兩段
- 上一篇:新華嚴經(jīng)論 第十八卷
- 下一篇:新華嚴經(jīng)論 第二十卷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習,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是逃不掉的
- 《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