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江天禪寺傳戒序
如來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眾生悉蒙度脫。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眾生一向背覺合塵,輪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塵合覺,趣證涅槃。非戒則無所束縛,必至隨逐塵境,起惑造業(yè)。非定則識波奔涌,何能心無所住。非慧則本具之真心何由徹證,幻起之妄惑何由頓滅。故楞嚴經(jīng)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xué)。須知此三,全三即一,全一即三。切勿謂戒但為定慧之初基而已。夫律儀戒,執(zhí)身不作,可云初基。而定共戒,執(zhí)心不起。道共戒,業(yè)盡情空,真窮智朗。豈非定慧之全體大用,何得唯以初基視之。然定共道共,仍以律儀而為本體。但以持戒功用淺深,而立此二名,初非另有所說之戒本也。世人每以律儀為論,致不知如來制戒大意者,或藐視之。而真戒真定真慧,無從聞熏而冀及,為可嘆也。然如來法道,弘范十界。雖宏法大士,各皆三學(xué)圓明,而門庭建立,不能不各有專主。或?qū)V饔谥棺鞒址,則為律;?qū)V饔谛抻^講演,則為教。或?qū)V饔趨⒕勘緛,以期徹悟,則為宗。宗名教外別傳,律教乃教內(nèi)真?zhèn)鳌Q詣e傳者,欲人于言外見本體也。非謂宗迥出于教理之外也。試觀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本地風(fēng)光,徹底顯露。了此,則盡世間所有形形色色,無非世尊所拈之花,無不令人徹見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況如來金口所說之無上妙法,便非此花,便不能令人親見本來面目耶。而人天百萬,縱見世尊拈花,悉皆罔措。亦如騎牛覓牛,了不可得。若知直下便是,則多少現(xiàn)成,多少省力。由其迷不知返,如演若之頭,無端狂走。衣里之珠,枉受貧窮。為可哀也。須知律也教也宗也,此三者全,方可以續(xù)佛慧命,傳佛法道。若或有缺,則便不足以上證無上菩提,下度一切含識矣。盧舍那佛,以戒為體。以惡無不盡名凈,善無不圓名滿。斷惡修善,乃止作二持也。是律為佛身,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心語身三,決難分裂,決難互缺。否則只翼難飛,單輪莫運。欲自利利他,便難如愿矣。金山,乃千余年來著名道場。雖圓修三法,而注重于宗。故古今來于此大徹大悟者,不勝其多。每間數(shù)年,必傳一次戒。一以繼先佛之洪規(guī),一以作后學(xué)之懿范。退居青公,住持融公,乃數(shù)十年前之故友。今秋至山觀光,二公款留信宿。因言此間常住,明年擬欲傳戒。命光作序,以發(fā)揮其義。光于宗于教于律,皆無心得,何能不負所囑。但以平日聞于佛祖古德,而鄙見所領(lǐng)會者,撮略言之,以塞其責(zé)。遺教經(jīng)云,汝等比丘,于我滅后,當(dāng)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dāng)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梵網(wǎng)經(jīng)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愿受戒諸佛子,各各自知自己本來是佛。以迷背故,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輪回六道,受諸極苦。如轉(zhuǎn)輪圣王,夢作蟻子,尋膻階下,自顧藐小。而床上王體,依舊不失。及至于醒,方知幻作蟻形,了無實體。一切眾生,亦復(fù)如是。佛本是而未成,業(yè)原無而妄造。高推圣境,甘處凡愚。獨讓釋迦世尊,為一雄猛丈夫,豈不大可哀哉。倘受戒諸佛子,各各勉旃。則不但不負融公傳戒一番婆心,亦可慰如來出世制戒一番圣意也已。(正.卷三)
- 上一篇:復(fù)羅智聲居士書一
- 下一篇: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戒集證序
相關(guān)閱讀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yīng)當(dāng)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yīng)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yīng)回向法界眾生
猜你喜歡
精彩推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相關(guān)名詞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