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張九成居士悟道因緣
侍郎張九成居士,大慧宗杲禪師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子韶,號橫浦,自號無垢居士,錢塘人。張九成未及第時,曾聽客人談起楊文公、呂微仲諸名儒,所造精妙,皆由禪學(xué)而至,因此,對宗門之事非常仰慕。
一日,張九成居士前往凈慈,禮謁寶印楚明禪師,請問入道之要。
楚明禪師是大通善本禪師之法嗣。
楚明禪師開示他道:“此事唯念念不舍,久久純熟,時節(jié)到來,自然證入。”并舉趙州和尚柏樹子公案,令他參究。
九成居士于是依教參究,時時提撕,過了很久,卻仍然無所省悟。
后來,九成居士便辭別楚明禪師,前往禮謁善權(quán)清禪師。
九成居士問:“此事人人有分,個個圓成,是否?”
清禪師道:“然。”
九成居士道:“為甚么某無個入處?”
清禪師于是從袖中拿出數(shù)珠,示之道:“此是誰底?”
九成居士左思右想,仍然不能應(yīng)對。
清禪師于是又將數(shù)珠放入袖中,說道:“是汝底,則拈取去。才涉思惟,即不是汝底。”
九成居士一聽,驚詫不已。
不久,九成居士留居蘇氏館。
一天傍晚,九成居士上廁所,因思惻隱之心乃仁之端,突然聞見一陣蛙鳴,當(dāng)即便釋然契旨,并自舉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不覺大笑,汗下如雨,遂作偈曰:
“春天月夜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么時誰會得?嶺頭腳痛有玄沙。”
第二天,九成居士便禮謁法印一禪師,二人機(jī)語頗為相契。
后逢祖上忌日,九成居士便前往明靜庵供僧。
庵主惟尚禪師一見九成居士,便展手。九成居士于是大喝一聲。惟尚禪師便照著九成居士的臉頰批了一巴掌。九成居士于是急步向前就走。
惟尚禪師道:“張學(xué)錄(九成居士的官職)何得謗大般若?”
九成居士道:“某見處只如此,和尚又作么生?”
惟尚禪師于是舉“馬祖升堂,百丈卷席”之公案,詰問他。
。墼摴甘沁@樣的:百丈懷海禪師因野鴨子之事被馬祖道一禪師拽痛鼻子,第二天,馬祖升堂,大眾才集,百丈便從大眾中走出,卷卻馬祖的座席。馬祖便下座,歸方丈。百丈亦隨而從之。馬祖問:“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甚便卷卻席?”百丈道:“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馬祖又問:“汝昨日向甚處留心?”百丈道:“鼻頭今日又不痛也。”馬祖道:“汝深明昨日事。”百丈于是作禮而退。]
惟尚禪師尚未將此公案舉完,九成居士便一下子將桌子掀翻。
惟尚禪師大呼道:“張學(xué)錄殺人!”
九成居士于是一躍而起,問旁邊的侍僧道:“汝又作么生?”
侍僧茫然不知所措。
于是,九成居士便打侍僧,并回頭看著惟尚禪師說:“祖禰(祖先)不了,殃及兒孫。”
惟尚禪師一聽,便哈哈大笑。
九成居士于是獻(xiàn)偈曰:
“卷席因緣也大奇,諸方聞舉盡攢眉。
臺盤趯倒人星散,直漢從來不受欺。”
惟尚禪師亦以偈酬答云:
“從來高價不饒伊,百戰(zhàn)場中奮兩眉。
奪角沖關(guān)君會也,叢林誰敢更相欺?”
南宋紹興癸丑年(1133),九成居士復(fù)往東庵禮謁惟尚禪師。
惟尚禪師道:“浮山圓鑒(法遠(yuǎn))云,饒你入得汾陽(善昭)室,始到浮山門,亦未見老僧在。公作么生?”
九成居士沒有正面回答,卻叱問侍僧:“何不祇對?”
侍僧被弄得茫然不知所措。
于是九成居士打了侍僧一掌,說道:“蝦蟆窟里,果沒蛟龍。”
紹興七年秋(1137),大慧宗杲禪師住持徑山,開法接眾,學(xué)者云集。
時九成居士為禮部侍郎。一日,九成居士偶爾閱讀宗杲禪師語要,拊幾感嘆道:“是知宗門有人,恨不一見”。
當(dāng)時,宗杲禪師應(yīng)邀在天竺講法。九成居士于是前往天竺禮謁,三往不值。后來終于見面了,九成居士卻只是寒喧而已,并未深談。但是宗杲禪師對他卻產(chǎn)生了注意。
不久九成居士因奉祠還歸故里,途經(jīng)徑山,與給事馮楫居士等人,在宗杲禪師的丈室里議論“格物”之義。
談話間,宗杲禪師問九成居士:“公只知有格物,而不知有物格。”
九成居士茫然莫測。宗杲禪師便大笑。
九成居士于是問道:“師能開諭乎?”
宗杲禪師道:“不見小說載:唐人有與安祿山謀叛者,其人先為閬守,有畫像在焉。明皇幸蜀,見之怒,令侍臣以劍擊其像首。時閬守居陜西,首忽墮地。”
九成居士一聽,頓悟深旨。后于不動軒的墻壁上題偈曰:
“子韶格物,妙喜物格。
欲識一貫,兩個五百。”
過了一會兒,九成居士又問:“前輩既得后,何故復(fù)理會四料揀(簡)?”
宗杲禪師道:“公之所見,便可入佛,不可入魔。豈可不從料揀中去耶?”
九成居士于是舉克符禪師問臨濟(jì)禪師之因緣——
一日,克符上座(涿州紙衣和尚)初問臨濟(jì):“如何是奪人不奪境?”臨濟(jì)道:“煦日發(fā)生鋪地錦,嬰兒垂發(fā)白如絲。”克符又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臨濟(jì)道:“王令已行天下遍,將軍塞外絕煙塵。”克符問:“如何是人境俱奪?”臨濟(jì)道:“并汾絕信,獨(dú)處一方。”克符又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臨濟(jì)道:“王登寶殿,野老謳歌。”克符禪師終于言下領(lǐng)旨。
當(dāng)九成居士舉至“人境兩俱奪”這一句時,不覺欣然而笑。
宗杲禪師道:“余則不然。”
九成居士一聽,非常詫異,便問:“師意如何?”
宗杲禪師道:“打破蔡州城,殺卻吳元濟(jì)。”
九成居士終于豁然大悟,從此便得大自在,并自號無垢居士。
宗杲禪師于是給予印可。
九成居士后守邵陽,不久,其父仙逝,遂歸故里守服。這期間,九成居士多次往徑山,朝禮齋僧,并請宗杲禪師說法。
當(dāng)時,金人入侵甚急,邊事吃緊。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當(dāng)權(quán),主戰(zhàn)派遭到排擠。秦檜妒恨九成居士,于是以謗訕朝政的罪名,將九成居士謫遷至南安軍,同時還剝奪了宗杲禪師的僧籍。宗杲禪師不得已,只好屏居衡州。
在南安,九成居士寄居于橫浦僧舍,終日閉門謝客,以經(jīng)自娛,自號橫浦居士。在謫居期間,一度賊寇侵?jǐn)_鄰境。其好友勸他遠(yuǎn)避。九成居士道:“吾謫此邦,死分也,何避為?”
十四年以后,秦檜死,九成居士終于重新得到起用,并奉旨知守溫州。宗杲禪師亦恢復(fù)僧籍。師徒相見于新淦(gan,今江西境內(nèi)),劇談宗要,如魚得水,竟未嘗絲毫談及往昔遭迫害之事。學(xué)道之人視世事如浮云若此!
《五燈會元》中,還特地記載了九成居士此間勸導(dǎo)他的外甥憲禮拜宗杲禪師之事。于氏《心傳錄》中記云——
憲自嶺下陪侍其舅舅九成居士回到江西新淦,因與大慧宗杲禪師相會,九成居士于是令憲亦前往拜訪宗杲禪師。
憲曰:“素(一向)不拜僧。”
九成居士道:“汝姑扣(拜訪)之。”
憲于是奉命禮謁宗杲禪師。
初見宗杲禪師,憲便舉子思《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三句話,請教宗杲禪師。
宗杲禪師道:“凡人既不知本命元辰下落處,又要牽好人入火坑,如何圣賢與打頭一著不鑿破?”
憲曰:“吾師能為圣賢鑿破否?”
宗杲禪師道:“天命之謂性,便是清凈法身。率性之謂道,便是圓滿報身。修道之謂教,便是千百億化身。
憲回去后,便把宗杲禪師的話轉(zhuǎn)告了九成居士。
九成居士嘆道:“子拜何辭!”
南宗紹興戊寅年(1157),宗杲禪師重新回到徑山,開法接眾。當(dāng)時九成居士寄居慶善院。
一日,宗杲禪師前來看望九成居士。
九成居士道:“某每于夢中必誦《語》、《孟》,何如?”
宗杲禪師于是引用《圓覺經(jīng)》中的話回答道:“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xiàn),如鏡中像。”
九成居士一聽,非常高興,說道:“非老師莫聞此論也。”
九成居士一心向佛,凡有錢財(cái),不是用來齋僧,就是用來濟(jì)困,從不為子孫考慮。九成居士閑居期間,經(jīng)常效法華嚴(yán)善知識,每天齋供僧眾。他還曾齋供十六大天,結(jié)果感得瑞相:諸供茶杯悉變?yōu)槿。為此事,九成居士曾書偈云?/p>
有何妙術(shù)能感格?試借意識為汝說。
我心與佛天無異,一塵才起大地隔。
倘或塵銷覺圓凈,是故佛天來降臨。
我欲供佛佛即現(xiàn),我欲供天天亦現(xiàn)。
佛子若或生狐疑,試問此乳何處來?
狐疑即塵塵即疑,終與佛天不相似。
我今為汝掃狐疑,如湯沃雪火銷冰。
汝今微有疑與惑,鷂子便到新羅國。”
九成居士臨終前數(shù)日,風(fēng)痹發(fā)作,痛苦異常。其家人圍著他流淚不止。九成居士道:“吾平生履踐,今日愈覺有力,何乃為兒女呫呫涕泣耶?”
九成居士于歸寂于紹興二十九年(1160),春秋六十八歲。九成居士之禪學(xué),造詣極深,融合了儒家思想。生前著有《孟子說》、《無垢錄》、《橫浦心傳》等著作近五十卷。
- 上一篇:資壽尼妙總禪師悟道因緣
- 下一篇:參政李邴居士悟道因緣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shí)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shí)行,堅(jiān)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cái)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