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茶 > 黑茶 >

七子餅屬于什么茶?七子餅茶的由來

  七子餅屬于黑茶緊壓茶,為歷史名茶,又稱圓茶,是云南傣族自治州勐?h的傳統(tǒng)名茶,因其形似圓餅,每七塊茶餅包裝為一筒而得名。每塊重357克,規(guī)格為直徑20厘米,中心厚2.5厘米,邊厚1.3厘米。這種圓餅茶比小餅茶大,因此亦稱“大餅茶”。七子餅茶過去是民族地區(qū)多作嫁娶用的彩禮和逢年過節(jié)贈送親友之禮物使用,七子為多子多孫多富貴之意,寓意喜慶團圓和吉祥。暢銷于我國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qū),有“合家團圓”的含義。

七子餅屬于什么茶?七子餅茶的由來

  七子餅茶外形緊、圓整、顯毫,色澤褐紅,沖泡后湯色深紅褐色,香氣純正、陳香,滋味醇濃,葉底深豬肝色。七子餅茶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jīng)篩分、拼配、渥堆、蒸壓而成,其渥堆程度較重。目前云南的七子餅茶有熟餅和青餅兩個系列,熟餅為普洱茶類成型茶,青餅為大葉青茶類成型茶。七子餅茶保留了中國乃至世界制茶史上歷時最長,形制最古老的一種茶品形制,傳承了中國制茶歷史上最古老、最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工藝。

  圓茶原產(chǎn)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qū),以易武(今思茅縣東南)為最多,F(xiàn)主要由云南省勐海縣生產(chǎn),昆明市、景東縣、下關(今大理市)等也有壓制。西雙版納是國際茶界公認的世界茶樹原產(chǎn)地中心地帶和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發(fā)祥地。居住在這里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彝族等開創(chuàng)了悠久的種茶、制茶、飲茶、貿(mào)茶歷史,形成了最早生產(chǎn)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造就了一條聞名于世的茶馬古道。

  易武是古六大茶山所產(chǎn)茶葉的集散地,生產(chǎn)加工地和茶馬古道的源頭,以易武為中心的“古六大茶山”是明清時代官家、皇室的貢茶園,為了保持茶葉的品質(zhì)和方便長途運輸,茶農(nóng)將茶葉經(jīng)過高溫蒸、壓制方式加工成餅型、磚型、團型等緊壓茶,創(chuàng)造出具有實用性的制茶工藝和包裝工藝,產(chǎn)于易武的“五字圓”茶和“七子餅”茶是最具有特色的緊壓茶。

七子餅屬于什么茶?七子餅茶的由來

  把七餅圓茶捆為一筒始為清朝的定制,是1735年清朝政府制訂的云南茶法中規(guī)定的一個重要的產(chǎn)品規(guī)格。《大清會典事例》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合今1800克),征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以茶三十二筒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三分,于十三年始,頒給茶引三千。”這里,清政府規(guī)定了云南藏銷茶為七子茶,但當時還沒有七子餅茶的提法。

  清代前期和中期,“七圓一簡"原是清政府為了規(guī)范計量,規(guī)范生產(chǎn)和運輸所制訂的一個標準。清末,由于清廷處于沒落期,茶葉形制開始多變,如寶森茶莊出現(xiàn)了小五子圓茶,為了區(qū)別,人們將每七個為一簡的圓茶包裝形式稱為“七子圓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標名稱。

  民國初期,面對茶餅重量的混亂、競爭的壓力,一些地區(qū)成立茶葉商會,試圖統(tǒng)一。如思茅茶葉商會在民國十年左右商定:每圓茶底料不得超過六兩,但財大氣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豐”號卻生產(chǎn)每圓六兩五錢每筒八圓的“八子圓茶”,不公平的競爭下,市場份額一時大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茶葉國營,云南茶葉公司所屬各茶廠用中茶公司的商標生產(chǎn)“中茶牌”圓茶。20世紀70年代初,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號召力、更利于宣傳和推廣的名稱,他們改“圓”為“餅”,形成了這個吉祥的名稱“七子餅茶”。從此,中茶牌淡出,圓茶的稱謂也退出舞臺,成就了七子餅的緊壓茶霸主地位。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