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何謂“六妙法門”,當如何修習

  六妙法門專教人在這個息上用功,是靜坐徹始徹終的方法。學者修習止觀以后,進修這法固然可以,就是沒有修習止觀,一直學這法門,當然也可以的。

  六妙門有六個名稱: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凈。

  什么叫數呢?就是數息。數有兩種:

  (甲)修數:學者入坐后,應先調和氣息,不澀不滑,極其安詳,徐徐而數,從一數至十,或數入息,或數出息,聽各人的便,但不應出入都數。心注在數,勿令馳散,若數不到十,心忽他想,應該趕速收回,從一重新數起,這叫“修數”。

  (乙)證數。數息日久,漸漸純熟,從一到十,自然不亂,出息入息,極其輕微,這時覺得用不著數,這叫“證數”。

  此后應該舍數修隨,隨也有兩種:

  (甲)修隨:舍掉前面數法,一心跟隨息的出入,心隨于息,息也隨于心,心息相依,綿綿密密,這叫“修隨”。

  (乙)證隨:心既漸細,覺息的長短,可以遍身毛孔出入,意境寂然凝靜,這叫“證隨”。久而久之,又覺得隨息還是嫌粗,應該舍隨修止。

  止也有兩種:

  (甲)修止:不去隨息,把一個心,若有意,若無意,止于鼻端,這叫作“修止”。

  (乙)證止:修止以后,忽然覺得身心好像沒有,泯然入定,這叫“證止”。

  用功到這地步,學者應知定境雖好,必須用心光返照,令它明了,不著呆于止,這時應該修觀。

  觀也有兩種:

  (甲)修觀:這時于定心中細細審視,微細的息出息入,如空中的風,了無實在,這叫“修觀”。

  (乙)證觀:如是觀久,心眼開明,徹見息的出入已周遍全身毛孔,這叫“證觀”。

  此處止、觀兩法,雖然與上章的止觀名字相同,而意義略異。因為上面所說止觀是從心下手的,這里的止觀是從息下手的。修觀既久,應該修還。

  修還也有兩種:

  (甲)修還:我們既然用心來觀照這息,就有能觀的心智,所觀的息境。境與智對立,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應該還歸于心的本源,這叫“修還。

  (乙)證還:這能觀的心智是從心生,既從心生,應隨心滅,一生一滅,本是幻妄,不是實在。須知心的生滅,好比水上起波,波不是水,波平方見得水的真面目,心的生滅,一如波浪,不是真心,應觀真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即空,空故無觀心,無觀心也就沒有觀境,境智雙亡,這叫“證還”。

  既證已,尚存一還相,應當舍還修凈。

  修凈也有兩種:

  (甲)修靜:一心清凈,不起分別,這叫作“修凈”。

  (乙)證凈:心如止水,妄想全無,真心顯露,也不是妄想以外另有個真心,要知返妄就是真,猶如波平就是水一樣,這叫“證凈”。

  以上六妙門,數與隨為前修行,止與觀為正修行,還與凈為修行的結果。因此六門中間,以止為主,觀只是幫助這個止,叫它了了明明,然后能夠得到還與凈的結果。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