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佛教藏寶圖——《尖達塔度》今現(xiàn)黔江圖書館

  中國佛教新聞網重慶訊:2011年3月10日,從有關部門獲悉,第四次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工作在全國開展,黔江圖書館鎮(zhèn)館之寶——西雙版納傣文南傳佛教經典《尖達塔度》也在待選之列,有望躋身“國寶”。另據(jù)黔江區(qū)一位民間古籍收藏家透露,《尖達塔度》或記錄了佛教高僧圓寂后,舍利子的藏放地點。

  《尖達塔度》為孤本有望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作為中華文明延續(xù)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和人類文明的瑰寶,中國古籍記錄著中華先民的情感、思想、言行以及生產生活情況,更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昨日上午,記者前往黔江圖書館,有幸在古籍室一睹“瑰寶”風采。

  改冊古籍呈貝葉形折疊裝,全冊正反共42面,全長177厘米,寬約55厘米,紙質陳舊古樸,字跡色澤暗淡。管理員冉妮告訴記者,該冊古籍名為《尖達塔度》,為綿紙傣文貝葉經抄本。

  該館館長陳彤介紹,自2010年6月,黔江圖書館無意中獲得該冊古籍后,因古籍上書傣文,曾請有關知名專家給予鑒定。據(jù)云南省貝葉經文化研究所專家分析,這本名為《尖達塔度》的古籍,所記載的是在勐尖達(一個地名,地名不詳)建造一個佛塔的故事。因為佛塔建在一個叫勐尖達的地方,故名《尖達塔度》。“尖達”意為地名,“塔度”,即佛塔之意。另據(jù)云南圖書館一位姓計的專家分析,這是西雙版納傣文南傳佛教經典。經名“四大”,或譯作“四界”,是南傳大藏經經藏中相應部經里的一部經典。全經不知幾冊,本冊為其中第三冊。可能是清代抄本,比較珍貴。

  此外,有專家認為,一般傣文文獻都沒有明確的版本年代記載,一般采取模糊著錄形式。這部文獻的特點在于,是傣文文獻,但是卻不是貝葉經,而采取了漢文古籍中的經折裝幀形式。因此,黔江圖書館所珍藏的這本《尖達塔度》或為孤本。

  “這冊古籍已申報第四次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有望躋身‘國寶’。”陳彤告訴記者說。

  信息來源:武陵都市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