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北京考古人員發(fā)掘出千年佛教塔林 

  北京市文物局5日向媒體透露,近期在北京市南部某地發(fā)掘出一處由25座佛塔組成的塔林,距今約有1000年的歷史。有關專家表示,發(fā)現這樣大規(guī)模的塔林在建國以來尚屬首次,相信對研究北京的建都史具有重要意義。

  佛塔是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建筑,由多個佛塔組成的建筑群被稱為塔林。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不少佛教寺廟,至今都保留有塔林。此次在北京發(fā)現的佛塔為磚塔,塔上部已被破壞,在塔基下發(fā)現有地宮,地宮內有瓷器、石、銅佛像等,以及高僧的骨骼。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張治強先生表示,這是建國以來,中國首次發(fā)掘出這樣大規(guī)模的佛教塔林,具有重要的考古意義。他說:“這些塔址很重要。在全國來說,這么大批發(fā)現這種塔基、地宮來說,是第一次。再一個,這批塔體的時間是遼金時期(遼代和金代,907-1234)。在北京,遼金時期的地上建筑是有,但是地上建筑破壞后,下面的這種塔基的發(fā)現,很少,所以對研究遼金時期的建筑形式是很重要的!

  據介紹,該處塔林內存留物刻有介紹僧人生平事跡的碑文,從中可以判斷出塔林建于遼金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北京成為中國古代王朝首都的開始。因此,專家認為,對塔林的研究,將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北京的建都史。

  北京市文物局官員介紹說,北京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人文古跡遍布北京城內外;在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北京愈加注重對文物的考古發(fā)掘和保護。北京市文物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去年,北京完成地下文物勘探項目42個,勘探面積達310多萬平方米。通過勘探工作,搶救保護各時代古墓、窯址等900多處,保護可修復文物1700余件。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崔國民先生表示,大規(guī)模的考古發(fā)掘保護了北京一大批珍貴文化遺產。他說:“配合國家大型工程建設和本市基本建設,搶救發(fā)掘出一大批較為珍貴文物。這些地下文物調查勘探和發(fā)掘工作,既保證了國家基本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又發(fā)現、搶救和保護了大量的地下文化遺產。為全市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做出了貢獻!

  據介紹,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以及社會文物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北京等一批中國古代名城的考古發(fā)掘將成為中國文物考古工作的重點和熱點。中國文物部門將繼續(xù)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加強城市考古力度,為人們真正了解中國城市的變遷和文化發(fā)展,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和科學數據。(稿源:國際在線專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