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觀音寺住持真源法師做《普賢行愿品》第六講講析  

2010年4月25日上午九時,保定市“蓮池講壇”總期73期,特邀清苑縣觀音寺住持真源法師為大眾做《普賢行愿品》第六講講析。

主講內(nèi)容:繼上一篇所講愿王,真源法師在本次講座中,繼續(xù)為大家做講解。

第二愿王——稱贊如來

(一)標釋愿名

“復慈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

即我們通過稱贊如來而億念其功德,從而生起見賢思齊、高山仰止之心,當心完全融入這些功德時,凡夫之心也將隨之消融。稱贊有兩種:一是恰如其分地贊嘆他人長處,此是清凈心,能令眾生歡喜;二是以有所得之心諂曲奉承,此是污染心,且會阻礙修行。以善心贊嘆他人,不僅能帶來融洽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更能是我們充分認識他人長處,從善如流。若能時時發(fā)現(xiàn)他人有點,會覺得世界充滿陽光,因為我們看到、想到的都是好人。

贊嘆他人,還能幫助我們有效克服我慢、我執(zhí)和嫉妒。一個我慢護嫉妒心特別重的人,是不會稱贊別人長處的。其實,即使再惡的人也總有其長處。按佛的觀點,以好人或壞人來定義是不合適的,區(qū)別只在于健康或不健康,,以這個標準來看,佛就是絕對健康的人,因他已徹底去除生命中的不健康因素。

(二)愿王之相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現(xiàn)前知見。”

稱贊如來是以如來功德,為所緣境,且不是稱贊一佛、二佛,而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的如來。首先要觀想在宇宙中,在無量無邊的佛國中,有微塵數(shù)那么多的佛菩薩聚會一處,其德之深與數(shù)之多,猶如大海。“言海會者,以深廣故,謂普賢等眾,德深齊佛,數(shù)廣剎塵,故稱為海。”不僅要如是觀想,更要于所緣之境,決定印可而不移轉(zhuǎn),深信所見一切皆為佛身和功德的顯現(xiàn)。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諸功德海。”

面對海會云集的佛菩薩,我們怎樣才能一一稱揚贊嘆呢?同樣要借助觀想的力量,將自己觀想成辯才天女。此天女擁有五百條舌頭,每一舌皆能說多種語言。我們光想自己像此天女,以無量舌頭發(fā)出各種音聲,每一音聲皆在贊嘆如來功德。亦可觀想為播音員,在說話時,整個世界有百萬、億萬的聲音同時響起。還可將聽到的山河大地的所有聲音,包括風聲、雨聲、鳥叫聲……都觀想為稱嘆如來的美妙贊歌。當我們至心稱贊如來大悲周遍、智慧無邊時,心就會消融在如來無所不在的慈悲和智慧中。

我們贊嘆佛陀的大慈大悲,贊嘆佛的智慧無量,因為贊嘆而心向往之,以身口意三業(yè)模擬佛的心行。這種億念的過程,本身就是修行。

事實上,凡夫心也是通過億念而成長的。貪心是因為我們不斷貪著而形成;嗔心,也是因為我們不斷嗔恨而造成。這些正是心行訓練的成功典范,遺憾的是他們都是本該斷除而非鞏固加強的。如果我們能以培養(yǎng)貪心和嗔心的那份努力來億念佛菩薩功德,就是在念念增長佛菩薩那樣的慈悲和智慧,何愁不能成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