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13】
印光法師《靈巖遺旨》
壹、悲化有情
二、老實念佛
(三)選擇念佛
2.信愿不二
(2)往生正因
信愿二法
缺一不可
念佛有信愿,決定會臨終往生西方。無信愿,則只得人天福報而已。有信無愿不名真信,有愿無信不名真愿。信愿二法,如車之二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三編上.覆琳圃居士書)
往生與否
全憑信愿
欲生西方,最初須有真信切愿,若無真信切愿,縱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則萬不一漏。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
既有真信切愿,當修念佛正行,以信愿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無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增廣上.與陳錫周居士書)
西方極樂世界,莫說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無信愿感佛,縱修其余一切勝行,并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為要緊。蕅益云:「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鼓饲Х鸪鍪啦灰字F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增廣上.覆高邵麟居士書三)
盡人信念
盡人往生
凈土法門,有教無類。凡圣智愚,等蒙攝受。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惟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淵懸隔。信愿憶念,定生佛國。
盡人信念,盡人往生。佛有誓愿,現(xiàn)有儀型。
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數(shù)年,竟蒙佛接。
愿見聞者,各事修持。預蓮池會,何樂如之。
(續(xù)編下.凈土法門殊勝頌〔惟其法門殊勝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不關(guān)學識
只在信愿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愿與無信愿。有信愿,決定往生;無信愿,決不得往生。(續(xù)編上.覆智樂居士書)
罪業(yè)雖重
亦得往生
如來一代所說之法,皆令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惟凈土一門,專重佛力。以佛力故,雖罪業(yè)深重,若具信愿,皆得往生。(三編上.覆陳士牧居士書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
青樓女子,所作下賤,果能信仰于佛,常生慚愧,常念佛號,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佛種種方便引誘眾生種出世因,故于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勢不能守故。如屠戶不能持殺戒,尚可持余四戒。娼女不能持邪淫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載,不以一眚棄其本具之佛性。世之自高自大者,見人一短,即有千長亦不以為然,佛則不如是!洱埵鎯敉廖摹酚小钙談耖T」一卷,詳說所以然。凡列名有三十多,內(nèi)有屠戶、漁人、做酒者,即在風塵青樓女子者。皆言:如能改業(yè),固為最善。如不能改,當生慚愧,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果能信愿真切,亦可高登九品,何止不墮地獄等乎?若不生慚愧,亦不修持,以此為榮,只以拜一師為事,則不墮與否,非光所敢決斷。(三編上.覆恒慚法師書二)
盲聾喑啞
稱念亦生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jīng)、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jīng),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xiàn)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于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喑啞者同。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shù)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fā)大乘心者,絕無不發(fā)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
汝右手有病,乃宿世殺害眾生之惡業(yè)所招。當志誠懇切念佛,為彼宿世怨家回向,令彼超生凈土。果能常念,業(yè)自消滅。業(yè)消則病好矣,何須鋸手?縱鋸手亦不能消業(yè)。當依我說,認真念佛。再加念觀世音菩薩,決定不須一年,手可痊愈。汝作上項邪說,害人無量,切須知之。且心中信根愿根不具,不能往生。不是身體有不具者,不能往生也。(三編上.覆宗靈法師書)
有此毛病
亦可往生
洋煙一事,其害甚深!段拟n》后附有戒煙神方,靈極,許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體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雙倍日期緩戒,則可斷此禍根矣。至于往生,固不在戒與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發(fā)切愿,一心念佛,無一不往生者。(三編下.覆李吉人居士書)
一心念佛
不悟亦生
欲生凈土,須先認清宗旨。普通修持,無不以開悟為希冀,而開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凈土宗旨,決不預期開悟。若不注重信愿,開悟亦難了脫。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汝信中謂縱具厭穢之情,未識自性奚若,是志在開悟也。開悟而有信愿,是為禪凈雙修,最為高上,然世絕少真開悟者。何謂真開悟?即所謂明心見性。乃于自心中徹底明了,非只會說而已。會說不名開悟,且勿誤會。真到明心見性地位,尚須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世人凡求開悟者,皆不注重于信愿求生,而欲以此依稀仿佛之悟了生死,則是自誤誤人!固不如老實念佛者為穩(wěn)當也。(三編下.覆方家范居士書)
未得一心
亦可往生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雖未能心中清凈,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增廣上.覆黃涵之居士書三)
凈土之法門,以信愿為導。有真信切愿,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愿,縱已得一心,亦難往生!沧陂T人念佛,多不講信愿,則仍屬自力,難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難垂應。此一著要緊之極,故為道破。〕(三編上.覆王誠中居士書)
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若無信愿,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真有信愿,妄當自已。倘平日有過頭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譽、得緣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想為自己本心,越精進勇猛,此種妄想越多越大。若不覺照,永息此妄,則后來還會著魔發(fā)狂,豈但妄想而已乎!固宜汲汲息此過頭妄想也。(續(xù)編上.覆又真師覺三居士書〔民二十年〕)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fā)愿,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種種境界,而不以決定求生為事,即所謂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極處,若未斷盡煩惑,仍然是六道輪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極處,而未斷盡煩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淵懸殊。汝欲早識妙因,亦是好心,亦是不深知凈土法門之外行話。你且死心蹋地念去,自可得真實利益。然自既幸聞此法,忍不令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友,及一切人,同聞同修,同得往生乎?甲三居士,宿有慧根,聞汝一說凈土,及看《文鈔》、《安士全書》,即能信受奉行。然猶以未見光為憾,此猶是通道不篤之現(xiàn)象。
凈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jīng)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xiàn)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jīng)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主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fā)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生脫死也。
自立科條
不依佛說
凈土法門,猶如大海。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自己決志求生,惟當企及于此。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三)
常存此想
便不相應
修凈業(yè)人,以真信切愿為本。能念到一心不亂,則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亂,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則可;不得,則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與佛不相應矣!泊伺沙勺局蟛 (三編上.覆何希凈居士書〔民廿六,七月廿三日〕)
益加信愿
以致一心
念佛法門,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續(xù)編上.覆朱德大居士書〔民二十一年〕)
兩種一心
不可同觀
念念在凈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執(zhí)定此義,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執(zhí)定此義,以教中下根人,則阻人勝進不淺。何以故?以彼必以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
刀砍不入一段,原無可疑。以閣下將自力他力、禪宗凈宗之界限未分,致成一大疑團耳。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凈土耳。今既不發(fā)愿,亦豈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愿!承旁溉珶o,但念佛名,仍屬自力。以無信愿,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若見思惑盡,或可往生。若全未斷,及斷未凈盡,則業(yè)根尚在,何能即出輪回?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確證。須知去卻信愿念佛,與宗家之參究無異。若得往生,則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鐵案也。經(jīng)云「一心不亂」,遠承前文依正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眾生聞者,應當發(fā)愿,愿生彼國」,即是教令發(fā)愿;又況下文勸信勸愿,不一而足。閣下截斷前文,止執(zhí)一句,故有不貴發(fā)愿之疑。又以無信愿之一心,與有信愿之一心,敵體同觀,故有刀砍不入,豈非純一,何以無愿不得往生之疑。
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夾雜,難以枚舉。舉其正者,如求大徹大悟、得大總持等。非指發(fā)愿為第二念、為夾雜也。須知凈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為宗。行如車牛,愿如御者,信如前導。導與御者,正成就其車牛之進趣耳,是以朝暮必須向佛發(fā)愿。又不念佛時,亦不可泥?v令一念萬年,不妨日有起止。若謂有不念時,有發(fā)愿時,便成間斷夾雜,便難成辦。試問此一心念者,亦曾見色聞聲、著衣吃飯、舉手動足與否?若有,彼既不間斷夾雜,此何獨間斷夾雜?若無,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處,而現(xiàn)身塵剎。其間斷夾雜,將不勝其多矣!
平生絕無信愿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既云善惡俱時頓現(xiàn),且無論阿彌陀佛四字不現(xiàn)者,不得往生。即現(xiàn),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華嚴經(jīng)》云:「假使惡業(yè)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构诺略:「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菇裆茞航袁F(xiàn),由無信愿,便不能奈惡業(yè)何矣。須知仗自力,則惡業(yè)有一絲毫,便不能出離生死,況多乎哉?又無信愿,念至一心,無量無邊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決不可以此為訓,以斷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凈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業(yè)盡情空,證無生忍者,舉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從事,則蕓蕓眾生,永居苦海,無由出離,皆此一言為之作俑也。而其人猶洋洋得意,以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為斷佛慧命,疑誤眾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間善業(yè),不出輪回,若對信愿具足之往生凈業(yè),則彼善業(yè),仍屬惡業(yè)!硟敉烈环,須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見之矣。(增廣上.覆濮大凡居士書)
信愿門中
尤宜致力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純熟之相,何可名昏沉,歸于無記。然亦非無念而念,但系無念而念之氣分。若即認此為無念而念,則有類于鉆木見煙,而謂得火,即便息鉆,火便無由可得矣。汝之功夫頗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須專精用功,且莫學今之好高務勝、見異思遷者,則將來之益,自可有不思議處。然此是「行」門中事,「信愿」門中,尤宜致力,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若效他宗,專以工夫為事,棄信愿而不講,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其失大矣。(三編下.覆李覲丹居士書六)
念佛法門,全仗佛力。不比余門,均系自力。自力與佛力相較,何啻天壤之隔。所以從古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或多失之交臂,誠可惜也。修行人須知娑婆苦,極樂樂;要愿離娑婆苦,愿得極樂樂。不可求人天福報,譬如處牢獄之求歸家鄉(xiāng)。然娑婆世界,乃一大牢獄也。極樂世界,方是好家鄉(xiāng)。古人詩云:「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xiāng)風月有誰爭!怪T君果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有誰爭哉?要歸家鄉(xiāng),不可猶豫,謂再過幾年,則不能與佛相應,至誠懇到真信切愿即是西方種子。蓋凈土一門,以信愿行三法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qū)3缧谐?而不尚信愿,則執(zhí)事廢理,仍屬自力法門。與專以自性惟心,而不仗佛力之執(zhí)理廢事,同一過失。所以蕅益大師云:「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篤哉斯論,不可不知。(三編下.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觀汝來書,系猶以宗門之知見為主,于凈土法門尚未全信,故只求相應,致起魔境。念佛法門,以信愿為先鋒,若無真信切愿,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不能決定往生。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應,亦可往生,況已相應乎?汝只知求相應,稍有相應氣分,便生歡喜贊嘆之心,此亦是不相應之現(xiàn)象,由是故有怪相現(xiàn)。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為足。得少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應不得往生為疑懼。所有境界,皆不理會,也不問他好死壞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決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時種種不相宜之障礙,因打餓七,此事險極。吃飽飯,尚不能相應,到餓的要死的時候,還能相應么?如必要打餓七,請下山到別處去打,靈巖決不許開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應,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當必病愈身安。即世壽已盡,亦當正念昭彰,隨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來生后世的念頭。汝往生的心尚不專一,則決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續(xù)編上.覆慧空大師書〔民二十五年〕)
念佛三昧
實不易得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攝心凈念之功德,當必穩(wěn)得蒙佛接引,帶業(yè)往生。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xiàn)世修行人之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nèi)秘菩薩行,外現(xiàn)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增廣上.覆袁福球居士書)
念佛三昧,亦不易得,不自量,或致著魔。須知往生凈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愿、凈念為事!捕紨z六根而念,為凈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郴蚩种敬笱源,未得實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續(xù)編上.覆郁智朗居士書)
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則決定肯認真修持?闲蕹,則即可得往生之益。非如禪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識教導。否則,或恐入于魔道,則佛也難救矣。但依光所說而行,決定不會有危險,及不得實益之慮。(續(xù)編上.復習懷辛居士書〔民二十年〕)
急求一心
著魔之本
汝妄想紛飛,尚欲急得一心不亂,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謂凈土法門,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無信愿,縱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紛飛,一求一心,定規(guī)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謂一任隨便。眼前隨便者,決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決不至泛泛然隨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無障,因汝以無理為理,而自生障礙,又復尤誰?……汝真可謂第一狂人,世榮心,如海波洶涌。而又欲立刻風平浪靜,澄湛不動。其急欲求不動之心,正是群動之本。又如釜沸,極力加火,以求不沸,其可得乎?光與汝所說者,乃息風抽薪之事。汝不詳察,尚謂是揚波益沸,豈不大可哀哉!汝且詳閱《文鈔》、《嘉言錄》,當不至有負于汝。否則勿以我為師,另拜高明,光亦不汝是問也。(三編下.覆溫光熹居士書八)
不論斷證
惟恃信愿
往生凈土,固貴久修。然其所重,在乎決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終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報者,縱令精進,因其心愿尚戀此娑婆,何得有生極樂之望乎?固知信愿,實為吾人生西方大根據(jù)也。(三編上.覆智圓居士書)
佛法深廣,猶如大海,博地凡夫,孰能窮源徹底,一口吸盡。雖然,倘能生正信心,自可隨己分量,各得其益。譬如修羅香象,及諸蚊虻,飲于大海,各取飽腹而已。如來出世,隨順眾生,為其說法,各令得益,亦復如是。而末世眾生,業(yè)障深厚,善根淺薄,心智狹劣,壽命短促。加以知識希少,魔外縱橫。修余法門,欲于現(xiàn)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誠為甚難稀有之事。惟凈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惟恃信愿。信愿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惟此一法,最為周摯。由是西天東土,菩薩祖師,高僧巨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增廣下.凈土釋疑序)
十念尚度
何況久修
須知念佛之人,決定能消除業(yè)障。其有業(yè)障現(xiàn)前者,系轉(zhuǎn)將來墮三途之惡報,以現(xiàn)在之病苦即了之也!金剛經(jīng)》謂持《金剛經(jīng)》者,由被人輕賤之小辱,便滅多劫三途惡道之苦,則福峻之將往西方,固以此小苦,了無量劫來之惡報,實為大幸。切不可學不知事務人,謂因修持而致病及死也。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愿,無一不得往生者,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而死后身體柔軟潔凈,顏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淺為疑乎?夫彌陀愿王,十念尚度,況彼精進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世有種人,志意下劣,雖常念佛,不求往生,惟欲求人天福報。此種人縱畢世修行,只得來生之癡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愿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方可斷判也。(增廣上.覆郁智朗居士書)
一念回光
即蒙攝受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凈土法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則可決定了生脫死。若不依念佛法門,且莫說未得佛教之真?zhèn)髡卟荒芰?即得亦不能了。何以故?以得真?zhèn)?乃大徹大悟,非是實證。證則可了,悟則未了。修余法門,皆須斷惑證真,方了生死。凈土法門,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正助合行,不但決定往生,而且品位優(yōu)勝。不但精粹純篤之人,決定往生,即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能生大慚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數(shù)聲,隨即命終者,亦得決定往生。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所謂仗佛慈力,帶業(yè)往生也。末世眾生,不依凈土,修余法門,但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緣而已。以無力斷惑,則生死根尚在,何能不發(fā)生死之苗芽乎哉!(增廣上.覆岳仙嶠居士書)
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佛則究竟斷盡煩惑,故能得大受用,法法頭頭,悉皆自在。眾生則全體在迷,反以佛性功德之力,以作起惑造業(yè)之本,可不哀哉?v有曉了此義,意欲背塵合覺、志心念佛者,但以熟處太熟,生處太生,故亦不易與佛相應也。若患難臨身,果能一念投誠,無不立蒙感應者。以苦惱逼迫,一心求救,其余一切情見,概不現(xiàn)前。故其感應之妙,有不可思議者。(三編上.覆智章居士書戊辰八月)
往生者少
在無信愿
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愿,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yè),應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禪師云「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云:「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三編下.凈土法門說要)
佛所說一切法門,雖高深玄妙,圓頓直捷,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若斷而未盡,則尚不能了,況完全未斷者乎?惟念佛法門,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誠念佛,無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癡無知,只求來生人天福報,或不生慚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心與佛背所致。過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發(fā)心念佛前,曾作諸惡,今既念佛生大慚愧,痛改前非,則亦可決定往生。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于彼臨終親垂接引也。(三編上.覆鄭琴樵居士書)
汝所說往生者少,實由信愿不真切之所致。信愿若真切,即臨終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三編下.覆李少垣居士書一〔民十八,十月廿三日〕)
全仗佛力
非自家本事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通通皆須做到業(yè)盡情空,方可了生脫死,其難也難如登天,F(xiàn)在全世界,恐亦難有幾個做得到的人。若志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惟有不生信、不發(fā)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續(xù)編上.致戚友卿先生書〔民二十年〕)
聞居士久已念佛,不知曾注意于信愿求生西方否?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quán)、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瞋癡,令其凈盡無余,方可了生脫死。此則難如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則生死已了,煩惱不生,已與在此地久用功夫,斷煩惱凈盡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彼離信愿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切不可依。(續(xù)編上.與張靜江居士書〔民二十四年〕)
通身靠倒
親證實益
若論念佛法門,惟以信愿行三法為其宗要。三法具足,決定往生。若無真信切愿,縱有真行,亦不能生,況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謂「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三世不易之常談,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親證實益耳。信愿行三,《十要》中皆悉詳示。而第一要,《彌陀要解》五重玄義中,第三明宗,發(fā)揮三法,最為精詳。其后節(jié)節(jié)段段,皆有指示,宜細參閱,此不備書。(增廣上.覆高邵麟居士書四)
老實念佛
生可預卜
古云:「縱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构芾蠈嵞罘,乘彌陀之愿船,歸極樂凈土家鄉(xiāng),是可預卜。此乃千經(jīng)萬論,處處指歸。若不此是歸,定如貧子,不識故土,不憶慈父,而甘漂泊他鄉(xiāng),以轉(zhuǎn)于溝壑也。若不擬不議,一心歸去,始知自性本來清凈,又何處求歸相凈相耶?古又云:「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xiāng)風月有誰爭!箽w凈歸凈,念茲在茲。(續(xù)編上.覆于歸凈居士書民二十二年)
修凈業(yè)人,著不得一點巧,倘或好奇厭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有實益。若肯守此平淡樸實家風,則極樂之生,定可預斷。否則,不生極樂,亦可預斷矣。(三編下.覆江易園居士書一)
若朝聞道
夕死可矣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凈土之境不現(xiàn),而隨業(yè)受生于善惡道中之境便現(xiàn)。境現(xiàn),則隨業(yè)受生于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yè),不去妄生計較。倘信愿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凈域,業(yè)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增廣上.覆高邵麟居士書一)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惟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惟求速死,必定招起無量劫來怨家,令汝橫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將死,魔力已去,則苦不勝言,當生邪見,必致墮落,此執(zhí)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
我等但老實念佛,只求臨終往生即已。至于現(xiàn)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來花放。倘先設(shè)一想念,則反成障礙。如斷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嚴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屬怪事。(三編下.覆惟佛居士書)
謝謝來訪!歡迎經(jīng)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上一篇:《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14】
- 下一篇:《靈巖遺旨》壹、悲化有情【12】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quán)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