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救济
在家居士戒律问答

怎樣使《道次第》和四梵住兩種學修結合起來?

濟群法師:怎樣使《道次第》和四梵住兩種學修結合起來?

  問:學習《道次第》的同時還在修四梵住,怎樣使兩種學修結合起來?

  答:從修行來說,四梵住也是很好的法門,但在一定修學階段,所學和所修必須是相應的。所以我們學習《道次第》時,應該針對《道次第》所說每一法進行觀察修和思維修。否則就會像論中所說的那樣,“有如馳馬,先擇馬場,場所既定,轡勒乃施。倘于一處先習聞思,別于他方另求修證,異道以馳,如何而可?”一個人選了馬場,卻在別處跑馬,前期所做的準備工作就派不上用場了。

  《道次第》不僅有理論建構,本身就是次第分明、由淺至深的修心引導。如道前基礎階段的思維暇滿、義大、難得,就是幫助我們確立價值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們覺得重要或不重要,有時間或沒時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是這種價值觀的具體應用。正是這種價值觀決定了我們的取舍,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我們是選擇輪回還是選擇解脫?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若能真切認識到人身價值,認識到輪回過患,自然會對修道生起迫切之心。在原則問題上確定下來,今后的修行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否則,心還是會被輪回的盛事牽著跑。

  因為執(zhí)著就是所有煩惱的源頭。如果我們透徹輪回本質,知道這無非是一個泡沫,其本質是痛苦的,還會患得患失嗎?還會心存期盼嗎?世間所有的束縛,都是因為我們在乎。因為在乎,就割舍不下,就難分難解。倘能解決這個問題,修行的最大障礙就迎刃而解了。

  修行,不僅是坐在那里觀照或念佛。如果觀念沒有調整到位,仍會不斷制造煩惱,制造束縛。這也是很多人修行有年卻習氣依舊的原因所在。因為觀念會制造心態(tài),世間種種會對我們產生什么影響,關鍵就在于我們怎么看。如果這種設定來自無明妄想并被我們所執(zhí)著,煩惱必會隨之而來。反之,如果在面對一切現(xiàn)象的當下就具備正見,它就不會對你構成任何影響。當下就是解脫!當下就是清凈!

  我們現(xiàn)在既然學習《道次第》,就要嚴格按照論中的步驟逐一落實,才能保障這一階段的學修效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