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入門知識 >

什么是十二因緣?如何了悟十二因緣?

\

  十二因緣是對緣起論的最好解釋,關于世界的由來佛陀提出了緣起論,而在人生過程的形成和變化的具體問題上,佛陀在緣起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按照緣起論來對人生進行分析,它將人生過程分為十二個彼此成為互為條件或因果的環(huán)節(jié):

  一、無明,指心的無知,包括不明善惡、不明佛法教義,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二、行,因為無明而做出善或惡的行為。

  三、識,因為過去的行為累積了一定的因果,從而投生于今世,成為新的生命。

  四、名色,指由精神要素與物質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

  五、六入,人在胚胎發(fā)育時,產(chǎn)生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能力。

  六、觸,人在出生后,對外界事物有所接觸。

  七、受,由于與外界事物的接觸而產(chǎn)生苦、樂、憂、喜的感覺。

  八、愛,對苦有強烈的憎恨,對樂有熱烈的渴望,強烈的欲求或渴望,就是愛。

  九、取,為愛努力地追求。

  十、有,今生為愛產(chǎn)生諸多行為,成為下一世的果報

  十一、生,有了今生的業(yè)因,而受來生的生命。

  十二、老死,有生必有死。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十二因緣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就是過去世、現(xiàn)在世和未來世。其中無明和行屬于過去世,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屬于現(xiàn)在世,生和老死是屬于未來世。

  十二因緣的三個階段中有兩重的因果:過去因現(xiàn)在果,現(xiàn)在因未來果。

  過去因是無明和行,無明是過去世的迷惑,行是過去世的造業(yè)。現(xiàn)在果是識、名色、六處、觸、受,正是由于過去因才有了現(xiàn)在的果,這就是第一重因果,過去因被稱為“能引”,現(xiàn)在果被稱為“所引”。

  現(xiàn)在因是愛、取、有,愛和取是現(xiàn)在世的迷惑,有是現(xiàn)在世的造業(yè)。未來果是生和老死,正是由于現(xiàn)在因才能了未來的果,這就是第二重因果,現(xiàn)在因被稱為“能成”,未來果被稱為“所成”。

  逆觀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生命現(xiàn)象的總結,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在《長阿含經(jīng)·大緣方便經(jīng)》中,佛祖說此法時,采用了逆觀十二因緣。

  逆觀十二因緣,就是把十二因緣從后往前推,從老死逐漸逆觀到無明。

  老死是觀察人生的起點,老死之所以會憂悲苦惱,是由于有生,因為沒有生就沒有死。生的條件雖有種種,但是重要的條件是有,有就是身、口、意所造的善業(yè)和惡業(yè)對后果潛伏的一種力量,有了業(yè)力為緣,必然有后果的生和死。

  有又緣于取,正是對色、聲、香、味、觸五欲的執(zhí)著追求。才造成了善業(yè)和惡業(yè)。

  取又緣于愛,愛就是生命欲,正是有了生命欲才有執(zhí)著的追求,產(chǎn)生了業(yè)力。

  愛又緣于受,受是對客觀之事物產(chǎn)生的苦樂,正是這種苦樂的感覺,激發(fā)著生命的欲求。

  受又緣于觸,觸是根、境、識三者和合而有心理活動的開始,才有了受。

  觸又緣于六處,六處是六根對六境的認識,由此產(chǎn)生了觸。觸又緣于名色,名色是身心合成的組織,六根依存于身心組織。

  名色又緣于識,識是名色的中心,它們之間互相依存。

  識又緣于行,識和名色都是由過去所造的業(yè),也就是行而來的。

  行又緣于無明,無明就是對無常、無我的真實不認識,是人們生死痛苦的根本。

  十二因緣的意義

  因為十二因緣的每個要素彼此成為互為條件或因果,導致輪回流傳不止,所以只要我們暫斷輪回鏈上的任何一個接點,尤其是破除無明,就可以不再被十二因緣所束縛,跳出六道輪回,擺脫無休止的生死循環(huán),這也是我們參悟十二因緣的目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