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讓人們遠離煩惱,是最高的境界

  現在很多人有了錢之后就會做布施,他們也會在布施中獲得快樂。

  布施的方式,第一就是做一般的慈善事業(yè),讓人的生活可以好過一些,身體可以健康一些。但是這只是一時的救濟,不能根本解決人內心的痛苦

  第二種布施是法布施,救人心,F在人心沉淪,內心動亂、浮躁,我們不要以為救人心不重要,實際上好多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例如顏回,“—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內心很快樂。他在物質上雖有缺少,卻能突破這許多物質欲望的難關。所以,能讓整個世界、人類打開心靈,讓心中光明起來、自在起來、安穩(wěn)起來,這才是比較根本的救濟。

  這就好比佛教孝道,對父母甘旨奉養(yǎng),是小小的孝順;能做到光宗耀祖,是中等的孝順;能讓自己家人不受傷害、災難,不受生死輪回,是孝。所以,什么是最高的布施?讓人們離開煩惱,就是最高的境界。

  長樂先生:

  財富分解開不過兩個詞:“得到”和“給予”。沒有付出就有得到,沒有得到又如何去給予?《佛說七布施》里講,窮人問佛:我為何不能成功?佛說:因你沒學會給予別人。窮人說:我啥都沒有,如何給予?佛說:即使沒錢,也有七種給予:顏施,微笑處事;言施,多說鼓勵贊美的話;心施,敞開心扉對人誠懇;眼施,善意的眼光予別人;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座施,即謙證鰱姿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梁漱溟說,人這一生總要解決三大關系,而且順序是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然后要解決從與人之間的關系;最后一定要解決人與內心之間的關系。

  中國先富起來的人,你也許已經很好地解決了人與物的關系,但是你是否解決好了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內心的關系?我想,如果能用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情,可能就會有所悟。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應該用出世人的格調去做入世的事業(yè),不要總是停留在對銀行存款數字的無止境追求上,不要停留在山珍海味、揮金如土的物質享受上,做一些真正有利于世界的事情。

  你站在山腳下的時候,你只能看到曲折的小徑;你站在山腰的時候,可以看到柳暗花明;但是當你登到山頂上的時候,你看到的是天高地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