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人生如戲,該怎么演?

  人生如戲。每個演員都在舞臺上處心積慮、不擇手段的爭搶道具(名利),可到頭來,謝幕后,你又能帶走什么呢?

  一個年輕的戲子跟著師父學藝,并到處演出,也參與演了很多角色,有時演學生、商人、農(nóng)夫、乞丐,有時演文人、官差、帝王、將相,由于演得入戲,經(jīng)常沉浸在角色中不能自拔,在演戲過程時常隨著角色的人生起伏而悲歡,為道具的使用而爭搶,為和自己有關(guān)角色的人生而牽掛擔憂。為此他生活痛苦不堪。

  師父告訴他第一個忠告:“要看得破,放得下,不要跟人搶道具。”

  從此他便能理智對待自己所演的角色,并時時提醒自己在演戲,這只是舞臺,不是真實的。心理壓力沒有了,但卻從此融不進角色,不能很好的和其他戲子配戲,劇團準備不再用他了,生活陷入了困頓。

  師父又告訴他第二個忠告:“放得下,要拿得起,才會有一碗飯吃。”

  從此他又能很好的演戲了,在臺上他把各種角色演得很自如,下臺后馬上能走出角色,能隨時進出各種角色,無論是出演學生商人、農(nóng)夫乞丐、文人官差、帝王將相,都能如行云流水,無滯無礙,終于成為一代名角。

  臨終前他自己總結(jié)了第三個忠告:“要知道一切本來就不是你的,所以也就沒什么要放下的,就會運用自如。”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戲子,一生中我們出演了種種角色,時時陷在戲里,為戲中人的悲歡離合、榮華富貴、財色名利爭搶奮斗而痛苦不堪。卻忘了其實這一切都是舞臺上的虛名和演戲的道具,下臺時什么也帶不走。那些與我們配戲的家親眷屬、恩怨仇敵也是戲子,來來去去都是導(dǎo)演安排的。“天地大舞臺,人人是戲子,演戲與看戲,莫起貪嗔癡。”但要真做到“演戲、看戲、不入戲”是何嘗的難。

  出生以來,本人就演過多個角色,穿娃娃裝時演過淘氣小孩,背書包時演過學子,工作后穿起白大褂演起了醫(yī)生直到現(xiàn)在。在六道中更是如此,做過下三流演員,有時穿獸皮演畜生,有時穿鬼皮演餓鬼,有時進油鍋演地獄;也演過穿綾羅綢緞的天人,揮舞大刀的阿修羅,頭出頭沒煩惱不斷的人。

  佛陀告訴我們:我們的清凈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一切都是“夢幻泡影”的妄想所現(xiàn),這個大舞臺的導(dǎo)演和編劇就是“心”,“一切唯心造”。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