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
知足 Samtutthi
「多欲多求多苦惱,少欲無求心自在;生活愈簡單,日子愈快樂!」
最近的一部新加坡電影「錢不夠用」在新馬兩地卷起了一片潮風,電影主題膾炙人口的成了人們的口頭禪,街市上到處可 聽到男女老幼喊「錢不夠用」。不夠用是一個沒有完的標定,只要人心不足,則永遠是不夠用的。夠與不夠,完全是個自滿足或不滿足的心理問題。佛陀說:「心無 厭足,為得多求,增長罪惡! 世人在物欲上的追求,不管吃的、用的、看的、樣樣求多。很多人都沒有正視到,人生在世所享用的一切,都只有使用權(quán),沒有所有權(quán)。世間萬事萬物皆是緣生緣 滅,包括自己的身體,都無法占為己有,常言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豈不是最好的說明嗎?自身都不保,又怎能把身外物歸為己有呢?
「執(zhí)著地上的一切必將失去天上的一切」,得與失是世間最公平的秤斗。欲望使人患得患失,令人得不償失。佛陀有一次為揭曇村長開示欲望的為害法,說道:「....村長!若眾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為本,欲生、 欲集、 欲起、 欲因、 欲緣,而苦生!」
村長白佛言:「世尊極略說法,不廣分別,我所不愿,我所不解。善哉!世尊!唯愿廣說,令我等解!
佛告村長:「我今問汝,隨汝意說:村長,於意云何?若眾生於此,憂檳羅村住者,若打、 若縛、 若責、 若殺,汝心當起憂、 悲、 惱苦不?」
村長答曰:「世尊!亦不一向。若諸眾生於此憂檳羅村住者,於我有欲、有貪、 有愛、 有念、相習近者,彼遭若打、若縛、若責、若殺,我則生憂、悲、惱苦。若彼眾生,於我所無欲、 貪、 愛、 念、 相習近者,彼遭打、 縛、責、殺,我何為橫生憂、悲、惱苦!」
佛告村長:「是故當知,眾生種種苦生,彼一切皆以欲為本,欲生、欲集、欲起、欲因、欲緣,而生眾苦!」
佛即說偈言:
「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患,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荷不著水!
五欲過患
世欲的種類甚多,復雜離奇,佛陀將之歸納為五種,即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此五欲為感官上追逐的對象,所謂的視覺、聽覺、嗅覺、嘗覺及觸覺上的享 受。世人所謂的物質(zhì)享受皆以此五個感官為主,為了追求個人生活上的滿足,飽養(yǎng)五根,人人皆以金錢掛帥。當今社會的不平安,不是因為別的,都是金錢作怪。
在金錢萬能的概念下,世人皆認為只有金錢是最有價值的,至於社會上其他的成就大家都不在意。家長灌輸孩子們要「向 錢看」,學校教育學子們也都是「成財學」,社會講的是「笑貧不笑娼」之道。整個的社會教育沒有給大家正確的理念,鼓吹「另類思想」,電視上不是贈獎就是抓 錢,像「誰要成百萬富翁」的電視節(jié)目,發(fā)出了一個錯誤的訊息,讓大家覺得錢都是從天而降,都可以不勞而獲、僥幸得來的。過去社會是因饑寒而起盜心,現(xiàn)下的 社會則是豐衣足食,卻沈不下心從頭耕耘,物質(zhì)誘惑太多,見人揮霍無度,可以任意花錢,自己要呆到哪一輩子才賺得了這么多錢,急於想發(fā)達,於是產(chǎn)生了偷竊、 搶劫等不法的案件,影響到社會的安寧。
畫家余承堯先生晚年曾說了一句話勸人:「不要賺那么多錢,留下一點錢給子孫賺!褂喑袌虻脑拰嵲诤苡幸馑。中國人好像這一生賺不夠,還得為子孫千秋萬世子孫著想,寧愿一生為子孫做牛馬。
「貪」是一切煩惱罪惡的根源;「貪」再多一點就成「貧」。 '欲'是個無底洞,永遠不能填滿「 永遠無法充溢的深淵,故有稱「欲」罷不休。貪欲是形影不離,一拍即合的好伙伴。要避免陷入苦厄之境,就得學習「少欲無為」,少欲不是斷欲,亦不是無欲。少 欲如何作修? 即「知足」也。
「知足常樂」人若能甘於淡泊生活,自然就可以享受到生命與自然之間的對應關系。儒家的思想中 (大學) 里提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 、 靜而后能安 、 安而后能慮 、 慮而后能得。」 其中的「止」 是個重要關鍵。試想人心不安,為的是什么? 就是那蠢蠢'欲'動的貪念。我們要如何才可以免除心里不必要的夢想、 欲求和不安感? 只有讓心里的不安感停止了以后,外在的不安才會停止。 唯有減低那追逐不停的欲求,方能自在恬淡。
知 足 之 道
「心無厭足 唯得多求 增長罪惡 菩薩不爾
常念知足 安貧守道 唯慧是業(yè)」 《八大人覺經(jīng)》
九十年代,為馬來西亞經(jīng)濟起飛的年代,大馬人學了臺灣人的的心態(tài),大唱「愛拼才會贏」。的確,大馬贏得了經(jīng)濟成長 迅速的美譽,但是,在贏的外國贊嘆之聲下,民眾卻養(yǎng)成了一種快速致富的心態(tài)。此種「貪急性」 已經(jīng)煞不住車,在拼命於貪急之時,忽略了生命「平」、「安」的本性。
在物欲橫行洶涌澎湃之時,人應該開始學習知足以達心平氣和,瀟灑自在的精神領域。佛陀教導的知足法有記述如下:
(一)觀「欲」如骨鎖:欲實在無味,猶如癡犬嚙枯骨,唇破血流,犬還以為得味,吮舔不休; 愚癡凡夫亦是如此,於虛妄、 短暫的欲中妄生喜樂,顛倒狂執(zhí),招至日后無窮無盡的苦惱。
(二)觀欲如肉臠:就如掉落在路旁的一小塊肉,為一只鳥所銜去,其他的鳥見之即隨后競相追逐,假使此鳥不舍棄塊肉,務必招徠其他鳥只的喙啄而傷。欲引起爭端,招惹是非。世人因欲而互相殘殺,有子與父爭、母與女爭、 王與臣爭、 國與國爭、 就如野狗爭食而咬群。
(三)觀欲如火炬:縱欲者視欲如命,為欲而打拼,日夜奔跑追逐五欲,恰如手持火炬而行,最終是弄得是引火自焚,就像飛蛾撲火下場。
(四)觀欲如火坑:欲望越重,生活壓力則加據(jù),支撐不住,就處於水深火熱中。所謂的欲火焚身,不就是因欲弄得身燙心熱,陷入火海里。
(五)觀欲如毒蛇:抓蛇不遂,反被蛇咬。常言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足以證明為欲所傷,為欲而驅(qū)者,大有其人。
(六)觀欲如夢:夢幻不實,變異迅速?v欲者就如夢中說癡話,一世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有人夢想發(fā)達,成為大富翁;有人夢想由老還童,能無憂無慮,快活過一生。夢想之欲,讓人越思越深,陷入思潮之海,變成脫離現(xiàn)實而終日在盼望中過活。
(七)觀欲如假借:如同債款般,暫且使用。正所謂財為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押去。豈能牢執(zhí)?
(八)觀欲如樹果等:就如大果樹,果實累累,有一饑渴人來到樹下,欲取果實充饑,於是爬上果樹采果吃。適逢又有一 人,為果子而來,他來到樹下舉起利斧就往果樹猛砍,不久,樹倒了下來,爬在樹上的人也隨著樹倒而被大樹壓個正著。從中我們必須警覺到欲的禍害多端,不但傷 害自己也同樣能傷人。
五欲誘惑極強,它能誑惑凡夫。為防受欲牽累,就得開始以「知足」學習放下、學習節(jié)儉、 學習緩和、 學習另一種精神上的飽滿與富足!钢恪辜床回,不貪即不急,是平安的開始,平安能使野心的操動降低,回歸生命的常性本質(zhì)。
平安即福!
平安吉祥!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佛學常識]什么是十力
- [佛學常識]佛為阿那律說八大人覺的內(nèi)容是什么
- [在家修行]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 [佛學常識]什么是空想
- [佛學常識]什么是文字禪?
- [佛經(jīng)名句]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佛學常識]什么是般若?
- [佛學常識]阿彌陀佛掌中蓮臺有何象征含義
- [生活故事]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師]學佛一定要經(jīng)過佛學院的教育嗎?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