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們遠離煩惱,是最高的境界
現在很多人有了錢之后就會做布施,他們也會在布施中獲得快樂。
布施的方式,第一就是做一般的慈善事業(yè),讓人的生活可以好過一些,身體可以健康一些。但是這只是一時的救濟,不能根本解決人內心的痛苦。
第二種布施是法布施,救人心,F在人心沉淪,內心動亂、浮躁,我們不要以為救人心不重要,實際上好多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例如顏回,“—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內心很快樂。他在物質上雖有缺少,卻能突破這許多物質欲望的難關。所以,能讓整個世界、人類打開心靈,讓心中光明起來、自在起來、安穩(wěn)起來,這才是比較根本的救濟。
這就好比佛教講孝道,對父母甘旨奉養(yǎng),是小小的孝順;能做到光宗耀祖,是中等的孝順;能讓自己家人不受傷害、災難,不受生死輪回,是孝。所以,什么是最高的布施?讓人們離開煩惱,就是最高的境界。
長樂先生:
財富分解開不過兩個詞:“得到”和“給予”。沒有付出就有得到,沒有得到又如何去給予?《佛說七布施》里講,窮人問佛:我為何不能成功?佛說:因你沒學會給予別人。窮人說:我啥都沒有,如何給予?佛說:即使沒錢,也有七種給予:顏施,微笑處事;言施,多說鼓勵贊美的話;心施,敞開心扉對人誠懇;眼施,善意的眼光予別人;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座施,即謙證鰱姿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梁漱溟說,人這一生總要解決三大關系,而且順序是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然后要解決從與人之間的關系;最后一定要解決人與內心之間的關系。
中國先富起來的人,你也許已經很好地解決了人與物的關系,但是你是否解決好了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內心的關系?我想,如果能用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情,可能就會有所悟。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應該用出世人的格調去做入世的事業(yè),不要總是停留在對銀行存款數字的無止境追求上,不要停留在山珍海味、揮金如土的物質享受上,做一些真正有利于世界的事情。
你站在山腳下的時候,你只能看到曲折的小徑;你站在山腰的時候,可以看到柳暗花明;但是當你登到山頂上的時候,你看到的是天高地廣。
- 上一篇:煩惱來了,從哪里來?
- 下一篇:世間上最可怕的是什么?愚癡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知足少欲少煩惱
- 多也足,少也足
- 什么是滿足?
-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進?
- 知足就不會抱怨
- 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 真正的解脫
- 幸福是什么?
- “忙”不是問題
- 都是新的
- 忙中有序地趕工作
- 快不一定就好
- 把工作當成趣味的生活
- 保持平靜的心
- 好壞不放心上
- 工作要懂得隨順因緣
- 面對工作調整,要能夠隨遇而安,別挑三揀四
- 放下身段大有可為
- 別做一行怨一行
- 以諒解解開壓力
- 把希望當成壓力
- 少一點得失心
- 轉壓力為自我期許
- 盡其在我
- 把自己放空一下
- 壓力是成長助力
- 心甘情愿就不苦
- 挫折是正常的
- 不和過去比較
- 化解壓力
- 不求人關心
- 堅持走下去
- 機會總會輪到你
- 讓彈力球變成棉花
- 在機會中發(fā)展與成長
- 盡其在我,雖敗猶成,僥幸而得,雖成實敗
- 自我激勵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