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三十六(17)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三十六(17)
五者、所得大乘勝解,不可引奪不從他緣。
這是第三科的「獲諸勝利」;已經講四種了,現(xiàn)在是第五種勝利!杆么蟪藙俳,不可引奪、不從他緣」,這是學習四尋思、四如實智所得到的勝利,第五種是所得大乘勝解,就是學習大乘佛法對于圣教的認識,特別深刻,不可以引奪也不從他緣。
《披尋記》一二一六頁:
所得大乘勝解,不可引奪不從他緣者:大乘勝解略有八種:謂于三寶功德依處勝解,乃至一切所知所應行處勝解,如〈力種姓品〉釋。﹙陵本三十八卷七頁﹚此中勝解,謂由證善凈智為因緣得,是名所得大乘勝解。于彼諸處,勝善決定不為外道異論之所引奪,是名不可引奪。已能自內了知真實,不唯信他諸佛菩薩而行,是名不從他緣。
「所得大乘勝解,不可引奪不從他緣者:大乘勝解略有八種:謂于三寶功德依處勝解,乃至一切所知所應行處勝解,如〈力種姓品〉釋。﹙陵本三十八卷七頁﹚」,在三十八卷七頁那里有解釋!复酥袆俳猓^由證善凈智為因緣得,是名所得大乘勝解」,第五這一條所說的勝解,就是成就了善清凈的智慧為因緣而得到大乘勝解的,也就是他從四尋思所引的四如實智所得到的勝解,是名所得的大乘勝解。
「于彼諸處」,就是大乘佛法的諸處,「勝善決定不為外道異論之所引奪」,他的智慧非常有力量,心里面一點也不猶豫,所以不為外道異論所引奪、所動搖,「是名不可引奪。」「已能自內了知真實,不唯信他諸佛菩薩而行,是名不從他緣」,因為他修止觀,能深刻地悟入三自性,能自內了知真實,而且他自已有清凈的智慧,能認識勝義諦,不唯獨是信他諸佛、菩薩的智慧而修行的;所以叫做不從他緣。
黃二、廣彼業(yè)(分三科) 宇一、標
當知如是五種勝利,有五種業(yè)。
前面是略標列,這是第二科廣彼業(yè);廣說彼五種勝利的作用,分三科,第一科是標,當知如是五種勝利,有五種業(yè)用。
宇二、列(分五科) 宙一、能滅勞倦
一者、菩薩成就最勝現(xiàn)法樂住,能滅一切為趣菩提精勤加行所生身心種種勞倦,當知是名心極寂靜勝利之業(yè)。
「一者、菩薩成就最勝現(xiàn)法樂住」,第一個作用就是菩薩成就了最殊勝的現(xiàn)法樂住,現(xiàn)法樂住就是色界四禪!改軠缫磺袨槿て刑峋诩有兴硇姆N種勞倦」,能滅除去為了趣求無上菩提,精勤的修行六波羅蜜所引生的身心的種種勞倦,因為一入定這些勞倦就解除了,「當知是名心極寂靜勝利之業(yè)
《披尋記》一二一六頁:
最勝現(xiàn)法樂住者:謂得定者,于諸靜慮數(shù)數(shù)入、出領受現(xiàn)法安樂住故。所以者何?以諸靜慮,領受喜樂、安樂、舍樂身心樂故,如〈三摩呬多地〉釋。﹙陵本十一卷九頁﹚第四靜慮于諸靜慮最為殊勝,由唯舍樂最極寂靜,是名最勝現(xiàn)法樂住。
「最勝現(xiàn)法樂住者:謂得定者,于諸靜慮數(shù)數(shù)入、出領受現(xiàn)法安樂住故」,得定的人,對于色界的四靜慮數(shù)數(shù)的入、數(shù)數(shù)的出,能領受禪定的輕安樂!杆哉吆?以諸靜慮,領受喜樂、安樂、舍樂身心樂故,如〈三摩呬多地〉釋﹙陵本十一卷九頁﹚」,諸靜慮就是四靜慮;因為諸靜慮領受這個喜和樂,初禪也有喜樂、二禪也有喜樂、三禪離喜妙樂、四禪就是舍樂;身心樂故,總而言之,身心都是愉快的!如〈三摩呬多地〉那里有解釋。
「第四靜慮于諸靜慮最為殊勝,由唯舍樂最極寂靜」,第四靜慮是超過前三種靜慮,它本身的功德力是特別殊勝的;由唯舍樂最極寂靜,因為初禪、二禪、三禪有喜樂,喜樂還是使令心有一點浮動,到第四禪沒有喜樂,而就是舍樂,舍的樂是最極寂靜;「是名最勝現(xiàn)法樂住」,這樣說呢,第四禪就是現(xiàn)法樂住中最殊勝的!
宙二、能熟佛法
二者、菩薩普能成熟一切佛法,當知是名于諸明處無礙清白微妙智見勝利之業(yè)。
這是第二科,能成熟佛法!付、菩薩普能成熟一切佛法」,就是菩薩見到第一義諦之后,他修六波羅蜜的時候還是和第一義諦相應的,所以能使令一切種智成熟了。
「當知是名:于諸明處無礙清白微妙智見勝利之業(yè)微妙智見
《披尋記》一二一七頁:
普能成熟一切佛法者:謂于明處妙智見轉,能令如來十力種姓成熟。
「普能成熟一切佛法者:謂于明處妙智見轉,能令如來十力種姓成熟」,于明處就是各式各樣的后得智,這種妙智慧在活動;能令如來的十力種姓成熟,如來的十力也就是佛的后得智,后得智是與根本智相應的,所以合起來就是一切種智。
宙三、能熟有情
三者、菩薩普能成熟一切有情,當知是名流轉生死無有厭倦勝利之業(yè)。
「三者、菩薩普能成熟一切有情」,第三樣是菩薩普遍能夠饒益一切眾生,就是菩薩的大悲心!府斨敲轉生死無有厭倦勝利之業(yè)
宙四、能住正法
四者、菩薩能正除遣所化有情隨所生起一切疑惑,護持如來妙正法眼令得久住;于能隱沒如來圣教像似正法,能知能顯能正除滅,當知是名:善入如來密意言義勝利之業(yè)。
「四者、菩薩能正除遣所化有情隨所生起一切疑惑」,菩薩有與根本智相應的后得智,能夠正確地破除所化眾生隨各式各樣的因緣而生起的疑惑!缸o持如來妙正法眼令得久住」,就是保護佛由種種名言安立的佛法,這應該是名言的一切佛法;若是說第一義諦,那誰也不能破壞的!護持如來妙正法眼令得久住,使令它長時期的在世間住持。
「于能隱沒如來圣教像似正法」,能知能顯能正除滅
「當知是名善入如來密意言義勝利之業(yè)
《披尋記》一二一七頁:
宙五、能摧異論
五者、菩薩能摧一切外道異論,精進堅牢正愿無動,當知是名大乘勝解不可引奪、不從他緣勝利之業(yè)。
「菩薩能摧一切外道異論」,這位菩薩經過長時期的修止觀,應該是得無生法忍以上了!所以他能破壞外道的異論、外道的邪知邪見。「精進堅牢」,正愿無動當知是名大乘勝解不可引奪、不從他緣勝利之業(yè)
《披尋記》一二一八頁:
能摧一切外道異論至正愿無動者:外道異論略有十六,如〈有尋有伺地〉說。﹙陵本六卷一頁﹚菩薩正愿亦有五種,如〈菩提分品〉釋。﹙陵本四十五卷十六頁﹚。
「能摧一切外道異論至正愿無動者:外道異論略有十六」,有十六種!溉纭从袑び兴诺亍嫡f。﹙陵本六卷一頁﹚」,我查那個文是一頁。(按:《披尋記》原謂七頁)「菩薩正愿亦有五種,如〈菩提分品〉釋。﹙陵本四十五卷十六頁﹚」。
宇三、結(分二科) 宙一、明所攝受
如是菩薩所有一切菩薩所作,皆為如是五勝利業(yè)之所攝受。
這是結束這一段文,第一科是明所攝受!溉缡瞧兴_所有一切菩薩所作皆為如是五勝利業(yè)之所攝受如是菩薩所有一切菩薩所作的勝利之業(yè)都包括在這五條里邊了
宙二、隨釋所作
云何一切菩薩所作?謂自安樂而無雜染,普能成熟一切佛法,普能成熟一切有情,護持如來無上正法摧伏他論,精進勇猛正愿無動。
前面是明所攝受,這里隨釋所作,是再加以解釋!冈坪我磺衅兴_所作謂自安樂而無雜染菩薩有現(xiàn)法樂住與第一義諦相應,而能調伏一切雜染的煩惱,所以他于安樂中沒有染污。普能成熟一切佛法」,因為他有清凈的后得智,所以普能成熟一切佛法,就是一切種智!钙漳艹墒煲磺杏星椤,能饒益一切眾生,使令眾生也成熟圣道。「護持如來無上正法」,能護持佛的正法。「摧伏他論」,精進勇猛正愿無動」。
申三、結簡
當知如是四真實義:初二下劣;第三處中;第四最勝。
這第三科是結簡;結簡〈真實義品〉初開始那個地方的!府斨缡撬恼鎸嵙x」,有世間極成真實、道理極成真實、煩惱障凈智所行真實、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有如是四種真實義!赋醵铝印梗篱g和道理這兩個極成真實,這都是凡夫境界!傅谌幹小,第三煩惱障凈智所行真實,處于中間;它是超過前兩個真實,但還不如佛的大智慧!傅谒淖顒佟沟谒氖撬蟽糁撬姓鎸,這是佛、大菩薩的境界,所以是最殊勝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的!
- 上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三十六(16)
- 下一篇: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三十七(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三(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9)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8)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五十(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7)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6)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5)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3)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2)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九(1)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4)
-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四十八(12)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