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jīng)的形成過程
佛經(jīng)的形成過程是與佛教的發(fā)展相始終的,按照佛教發(fā)展的時間順序,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之后形成的是大乘佛教三藏,最后形成的是密宗三藏。
小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根據(jù)小乘佛教典籍的記載,印度佛教史上共舉行過四次有名的結集。所謂結集,是指釋迦牟尼入滅之后,由佛教徒所舉行的回憶釋迦牟尼在世時的言論,并加以談論、核實的會議。經(jīng)過這四次結集,小乘佛教三藏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
1、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結集:
釋迦牟尼去世90天后,為了防止僧團中出現(xiàn)更多的比丘破壞戒律,大迦葉尊者召集500位阿羅漢在七葉窟舉行佛經(jīng)的第一次結集。
結集首先由優(yōu)波離尊者背誦了佛家戒律,形成《律藏》,全名為《八十誦律大毗尼藏》,由于書中每條戒律都是經(jīng)過大眾的詢問和解答而確定的,所以被視為佛陀所親制的戒律,為一切戒律的根本。之后由阿難回憶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經(jīng)》,這是釋迦牟尼成道后,最初對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四圣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佛教最根本的教義,被認為是最接近原始佛學的佛典。
2、小乘佛教的第二次結集:
釋迦牟尼圓寂110年后,以耶舍長老為首的700名僧眾,在毗舍離進行第二次結集。此次結集就毗舍離比丘提出的十條戒律(即十事)展開討論,集會上少數(shù)有地位的長老判定十事為非法。對于這次結集的決定,毗舍離的僧侶頗不信服,于是另舉行約有萬人參加的會議,并判定上述十事為合法,就此形成了大眾部和上座部。
3、小乘佛教的第三次結集:
釋迦牟尼圓寂226年后,在阿育王統(tǒng)治時期,由于阿育王推崇佛教,每天在雞園寺中供養(yǎng)上萬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許多外道,因而經(jīng)常引起爭端。于是,目犍連子帝須召集1000名僧眾,在華氏城(即波多厘子城)進行了第三次結集,重新整理了《阿含經(jīng)》。會后,目犍連子帝須將各派不同的論點整理出來,形成《論事》,這是佛教史上第一部論著,對佛教文獻的豐富起了重要作用。
4、小乘佛教的第四次結集:
釋迦牟尼圓寂674年后,在迦膩色迦王統(tǒng)治時期,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為上座,在迦濕彌羅(今克什米爾)舉行了第四次結集,會上對以前所有的經(jīng)、律、論三藏進行了總結,并對三藏作了注釋,F(xiàn)在前兩種注釋已經(jīng)失傳,只有后一種注釋保存下來,形成《大毗婆沙論》,至此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
大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在印度佛教史上,相傳大乘佛教經(jīng)典的出現(xiàn)與龍樹菩薩有關。根據(jù)龍樹菩薩的傳記,龍樹在出家受戒后,不到三個月就已經(jīng)讀完了小乘佛教全部典籍。后來,當他有一次路過雪山,在雪山的塔中遇見了一位老比丘,并從比丘那里得到了《摩訶衍經(jīng)》。雖然他仔細閱讀了《摩訶衍經(jīng)》,仍未參悟佛法的奧義,因此他就在水晶房中靜坐深思,冥想佛法的玄妙。這時大龍菩薩憐憫他的處境,就帶他到海中的龍宮,并將諸部深奧的方等經(jīng)典傳授給他。后來,龍樹菩薩在參悟了《摩訶衍經(jīng)》和諸部方等經(jīng)典后,創(chuàng)建了中觀學派,大乘佛教理論完全建立。
現(xiàn)在,我們將大乘佛教經(jīng)典根據(jù)時間劃分為早期大乘經(jīng)和續(xù)出的大乘經(jīng),早期大乘經(jīng)主要是由方等經(jīng)發(fā)展出的《般若經(jīng)》、《華嚴經(jīng)》、《法華經(jīng)》等佛教經(jīng)典,而續(xù)出的大乘經(jīng)主要是公元4~5世紀左右出現(xiàn)的《涅槃經(jīng)》、《勝鬟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楞伽經(jīng)》佛教經(jīng)典等。
密宗三藏的的形成
密宗是印度佛教的最后形態(tài),以《大日經(jīng)》和《金剛頂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藏。
《大日經(jīng)》形成于公元7世紀的中印度,相傳是大日如來在金剛法界宮為金剛手秘密宣說的佛經(jīng)。此經(jīng)主要為眾生開示了本有本覺曼荼羅,即眾生本有的凈菩提心,并宣講了身、語、意三密方便等密宗基本教義,另外還介紹了曼荼羅、灌頂、護摩、印契、真言等密宗修行方法。
《金剛頂經(jīng)》是密宗金剛界的根本大經(jīng),相傳共有10萬頌。此經(jīng)闡述了大圣釋迦牟尼佛祖的終極善性理念,顯示了宇宙真實的密法和密宗修行者的粗、細、微、精、妙諸脈,也闡明了即身成就、生命永恒的密宗要義。
- 上一篇:學佛必讀的十大經(jīng)典
- 下一篇:佛經(jīng)的基本結構是怎樣的?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知足少欲少煩惱
- 多也足,少也足
- 什么是滿足?
-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進?
- 知足就不會抱怨
- 現(xiàn)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 真正的解脫
- 幸福是什么?
- “忙”不是問題
- 都是新的
- 忙中有序地趕工作
- 快不一定就好
- 把工作當成趣味的生活
- 保持平靜的心
- 好壞不放心上
- 工作要懂得隨順因緣
- 面對工作調(diào)整,要能夠隨遇而安,別挑三揀四
- 放下身段大有可為
- 別做一行怨一行
- 以諒解解開壓力
- 把希望當成壓力
- 少一點得失心
- 轉壓力為自我期許
- 盡其在我
- 把自己放空一下
- 壓力是成長助力
- 心甘情愿就不苦
- 挫折是正常的
- 不和過去比較
- 化解壓力
- 不求人關心
- 堅持走下去
- 機會總會輪到你
- 讓彈力球變成棉花
- 在機會中發(fā)展與成長
- 盡其在我,雖敗猶成,僥幸而得,雖成實敗
- 自我激勵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弘一法師]心念不亂 煩惱自斷
- [烏龍茶]武夷巖茶與安溪鐵觀音在制作工藝上有何區(qū)別?
- [生活故事]損失了兩個馬克
- [生活故事]燈芯將盡
- [哲理故事]學會知足,別讓欲望毀了生活
- [佛與人生]知足少欲少煩惱
- [佛學常識]什么是正宗
- [弘一法師]從容是一種修煉
- [普洱茶]家里的普洱茶長霉了,還能喝嗎?
- [禪宗文化]李商隱《錦瑟》的禪意
- [生活故事]天堂與地獄只一線之隔
- [哲理故事]享受寂寞,修煉德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 [佛與人生]多也足,少也足
- [佛學常識]什么是頭頭是道
- [弘一法師]放下心中的“怕”
- [紅茶]紅茶文化對英國文化有著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