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大圓鏡智嗎?第一念、第二念是什么意思?

常暘法師:平常心是大圓鏡智嗎?第一念、第二念是什么意思?

問題:

  平常心在唯識學來看是否就是大圓鏡智?第一念、第二念是什么意思?

常暘法師:

  今天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唯識學當中的內(nèi)容,建議大家有因緣的話都應該去學一學。唯識學就是把我們的身心世界講述得很清楚,也就是我們身心世界的說明書。我們?nèi)巳绻涣私庾约海鞘呛茈y修行,你也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自己的盲點在哪里,所以你修行起來就會很辛苦或者是沒什么效果。

  唯識當中把一顆心分成八個意識,所以這里講到的第一念跟第二念。第一念其實是第七意識的俱生我執(zhí)里面的,就是比較深層的,它是直接的;那第二念其實就是第六意識的念想,是屬于分別的。

  我們?nèi)艘鎸^去,我們過去如果第八意識當中造作了很多惡業(yè),你第七意識就是自私自利的。那這個時候它就會有直接的反應,就是違背了你的意愿,你就不舒服。但是當煩惱來臨的時候你馬上內(nèi)觀,第六意識如理思惟,一想:“哎呀,我不對。”那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改變你的一些造作,也可以說你可以改變你的未來。

  這里就講到平常心,它是一個綜合的能力。在不同意識里面所展現(xiàn)出來的平常心是有深度的不同。假如說是我們第六意識的正念,它帶給我們的平常心可能我們只是在利益得失面前能看得相對淡一點,所以這也是一種平常心。如果是第七意識染凈關系,你如果是降伏了貪、嗔、癡,這樣所展現(xiàn)出來的平常心,它的深度那又會不一樣。

  如果我們第八意識的清凈的種子越來越多,雜染的種子漸漸地消失。其實大圓鏡智以后,就是你第八意識里面是沒有雜染的種子。這個時候呈現(xiàn)出來的平常心,那就是佛陀的平常心。這個是完全不一樣的境界。

  人的心是很微妙的。我們佛教有一個名詞叫福報,其實我們今生生命的存在都是福報,福報他就是一種能量。當這種能量釋放完了以后,你這一期的生命就結束。進而由于福報會讓我們感受快樂或者痛苦,有些人的生命就快樂很多,因為他善業(yè)多;有的人的生命就痛苦很多,他惡業(yè)多。

  我們一定要明白,當你這個福報不在的時候,你是很麻煩的。就像我們?nèi)顺詵|西吃得很香,或者睡覺睡得很好,這個跟你的福報是息息相關的,你吃這個飯菜特別有味道,是因為你這個善業(yè)的關系。所以如果你這個福報沒有了,你再吃同樣的東西,你是沒有味道的,甚至一口水你都喝不進去。

  就像一家人三個人吃同樣的飯菜,有些人吃得很歡喜,有些人吃得很苦惱,這都是每個人的福報不同。所以我們細細地去思惟,它這個就是真理。你不要覺得這個味道做得很好是廚師的關系,當然他有相對的關系,但是最重要就是你自己內(nèi)在心識的感受。同樣一個人燒的飯菜,可能在不同時期你去吃它,它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這種感受它是變化無常的,它是跟我們的認知,跟我們的善業(yè)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作為佛弟子只要回歸在自身身上,斷惡修善,轉(zhuǎn)染成凈,那其實你是掌握了生命的核心,你改變了根本。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如是我聞報德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