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天臺祖師
智顗·天臺祖師
智顗,俗姓陳,原籍穎川(今河南許昌),東晉時遷居到荊州華容(湖北監(jiān)利縣西北)。智顗的父親曾是梁朝的重臣。
傳說,智顗的母親懷孕的時候,常在夢中看到五彩的祥云,就像飄浮的白云一樣在她的懷中縈繞。每次想要把那祥云驅(qū)散時,就聽到天上有神人對她說:
“這是前世的因緣,是大福德將要到來的征兆,不可驅(qū)走。”
后來,智顗的母親又夢見把白鼠吞到肚子里。夫婦二人對此感到奇怪,找人去占卜,卜者說,這是白龍入腹的兆頭,請不要驚慌。二人這才放下心來。
智顗出生的那天晚上,屋內(nèi)光亮如白日。舉家歡慶智顗的誕生。家人想殺豬宰羊,燉肉給眾賓客,以示慶賀。但肉一下鍋,火就滅了,點(diǎn)了幾次,都是那樣。人們感到很詫異。就在這時,有兩個相貌奇特的僧人推門而入,對智顗的父親說:“恭喜恭喜,你家里出了高僧,阿彌舵佛!”
說完,這兩個人就不見了。
此后,智顗的父母發(fā)現(xiàn)智者雙目重仁。在古代神話中曾有舜重仁的傳說,這被認(rèn)為是圣人之像。智顏的父母對智顗愛如掌上明珠。
智顗開始讀書,就喜歡看佛經(jīng),日常的言行總要依照佛經(jīng)的要求。而且他每天晚上都要打坐修持。常想著要出家學(xué)道。
梁元帝蕭繹被人殺了,智顗的父親丟官罷職,家道衰落。智者由此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出家的念頭更加堅定。
不久,智顗的父母相繼相去世。辦完父母的喪事,智顗投奔湘州果愿寺法諸法師門下出家。 那年智者18歲。
離開法諸,智顗又向慧曠學(xué)法。慧曠是當(dāng)時著名的僧人,精通律學(xué)和各種大乘佛典。20歲時,智顗隨慧曠受了具足戒。不久,他又到湖南衡州大賢山,潛心學(xué)習(xí)《法華經(jīng)》。
經(jīng)過幾年的學(xué)習(xí),智顗已精通了幾部重要的佛典。但智顗想,佛理的本源是叫人明心見性,可現(xiàn)在每天探討些辭章義理,思想常常被這東西所困撓,怎能得到佛法的至道呢?看來只讀經(jīng)不行,還要學(xué)習(xí)修定之法。
此時,禪定功夫深厚的慧思正在光州大蘇山弘法傳教。智顗聽到這個消息后,就趕到大蘇山向慧思學(xué)法。
南北朝時期,因國家的分裂而形成了南北社會不同的風(fēng)氣和文化。南北兩地的佛教,也有著自己的特點(diǎn)。南方佛教承東晉以來玄學(xué)化的傳統(tǒng)、偏重義理;北方佛教,由于受當(dāng)時北方民族粗獷少文的影響,比較注重禪定。
慧思曾從慧文禪師學(xué)法,成為一名禪定和義理并并重的大德。后來,慧思為糅和南北佛教,率領(lǐng)從徒南下,在光州的大蘇山暫時住下來傳教。
智顗一來,慧思就激動起來:
“你不就是過去和我一同在靈鷲山,聽釋迦佛演說法華經(jīng)的那個人么?你我的緣份是前世所定的。”
智顗此時心中感動萬分:
“弟子確實曾和法師一起,在靈鷲山中上聽佛說法。難怪今日一見法師,弟子就覺得心曠神怡,精神振奮呢?”
自此,智顗在慧思的指導(dǎo)下潛心修煉。
幾年之后,智顗功夫大長。修定時,他只覺得心中清靜平和,安適自在,進(jìn)入到一種奇妙的境界中。
這期間,慧思常讓代他講法。 智顗講法滔滔不絕,辨析佛理,闡微掘幽,受到眾僧的佩服。
一日,慧思把智顗叫去,對他說:
“我欲到衡岳隱居修持。你的學(xué)業(yè)已成,可以去弘法了。但唯有定力不足,要努力修持。你與陳國有緣,可以先到金陵去,定能成就弘法大業(yè)。”
在陳廢帝光大元年,智顗來到陳的都城金陵,那年他三十歲。
智顗到金陵后,隨即就開席講法。智顗把自己從慧思那里學(xué)到的禪定之法向眾人傳播,受到修道之人的普通歡迎。金陵的高僧大德,紛紛拋棄先前所學(xué),率弟子前來聽智顗講法。一時間,禪學(xué)大盛。其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江南僧人空談理義,不講修持,使佛教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智顗的禪定之法,給江南的佛教帶來了新的東西。
也有些保守頑固的僧人,他們有的對禪定之法不屑一顧,有的則為自己的地位受到危脅而感到惱火。
一天,智顗正在講法,忽然有人來報說,慧榮來訪。慧榮是金陵城中的有名的僧人,精通佛理,善于辯論,人送外號“義虎”。眾人所說 “義虎”來訪,知道他是來辯論的,都為智顗擔(dān)心。
慧榮進(jìn)來后,與智顗施禮畢,坐下問道:
“聽說,法師道法超眾,連朝中的大臣都對您畢恭畢敬,奉若神靈,我現(xiàn)在想見識見識。”
智顗對他只是淡然一笑,平淡地說:
“我才疏學(xué)淺,本沒有什么才能。只是為弘揚(yáng)佛法,普渡眾生盡一份微薄之力罷了。”
慧榮得意地晃動著手中的扇子,正要開口發(fā)問,不料扇子卻失手扔出,慧榮俯身去拾,惹得眾生哄聲大笑:
“過去的義虎,今天怎么變成了伏鹿?慌亂如此,還有什么可說的。”
慧榮拾起扇子,面帶愧色,灰溜溜地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后,智顗想離開京城,到一個清凈的地方修行。他對眾弟子說:
“京城雜亂,對修持不利。我在瓦宮寺傳禪定,第一年有四十人學(xué)禪,得法者有二十人;第二年一百人,得法者仍是二十人;第三年有二百人,得法者卻只有十人。近來學(xué)法的人更多,得道的人卻更少?磥恚绱讼氯,與弘法不利,他決定離開京城,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弘法修煉。”
智顗曾做過一個夢。夢中,他看到有巖崖萬重,白云繚繞,紅日掛在一邊,滄海無邊,浪濤翻滾。在山上,一個僧人向他招手。智顗把夢中所見的地方描述給弟子們,弟子們說那是會稽山中的天臺山,是圣賢們曾住過的地方。
智顗想起此事后,決定帶領(lǐng)弟子上天臺山。此事傳出后,金陵的眾人,都紛紛前來挽留,甚至連皇帝也傳挽留。但智顗決心已定,沒有再留下。
智顗沒到天臺山時。僧人定光住在那里。一天他告訴山中的人們說:
“有大善知識將要來到天臺。我們應(yīng)該種豆做醬,砍葦編席,來迎接他。”
智顗到天臺山后,和定光相見,互相行完禮。定光說:
“大善知識還記得我兩年以前在山上以手相招嗎?”
智顗感到非常驚異,知道了與他在夢相會的原來是定光。此刻,眾人聽到山谷中有鐘聲響起,定光說:
“鐘聲是表示你們與這座山有緣,可以在此居住。等到國家太平,四方統(tǒng)一時,一定會有貴人為禪師建立寺廟的,到那時就會堂屋滿山了。
眾人當(dāng)時并沒有相信他的話。
一天晚上 , 智顗獨(dú)自到山頂上去坐禪。正入禪定時,忽然狂風(fēng)驟起,吹折樹木,震雷翻滾。又有一群魔鬼圍上來,紛紛向他噴火。智顗定心守靜,不一會兒,這種景象就消失了。接著,智顗又感到身心煩痛,好象在被火焚燒。又見他死去的父母,枕在他的膝上,訴說哀苦。智頓下死心守定,即刻進(jìn)入朗月如水,清靜平和的妙境中。這時,從西方天空中有神人降下,對他的修行大為稱道。
智顗住天臺山后,四方道俗蜂涌而至。智顗于是大開講席,一邊講經(jīng),一邊傳授眾人禪定之法。
天臺山所處的安樂縣縣令袁子雄,崇信佛法。一次,他正在和眾人一起聽智顗講經(jīng),一會兒,他就看到有三道階梯,從天而降,幾十個天竺僧人,威嚴(yán)無比,每僧手中拿著香爐,繞著法師,轉(zhuǎn)了三圈。又相繼上前,禮拜法師。
袁子難當(dāng)時發(fā)愿,為智顗改造講堂。隨即從府庫中撥款,組織民工上山,把智顗的講經(jīng)堂改造一新。
此時,智顗的聲名大振。陳后主幾次三番派遣使者,到山中去請智顗到金陵弘法,但都被智顗謝絕了。最后,陳后主又讓與智顗過去來往密切的永陽王陳伯智去勸說,智顗這才同意前往。
智顗入京后,被安排在靈耀寺。接著,陳后主請智顗到太極殿,讓他坐上用白羊駕著的華車,一童子在前引路,眾官員在殿外迎接,把智顏迎入東堂。
陳后主以國師的禮節(jié)來對待智顗,請智顗升座,為他和眾大臣開講《大智度論》。當(dāng)時,管理全國僧人事務(wù)的僧正、慧暅、僧都、慧曠等京中大德都在講席。他們不斷地向智顗提問,智顗應(yīng)答自如。
智顗講完,陳后主從坐座上立起來,躬身施禮,群臣也紛紛向智顗表示祝賀。一時間,智顗榮耀無比。
不久,隋文帝帶兵攻入金陵,陳國滅亡,智顗逃出金陵,到了廬山,想在那里靜心修煉。
隋文帝崇信佛法,滅陳后,他傳旨各地,召集大德到長安弘法。文帝也向智顗發(fā)出了邀請。智顗并沒有前去。
當(dāng)時,隋煬帝楊廣受封晉王,任揚(yáng)州總管。他多次致書智顗,讓他到揚(yáng)州去弘法,智顗還是推辭。楊廣再請時,智顗為他推薦了幾個大德高僧,自己仍然不去。楊廣又致信智顗:
“弟子承先輩積有善德,所以能生在皇家。我不甘于在世俗的崎嶇小路上行走,而想在大乘佛法的海洋中遨游。我堅信佛法,很想能夠得到您英明的教導(dǎo)。禪師佛法淵博,持戒嚴(yán)謹(jǐn),禪定高起,因而遠(yuǎn)近聞名,為眾弟子所贊賞,弟子因此讓人去請您,想在開皇十一年(公元519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 ,在總管金城殿設(shè)立千僧會,以便于開度眾人,使他們信奉佛法。我在此盼望著禪師的到來。”
接到這封信后,智顗向楊廣定約四條。一、勿對佛法有過高的期望;二、所有俗人的禮法規(guī)矩,智顗可以有所不守;三、來去自由;四、想回山就回山。楊廣一一答應(yīng),智顗于是動身到揚(yáng)州去。
智顗到揚(yáng)州后,主持了楊廣為他舉行的千僧法會。在法會上,楊廣贈給智顗一個稱號“智者”。智顗為楊廣授了戒,給他起了個法名“總持”。
第二年智顗回到了他的家鄉(xiāng)荊州一帶,并在當(dāng)陽建起了玉泉寺。
智顗回到家鄉(xiāng)后,正趕上當(dāng)?shù)卮蠛怠Gf稼眼看就要干死,土地也裂開了口子。智顗發(fā)誓要為家鄉(xiāng)消除災(zāi)害。智顗登上山頂,靜坐入定。一會兒,天空中陰云密布,接著大雨滂沱,直下到溝平壑滿。
荊州總管王積,聽說智顗回來,就前去拜見。當(dāng)時,智顗正高坐在法座上,神情嚴(yán)肅,不怒自威。王積一看,就感到渾身戰(zhàn)抖,汗雨下。王積后來對人說:
“我久經(jīng)沙場,勇震三軍,不論遇到什么危險,都不會懼怕。不知怎么看到智顗大師,會令人如此恐怖。大師真是個神人。”
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智顗回到揚(yáng)州。這年春天,智顗帶領(lǐng)弟子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天臺山。
天臺山上,景色依舊,只是過去住過的寺院,已顯得破舊不堪,墻上布滿了塵網(wǎng),院子中長滿了荒草。智顗為此頗有感慨,人生無常,世事易變的感受更加深刻。這點(diǎn)感受,使他更增添了弘法傳法的緊迫感。
智顗一面整寺院,一面進(jìn)行著創(chuàng)立天臺宗的工作。當(dāng)時,隋朝已統(tǒng)一了天下,南北佛教融合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智顗通過對不同學(xué)派進(jìn)行研究,以法華經(jīng)的教義為基礎(chǔ),進(jìn)行著立宗的活動。
智顗第一次到天臺時,見海邊的老百姓以捕漁為業(yè),便勸說當(dāng)?shù)氐臐O民,放棄殺生,改作耕種。在這次重建寺宇將成之時,就見祥云罩在上空,黃雀一起飛來,鳴叫不止。眾僧出外觀看,智顗對眾人說:
“這都是百姓放棄殺生后,得救的魚化為黃雀,前來謝恩。”
過后的幾天,智顗在山頂上獨(dú)自靜坐。一次,他看到大風(fēng)忽起,吹壞了山頭的寶塔,又看見他的師傅慧思,乘風(fēng)而來,要送他到有緣的地方去。智顗又想起自己小時候,常夢見死在天臺山。智顗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了。
不久,智顗就得了病。冬天,楊廣又派人進(jìn)山請智顗。同時帶來了厚禮。智顗決定前去。
臨走前,智顗畫了張寺院的圖樣,讓弟子們選好地址,依照這個圖樣建寺。弟子們見圖樣所畫的寺院,殿堂高聳,房屋上百,雄偉壯麗。心中疑惑,問智顗:
“這祥的寺院,我們無力建成吧?”
智顗說:“這事自有王家承擔(dān)。”
智顗抱病上路,走到西門石城時,病重而不能行。在病榻上,智顗寫信給楊廣說:
“因大王召請,我自知已不久于人世,為表我心,我不顧重病而來。到此,我命將休,心意已到,我就不再走了。”
智者讓弟子將他的衣缽道具,一部分敬奉彌勒佛前,一部分上交寺院。然后,大師坐在佛像前,停止服藥,口誦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隋開皇 十七年十一月廿四日 ,智顗坐化。
第二年,晉王楊廣在天臺山南麓建寺。楊廣即位后,賜寺為“國清寺”,意為“寺立國清。”
智顗死后,遺體被送回天臺。后人在天臺山佛壟建塔,其中有智顗的六角形肉身塔。此塔今日仍在天臺山真覺寺中。
智顗創(chuàng)立的天臺宗,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正式的佛教派別,其影響長達(dá)千年,并且超越了國界,流傳到日本。
- 上一篇:曇倫·死生本空
- 下一篇:第三十則·聰明的毗舍離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zhuǎn)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yùn)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jì)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jì)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jì)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diǎn)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diǎn)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xiàn)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jì)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