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語錄 第三十二卷
古尊宿語錄 第三十二卷
○舒州龍門(清遠)佛眼和尚普說語錄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編)
師到禪床前立云:“山僧立地。待你諸人彪去。還彪得么?”良久遂坐曰:“看見了也。不易作個主宰。不見古人喚僧云:‘上座。’僧回首。古人云:‘擔板漢。’正當恁么時。如何作個主宰。免他喚作擔板漢。此事也不易彪。喚作業(yè)識茫茫。不見溈山問仰山:‘盡大地人業(yè)識茫茫。子如何辨?’仰山云:‘某有個驗處。’溈山云:‘作么生驗?’時有一僧従面前過。仰山云:‘上座上座。’其僧回首。仰山曰:‘敗者個便是業(yè)識茫茫。’”師云:“正當恁么時。如何作個主宰。免被他道業(yè)識茫茫去。有般禪僧家。強作主宰道。待他喚時。但莫應(yīng)他便去。應(yīng)他作什么?你又不是木頭。有底不然。豎一拳下一咄。喚作強作主宰。且問你。者里喚時且従你豎拳下咄。敗如前廊后架。照顧不到。忽然被人問著。又如何只對。不可更下一咄豎一拳。卻須是實始得。此事直是平等。不論貴賤。
“你看陳操尚書是個俗官。一日與僚屬在樓上。見數(shù)僧打包過。有一官人云:‘數(shù)員禪客。’操云:‘未信在。待與勘過。’僧行到樓前。操喚云:‘上座。’僧皆舉頭。操顧謂僚屬云:‘不信道。’當恁么時。如何作得個主宰。免被他勘破。古人道擔板漢則且置。敗如后來人又道。者僧喚既回頭。因什么卻成擔板。又作么生會。佛法到此信知有深遠處。須久久淹浸。不可強作主宰。久立。”
師云:“大凡修行須是離念。此個門中最是省力。敗要離卻情念。明得三界無法。方解修行。離此外修較似辛苦。不見古來有一持戒僧。一生持戒。忽因夜行。踏著一物作聲。謂是一蝦蟆。腹中有子無數(shù)。驚悔不已。忽然睡著。夢見數(shù)百蝦蟆來問索命。其僧深懷怖懼。及至天曉觀之。乃一老茄耳。其僧當下疑情頓息。方知道三界無法。始解履踐修行。山僧問你諸人。敗如夜間踏著時。為復(fù)是蝦蟆。為復(fù)是老茄。若是蝦蟆。天曉看是老茄。若是老茄。天未曉時又有蝦蟆索命。還斷得么?山僧試為諸人斷看。蝦蟆情已脫。茄解尚猶存。要得無茄解。日午打黃昏。久立。”
一日眾集。師出來大眾前行兩匝。長噓一聲云:“山僧在你諸人肚里走兩遭了也。還知么?非但今日如此。常在你諸人肚里走來走去。還知得么?喚作無瞞人之心。實是如此。山僧盡知得。你是好是惡。所以道。諸人知處良遂總知。良遂知處諸人不知。良遂座主是個解義阿師。卻明得者個事。不見一日去見麻谷。谷見來。不管他。自將鋤入菜園里。良遂亦隨后去。谷亦不顧。便歸方丈閉卻門。他于是定省。精神忽然明得。便道。和尚莫瞞良遂好。你諸人。如今還得恁么也無。也不易彪。更有百丈會下古靈和尚。得法歸來接他受業(yè)師。非但古人。今人亦有。不見四五十年前有茶陵蘘和尚。作山主時。因廬山化士到。言話間為舉。僧問法燈。百尺竿頭如何進步。燈云噁。由是每日參詳。至于吃粥吃飯時。未嘗離念。一日因赴外請。騎驢子過橋。橋損陷驢子腳倒。不覺口中云噁。忽然大悟。乃有悟道頌云:‘我有明珠一顆。久被諸塵封體。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朵朵。’者個便是樣子。喚作實頭參學(xué)。今時人但恁么學(xué)取。若信言語解會。要明者個事。明不得也。將合頭語合者個事。合不得也。須知有省悟之由。若真實參學(xué)。但恁么看。據(jù)現(xiàn)定會些子言句便休也在。諸人彼此行腳。決擇生死大事。不可據(jù)現(xiàn)定便休去也。須是與他古人相似。自討個省發(fā)處始有真實參學(xué)分。久立。”
師云:“本有之性因什么不會。佛法無多子。敗要省徑也。不教滅除妄想遏捺身心。閉目合眼便道是。此事不如斯也。須看現(xiàn)定。是何道理。為什么卻迷去。恁么最是親切。敗如老僧未說向你。諸人未曾聽時。還有往來底分么?正當恁么時。切忌強作道理。上至諸佛下至一切。總皆如是。所以圣與凡等。邪與正等。生死與涅槃等。且問諸人。過去毗婆尸佛迦葉佛。古今三世。是什么人分上事。十方有漏剎土。是什么人分上事?山僧道?偸悄闳旰笪蛉。始知龍門老僧說來。切不得道是。若恁么,此名外道見解。久立。”
師云:“如今被人問著道。不得過在什么處。葢為于無色處見色。無聲處聞聲。無道理處強作道理。無主宰中強作主宰。者里消遣不下。喚作翳眼猶存。空花亂墜。何故。敗為心存在。便道。不得佛法無多子。敗要平白地道得一句子便了。且道作么生是平白地一句子。若有人問山僧。敗向伊道兩句了也。還會么?古人道。佛祖言外邊事。一一分明說了也。敗是到者里多是錯亂昏醉不省。此若不見。便是立地瞌睡漢子也。諸人常在光明中。開眼見了而不知。教山僧怎生柰何。久立。”
師云:“恁么與你東舉西舉。便道。與你說禪。才轉(zhuǎn)腳時便作世諦流布將去。你但念念在其中。便有省發(fā)底分?磥矶鄶≡谘鄱娐動X觸處。蹉過了也。須是不離分別心識取無分別心。不離見聞識取無見聞底。不是長連床上閉目合眼喚作無見。須是即見處便有無見。所以道。居見聞之境。而見聞不到。居思議之地。而思議不及。久立。”
師云:“諸人上來要個什么事。須是當人自作活計。莫聽他人說。古人道。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計。你諸人須是解自作活計始得。你道。作個什么活計。但莫別求。如今人多愛動腳動手。者個不解作活計了也。喚作拋家散宅漂流去。分明不會。敗管尋討。學(xué)些子知解。記些子言句。此喚作運糞人。到者里須是行李正當。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會去。古人道。一切處是你。東去也是你。西去也是你。你是阿誰。若云某甲。者個是情識。須是透得過始得。昔日天親問無著。兄往內(nèi)院見彌勒。說什么法。著云:‘說者個法。’且道‘者個’是什么法。須是揀得出始得。不要認著者個。多是被‘者個’一句子瞞住了也。所以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憫者。久立。”
師云:“莫謂如今說底是。未是在。若有個是。便有個不是。所以道。一切言句。皆不與此事相應(yīng)。直須相應(yīng)去。此事不在別人。還得相契也未。且契契阿誰。若道契于古人。古人已往。若道契他善知識。善知識與你無交涉。所以諸圣慈悲告報。教契自心源。且道那個是自契底心源。若有心可契。決然契不得。須是以無心之心則契矣。久立。”
師云:“十二時中。須有個契合處始得。你豈不見。靈云一見桃花。便契合此事。香嚴擊竹。便乃息心。古人道。若不契合此事。則山河大地瞞你也。燈籠露柱欺你也。如今四生六道浩浩地。敗為此事不明。奉勸諸兄弟。且先去卻粗緣。你十二時中。思衣念食種種雜慮。如燈焰相似。未有一時停歇。但除粗緣。所有微細自然凈盡。日久歲深自然會去也。不著參喚作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所以西來妙旨意在自明。龍門長老。也無禪與人參。也無法與你商量。敗要諸人自契。參學(xué)門中唯以忘緣息慮為要。者個是従上宗旨。祖不云乎。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若敗一喝一拍。有什么了期。久立。”
師云:“弘道而心常淡泊。順事而意識奔馳。但愿道富身貧。情疏德厚。山僧者里。日日恁么。時時恁么。且道恁么是什么?離卻分別心識意度言句外。道將一句來。此事無你解會處。如今但是心慮覺觀者。皆有個解會得。及乎返窮已眼返思思慮之心。為什么人。到者里不知。便說道。従本已來非青黃赤白。無相無狀。我說向你道。此喚作言語。不是你本心。本心如何思量。已眼如何得見。正當返觀時。亦無能見之者。有人去者里一口吞盡;垩刍黹_頓達本鄉(xiāng)也。今時人若為到無見無聞處。現(xiàn)定萬法亙?nèi)。見人見屋。種種萬象。如湯涌沸。未有一時停住。敗如作嬰兒時。也聞聲也見色。敗是不解分別。才曉事來。便昂聽分別。自那時前后分披了也。到者里要人整理。不妨難為。他得道人。行時不見行。坐時不見坐。所以如來道。眼見色與盲等。耳聞聲與響等。作么生說如盲如響。聞聲時無聲可聞。見色時無色可見。所見所聞皆如響等。又如夢時見種種境界。覺來還有許多般也無。若有床上敗是被與枕子。若道無許多般。又心中歷歷地記得說得。如今白日所見所聞亦復(fù)如是。所以道。眼見耳聞底事。經(jīng)論可學(xué)。唯有靈臺。作么生學(xué)。久立。”
師云:“釋迦老子在什么處?”自云:“作么作么?”復(fù)云:“達磨大師在什么處?”自云:“敗在。作么生說敗在底道理。也不妨難明。若于斯明得。始知正法常住。禪僧家多分敗道。那舉處便是。你若身壞命盡時。若病說不得時。又作么生?須是證人始得。不見僧問德山。従上諸圣向什么處去。山云:‘作么作么?’莫是‘作么’便是諸圣么?你諸人。若不將言語會。便落他聲響流布?v饒不刑他聲響言句。便落他無言無說處。此事實無你意解卜度。若存一絲毫。便成趣向。于已疏也。饒你將玄機妙義去合他。決定合不著。若總不思量亦不可。須是親證始得。明見無疑矣。久立。”
師云:“今時人參學(xué)錯學(xué)。不出二種病。一是五蘊窟宅。無言無說。無形無段。湛然不動處。便道。任他佛祖出來。我也敗恁么。此是一病。次認能言能語能聞運用施為行住坐臥者。此亦是一病。你還知道動是苦本。風(fēng)力所持么?若有人能離此二病。解去體究者。此人須有個省發(fā)時節(jié)。若不如是。亦無整頓處。又有二種善知識。為兩般學(xué)人。方便苦口。有一般學(xué)人。自作道理。自吐個消息。進前退后豎拳合掌。以為禪道。善知識見他恁么?便苦口向伊道。你錯會了也。你無事硬認著作么?此是一種善知識。又有一般學(xué)者。云某甲不會不知。未審如何?某甲并無個契入處。是故善知識見伊恁么了。便向伊道。你無事。用求會求入作么?此亦是一種善知識。前后兩般學(xué)者。若聞善知識恁么道。善能回光體究。必然明得。若敗管道不會。是自生退屈。任是一千年。也敗恁么。幸在其中。更道不會求契合。有什么了日。要會么。須是不立限量。直下彪取始得。久立。”
師云:“今夜與你諸人說個譬喻。恰似諸人有個眼。能照見一切長短方圓等象。為什么卻不自見。但識取長短方圓等象。若要見眼則不可。你心亦如是。其光照矚。通徹十方。包容萬有。為什么卻不自知。要會么?但識取照矚等事。若見心則不可也。古人道。刀不自割。指不自觸。心不自知。眼不自見。則真實矣。久立。”
師云:“諸人許多時。在此立地。還見一人真善知識么?不可空立去也。山僧敗喚作假長老。先圣所以道。但以假名字。引導(dǎo)于眾生。佛是西天老比丘。不勞仁者分別取相。何者是釋迦老人。阿那個是達么大師。祖師未來此時。還有佛法么?作么生道無得。若道無。敗成自瞞在。少林面壁時。還有許多言教公案么?恁么覷得破多少省徑。你不上來時。山僧亦不見你。上座亦不見山僧。你不見我。我不見你。如何辨明。若明得復(fù)有何事。佛未出世時也恁么,佛出世后也恁么,佛滅度后也恁么。若到恁么田地。實無一星事。你諸人行住坐臥饑餐渴飲。怎生說個無事。除非見到底人。方解如是。昔大迦葉在靈山會上禮佛。見彼大眾儼然。便有個見處道。今此諸大眾。如本未曾有。你道。此意如何?諸人適來在下頭。不見有許多人。及乎上來。分明見有許多人。怎生說個如本未曾有。
“古有老宿問僧:‘近離什么處?’云:‘城中。’宿云:‘如今在什么處?’云:‘山中。’宿云:‘我有一問問你。若道得即住。若道不得即去。上座離城中。城中少上座。上座到山中。山中剩上座。城中若無上座。則心法不周。山中剩上座。則心外有法。’僧無語。諸人茍能于此參詳?shù)。所謂不落斷常二見。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心不生。萬緣俱息。如或不然。隨有隨無落斷落常。譬如舍父逃走也。到者里實是不教你費一絲毫力。便恁么會取。你若要和合者事教無縫罅?xí)r。早已離披了也。山僧往日思惟此事。將謂三生兩生始可得悟去。后來敗聞什么人打發(fā)。什么人有見處。便覺今人也解悟得。時寒省緣辦得。明究已躬。此是大事。久立。”
師云:“若有人問你。作么生道。還道得么?你等思量管帶。道得一句子來。有什么用處。三更半夜作么生道。天明起來作么生道。前廊后架作么生道。還道得么?須是眼明始得。久立。”
師云:“適來侍者報道。雨不住。若參時恐大眾不聞。如今雨住也。諸人還聞么?山僧道。雨不住時最親切。何故。卻為諸人無昂聽底心。敗如諸方示人道。雨聲為你說法了也。還端的也無。山僧即不然。雨聲是你說法了也。還會得么?直下明得。更有什么一絲毫頭子也。今時行腳人。須待將一句子契他善知識。恁么自苦自屈作什么?我更問你。契那個善知識。若要契他善知識意。但識取你心。我更問你。那個是你心。又作么生識。向者里強會不得。須是一回省發(fā)乃可。古人不得已。向無言詮處假立言詮。無方便中巧施方便。
“玄沙一日入山逢虎。侍者報云:‘和尚虎。’玄沙云:‘是你虎。’現(xiàn)今山河相對。剎土縱橫。分別思惟千差萬別。怎生說個是你底道理。者里若不了。一切處礙塞殺人。敗為諸人歷劫循塵為物所轉(zhuǎn)。你試指出。那個是物。何者是你。所以有僧問玄沙:‘學(xué)人乍入叢林。乞師指個入路。’沙云:‘還聞偃溪水聲么?’云:‘聞。’沙云:‘従者里入。’今時人不明了。敗管道。心性周遍更是誰聞。如此言論有何交涉。直須是通身赤條條地不豹寸絲始得。且問諸人。還著衣來么?”良久云:“得恁么不識羞恥。久立。”
師云:“才作道理便難會去。須是不作道理始得。有般聞恁么說了。便道。我都無言說。亦無道理。卻不知正是道理了也。如今與你斷約一件事。以明見自心為極則。此一句便是龍門山里佛法也。古人道。心不自知。心不自見。諸人作么生明見去。自心也難見。従上諸圣。皆是明見自心底人。先師便是明見自心底人也。敗如當時先師會中。有多少方來兄弟。能有幾人。明見自心極是少也。心不見心。須是不見是心始得。此乃離念境界。如今若與諸人說。便道。貶剝諸方。若不說此事。亦難明曉。有般宗師向人道。癡漢。者一段事。你因何不會。先將自心做個窠臼。然后將心去取證。喚作釘樁了繞樁走。便恁么流傳去。便恁么承當去。敲床豎拂用將去。喚作將心用心。
“又有般宗師向人道。莫作計較道理。開口便沒交涉。了與他不相應(yīng)也。去空劫已前認取。都無言說。一似坐個氣球相似。有甚安樂處。又似蝦蟆努氣相似。你作恁么見解。面前一似黑霧罩定了也。山僧至誠相勸。不是妄說。不是作道理籠罩人。不肯人壓良人。山僧都無如是道理。若或你敗么認將去也由你。若道我也如此見得也由你。若道據(jù)我見處總得也由你。若道某心下未穩(wěn)在也由你。須是不自欺始得。世間有多少宗師。說禪說道。為自欺不自欺。為欺人不欺人。須是子細。
“山僧舊日在先師會里。受廬州化士。行至熨斗寺前值泥雨。忽然滑倒。心中煩惱自言。我行腳禪又參不得。自早至今。飯又未吃。更恁么受辛苦。聞有兩人相罵道你猶自煩惱在。山僧聞得忽然歡喜。卻尋不煩惱處不得。葢為打疑情不破。后來四五年方知得。如今兄弟須是如此用心照顧始得。今夏舉無情說法因緣。敗是錯會者多。你見無情便說無情。若見有情便喚作有情。你參禪人。不明無情說法。如何了得行腳事。做善知識不會無情說法。如何接物利生。相勸諸人。子細窮究令悟去。如未有領(lǐng)覽處。且緩緩參取不要忙。久立。”
師云:“先師常說個譬喻。如外國有二人。來大朝探事。初入界時兩人商量了。各自分首。一人東去。一人西去。従一州至一州。従一縣至一縣。行來行去忽然到東京城里。兩人在朝門前相撞著者個覷那個。那個覷者個。并無言說。従前許多商量本國中事。歷歷地分明。挨肩便過。無人知得。奇怪。諸人且道恁么撞著時如何?恰似禪和家做功夫相似。今日體得些個。明日究得些個。窮來窮去。一日現(xiàn)前。全似朝門前撞著一般。喚作打發(fā)。須得恁么一回始得。方謂之行腳事辦。又如去鄉(xiāng)多年鬧市中逢見老爺相似。便乃識得無疑。亦不須問人是爺不是爺。兄弟但恁么管帶。莫為等閑。時不待人。祖師道。光陰莫虛度。各自宜努力。久立。”
師云:“古人道。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今時學(xué)者那里得到者般田地!有時入室,見兄弟下一轉(zhuǎn)語,及乎更與一拶。便敗管主張道。適來已只對了也。不可別有也。多少分明。恁么做功夫。有甚巴鼻。癡漢。豈不見先圣道。言言見諦。句句歸宗。你未會了。敗管胡亂主張。今后入室不要如此。乍可道不會。卻受整理。久立。”
師云:“稱禪客須是信人說話始得。若不信了教人。千說萬說亦無用處。呵呵。不信了敗管聽人說。爭名禪客。夫禪客者。風(fēng)塵草動時悉皆曉會。耪兆未生未落思量意路未動時便識取。方名禪客。何故。者般事用敵生死。也須是個不爭多底漢始得。不見云巖參百丈二十年。不明此事。道吾為他直得咬斷指頭。你看他古人。雖不明亦不憂。道我不會。心亦不休。亦不馳求言句。又如雪峰和尚。三到投子九上洞山。在投子時。一日揭簾入庵。投子見來便下禪床立。峰擬議。子便托出。峰直得哭。后來到洞山。又理會不得。乃到德山問:‘従上諸圣。學(xué)人還有分也無?’山打一棒云:‘道什么?’峰當下如桶底脫相似。及至瞅山。尚云有疑在?此湃酥币砸蓤F子破也。方始休。便道。事已了意亦休。此個元來觸處周。今時兄弟參請。多是依言起解。亂作主宰。不然將古人悟處喚作因緣。去那里看。喚作過話。有什么交涉。敗如雪峰三上投子九上洞山。豈為言語。兄弟直須退步體究。如何退步。且不是教你長連床上閉眼坐。硬捺身心。如土木相似。百千萬劫也無用處。若要退步時。你有不會底語言不了底因緣。便頓在面前。退步自看。因什么不會去?”良久曰:“僧家道。思量也不得。不思量也不得。卻教人如何看我。向你道。但退步看。”良久又長噓云:“好悶殺人好難會。敗你那悶殺人是什么?悶殺人是誰。你恁么退步來看。漸漸惺也。一日光明一日漸見廣大。又不得一向去者里認了。便道是了當也。便是拄定殺了也。濟甚事。須是著些智慧來觀看。古人許你管帶一路。若如是休歇退步。管取有個道理。此是為都不會。無所知者。又有般胡說亂說。如何若何底漢。你但亦退步看。你那胡說亂說底是什么?但恁么回光返照看方是。若一向如此做功夫。畢竟亦有悟期。若不相信。也無可柰何。
“山僧初參勝和尚。教看如何是佛法大意?楚王城畔汝水東流。又令看風(fēng)幡話。及至下來。參老和尚乃請問。古人聲色純真。老和尚千說萬說。敗是理會不得。后來又令看‘如何是奇特事?’云:‘你道什么?’遂卻喜歡。葢為有個撮摸處。遂常看云:‘如何是奇特事?’云:‘你道什么?’獨自思量云:‘我道什么來?我道奇特事。又不見有奇特處。’看三年不會。遂去游浙。中途回來。卻令看殺父殺母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什么處懺悔。云門道露。者公案一似熱鐵一團在心中。七年吃盡辛苦。眾中久參方知。更與你說。
“晦堂初參禪時。自桂府來。先見云峰悅和尚。三年不會他說話。又參南禪師。二年不會。卻過去山主院里過夏。因看《傳燈錄》僧問多福:‘如何是多福一叢竹?’福云:‘一莖兩莖斜。’晦堂遂開悟。今時人敗喚作問答語。葢用功不子細。不曉古人方便。山僧相勸兄弟。既在林下。各自學(xué)道。勿空過時。以悟為則。久立。”
師云:“親近善友。先圣叮嚀付囑也。今時學(xué)者。須是依佛祖之言。尋師決擇始得。若不恁么,何名學(xué)者。若要明此事。須是起疑參究。你若深疑此事。便是般若智現(xiàn)前。何故。行腳事敗要疑情息。你若不起疑。爭得疑情息。不見先師。三十五方落發(fā)。便在成都。聽習(xí)唯識百法。因聞?wù)f。菩薩入見道時。智與理冥。境與神會。不分能證所證。外道就難。既不分能所證。卻以何為證。時無能對者。不鳴鐘鼓。返披袈裟。后來唐三藏至彼救此義云:智與理冥境與神會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遂自思惟。冷暖則可矣。作么生是自知底事。無不深疑。因問講師。不知自知之理如何?講師不能對。乃云:座主要明此理。我卻說不到。南方有傳佛心宗尊宿。卻知此事。汝須行腳始得。先師便行腳。游京師兩浙。凡是尊宿便問此事。無不對者。也有說底。也有下語底。敗是疑情不破。后來浮渡山見圓鑒?此萌胧摇Kf者盡皆說著心下事。遂住一年。令看如來有密語迦葉不覆藏之語。一日云:子何不早來。吾年老矣。可往參白云端和尚。先師到白云。一日上法堂便大悟。如來有密語迦葉不覆藏。果然果然。智與理冥。境與神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誠哉是言也。乃有投機頌云:‘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fēng)。’端和尚覷了點頭。諸人此豈不是深疑了。親近善知識然后明得。敗如先師行腳參善知識。后來卻道。問祖翁是如何?自賣了卻自買是如何?須知無有剩也。古人道。總是你。又道。我未嘗有一句子到你。若有一句子到你?白魇裁?諸人要疑情破么?亦須是似先師一回始得。久立。”
師云:“你但看馬大師。見僧下階乃召云:‘大德。’僧回首。大師云:‘従生至老敗是者漢;仡^轉(zhuǎn)腦作什么?’其僧言下領(lǐng)旨。此理如何?従生至老敗是者漢。你道。是那個漢。你才起心要見者漢時。便不見者漢。者漢難見。千難萬難。今時人敗道。是者個漢。更是阿誰。不可別有也。一百個中有九十九個。如是會有甚巴鼻。若恁么,如何明得従生至老底事。如何便見得敗是者漢。你若不見者漢。四大五蘊總未知下落處。且如敗今說法聽法。是有說聽是無說聽。若道你立我坐我說你聽。三家村里人也解恁么道。焉敢稱禪客。若謂無聽無說。又道。従生至老敗是者漢。所以到此須是求一個了達底人決擇。山僧向前未明得時。總不柰何了。便請益先師。才問著時。先師敗道:‘我不會我不知。我不如你。’又問:‘禪畢竟是易參難參。’敗向我道:‘你無事問難問易作么?參禪喚作金屎法。未會一似金。會了一似屎。”山僧甚不肯此語。如今思量了。語雖粗。其間旨趣不淺。此盡是了達之士。發(fā)一言半句。皆不虛也。凡為人時。皆不胡亂指示。亦不亂許人。
“今時有諸方知識。有時說得是。有時說得無巴鼻。此理如何?葢為他亦未了達。有時許人道是。有時卻道不是。若如此。爭明得従生至老敗是者漢。子細看來。今時人也敗是舊時人。今時作用也敗是舊時作用。千變?nèi)f化也敗是要你者里自肯一肯方始得了。當今時人不了當者。敗是不解決擇。如何是不解決擇處。敗是將古人言句作解會。將自已來錐鉆。敗是如此。到彌勒下生。也不會。何故。向你道;仡^轉(zhuǎn)腦。便不是了也。向者里省力處。更不用如何若何。直下明取。你諸人先將道理近前。用古人言句自纊自縛。一似凈凈潔潔一片地卻將一手土撒在上面相似。
“山僧前日入室垂示道。你如今到者里不可也。似適來相似。須有個會處始得。有者道。適來也敗恁么,如今也敗恁么,你先走入情識里了。爭怪得你。古人多少慈悲向你道。行是佛行。坐是佛坐。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聲皆是佛聲。你錯會了。便道。一切聲真?zhèn)是佛聲。一切色真?zhèn)是佛色。既不許如此會。卻如何即是。向你道。才涉耪兆時。早支離了也。欲將智照顯他時。早昏暗了也。如今但莫取我口。各自由你做功夫。看古人因緣亦得。靜坐亦得。一切處觀察亦得。皆是你做功夫處。一切處是你證入處。但一處精專。日來月往須被你打發(fā)去。
“不見古靈和尚行腳歸。其師問云:‘汝離吾行腳。得何事業(yè)?’曰:‘某見百丈得個安樂處。’遂舉百丈頌云:‘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其師于言下省悟。又雪峰和尚見風(fēng)吹芋葉動。遂指似僧。僧云:‘某甲甚生怕怖。’峰咄云:‘是你屋里事。怕作什么?’其僧亦有省。既一時是你屋里事。為什么卻不會。葢為你隨處流浪不常在家。但如今對善知識時。莫教忘卻。喚作順理而行。就已知歸。”復(fù)云:“従生至老敗是者漢。回頭轉(zhuǎn)腦作什么?各自看取。久立。”
師云:“如今明得了。向前明不得底在什么處?如今明不得。到幾時明得去?敗恁么翻覆體究。也須會去。所以道。向前迷底便是即今悟底。即今悟底便是向前迷底。若言従前迷即今悟也。又言明來暗謝智起惑忘。恁么還得么,那里得如此。則有暗可滅。有惑可除。不見古人道。不改舊時人。敗改舊時行履處。你禪和家道。有什么難。迷也敗是者漢。悟也敗是者漢。不可別有。及乎問著他那個是者漢。便去不得。不然胡說。葢緣未曾諦當證入。此是諸人入骨髓底病。謬底漢便認著一生休。非但一生。千生萬生亦敗休去。若是靈利底。他須解體究那個是者漢。直求入路處。師乃噓一聲。今時佛法淡泊。眾中也難得人。諸人既在龍門學(xué)道。不可空過十二時。管帶彪取覷見。諸人也似不爭多。你不見臨濟和尚道。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従汝等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jù)者看。時有僧出問:“如何是無位真人?”濟下禪床把住曰:“道道。”僧擬議。濟便拓開。又道。汝眼放光照破山河也。古人多少慈悲。如今人不以為事。須是尋人決擇。
“你不見。巖頭雪峰欽山去見臨濟。路上逢定上座。頭問:‘什么處來?’定云:‘臨濟來。’頭云:‘和尚萬福。’定云:‘和尚已遷化也。’頭云:‘某等特去禮拜。又值和尚遷化。不知和尚有何言句。請上座舉一兩則。’定遂舉臨濟上堂示眾云:‘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従汝等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jù)者看看。’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濟下禪床擒住云:‘道道。’僧擬議。濟便托開云:‘無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便歸方丈。巖頭不覺吐舌。欽山云:‘何不道赤肉團上非無位真人。’定便擒住云:‘且道無位真人與非無位真人相去多少。速道速道。’欽山直得面青面黑。巖頭雪峰同勸云:‘者新戒觸忤上座。且望慈悲。’定云:‘若不是者兩個老漢。{祝土}殺者尿床子。’你看他道非無位真人。定何故不肯。今時學(xué)者那里到者般田地。敗管認個五蘊身田。強作主宰。不能放下。我今舉幾則語教諸人看。
“雪峰參投子問:‘者里還有人參么?’子擲下鋤頭。峰云:‘恁么則當處掘也。’子云:‘不快漆桶。’他道當處掘尚做漆桶。又有南際長老見雪峰。語論無不相契。峰令見玄沙。沙問:‘古人道。此事唯我能知。長老作么生會?’際云:‘須知有不求知者。’沙云:‘山頭老漢吃許多辛苦作么?’你道此理如何?又先師在海會端和尚會中時。端和尚舉。古人道。如鏡儔像。像成后鏡光向什么處去。會中有頭角兄弟。下語皆不契。端和尚云:‘須是道者子始得。’先師時作街坊。卻従外歸。端和尚舉前話問之。先師近前問訊云:‘也不爭多。’端和尚撫掌大笑。人皆謂。摩捋他教做化主。什么說話。山僧此中敗要學(xué)道。如要學(xué)道。十二時中須是先去卻無明人我。何故。人我乃庸人之事。先師一生無人我。山僧在他身畔作侍者見多少。不曾有一念煩惱。曾說。舊時有個上座。在海會做知客。先師因送一個長老住四面。乃率知客相送。不知如何?者上座便劈面唾先師。你是甚人。卻教我送他。惡言不止。先師遂休?偀o人知得。后來仍來太平。先師請伊作知藏。又做首座。復(fù)自求作監(jiān)院。亦従之。及先師住海會。乃舉住太平。知州不肯。又惡罵謂不主張他。先師方出言道。者漢兩度罵我也。以此見伊無人我。今人才有些言語。便要理會。如此作么生學(xué)道。有時見初機兄弟入室。敗是爭山僧覷他了也不柰何。一似村里人把扁檐共上將軍斗。我者里七事隨身。手中是關(guān)羽八十斤刀。他便把扁檐劈頭打一棒。見人不動又連打數(shù)下去。我不是怕他。葢不是對手。呵呵。勸諸人。不要粗心日夜行持做個向上人。縱然不悟。亦是高上之士。切須用心。久立。”
師云:“你才認著道是。便被縛腳縛手。更轉(zhuǎn)動不得也。則被你一認認了?v有千般。亦不是也。你若不認著。卻有個救處。譬如造得一只船。上面一一裝載了。要千里外至乎寶所。才動手你先自釘下樁。系卻船了。卻用力搖櫓。你搖到彌勒下生。也敗在岸邊。你見船東簸西簸。將謂是轉(zhuǎn)動。又何曾離得一步來。又似磨茶漢子。従早至夜。團殂旋轉(zhuǎn)。極是好笑。若眼目不分明底。見你認著向你道是也。被明眼人覷見。點檢出來多少露栓索。如今多分敗用個如今底道。總離如今不得。敗被恁么地釘下樁。參學(xué)不得旨趣。一時把來錯會了。做個主宰。不知佛法不恁么會。不見麻谷持錫見章敬。谷振錫一下卓然而立。敬曰是是。又見南泉亦如前。泉曰:‘不是不是。’谷曰:‘章敬道是。和尚何得道不是。’泉曰:‘章敬則是是。汝不是。此是風(fēng)力所轉(zhuǎn)。終歸敗壞。’谷方省過。你諸人看。幾錯會一生。爭得不就人決擇。
“山僧初行腳時。見先師偈句便信道。此人似古圣。說底事必有實證處。便十年間參扣先師。頌道:‘學(xué)道先須得旨歸。聞聲見色不思議。若憑言語論高下。一似従前未悟時。’又云:‘空門有路人皆到。到者方知旨趣長。心地不生閑草木。自然身放白毫光。’我后生時雖造道未得。心中知此非常句也。敗如聞聲見色皆可思議。又何緣得不思議。及乎論個證處。卻云一似未悟時。未悟時皆可思議。如何見個證處。此人得無所得。至究竟地。方解如此。我后來十年外。始領(lǐng)他事。大凡行腳學(xué)道參尋莫癡坐。就人決擇。此法難了。喚作隔宿不問道。若得了便別也。昨日也吃粥吃飯。今日也吃粥吃飯。豈昔人耶。別也不同也。趙州向人道。吃粥了也未。曰吃粥了也。州曰洗缽盂去。便是別也。吾豈常人也。你道。何處是別處。久立。”
- 上一篇:古尊宿語錄 第三十三卷
- 下一篇:古尊宿語錄 第三十一卷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