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佛弟子修善與非佛教徒修善有什么差別?

  很多沒有學佛的人,他也有善心,在從事一些慈善事業(yè),做一些幫助社會、幫助他人的一些行為;我們學佛的人行菩薩道,看上去也是在做一些利他的事業(yè),但是他們有本質的不同,因為菩薩帶有智慧,所以,一個善人跟一個修道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常暘法師:佛弟子修善與非佛教徒修善有什么差別?

  世俗的好人或者善人,他們只是從物質上、從名利當中去幫助他人,缺乏了讓對方覺醒的一個本領。佛教特別重視覺醒,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做過一些幫助他人的事情,但是我們回頭看看,你真正幫到他了嗎?或者你曾經幫助他,幫了你現在心里歡喜嗎?為什么問這樣一句話呢?因為有些人曾經幫助過一些人,世俗的人功成名就以后能報恩的人并不多,他有名有利以后還自以為是,所以很多人好心幫他人,卻變成了一種煩惱。

  其實遇到很多做慈善的人,他去幫助他人的時候,有些人得到幫助以后心不滿足,會有一些抱怨。經過這個案例就告訴我們,我們從名利上去幫助一個人充滿了不定數,有可能你好心想幫助他,卻變成了不好的結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缺乏智慧。

  菩薩行菩薩道,他是為了眾生覺醒付出一些物質上的布施,他的目的是要拯救他的思想。我們都知道救人不救他的思想,你是幫助不了他的,甚至你的幫助就會變成害他。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善人跟道人中間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因為有覺醒。

  我們不能違背八正道而去做利他之事。如果世俗的人,他們要追求名利,你去幫助他不斷地追求名利,最終被名利所吞噬,在名利當中墮落。或者有些親戚朋友,我們去幫助他,他們不務正業(yè)、游手好閑,最終越來越墮落。

  世間的人幫助他人,都是以關系為考量的準則。其實如果是自己的親朋好友,他不務正業(yè),我們這方面其實不能幫助;如果他是在做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事情,哪怕是陌生人,我們也要隨喜贊嘆。

  菩薩行菩薩道不是以親疏的關系,而是以你在做的這件事情是否利益社會、利益大眾。正能量他就會扶持,負能量哪怕是自己的親戚,他也不會去幫助。這樣就是帶有一種智慧的層面。

  如果一個人缺乏智慧,你再善良的心,如果在不該善良的人面前善良,那也是變成了彼此的傷害。如果我們是帶有智慧的心,哪怕整天去批評人家,其實也變成了真正的利他。有些人經過呵斥或者棒喝都能讓他覺醒,那棒喝就變成了方便的法門。

  站在智慧的角度,世間沒有絕對的好壞,就看你怎么用。有些人你用很多錢去幫助他,最后讓他墮落。所以我們在利他的過程當中,重心要拯救他的思想,不違背這個前提。因為我們要拯救他的思想,要讓人家信服于你,所以我們難免要做一些物質上的幫助或者精神上的幫助,最后讓他得到信任,才能做改變思想的工作。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思想工作要改進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并不是你講的頭頭是道人家就愿意聽,所以這個善巧方便是非常重要,這種慈悲的心非常重要。

  菩薩為了要廣利眾生要學習四攝法。菩薩是佛陀的業(yè)務員,他要提高業(yè)務能力要學四種方便,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種方式是菩薩生生世世在用的善巧方便。

  希望大家要好好的用這四個方法,善人你做了再多的善事,你最多來生升天,跟解脫沒有關系,但是我們行菩薩道的人,你不但能解脫,而且還能成佛,這就是最大的區(qū)別。

  阿彌陀佛。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是我聞報德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