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佛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

  1. 欲界-四天王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恒的真理,不能割舍妻妾的恩愛,但也不犯邪淫,故于心中生明白世間處世之心,命終之后,上升居于天堂,與日月為鄰,如此一類稱四天王天。

  2. 欲界-忉利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恒的真理,對于自己的妻子,淫愛已較微薄,但對修行起居并不拘泥,命終之后,上升居于天堂,此天已超越日月在人間之頂,如此一類稱忉利天。

  3. 欲界-須焰摩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恒的真理,對于淫愛有需求時則行淫愛,但結(jié)束后則不會想念回憶,處在人世間動時少靜時多,命終之后,上升居于天堂,此天于虛空中日月所不能照及,因為在此天境之人,本身自有光明,如此一類稱須焰摩天。

  4. 欲界-兜率陀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大多時以靜修身,若有需要時才予以回應(yīng)世間事,不會違反這樣的常規(guī),命終之后,上升居于天堂,此天與下界如人間及前面所提的天界已無接觸,乃至面對劫壞(境界崩殂)所造成的災(zāi)害也不會殃及,如此一類稱兜率陀天。

  5. 欲界-樂變化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本身沒有什么欲心,完全是依據(jù)對方的應(yīng)對來行事,當面對死亡的時候,其感覺如同嚼臘,命終之后,上升居于天堂,此天乃超越前述的境界,如此一類稱樂變化天。

  6. 欲界-他化自在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本身沒有什么人世間的心,對于在世間行事能夠了然超越,命終之后,能夠超越世間化現(xiàn)無極的境界,如此一類稱他化自在天。

  佛告訴阿難,這六種天境,雖能脫出形體但心中尚有執(zhí)著,所以稱為欲界。

色界

  7. 色界-梵眾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修心的人,不修禪定無法獲得智慧,但若能堅固自己的心念不做淫欲的情事,不論處于靜時或動時,都沒有任何的心念,各種情愛欲染都無從生起,就不會留在欲界,,此類修行之人必然因其心念投身僧侶梵眾,如此一類稱梵眾天。

  8. 色界-梵輔天

  承上段,如果欲望的習氣已經(jīng)去除,離開欲望的心已經(jīng)浮現(xiàn),在各種佛教的規(guī)律儀式,能夠喜愛并樂于去順從,則該修行人能夠行僧侶的德行,如此一類稱梵輔天。

  9. 色界-大梵天

  承上段,如果覺得身心都通融圓明,威儀俱全,都能明了各種戒律并能遵守,則該修行人能夠統(tǒng)領(lǐng)僧侶梵眾,成為大梵王,如此一類稱大梵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苦惱都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靜,各種苦惱及五蘊不會從心中起,這種境界可稱為初禪。

  10. 色界-少光天

  佛告訴阿難,其次在梵天中,統(tǒng)理梵人能夠圓滿梵行(身為僧侶的德行),心中寂然不動自然生出光明,如此一類稱少光天。

  11. 色界-無量光天

  承上段,在自然生光之后能夠光光相照,照耀無盡的十方世界,到處都是如硫璃所成,如此一類稱無量光天。

  12. 色界-光音天

  承上段,能夠吸收護持此圓滿的光明,成就自然的本體,化現(xiàn)清靜而應(yīng)用不盡,如此一類稱光音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憂慮苦惱都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靜,已經(jīng)了解并降伏初漏(五蘊之始),這種境界可稱為二禪。

  13. 色界--少凈天

  佛告訴阿難,再進一步,像這樣的天人(居于天堂之人),已具有圓滿光明,并了解其中的精妙,并能夠去施行,通曉寂靜無爭之樂,如此一類稱少凈天。

  14. 色界--無量凈天

  承上段,再者,寂靜空無現(xiàn)前,引發(fā)無有邊際的身心輕快安隱,成就寂靜無爭之樂,如此一類稱無量凈天。

  15. 色界--遍凈天

  承上段,一切身心于十方世界圓明潔凈,而能成就此德行,如此勝境現(xiàn)前,歸于寂凈安樂,如此一類稱遍凈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具備有浩大的隨意順心,故能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不是真正得三摩地,但在安樂的心中,已經(jīng)歡喜俱全,這種境界稱為三禪。

  16. 色界--福生天

  佛告訴阿難,再者,像這樣的天人(居于天堂之人),各種苦厄不會壓迫身心,苦因已盡,但樂非永久常在,久了必定生壞。此時苦樂兩種心境頓時舍棄,各種煩惱趨滅,純一之福性生出,如此一類稱福生天。

  17. 色界--福愛天

  承上段,如果舍得之心圓融,了解何謂清靜無為,自然無法遮擋福性,在未來可得妙意隨順,如此一類稱福愛天。

  18. 色界--廣果天

  佛告訴阿難,從此天境中有兩種不同的路,若于初發(fā)心時,有無量凈光,福德圓滿光明,乃因修行證得而住此,如此一類稱廣果天。

  19. 色界--無想天

  承上段,若于初發(fā)心時,乃是對于苦樂厭離,精進的研究如何舍棄心念,從不間斷,并能做到舍棄一切道法,身與心具滅,心思凝定,經(jīng)過五百劫。該人既然以生滅為修行之因,故不能發(fā)現(xiàn)明了生與滅的本質(zhì),所以會有初半劫滅后半劫生的狀況,如此一類稱無想天。

  佛告訴阿難,此四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世間各種苦樂所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無為究竟不變的天境,但因是有所得的心境且功用純熟,故稱為四禪。

  佛告訴阿難,在此當中還有五種不還天,在下界時九種習氣皆能除盡,無苦也無樂,由于沒有舍戀,故心無掛念,能安心立命于一處。

  20. 色界-無煩天

  佛告訴阿難,由于苦樂兩滅故無爭斗之心,如此一類稱無煩天。

  21. 色界-無熱天

  能夠了解苦樂天機,勤于研究,如此一類稱無熱天。

  22. 色界-善見天

  對于十方世界能夠圓滿的了解清楚的看見,不會被什么塵垢所遮擾,如此一類稱善見天。

  23. 色界--善現(xiàn)天

  對于苦樂有精辟的見解,沒有阻礙,如此一類稱善現(xiàn)天。

  24. 色界-色究竟天

  能夠究竟脫離之前所述,了解物質(zhì)的本性,有如進入無邊的境界,如此一類稱色究竟天。

  佛告訴阿難,此五種不還天,前面所說的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四位天王,具有獨特的見聞,他人等不能了解。就像世間,在曠野深山,講道的場地,都有阿羅漢在住持,但世間的凡人卻不能看見般。

  佛告訴阿難,以上這十八天獨行而無所窒礙,沒有形體的牽累,到此為止的境界稱為色界。

  其次,佛告訴阿難,再過來更有上層,于色界的邊際中,再分有兩條路線,若能舍棄心念,發(fā)現(xiàn)大智慧開悟,便能脫離塵界,成為阿羅漢,進入菩薩的境界,如此一類稱為回心大阿羅漢。

無色界

  25. 無色界--空處

  承上段,若在舍心的過程中,以厭離為成就,感覺到身軀是一種障礙,然后以此方法去掉這樣的障礙入于空處,如此一類稱為空處。

  26. 無色界-識處

  承上段,各種障礙既然消滅,便成為無礙無滅,其中只剩下阿賴耶識,存于邊際非常微細,如此一類稱為識處。

  27. 無色界-無所有處

  承上段,空與色既然都已消滅,識心也都滅了,故十方一片寂靜,無來無往,如此一類稱為無所有處。

  28. 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

  承上段,如果識性不動,積極的研究滅性,在無盡中,發(fā)現(xiàn)(終了)的特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存在與不存在沒什么不同,終了與不終了也沒什么不同),如此一類稱為非想非非想處。

  上述四種境界,窮于研究空界,但不能了解空的根本道理,故居此天無法再進一層,如此一類名為不回心鈍阿羅漢。

  若從無想的境界,進入其他外道的天境,窮于研究空理,迷失無法自拔,便會轉(zhuǎn)入輪回

  佛告訴阿難,在各種天境中,每位天人都是凡夫,都是因本業(yè)福報的酬謝,若酬謝完了便墜入輪回。他們的天王就是菩薩在修三磨地的過程中,慢慢的增進,回向圣界的修行路。

  佛告訴阿難,在那上述的四空天中,身心都已滅盡,定性已現(xiàn)前,沒有業(yè)果的顯現(xiàn),從此已至終了,稱為無色界。

  這些天境都是不了解妙覺明心的真理,累積了妄想錯誤所發(fā)生,故形成了三界,并于其中隨意沉淪,沉溺于七趣中,(七趣--地獄、惡鬼、畜生、人道、仙道、修羅、天趣),補特伽羅,各自從其屬類。

  各位網(wǎng)友,在此已談完了三界,三界就是七趣中的天趣,也就是俗稱的天堂,我想大家對于一個人為什么能到天堂,到那一個天堂應(yīng)該有初步的了解,有了解才不會被迷惑,也才能認清正確的道路。

  評論三界與社會之宗教現(xiàn)象

  講完了三界,我想大家對天堂一定有了一個普遍性的了解,世上無論何種宗教幾乎都是建立在天堂這樣的最終目標上,不論是以耶穌為首的天主教或基督教,或者是以阿拉為首的回教,或者是印度傳統(tǒng)的印度教,我國的道教及民間信仰,無一不是奉勸世人修善者可進天堂,作惡者會下地獄,天堂多么的快樂,地獄多么的痛苦等等,佛教雖也如是說,但他另外點出有比上天堂更進一步的解脫,就是涅槃,超脫生死。

  這樣的一種論點,當然就會超出人類普遍性的一個范圍,而變成了曲高和寡,且容易有分岐的意見,也因為如此,佛教在后來所演變的宗派也就多如牛毛了,比如說有禪宗、有密教、有顯教、有大乘、有小乘等等。但相對于天主教或回教,則沒有這樣的困擾,因為目標很清楚,天堂是最后的善終之路,說實在的,站在人的立場,以人的能力來看,目標簡單清楚明確,比較具說服力,也比較容易實現(xiàn)。

  天堂--這個概念既然是宗教的重點,就容易被騙徒拿來利用,假借各種名義說如何如何便能上天堂,藉以騙取財色,無知的信徒因一時的失意無所適從,或者心理上受到傷害為求解脫,或者為求神通好高騖遠,所以招致受騙沉淪。

  這樣的情況如何能夠遏止呢?唯有了解天堂的本質(zhì),才能夠不致受騙并能揭發(fā)騙局,剛好在楞嚴經(jīng)中有這樣的說法;旧,這是一種宗教的說法,因為還是沒有辦法用科學(xué)方法查證,所以只能從旁敲側(cè)擊的方式來研究,還有,這樣的說法能不能被相信,就必須從對釋迦牟尼的圣人特質(zhì),以個人的觀點來評價,故允執(zhí)厥中的處世態(tài)度顯得格外重要。

  總而言之,我還是那句老話,什么時候能用也不知道,知道總比不知道好,皆下來談識陰魔,各位可以把先前談的色、受、想、行、四種陰魔再復(fù)習一下,比較能進入狀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