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jīng)》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nèi)抽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長行,所以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jīng)》、姚秦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jīng)》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懸談
今天是農(nóng)歷年剛過,正月初十,大家初次見面,先跟諸位拜個晚年,愿諸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滿!這次講經(jīng)因為各種因緣,只有七天的時間,我考慮給大家講能應(yīng)時應(yīng)機的經(jīng),想想還是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下簡稱普門品),因為這個時代多災(zāi)多難,我們凡夫遇到災(zāi)難,只有求觀世音菩薩來救苦,《普門品》是專門講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經(jīng),道源一再考慮,才決定講《普門品》。
《普門品》出自《妙法蓮華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是一部大經(jīng),分七卷、二十八品,一共七萬多字,《普門品》是第二十五品!睹罘ㄉ徣A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最后說的經(jīng),是一部純圓獨妙的經(jīng)。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有一個說法偈子:「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三七日!埂赴⒑,釋迦牟尼佛成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講經(jīng)說法,說的阿含經(jīng)是小乘經(jīng)典,在中國《大藏經(jīng)》里面共有四部,叫「四阿含」,說了十二年之久。「方等八」,方正平等的大乘經(jīng),是初入的大乘,天臺宗給它取名為通教大乘。通教者是通于小乘、通于大乘,是接小乘的根機。小乘人聽了十二年小乘經(jīng),初聽大乘經(jīng),講得太高深,聽不懂,所以先講比較淺的方等經(jīng),講了八年!付臧闳粽劇,般若經(jīng)談得最久,談了二十二年之久!阜ㄈA涅槃共八年」,最后說的是《法華經(jīng)》,說了八年,是帶著《涅槃經(jīng)》說的,《涅槃經(jīng)》只說了一天一夜。「華嚴最初三七日」,《華嚴經(jīng)》是最初說的,說了三七,二十一天。這一句應(yīng)該擺在第一句,可是天臺宗祖師作的偈子,我們不敢改。
由上面的偈頌計算,釋迦佛說法應(yīng)該是五十年,但是因為釋迦佛是臘月(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成佛,那一年不足一個月。而他八十歲涅槃,是二月十五日,那一年只有一個半月。所以虛年是五十年,實際說法只有四十九年。因此我們知道,《法華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成了佛,說法四十二年以后才說的。
《普門品》,是《法華經(jīng)》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雖然我們不知道八年說《法華經(jīng)》,是第幾年說《普門品》,但是一定是說了二十四品,才說《普門品》,《普門品》說完還有三品?赡馨四暾f《法華經(jīng)》,已經(jīng)說到第六、七年,也就是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說到第四十七、八年才說《普門品》。
釋迦佛說法的歷程,按現(xiàn)在的學(xué)歷來配合,阿含十二年,等于六年小學(xué);方等八年,等于三年初中;二十二年般若談,等于三年高中;《法華經(jīng)》說八年,等于四年大學(xué)。若按照現(xiàn)在的學(xué)歷來算,就是到了大學(xué)四年級開學(xué),才說《普門品》,說一年大學(xué)就畢業(yè)了。
為什么要把四十九年說法的過程向諸位詳細解釋呢?因為大家要了解,《普門品》是釋迦佛晚年說的,是純中之純、圓中之圓的經(jīng)典。我們看到《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經(jīng)文淺顯易懂,以為這部經(jīng)沒有什么高深,這是很大的誤解,其實這是最圓頓、最高深的一部大乘經(jīng)。
《法華經(jīng)》講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功德,是在他的果位上講的,著重事相救火災(zāi)、救水災(zāi),很好了解。他怎么會救火災(zāi)、救水災(zāi)呢?你得去看《楞嚴經(jīng)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他得了十四種無畏,才能救苦救難。那是講觀世音菩薩因位上修行的功夫,大多談理論,雖然難懂,但是它的義理,反而沒有《普門品》來得高深。
講這一段話,就是先把《普門品》的地位,道理的高深說清楚,好令諸位對《普門品》生起恭敬心,這是最高深的一部經(jīng),不是淺顯的大乘經(jīng)。你對《普門品》起恭敬心,虔誠念觀世音菩薩,才能得到迅速的感應(yīng)。
下面開始講解經(jīng)題,先講總題。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jīng)》五字是經(jīng)題,「妙法蓮華」是別題,別題者,別在此經(jīng),其他的經(jīng)不叫妙法蓮華,譬如《阿彌陀經(jīng)》、《金剛經(jīng)》。「經(jīng)」字是通題,通于一切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叫經(jīng),《金剛經(jīng)》也叫經(jīng)。
先講別題,佛說的經(jīng)很多,但不出七種立題,所謂單三、復(fù)三、具足一。七種立題里面的資料,只有人、法、喻三種,單種取名有三種,叫做單三。重復(fù)取名有三種,叫做復(fù)三。人、法、喻三種具足有一種,叫做具足一。
何謂單三?舉個例子:我們常念的《佛說阿彌陀經(jīng)》,能說的釋迦佛,所說的阿彌陀,都是究竟覺悟的人,叫單人立題。比如我們誦《梵網(wǎng)經(jīng)》,梵網(wǎng)是譬喻,叫單喻立題!赌鶚劷(jīng)》,涅槃是法,叫單法立題。
何謂復(fù)三?就是兩種資料重復(fù)起來,第一種人喻立題:比方《如來師子吼經(jīng)》,如來是人,他說法像獅子吼,是譬喻。第二種法喻立題:比方《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般若波羅蜜是法,金剛是譬喻。第三種人法立題:比方《文殊問般若經(jīng)》,文殊菩薩是人,般若是法。
何謂具足一?就是人、法、喻三種資料具足,如《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是譬喻,是人、法、喻三種合起來。
《妙法蓮華經(jīng)》屬于法喻立題,「妙法」是法,「蓮華」是譬喻。「妙法」,不可思議曰「妙」,不可心思、不可言議。我們凡夫的心想不到,叫不可心思;我們凡夫的語言說不到,叫不可言議。佛經(jīng)上所說的「法」字,等于萬物的「物」,但是比物來得寬廣,物單指一張桌子、凳子。法則包括事法、理法。事法,世間的凡夫法,森羅萬象。理法,出世間的圣人法。
妙法,就是不可思議的心法,佛教講的心有四種:
一、肉團心:就是五臟中的心臟,佛教講真心、妄心,不講肉團心,因為肉團心屬于身體的一部份,沒有靈知靈覺,只是一個肉團而已。
二、緣慮心:攀緣思慮,想來想去,就是有思慮、有思想的心,佛教專門名詞叫第六識。
三、集起心:「集」是會集、集聚!钙稹故巧、發(fā)起。集諸種子起現(xiàn)行,佛教專門名詞叫第八識。第八識能夠收集一切種子,由種子再發(fā)起現(xiàn)行,叫做集起心。
簡單說,心有兩種:緣慮心、集起心,詳細分有八個識,佛經(jīng)上講的妄想心,包括緣慮心和集起心,也就是第六識、第八識,合起來叫做妄想心,簡單說,叫妄心。
四、真心:也叫佛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我們凡夫不能了解真心在哪里?叫不可思。佛說的真心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可是我們解釋不到,叫不可議。「妙法」是心法妙,心法是真心,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F(xiàn)在講妙法,就是講你、我、一切眾生,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心法。
真心之法,怎樣妙呢?它具足十法界,即所謂四圣六凡。凡夫六種,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六道凡夫都在我們心里,叫做心具足六凡。圣人有四種,小乘兩種:聲聞、緣覺,大乘兩種:菩薩、佛,這四種圣人也在我們心里。我們一個心法,具足六道凡夫之法,也具足四種圣人之法,不可思議,所以妙。
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在理性上講,都是心造出來的。地獄是從我們的心造出來的。你無惡不作,越做越惡,造了惡業(yè),得了惡果,就到地獄道受報;輕一點,到餓鬼道受報;再輕一點,到畜生道受報,都是因為你造了惡法,造出來三種惡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也是我們的心造出來的。你修十種善法,上天堂受報,跟外道不同,外道說天國是上帝造的,佛教說是我們的心造的。你造十種善法,造出個天堂來,可享受善的果報。你雖然修善法,但是不斷瞋恨,喜歡發(fā)脾氣,就到阿修羅道受報。如果你是佛弟子,守五戒,若不是佛弟子,不造殺、盜、淫、妄的惡業(yè),將來都到人道受報。六道都是我們的心造的,簡單說:「心造天堂,心造地獄!固焯檬俏覀兊男脑斓,地獄也是我們的心造的,所以叫妙法。
再講心造四圣,三界以內(nèi)的眾生都在受苦,不但在三惡道受苦,在人間也在受苦,生到天上也得受苦。二乘人聲聞、緣覺,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他們認為三界有六道輪回,受苦無窮,生死是冤家對頭,所以一定要修行用功,超出三界,了脫生死。菩薩,要救度一切眾生,于是發(fā)慈悲心,修六度萬行,功德修圓滿就成佛。所謂:「心造小乘,心造大乘!孤暵、緣覺、菩薩、佛,四種圣人,都是我們的心造出來的。
心法是妙法,對我們有什么利益?佛說的妙法是利益眾生,而且能夠成佛,我們有一個可以成佛的心,為什么不去成佛呢?你能一念相信,就修六度萬行,修得功德圓滿,不就成佛嗎?這就是認清楚自己有成佛的心,要是沒有講到心法之妙,你信了佛,皈依三寶,天天燒香、拜佛,以為佛在佛殿里,你把佛法當成外道法,心外求道。佛法者,心法也,知道佛在我心里,你學(xué)到佛法了。你了解妙法,就是我們?nèi)巳吮揪,個個不無的真心,就回光返照,你不要認為妙法是在你的心外,不要以為佛在你的心外。你體認到:佛在我心里,妙法就是我自己的心,那你成佛有份了。
我們每天晚上做晚課放蒙山,先念《華嚴經(jīng)》的偈頌:「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菇又湍钇频鬲z真言、普召請真言,打開地獄,把地獄的眾生都召請來,誦三昧耶戒真言、變食真言,請他們吃甘露法食,把他們超度離苦得樂,皆共成佛道。
這里有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地獄的眾生,以前造的惡業(yè)太重才墮地獄,地獄打得開嗎?一切唯心造,怎么打不開?我有本事打開地獄。第二個問題,地獄的眾生業(yè)障太重,我能度得了嗎?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怎么度不了?所以要先作觀想:「若人欲了知」,假若你這個人,想要明了知道!溉酪磺蟹稹,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的一切諸佛!笐(yīng)觀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也叫做佛性!敢磺形ㄐ脑臁,三世諸佛都是我的心造出來的,心能夠造三世諸佛,不能夠破地獄,度地獄的眾生嗎?一定可以的,因為心力不可思議!所以三世諸佛是我們的心造的,我為什么不造個佛,要造個凡夫出來,不是愚癡顛倒嗎?
明白我們?nèi)巳擞袀不可思議的真心,可以成佛的妙法,所以我們要自尊自重,我們在座聽佛法的人,大家都有信仰心,聽到哪里,信到哪里,可是不相信的人,你向他說還是不相信,他說佛法談來談去都是空話,對于社會國家有什么利益?他如果問你這個問題,你怎樣答復(fù)呢?人人不要做壞事,社會就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就富強。人人相信自己有個真心,能夠成佛,自尊自重,還會做壞事嗎?成佛,不是成阿羅漢,還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像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的苦難,人人都去幫他人的忙,就不會害人,社會安定,國家就富強,佛法怎么沒有用?因為他不了解佛法是安定社會,利益國家的力量。拿事實證明:譬如志蓮精舍現(xiàn)在講經(jīng),警察不會來過問。又比如一個傳戒的法會,每天打齋供眾有一千多人,警察也不會過問,因為他們知道佛教在傳戒,不會有問題。
「妙法」,就是人人本具的心法,成佛的妙法,妙法二字講好,再講「蓮華」二字,世間的花千差萬別,各色各樣,大概分三種:一、開花不結(jié)果,二、先開花后結(jié)果,三、花果同時。第一種開花不結(jié)果,只開花,花謝就沒有了,沒有結(jié)果。這是比喻外道,外道不是不修行,修行結(jié)果證不了圣果,好像世間的花,開花不結(jié)果。第二種先開花后結(jié)果,就是先修因后證果,等于人乘法、天乘法、二乘法。第三種花果同時,如蓮花不開則已,一開里面有一個蓮蓬果,中間有蓮子,就是《妙法蓮華經(jīng)》的「妙法」,它是因果同時。
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成佛,眾生的心不可思議。眾生心也不可思議,因為眾生心里具有佛性,你只要明白即因即果,是心是佛,當下成佛。這個道理難懂,你看蓮花就好懂,用蓮花來譬喻妙法,來譬喻眾生的心。蓮花是從蓮藕上生出來,蓮藕在淤泥里面。單有淤泥,沒有水,生不出來蓮花,要有淤泥、水,才生出來蓮花。但是蓮花是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之上,它不但不沾淤泥,連水都不沾,太不可思議了。
佛教講的妙法,是超出空有的中道妙理。但獨的中道,叫但中,是天臺宗的專有名詞。凡夫法是有法,有善有惡,有因有果,有事有理。二乘法是空法,要把一切法都空掉。大乘的佛法,講的是中道,講的是超空超有,超過凡夫法,而且超過二乘法。用蓮花來譬喻,淤泥比喻凡夫法的有法,水比喻二乘法的空法。蓮花不但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超空超有,所以是妙法。
但中,還不是妙法;圓中,圓滿的中道,才是妙法。它是即空即有,蓮花超出水面,離不開水;超出淤泥,離不開淤泥。你懂得這個道理,就回光返照自己的心,我們凡夫就像在淤泥里,淤泥有蓮花的種子在里面,就能開出蓮花來,蓮花一開,里面有蓮蓬果。你只要悟到這個道理,立地成佛,叫做圓滿的中道。
以上講的是理,事實上,要想成佛,你得行菩薩道,行菩薩道就得度眾生,眾生在哪里?眾生是凡夫,都在淤泥里。你天天就在淤泥里面度眾生,你要是害怕淤泥染污了你,就落入二乘圣人,不是大乘圣人,那個法不妙。在淤泥里度眾生,你自己不會染污,而且度來度去,你自己成了佛。因為你用六度法門度眾生,勸導(dǎo)眾生行布施,你自己也行布施,功德圓滿,不成佛嗎?你勸眾生持戒,自己也持戒,一切惡不做,一切善奉行,因圓果滿,不成佛嗎?所以你在淤泥里面跟眾生打滾,滾來滾去,自己滾到水面,開了一朵蓮花,這個法不可思議,叫做妙法。
「妙法」就是我們眾生的心,眾生的心是妄想心,但是妄想心沒有本體自性,你把妄想心透過,本體自性就是真心,真心與佛無二無別,我們的心就是佛。眾生的心,怎么叫做妙法呢?「是心是佛,心佛不二!故切氖欠,沒有二法。心佛不二,就是平等無差別之義。我們眾生的心,跟佛的心平等,叫「在凡不減,在圣不增!乖谖覀兎卜蚍萆,真心雖然流轉(zhuǎn)生死,它沒有減少。圣人,就是指佛,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煩惱斷盡,無明破盡,證得真心,還是眾生的那個心,一點兒也沒增加。不增不減,平等沒有差別,所以叫做妙法。
蓮華是譬喻妙法,是即因即果,因果同時的花,它不開花則已,開花里面就有一個蓮蓬果;ㄊ且颍徟罾锏纳徸邮枪,蓮花之因,就是蓮蓬的果。這是譬喻眾生的心法,你聞到大乘佛法,相信自己有個真心,從今天起發(fā)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正因,將來一定成佛。成了佛,證得的還是最初發(fā)的菩提心,道理跟蓮花一樣,所以用蓮華來譬喻妙法,叫做妙法蓮華。
「妙法蓮華」,妙法是法,蓮華是譬喻,法喻并舉,這是別題。「經(jīng)」字是通題,具足貫、攝、常、法四字,貫是貫穿諸佛的義理,攝是攝化眾生的根機。常是三世不易,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是這個道理。法是十方皆準,此世界、他世界,共同作標準。梵語修多羅,翻成中國話叫契經(jīng),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略稱為經(jīng),是一切經(jīng)的通題!睹罘ㄉ徣A經(jīng)》里面講的是上契諸佛之理,諸佛之理太高深,我們眾生怎么夠得上呢?如果眾生夠不上,這部經(jīng)不會流通在世間。下契眾生之機,跟我們眾生的根機也是相合的,所以叫做契經(jīng),合起來名為《妙法蓮華經(jīng)》,這是總題,以上把總題講完。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這一品的品題。先講「觀世音菩薩」,「菩薩」二字是通名,凡是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都叫菩薩,比方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赣^世音」是別名,這一尊菩薩,叫做觀世音菩薩。「觀」是能觀之智,「世」是世間的眾生,「音」是世間眾生念觀世音菩薩圣號的音聲。觀世音菩薩以大智慧,觀察到世間眾生念他的名號,求他救苦救難的音聲,所以叫做「觀世音」。
《普門品》由無盡意菩薩當機來請問:這一位菩薩為什么德號叫做觀世音?釋迦牟尼佛親自解釋:因為他能夠觀察世間眾生念他的名號,求他救苦救難,能令眾生解脫苦難,這是按他的果位上的功德解釋!独銍澜(jīng)》解釋觀世音的名號,是按他因位上的行門解釋,觀世音菩薩能夠觀察到,世間眾生念他的名號,立刻就得到解脫。他為什么會有這果位上的功德呢?因為因位上他證得耳根圓通,才能夠救度眾生的苦難。世間的音聲,是用耳聞,他應(yīng)該叫做聞世音,為什么叫做觀世音?觀是由菩薩的心啟發(fā)出來智慧,用智慧來觀察。為什么不說他耳根聞到呢?因為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一根得圓通,六根都得解脫,可以互用。所以他用智慧觀察,也就是用耳根去聞音聲。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功夫,怎么證得呢?「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挂粫r就得到耳根圓通。我們眾生的耳朵,聞到外面的音聲,是跟著音聲奔馳,我們眾生的苦惱就是六識,依著六根,攀緣六塵,被六塵所轉(zhuǎn)。單講耳根,聽見好的音聲,就動貪愛心;聽見不好的音聲,就動瞋恨心;聽見不好不壞的平常音聲,就動愚癡心。你隨著音聲起貪、瞋、癡,造了業(yè)受報,流轉(zhuǎn)生死,無窮無盡!独銍澜(jīng)》說:「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鼓愕男哪苻D(zhuǎn)物,就是如來;要是物轉(zhuǎn)了你的心,就是凡夫。我們不能轉(zhuǎn)物,常被物轉(zhuǎn),音聲也是物的一種,常常被音聲所轉(zhuǎn)動。觀世音菩薩用功,反觀、反聞,聞他的自性。
我們?yōu)槭裁磿牭揭袈暷?用功就從這里下手。依佛經(jīng)上講,耳朵不能聽音聲,只是聽音聲的一個幫助,叫浮塵根,浮是不堅固,塵是色塵,根是耳根,它是不堅固的色塵之根。浮塵根里面還有一個凈色根,它很清凈,但還是色塵之一。無論浮塵根、凈色根,都屬于色法,不能聞。還有個耳識,屬于五識之一,只能緣現(xiàn)量境,不能分別。能分別的,是與耳識同時起的第六識,叫同時意識,由同時意識起分別,分別好聽或不好聽。還有個第七識,給第六識做根,第七識執(zhí)著第八識為我,連第八識也沒有本體自性,那么究竟誰能聞音聲呢?是我的本體自性,追到根啦!
「反聞聞自性」,不要順著聲音之塵來聞,反過來,聞自己的自性!溉肓鳌梗肓四苈勛孕灾,入了真心之流!竿鏊梗阉劦穆晧m空掉。這個時候,外面好聽的聲音空了,不好聽的聲音也空了,完全聞到自己的本性上。按《楞嚴經(jīng)》的功夫有次第,「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由聞而思,由思而修,入了定,豁然貫通,才證到耳根圓通。
反聞聞自性,是依著《楞嚴經(jīng)》的注解解釋的,圓瑛老法師對《楞嚴經(jīng)》下過苦功,他注的《楞嚴經(jīng)講義》,在臺灣有流通,道源在大陸曾親近過他老人家,我向他請開示:反聞聞自性,要從哪里下手呢?他給我開示:你用禪宗參話頭的功夫,就是下手處。禪宗參話頭,什么境界現(xiàn)前,你就問:「能知道境界的是誰?」你聽到外面的聲音,無論好聽、不好聽,這是你所聞的聲音,你提起來一個話頭:「能聞聲音的是誰?」你要是得利,只有一個話頭現(xiàn)前,外面的聲音聽不見了,很容易用這個功夫得利益,你們參過禪的,或者沒有參過的,都可以試驗試驗。
觀世音菩薩得了耳根圓通,忽然間得了兩種殊勝的功德:「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眾生同一悲仰!褂谑窃僬归_十四種無畏,能夠現(xiàn)出來三十二應(yīng)身,普救眾生的一切苦難,才有《普門品》果位上的功德。
講到這里,就知道他的德號為什么不叫聞世音?因為不是用耳根來聞,觀世音得了耳根圓通,啟發(fā)出來自己本具的大智慧,六根互通互用,是用智慧來觀察。如果用耳根來觀察,聽到無量眾生一起念他的名號,他分別不來。大智慧不要分別,任運自然都聽得清清楚楚,是用智慧來觀察世界的音聲,所以叫觀世音。
別名「觀世音」解釋好了,再講通名「菩薩」二字,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略稱,「菩提」翻成覺,「薩埵」翻成有情,叫覺有情。這個菩薩是上求佛的覺道,下化一切有情的人。他是佛的大乘弟子,因為還沒成佛,還要上求佛的覺道。小乘弟子只能自利,不能利人,大乘弟子要救度一切有情,所以叫下化有情。
菩薩有五十一個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等覺,五十一個位都叫菩薩,第五十二個位叫妙覺位,就是佛。前面五十一個都叫因位,第五十二個妙覺位是果位。觀世音菩薩是第五十一個位的菩薩,除了佛,就屬他最高了,叫做等覺菩薩。等覺者,與妙覺只差一等,還沒有成佛就是了。
但是觀世音菩薩,跟其他的等覺菩薩不同,他已經(jīng)在無量劫以前就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因為要度眾生,倒駕慈航,果后行因,現(xiàn)菩薩身。按他的本位是正法明如來,按他的跡門是菩薩。這位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隬陀佛,我們供養(yǎng)的西方三圣,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是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在西方極樂世界輔佐阿彌陀佛,宏揚凈土法門的一位大菩薩。
觀世音菩薩無剎不現(xiàn)身,剎,就是世界,沒有哪個世界不現(xiàn)身,但是為什么對娑婆世界特別緣深,現(xiàn)身現(xiàn)得多呢?一是跟釋迦牟尼佛有師徒因緣,觀世音菩薩成了佛,當時釋迦牟尼還沒成佛,親近正法明如來,當苦行弟子,挑水、砍柴、掃地、擦桌子,做這些苦行。等到釋迦牟尼成佛,觀世音菩薩要輔佐釋迦牟尼佛,救度眾生的苦難,所以到娑婆世界來。釋迦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因為要令眾生信仰之心一致,除了一尊佛,其他都叫菩薩,所以他在釋迦佛的座下示現(xiàn)作弟子,稱為觀世音菩薩。我舉個互相做師徒的例證:比如道源在這里講經(jīng),法座上不能同時坐兩位法師,我也講,你也講,聽眾怎么聽經(jīng)呢?聽眾只能聽一位法師講,你會講經(jīng),先坐在底下聽,就算我的弟子;等到你上來講經(jīng),我坐在下面聽,我就是你的弟子,這就是互為師徒。
娑婆世界,梵語娑婆,翻成中國話叫堪忍,堪能忍苦的世界,在十方世界中娑婆世界最苦,但是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特殊的性格,堪能忍受痛苦,不愿意出去!難調(diào)難伏,難教難化,其他的菩薩都不愿意來這個世界行教化,其他的佛也不愿在這里成佛。只有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看見娑婆世界的眾生太可憐,天天受苦,還不覺悟,不愿意離開,太愚癡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發(fā)愿在娑婆世界成佛,教化這些眾生。《阿彌陀經(jīng)》上的六方諸佛,都出廣長舌贊嘆釋迦牟尼佛,所以觀世音菩薩特別來輔佐他,在娑婆世界救度苦難的眾生。
剛才講菩薩有五十一個位,最高位叫等覺菩薩,最初位是十信位的初信。初發(fā)心發(fā)什么心呢?發(fā)菩提心。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你一發(fā)菩提心,就是初發(fā)心菩薩。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這些難調(diào)難化的眾生;看到阿彌陀佛發(fā)四十八大愿,接引我們這些苦惱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看到觀世音菩薩不辭辛苦來救苦救難,我們能無動于衷嗎?我們就得學(xué)佛,學(xué)菩薩發(fā)菩提心。你一發(fā)菩提心,你今天就是菩薩,就是成佛的正因。你將來成佛,就從你發(fā)菩提心成起。你要是沒有發(fā)菩提心,你想成佛,像蒸沙做飯。你想蒸飯,用沙來蒸,蒸無量劫還是沙子,因為沙子不是飯的因。你要拿米蒸,很快就蒸成飯,因為米是飯的因。你沒有發(fā)菩提心,想要成佛,不管怎么修,都是無益苦行,不會成佛。
菩提心怎么發(fā)起來呢?你觀察眾生苦,就發(fā)起大悲心,大悲心就是悲能拔苦,是個救苦的心,救苦的心發(fā)起來,就是發(fā)菩提心。你看《普賢行愿品》有三個次第,先觀察眾生苦,發(fā)大悲心,再由大悲心發(fā)菩提心。我們現(xiàn)在就觀察眾生苦,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真心,為什么不去成佛,天天造業(yè),流轉(zhuǎn)生死,受無量苦呢?這樣觀察大悲心就生起來。你再觀察邪魔外道,他要修行,離苦得樂,但是沒有聞到佛的正法,修些無益的苦行,所以你要度這些外道,發(fā)了大悲心,就發(fā)了菩提心。
你再進一步觀察佛教徒,各個道場要是做法會,信徒很多很多,燒香、獻果、拜佛,但是沒有一個求成佛的,連求二乘,想超出三界、脫出輪回的人都沒有,也沒有人想求來生來世生天,也沒有人想來生來世轉(zhuǎn)為人。就是連人乘法、天乘法都沒有,只求現(xiàn)在平安,這樣不是可憐嗎?不信佛,信了外道就夠可憐!現(xiàn)在已經(jīng)信了佛,佛法五乘法,連一乘都不求,不是太可憐愍了嗎?他怎么不求?因為沒有人講佛法給他聽,所以我們應(yīng)該負責(zé)宏揚佛法。你的大悲心發(fā)起來,你的菩提心就發(fā)起來了,上求佛的覺道,去研究大乘法;下化一切有情,發(fā)心講經(jīng)說法給眾生聽。這樣你就學(xué)會觀世音菩薩,將來成佛有份。
「觀世音菩薩」講好,再講「普門」,普是普遍,門是法門,是普遍救度眾生的法門。普遍救度眾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佛菩薩大慈大悲,但是觀世音菩薩偏重于救苦救難,所以叫「大悲觀世音菩薩」。不是一個眾生、二個眾生,乃是無量數(shù)眾生,都在受苦受難,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要普遍救,所以他的悲心,叫大悲心。
大悲心怎樣發(fā)起來呢?剛才說過,觀眾生苦。究竟發(fā)大悲心是什么樣子呢?舉個例證,就是母親疼愛兒女的心。母親叫慈母,不叫悲母,慈能與樂,她疼愛兒女,希望兒女得到快樂,有好吃的,就給兒女吃;有好看的衣服,就給兒女穿,她自己可以不吃,可以不穿,這叫慈心。但是如果兒女生病,母親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急著帶兒女去看醫(yī)生,這叫做悲心,悲能拔苦之心。菩薩看見眾生苦,一定要拔除眾生的痛苦,就像母親看見兒女生病,一定要趕快請醫(yī)生醫(yī)治一樣。但是母親的悲心,不叫大悲心,大悲心是普遍平等行悲心,拔除一切眾生苦。世間母親的悲心,只拔除自己兒女的痛苦,隔壁鄰居的小孩子生病,就不管了,她的悲心不夠大。菩薩觀察一切眾生都是她的兒女,一切眾生受了苦,就像母親要趕快拔除兒女痛苦一樣,這個心才廣大。因為無量無邊眾生的苦惱都要拔除,所以叫做大悲。
普遍救度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這個法門就是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立刻就救你的苦難,使你得解脫。無量的眾生有苦難,無量的眾生得解脫,所以叫做普遍救苦的法門。
「普門」二字講好,再講「品」字,品就是經(jīng)文的一章,《妙法蓮華經(jīng)》有二十八品,就是二十八章,這是第二十五章,叫做第二十五品,這一品專講觀世音菩薩普遍救苦的法門。
以上把品目講完,下面講翻譯經(jīng)文的人。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姚秦」是朝代名,中國三國以后就是晉朝,晉朝分西晉、東晉,西晉時全國統(tǒng)一,到東晉就分裂了,晉朝的國都搬到南京。西邊的長安另外建立一個國家,叫秦國,因為秦國的皇帝叫苻堅,故稱苻秦,苻堅想把東晉滅掉,統(tǒng)一中國。苻堅去滅東晉的時候,帶領(lǐng)百萬大兵,有上將千員,帶甲百萬,在安徽合肥打了一仗,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zhàn),打敗了,苻堅跑回長安,被他手下一位大臣姚萇殺了,于是姚萇篡位當了皇帝,為揀別不是苻秦,改叫姚秦。
「三藏法師」,三藏是經(jīng)藏、律藏、論藏,貫通經(jīng)律論三藏,稱為三藏法師。三藏法師是通名,誰能貫通經(jīng)、律、論,就稱為三藏法師。翻譯經(jīng)典,稱三藏法師的很多,中國的高僧玄奘法師,也稱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是別名,這位法師本來是中印度人,后來到了龜茲國,由龜茲國把他請到長安翻譯佛經(jīng),他翻譯的經(jīng)典很多!缸g」是翻譯,把印度的梵文經(jīng)典,翻譯成中國文字!给F摩羅什」翻成中國話叫做童壽,為何取這個名呢?因為他十二歲就大徹大悟,講經(jīng)說法,辯才無礙,全印度沒有不尊敬他的,童子的年齡而有高壽之德,所以尊稱他童壽法師。這一位法師跟中國的佛弟子特別有緣,從唐朝一直到現(xiàn)在,大家都喜歡念他翻譯的經(jīng)。
我們中國大乘佛法有八大宗派,有一派叫律宗,唐朝有位道宣律師,他是律宗的開宗祖師,持戒律很精嚴,感動天人給他送供養(yǎng),天人有神通,道宣律師就問天人:翻譯經(jīng)典的法師很多,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念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jīng)呢?天人說:他不但翻譯釋迦牟尼佛的經(jīng)典,過去七佛的經(jīng)典都是他當翻譯師,他發(fā)愿哪一尊佛涅槃之后,經(jīng)典流通到其他世界去,由他來翻譯,他是七佛以來的譯經(jīng)師,他的功德特別大,翻譯的經(jīng)典特別好,所以大家都喜歡念他翻譯的經(jīng)。
講到這里,把《妙法蓮華經(jīng)》的經(jīng)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品題,「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的譯題都講完了,現(xiàn)在開始講正文。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就是釋迦佛把《妙法蓮華經(jīng)》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薩品》說完的時候。妙音菩薩是東方世界的菩薩,來參加法華會,釋迦佛說完妙音菩薩,再說西方的觀世音菩薩。全部《妙法蓮華經(jīng)》的脈絡(luò),是先有一位當機者出來替我們請法,第二十五品的當機者是「無盡意菩薩」。菩薩,是一切菩薩的通名!笩o盡意」,是這位菩薩的別名。比如現(xiàn)在講經(jīng)的都叫法師,法師二字是通名,每一個法師,另外有一個別名。這位菩薩為什么叫做無盡意呢?意,就是心,就是無盡的心。古德作有四句偈,解釋這位菩薩為什么叫無盡意:「世界無邊塵擾擾,眾生無數(shù)業(yè)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是故號為無盡意!埂甘澜鐭o邊塵擾擾」,虛空無邊,世界也無邊,都是塵勞擾擾。塵勞擾擾之中,世界是依報,正報是眾生!副娚鷺I(yè)茫茫」,茫茫,是無量無邊的意思。在無量無邊世界里面,有無數(shù)眾生,眾生造的業(yè)也是無量無邊!笎酆訜o底浪滔滔」,眾生造業(yè)是因為他有煩惱,三個根本煩惱貪、瞋、癡之中,以貪煩惱、貪愛為生死本,形容眾生的愛欲心,像一條大河甚深無底,波浪洶涌得厲害。因為他的愛欲熾盛,造無量無邊的業(yè),就在世界受無窮無盡的生死。眾生的生死無盡,需要菩薩來度,所以這個菩薩就發(fā)無盡的心,要度無盡的眾生,所以稱為無盡意。
無盡意,就是無盡的心,前面跟諸位講過,我們要學(xué)菩薩發(fā)菩提心,我們今天發(fā)了菩提心,今天就叫菩薩,發(fā)了菩提心,就是要救度眾生。發(fā)菩提心要觀眾生苦,起大悲心,你因為觀察到眾生苦,要拔除眾生苦,就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什么要上求佛道?為拔除眾生苦,為救度這些苦眾生。眾生無數(shù)都在受苦,要把無數(shù)的眾生度盡,眾生無盡,你的菩提心也無盡,盡未來際度下去。發(fā)菩提心,要上求佛道,叫第一心。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叫廣大心。眾生沒有度盡,盡未來際度下去,叫長遠心、無盡心。
以前講《普賢行愿品》時,曾跟大家講過十大愿王,每一條大愿都是無盡心,一者禮敬諸佛,我要禮敬諸佛,盡虛空徧法界,塵塵剎剎,無量無數(shù)的佛,我都要禮敬,這叫做廣大心。禮敬諸佛,不是為我個人了生死,是為了要度無盡的眾生。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面前,先發(fā)了菩提心,才去五十三參,每遇見一位善知識,都先請求:弟子善財已經(jīng)發(fā)了菩提心,但不知道怎么行菩薩行,請開示?五十三參就是參學(xué)菩薩行,到最后普賢菩薩歸納起來,叫他發(fā)十條大愿。他發(fā)了菩提心,還要發(fā)無盡心,禮敬諸佛無盡,稱贊如來也是無盡。
每一條大愿都有一段結(jié)詞,「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固摽战绫M,虛空沒有了,我的禮敬乃盡。眾生界盡,虛空里面沒有眾生了,我的禮敬才盡。眾生業(yè)盡,眾生不造業(yè)了,我的禮敬才盡。眾生因為起煩惱才造業(yè),眾生的煩惱盡,我的禮敬乃盡。我是為眾生禮敬諸佛,就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的禮敬乃盡。
「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明知道虛空界不會盡,眾生度不盡,眾生的業(yè)斷不盡,煩惱斷不盡,我禮敬諸佛永遠不盡,明知其不盡,一定要叫他盡,顯出菩薩發(fā)心的偉大!
「無盡意」是無盡的心,就是真心,《華嚴經(jīng)》叫一真法界,就是我們?nèi)巳吮揪叩恼嫘,真心無形無相,「橫徧十方,豎窮三際!箼M著按空間說,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徧于十方,沒有邊際。豎著按時間說,窮于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就是真心的樣子。
你發(fā)菩提心要度眾生,以利他為自利,大乘佛法叫妙法,就妙在這里。你聽佛菩薩的開示,叫你發(fā)菩提心,就發(fā)菩提心;叫你行菩薩道,就行菩薩道;叫你度無量眾生,就學(xué)著度;叫你盡未來際,就學(xué)著盡未來際,就對了,你絕對不會吃虧上當。因為我們?nèi)巳吮揪叩恼嫘,是橫徧十方,豎窮三際,徧法界。但是凡夫眾生起了我執(zhí)、法執(zhí),本來沒有我,執(zhí)著有個我;本來沒有法,執(zhí)著有個法,把徧法界的真心,執(zhí)著到身體里面。我們轉(zhuǎn)人有五、六尺高,橫著說,不出一碼那么寬,真心徧我們的身體,就這么大。若墮到蚊蟲、螞蟻,身體只有二、三分長,一分寬。把橫徧十方,豎窮三際的真心,擠到螞蟻身上,就一、二分那么大。眾生的我執(zhí),真可憐!自己害自己。
這一執(zhí)著,眾生在迷,沒有聞到佛法,不曉得真心,墮到畜生道愚癡苦,你跟螞蟻講,它怎么聽得懂呢?幸好我們是人,還能聽得懂有個真心,但是無始劫來執(zhí)著我,執(zhí)著慣了,以為我的身體以外,就不是我,其實我們的真心,橫徧十方,十方無數(shù)世界,在我心內(nèi)。無邊的世界、無數(shù)的眾生,在我的心內(nèi)。眾生造無量無邊的業(yè),起無量無邊的煩惱,從自己的心里起。所以度眾生,是度自己心里面的眾生。依著大乘經(jīng)講,了解了,做起來還是有人我執(zhí),總覺得我是我,眾生是眾生。
佛大慈大悲權(quán)巧方便開示我們,你發(fā)菩提心去度眾生,眾生無量無邊,你都得去度,盡未來際度。你聽了佛的開示,發(fā)了大心,要去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無量無邊是橫徧十方,你的心就擴大,不再局限五、六尺身體以內(nèi)。你盡未來際,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把你的心拉長到豎窮三際,放大到橫徧十方,結(jié)果證得一真法界,證得真心,這叫大乘的妙法。你本來為度無量無邊眾生,盡未來際去度,實際是把自己無始劫來的我執(zhí)、法執(zhí)度掉了。眾生空了,眾生業(yè)空了,眾生煩惱也空了,一真法界清清凈凈現(xiàn)前,自己成了佛。
以上是按「無盡意」三字,講發(fā)菩提心,行菩提道,要發(fā)廣大心、長遠心。
無盡意菩薩是在地藏菩薩之前發(fā)心,地藏菩薩當光目女的時候,母親死了,她悲痛不已,遇見一位羅漢來托缽化飯,她就供養(yǎng)這位羅漢,羅漢問:你有什么愿心要求?她回答說:我母親死了,不知道墮到哪一道?我心里很悲痛,請師父指點迷津。這位羅漢入定,觀察到她母親墮在地獄里受大苦,就告訴她怎樣供養(yǎng)佛、禮敬佛,超度她的母親,她的母親不久會來她家里投胎,果然不久她的婢女生個小孩,后來光目女才發(fā)大愿。福度光目女那位羅漢,就是無盡意菩薩,在地藏法會已經(jīng)成了菩薩,那是無量劫以前的事情,他發(fā)心比地藏菩薩早,可是《地藏經(jīng)》沒有說,光目女是跟無盡意菩薩學(xué)發(fā)菩提心,可能是受無盡意菩薩的影響。
地藏菩薩成了菩薩的時候,他就發(fā)愿:「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顾越写笤傅夭赝跗兴_。眾生要度盡,他才證菩提道;地獄要度空,他才成佛。明知道眾生度不盡,地獄度不空,他要發(fā)這個愿,才叫做大愿。這跟普賢菩薩開導(dǎo)善財童子十大愿王,每一個大愿的結(jié)詞:「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挂粯,才叫愿王。這就是中國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明知道世界不能大同,一定要往世界大同做,這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
我前面講到觀世音菩薩發(fā)菩提心,來救度眾生的苦難,我們要是單看《普門品》的經(jīng)文,介紹這位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我們就念他的名號,求他救苦救難,這樣把《妙法蓮華經(jīng)》變成人天乘的凡夫法,連二乘的道理也沒有學(xué)到。古人研究經(jīng)典有個評論:「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鼓銓W(xué)《楞嚴經(jīng)》要能大徹大悟,才算得到楞嚴經(jīng)的利益!睹罘ㄉ徣A經(jīng)》上講的道理,是叫我們成佛,不是叫我們單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求救苦救難,就變成凡夫法了。所以你要學(xué)觀世音菩薩發(fā)心,你也去救苦救難,你發(fā)了菩提心,要行菩薩道,你也是個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老早成佛,他是倒駕慈航,你不也是老早就成佛嗎?所以我們學(xué)大乘經(jīng),不發(fā)菩提心,天天修行,盲修瞎練,好像蒸沙做飯,盡未來際也蒸不出飯,所以你先要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
我前面勸請諸位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你學(xué)了大乘佛法,得講大乘經(jīng)給眾生聽。你說你講不好,講不好才要學(xué),你要是講得好,就不用學(xué)!阜ㄩT無量誓愿學(xué)」,是四弘誓愿之一,發(fā)了菩提心,你不學(xué)講經(jīng),怎么弘法?不弘法,怎么利益眾生?你菩提心好不容易發(fā)起來,不能發(fā)空愿,要「依愿引行,以行填愿!鼓惆l(fā)了大愿,要引起來菩薩行門,隨力隨分,腳踏實地行菩薩道,依著行門,填滿你的菩提大愿。
我們沒有神通,不能到十方世界弘法,先在臺灣弘法。臺北請我講經(jīng),就到臺北講;臺南請我講經(jīng),就到臺南講;香港請我講經(jīng),我也講;美國請我講經(jīng),我也講,等于十方世界都講。講到什么時候呢?我今年八十一歲了,沒有休息,還在講,盡形壽,講到一口氣不來,今生講完了,來生接著講,盡未來際講下去。要這樣發(fā)心,才算學(xué)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不然,你就學(xué)錯了!
這是勸請諸位學(xué)無盡意菩薩,請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我們也要學(xué)無盡意菩薩,在沒有學(xué)會講經(jīng)前,知道哪位法師會講經(jīng),就代眾生請法,這樣你就是《普門品》的當機者∣∣無盡意菩薩。
以上把「無盡意菩薩」講好,下面接著消文。「即從座起」,因為聽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說法時,菩薩都在各自的座位上聽,要出來請法,得由本座站起來!钙挥壹纭梗钙故且贿,「袒」是露出來。因為坐著聽經(jīng)的時候,袈裟是通肩披衣,兩個肩膀都蓋著,要出來請法的時候,得把右肩露出來。我們中國出家人的服裝有便服、長衫、海青,袈裟用不著通肩披,一披上就是偏袒右肩,就是我現(xiàn)在穿的這樣,右肩膀露出來,袈裟偏到一邊!讣磸淖,偏袒右肩」,是佛弟子向佛請法的儀式,表示身業(yè)恭敬!负险葡蚍稹梗负险啤贡硎疽恍墓Ь,「向」是面對。恭敬之心,無形無相,合起掌來面對佛,請佛說法,表示意業(yè)恭敬。「而作是言」,表示口業(yè)恭敬。
「世尊!」稱呼一聲,就像弟子要跟師父說話,先叫一聲師父,這是禮貌!甘雷稹苟质亲鹬胤鸬牡绿,佛是超九界以獨尊,九個法界是:三乘圣人、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屬于世間;三乘圣人,屬于出世間。佛超出九界之上,不但為世間所尊,也為出世間所尊,為世出世間之所尊,故稱「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無盡意菩薩出來請佛說法,他提出問題:我們這個法會里,有一位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大菩薩,叫做觀世音菩薩,這一位菩薩,為什么取名叫觀世音呢?這是替眾生請問,不是無盡意菩薩不了解,因為有佛在座,請佛金口宣揚,好令大眾生信仰心。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佛對于弟子說話叫下告,這是文字上的禮節(jié)!干颇凶樱 菇兴宦暽颇凶,贊美他是一個有善根,善為發(fā)心的男子,能替眾生請法。佛接著答復(fù)他提出來的問題:這位菩薩為什么叫做觀世音?「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億」是大數(shù)目名詞,不是一億、二億,而是「萬億」。不是一萬億、二萬億,而是「百千萬億」,再加「無量」,也是大數(shù)目。簡單說,就是有無量無數(shù)的眾生。
「受諸苦惱」,「諸」是眾多,「苦惱」,遭受災(zāi)難,身受曰「苦」,苦逼其心曰「惱」。因為他是眾生,在娑婆世界苦惱受得很多,所謂三苦、八苦,無量苦患逼迫身心,他受了苦惱怎么解脫呢?
「聞是觀世音菩薩」,「聞」,是聽說。這個苦惱眾生聽說有一位觀世音菩薩,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夠解脫苦惱,他聽說就相信,相信了就念!敢恍姆Q名」,「一心」是無二念,「稱名」是口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一稱名,觀世音菩薩就知道了。
「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觀世音菩薩不用耳朵聞,用智慧觀察眾生稱名的音聲!讣磿r」,感應(yīng)同時,正在稱名號,即蒙感應(yīng)之時!附缘媒饷摗,「解」是任運自然,眾生任運自然就脫離苦惱。眾生受到貪瞋癡煩惱的纏繞,好像受到束縛一樣,但是這種束縛,是人自已作的,如蠶作繭,如蛾撲火。你能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煩惱自然消滅,痛苦立即解脫。
《普門品》經(jīng)文翻譯得很淺顯,而且是菩薩果位上的功德,都是依照事相說的,很好了解。但是有幾點要注意的地方:一、要知道我們是苦惱眾生,在受苦惱,我們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才能得解脫,這是自利。二、我們觀察無量無數(shù)眾生,受諸多苦惱,要使眾生得到解脫,你就傳這個普遍救苦的法門,教眾生念觀世音菩薩圣號,這是利他。
我剛才勸請諸位學(xué)講經(jīng),其他的經(jīng)不好講,你就先學(xué)講《普門品》,到處去講,等于到十方世界講;年年講,等于盡未來際講。你就介紹觀世音菩薩給一切眾生聽,他聽到了,就是「聞是觀世音菩薩」,他有了苦難,一心稱名就能解脫苦難,這不是自利利他嗎?
還要注意「聞」字,沒有善根,聽不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們在座諸位,不是今天才聞到,多少年以前可能就聞到了,就證明諸位都有大善根。不要輕視自己,把善根糟蹋,有了善根,要栽培長養(yǎng)自己的善根,好像菩提樹發(fā)了苗,要好好灌溉澆水,讓它越長越大,將來才能開花結(jié)果!嘎勈怯^世音菩薩」,「是」是「這」,你聞到這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敢恍姆Q名」,稱名屬于口,一心是從心里念出來。沒有散亂、沒有二念的心,叫做一心。
我們眾生的心是散亂心,無始劫來就打妄想,白天一整天不休息,你不想,它要想,夜里睡覺作夢還在想,想習(xí)慣了。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要用心念,你一面念,一面打妄想,不叫一心。你要是初用功,越念雜念越多,有人說:「我不念觀世音菩薩,妄想還少一點,這幾天發(fā)起道心,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越念妄想越多,這不是糟了!」你不必害怕,這是一個過程,因為你以前沒有注意妄念,如今注意了,才知道心散亂。
妄念從哪兒來呢?因為我們的八識好像一個倉庫,里面儲存的全是妄念的種子,打妄想是種子起了現(xiàn)行。八識里面存的是無始劫來熏習(xí)的種子,多得很,都是一些妄念的種子。你不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沒有刺激到妄念的種子。你一念,刺激到妄念的種子起現(xiàn)行,妄念反而多起來。你不要怕,只要認真念觀世音菩薩圣號,念幾天,妄念就慢慢減少,再念,只存觀世音菩薩名號,沒有散亂的心。再進一步,沒有二念,叫做一心。二念,就是還存能、所二個念頭,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菩薩。現(xiàn)在拿起念珠,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心里清清凈凈,就是一句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現(xiàn)前,你以為只有一個念,其實此時仍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薩,有能、有所,還不叫一心。要念到能所雙亡,能所二個念頭皆空,才叫一心,這時候我們的真心才現(xiàn)前。
念觀世音菩薩,怎樣才能念到一心呢?有個方法,你要至誠懇切地念:「我的苦難只有觀世音菩薩能救,他是我的大救星、大恩人,離了觀世音菩薩,我的苦惱不能解脫!挂@樣至誠懇切地念,把散亂心先降伏住,再念,沒有能念的心、所念的菩薩,這個時候感應(yīng)道交,真心現(xiàn)前,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相通了。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咕驮谀惴Q名那個時候,他就加被你。下面經(jīng)文講,你掉到大火里,念觀世音菩薩,一念火就熄滅。為什么感應(yīng)道交這么快?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智慧,他觀察到了,感在眾生,應(yīng)在菩薩,念菩薩,菩薩應(yīng)。我們怎么感?就是一心稱名。即時觀其音聲,是菩薩應(yīng)。感應(yīng)道交,一念當時解脫苦惱。
觀世音菩薩只有一位,可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眾生無量數(shù),別人念都有感應(yīng),為什么你念了沒有感應(yīng)?你怪菩薩偏心,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怎么會偏心?別人有感應(yīng),是一心稱名。你是用雜亂的心念,怎么有感應(yīng)呢?你怪菩薩偏心,其實是自己沒有至誠心。
講了一大段道理,用功下手的方法在「至誠」,你至誠念,用不著了解那么多道理。不懂得經(jīng)的老太太,她聽說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救她的苦難,至誠懇切地念,感應(yīng)很快,她不懂得什么叫八識田中種子起現(xiàn)行,不懂得有能、有所,為何感應(yīng)快?因為她至誠地念,一心稱名,所以感應(yīng)很快!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這是一段問詞,《普門品》按文法上分兩大段,第一大段是長行文,第二大段是偈頌。在長行文中有兩個問答,這是第一個問答,問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取名叫做觀世音?下面佛就答復(fù)他:「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這是總說,眾生無量數(shù),受的苦惱,是諸多苦惱,三苦、八苦、無量諸苦,都包括在里面。受苦惱的眾生,苦惱現(xiàn)前,怎么辦?「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你有善根,能聽到觀世音菩薩名號,就至誠地一心稱名:「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菩薩用他的廣大智慧,觀察到世間眾生一心稱名的音聲,眾生所有的苦惱,皆得解脫。
前面是總說,受諸苦惱,一切苦惱都包括在里面,無不解脫。下面是別說,分別說明觀世音菩薩救七種災(zāi)難。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shè)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一、救火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shè)入大火,火不能燒」,假若有一個人,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突然進入大火里面,決定會喪身失命,可是火不能燒,為什么?「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為有觀世音菩薩威德神通大力加被,所以不會被火燒死。
這段經(jīng)文很好解釋,但是怎么叫做「持」呢?憶念不忘曰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是念在嘴里,要記到心里,常常想到,不會忘記。就是這個人不是臨時念的,平常就念觀世音菩薩,每天有定課,一天念多少聲,念出功夫來,口里不念,心里還在念,不會忘記。遇見大火,結(jié)果沒被火燒到,這是平常持念功夫的感應(yīng)。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二、救水難,「若為大水所漂」,假若大水把你沖走,自己做不了主,被大水漂流去了!阜Q其名號」,這時你就用口稱名,口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得淺處」,水一沖,把你沖到淺的地方,自己可以上岸,就脫離了水難。
這兩段文前后對照,臨時念,一念就有感應(yīng),你要知道,平常你不念,臨時你想不起來念,因為平常就在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所以遇到災(zāi)難就想起來了。譬如剛會走路的小孩子過門檻,栽了跟斗,自然而然就叫:媽媽!為什么叫媽媽?因為平常學(xué)說話就叫媽媽,叫習(xí)慣了,所以一有難,自然而然脫口而出叫媽媽。你遇見災(zāi)難,怎么想起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平常受持的。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fēng)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三、救風(fēng)難,「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眾生為謀生活,求財?shù)姆椒ú灰,有的眾生入海去采寶。采寶的眾生,有百千萬億那么多,到大海里去采什么寶呢?一、黃金,二、白銀。三、琉璃,翻成中國話叫青色寶,像中國的翡翠。四、硨磲,是白色寶,一種大蚌殼,蚌殼的紋路像車輪溝一樣。五、瑪瑙,是紅色寶,礦石之類。六、珊瑚,是海中珊瑚蟲骨胳凝成的,長得像樹枝一樣。七、琥珀,是松香樹脂流到地下,經(jīng)過千年以后變成的寶貝。八、真珠,是蚌殼里面生出來的珠子,總共有八種!傅葘殹,是除了這八種以外,其他一切寶貝都在里面。《金剛經(jīng)》說的是七寶,《普門品》說的是八寶,不必去研究這些數(shù)目,是就我們所知道的,說幾種而已。
「假使黑風(fēng)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黑風(fēng)」就是暴風(fēng)!噶_剎」翻成中國話,叫可畏鬼,因為他是吃人的鬼,樣子令人畏懼害怕。遇到暴風(fēng),撐船的人做不了主,船就隨暴風(fēng)漂走,墮落到羅剎鬼國,不但財寶采不了,生命都保不住!钙渲腥粲心酥烈蝗恕梗改酥痢故浅灾~,這一艘大船載滿了人,要是多數(shù)人知道念更好,乃至只有一個人,知道觀世音菩薩能救苦救難,「稱觀世音菩薩名者」,至誠懇切地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谷娜硕冀饷摵陲L(fēng)羅剎鬼之難。
「以是因緣,名觀世音。」這一句答復(fù)前面無盡意菩薩所問:「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遇見火難救火難,遇見水難救水難,遇見風(fēng)難救風(fēng)難,因此因緣,名為觀世音。
我們在座都是佛教徒,佛經(jīng)說到哪里,我們信到哪里,絲毫不懷疑,因為佛說的話沒有妄語。但是不信佛的人,看見這段經(jīng)文會懷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羅剎鬼,有羅剎鬼國嗎?羅剎鬼國在哪里?世界地圖從沒有看見過?你要曉得六道輪回,跟我們?nèi)说老嗤ǖ闹挥行笊。地獄道、餓鬼道、天道、阿修羅道,我們都看不見?墒欠鹌兴_的眼能看到。不是人的國,是鬼的國,地圖上怎么會畫呢?你要是一定要考究事實,要去羅剎鬼國參觀,你參觀了也不能回來證明,因為你一到羅剎鬼國,鬼就把你吃掉,怎么回來證明呢?
引證一個公案,可增加信心:古代有一位丞相,等于現(xiàn)在的行政院院長,是最高的官,他常常到廟里找住持談佛法。這廟里的住持,每天受持《普門品》,有一次丞相來寺廟時,這位住持正在念《普門品》,丞相說:「你們不要稟報住持,等他念完經(jīng),我們再講話。」大家就聽他的話不去稟報,丞相走到住持背后,看到他念的是《普門品》,就念到這一段,丞相就起懷疑:「黑風(fēng)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有這么一個羅剎鬼國嗎?等到住持把《普門品》念完,和尚一看丞相在他背后,說:「很失禮!」丞相說:「不要緊!師父念完了,我有個問題請問你,我剛才聽見兩句經(jīng)文:『若有黑風(fēng)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怎么解釋呢?」住持是位高僧,能應(yīng)機說法,他不解釋經(jīng)文,卻很大聲叫丞相的名字,丞相受了侮辱,臉紅了起來。因為在中國為表示尊敬,不能隨便叫名字,何況丞相是當朝的一品大官,大家都稱他丞相,叫他的名字,對他是大不敬,所以他臉都變了顏色。住持笑說:「這就是黑風(fēng)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呀!」丞相是學(xué)佛的弟子,一聽馬上就頂禮懺悔:「我懂了!」因為你心里一動瞋恨,就是起了黑風(fēng),你這個人就漂墮羅剎鬼國去了,這是按理論上解釋。
我再拿事實解釋,幫助不信的人,使他相信。非洲有一種吃人的民族,要是有外人去那里游玩,他捉到了把人殺死,當成上品美味,大家開舞會歡樂一番,那個吃人的非洲人不就是羅剎鬼嗎?羅剎鬼怎么解釋呢?吃人的鬼。吃人的人,不叫人,叫吃人鬼。到那里去,就會被吃掉,到那里去做什么?但是你坐著船,遇見颶風(fēng),船做不了主,被吹到那里去,就沒有命了,不是漂墮羅剎鬼國嗎?如果有一個人,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風(fēng)轉(zhuǎn)了向,不會吹到吃人島去,不就脫離羅剎鬼難嗎?
若復(fù)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zhí)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四、救刀杖難,眾生造的業(yè),千差萬別,所受的災(zāi)難,也各不相同!溉魪(fù)有人」,假若又有一個人,「臨當被害」,被冤家捉到,要殺死你,你沒有抵抗力,只有求觀世音菩薩。「稱觀世音菩薩名者」,你臨當被殺的時候,能夠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副怂鶊(zhí)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刀」是刀刃,「杖」是棍棒,「尋」是當下。那個要殺你的冤家,他所執(zhí)的刀刃或棍棒,當下一段一段壞掉,他殺不了你,害不了你,你立即得到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fù)加害?
五、救惡鬼難,「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先解釋「三千大千國土」這個名詞,佛教的地理圖,是一個太陽、一個月亮,中間一座須彌山,配上四大部洲,叫做小千世界。以小千世界作單位,一個小千世界、二個小千世界,數(shù)到一千個,叫中千世界。以中千世界作單位,一個中千、二個中千,數(shù)到一千個,叫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經(jīng)過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個迭數(shù),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國土」就是世界。「若」是假若,假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夜叉」,「夜叉」,翻成中國話叫疾捷鬼,飛得很快!噶_剎」,是可畏鬼,夜叉、羅剎,都是吃人的鬼,總名叫惡鬼,把這個世界都充滿了。
「欲來惱人」,「惱」是惱害,想要害人。遇見一個鬼,我們就受不了,遇見這么多鬼,更沒辦法,那么你只有求觀世音菩薩來救,這時你大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fù)加害?」這些惡鬼聽到觀世音菩薩名號,尚且不能用眼睛看你,何況害你的命呢?這些鬼怎么不敢用眼看你呢?因為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身上、口上都會放光,鬼最怕光明,他怎么敢用眼睛看你呢?看都不敢看,怎么能害你呢?自然解脫了惡鬼難。
我們沒有看見過鬼,可是有時候忽然間起了一種恐怖,頭發(fā)直豎,脊梁上好像起了一陣冷風(fēng),這就是遇到鬼了。遇到鬼時,你要是平常念阿彌陀佛,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要是平常念觀世音菩薩,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當時就有感應(yīng),念不了幾聲,頭發(fā)不豎,脊梁不發(fā)冷,恐怖害怕消失,那些鬼都走了。你一念佛、念菩薩,身上、口上都放光,鬼最怕光明,趕快逃走了。
設(shè)復(fù)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六、救杻械枷鎖之難,「設(shè)復(fù)有人」,假設(shè)又有一個人,「若有罪,若無罪」,或者他犯了國家的法律,有罪;或者被惡人攀誣,被仇家陷害,是冤枉沒有罪的!笘冃导湘i,檢系其身」,「杻」是手上戴手銬,「械」是腳上戴腳鐐,「枷」是頸項上戴項板,「鎖」是鐵鏈系身!笝z」是搜檢,「系」是系縛,戴上刑具,把他的身體系縛起來,關(guān)在牢里,不得自在!阜Q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你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如此感應(yīng)道交,手上戴的杻,腳上戴的械,頸上戴的枷,身體上系縛的鐵鎖,都斷壞,立刻得到解脫牢獄之難。
這里有個疑問:他有罪應(yīng)該受牢獄的處罰,觀世音菩薩來救,讓他得解脫,不是違背國家的法律嗎?依佛經(jīng)上的解釋,千般罪業(yè)抵不住悔字。他有罪是造了罪業(yè),他知道念觀世音菩薩,一定是后悔了。監(jiān)牢里人滿為患,國家逢重大節(jié)日,有大赦恩典,會下赦免令,把監(jiān)獄里的人放出來,這是國家給予罪犯重新做人的機會。他肯念觀世音菩薩,就是有懺悔之心,所以觀世音菩薩會救他。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赍持重寶,經(jīng)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yīng)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shù)媒饷!眾商人聞,俱發(fā)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七、救怨賊難,「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傷命叫「怨」,奪財叫「賊」。怨賊跟你前生前世有冤仇,你遇到他,不但搶你的錢財,還要殺你的生命,這個時候滿地都是怨賊!赣幸簧讨鳌,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商人的領(lǐng)袖,叫做「商主」!笇⒅T商人」,「將諸」是率領(lǐng),率領(lǐng)很多做生意的商人。「赍持重寶」,「赍持」是攜帶著。「重寶」是貴重的寶物。這一大群商人攜帶著大量金銀、琉璃等貴重的寶物。「經(jīng)過險路」,經(jīng)過非常危險的道路,再往前走就遇見怨賊,不但會失財,而且會喪命,大家恐懼生命難保。這時候怎么辦呢?「其中一人,作是唱言」,「唱言」是大聲說。因為人多,小聲說,大家聽不見。里面有一位平日深信三寶、恭敬佛法,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大聲跟大家說:「諸善男子,勿得恐怖!」諸善男子,前面遇到怨賊,我們都是將本求利的規(guī)矩商人,不要恐怖、害怕!「汝等應(yīng)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你們現(xiàn)在想脫離怨賊的災(zāi)難,要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觀世音菩薩能以無所怖畏,布施給我們這些眾生。「汝等若稱名者」,你們假若聽我的話,跟著我稱念觀世音菩薩。「于此怨賊,當?shù)媒饷摚 姑鎸η懊孢@些怨賊,一定得到解脫。
「眾商人聞,俱發(fā)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ㄋˊㄚㄇˊㄛ)」是梵音,翻成中國話為皈依、皈敬、皈命。皈同依靠,皈依就像兒女依靠父母一樣。還有恭敬的意思,所以翻為皈敬。恭敬到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又翻成皈命。因為含多義,翻成中國話,翻哪一個名詞都不完整,所以保存它的梵音。
這一句經(jīng)文,就是教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方法,你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加上「南無」二字,就是皈依、皈敬、皈命觀世音菩薩!「眾商人聞,俱發(fā)聲言」,「俱」者皆也,大家都發(fā)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他們?yōu)槭裁催@么聽話呢?因為遇到災(zāi)難,會喪身失命,在人力沒有辦法的時候,不求菩薩怎么辦?這個時候,前面遇見無數(shù)的怨賊,不但會失財,還會喪命,人的力量抵抗不了,這時有人勸導(dǎo)說: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能得解脫,所以大家一聽就相信!阜Q其名故,即得解脫!」一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怨賊都走了,商人立即得到解脫,這是解脫怨賊之難。
前面簡略列舉救七種災(zāi)難,實際包括一切災(zāi)難,下面世尊再總結(jié)贊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無盡意!」叫一聲當機者無盡意菩薩,也是叫我們,要我們注意聽!赣^世音菩薩摩訶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前面講過,菩薩有五十一個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叫菩薩。登地以上,十地、等覺,才叫摩訶薩。觀世音菩薩是示現(xiàn)的等覺菩薩,實際是正法明如來再來,所以在一般摩訶薩之中,他是大菩薩中的大菩薩。釋迦佛接著贊嘆「威神之力」,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德神通,變化莫測的大力量!肝∥∪缡!」「巍巍」,最高、最大,是一種無窮極的贊嘆,「如是」,像我前面所說的救七難這樣高大!贊嘆好了,就勸我們要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圣號。
前面救七種災(zāi)難,包括一切災(zāi)難,下面斷除三種根本煩惱,包括一切煩惱。
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下面講解除三毒之苦,「若有眾生,多于淫欲」,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楞嚴經(jīng)說:淫欲不斷,縱入深禪定,終是魔業(yè)。從古以來,多少君王將相、英雄豪杰,逃不過情愛樊籠,以致身敗名裂。三個根本煩惱:貪、瞋、癡,眾生不一樣,有的貪心多,有的瞋心多,有的愚癡心多。在貪煩惱之中也不一樣,有的貪財,有的貪色,這個眾生貪多淫欲,怎么辦呢?《普門品》告訴我們修行的法門,「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鼓愠D罟Ь从^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遠離淫欲煩惱。
這里經(jīng)文加了功夫要注意:前面只勸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不是口稱,而是心里要一心念。這里加個「!棺郑恍哪睿3D。還要「恭敬」,你常常念,好像成了每天的例行公事,一天念一千聲,或三千聲,數(shù)念珠,數(shù)完就算了,沒有恭敬,不見效力。要「常念」,還得「恭敬」,就能遠離淫欲煩惱。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
「瞋」,是暴發(fā)脾氣,發(fā)無明火,不能容受逆境。「!梗菒纴y生怒。有的眾生瞋恚煩惱多,喜歡發(fā)脾氣,控制不住,自己也知道不對,怎么辦呢?你就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慢慢的瞋恨心就減少,慢慢的瞋恨心就遠離了。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愚癡」,也叫邪見,有的眾生愚癡邪見多,不起正見,他也想聽經(jīng),也想明白佛理,但是都解到一邊去,自己很苦惱,怎么辦呢?你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會開智慧,起正知正見。
貪、瞋、癡三種根本煩惱,也叫三毒,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可以解脫三毒。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yīng)心念。
以下總結(jié)贊嘆,勸導(dǎo)我們常念!赣^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大威神力」,和前面「巍巍」意思相同,不但能救火災(zāi)、救水災(zāi)……救七種災(zāi)難,而且能解脫三毒之難。前面火災(zāi)、水災(zāi),都是我們造業(yè)招來的,怎么會造業(yè)呢?因為有貪、瞋、癡三個根本煩惱,行惡業(yè)才招災(zāi)難。你遠離三個根本煩惱,什么災(zāi)難都遠離,所以威德神通之力很大!付嗨堃妗,「饒」就是多,能多多利益眾生!甘枪时娚(yīng)心念。」所以眾生應(yīng)該啟發(fā)信心,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要常念、心念,不可只口里念,大多數(shù)人口念心非,所以難得感應(yīng)道交。念的時候,口出聲,耳朵聽,不可妄心思量分別,其力量甚大,就能得到感應(yīng)。
解脫貪、瞋、癡三毒之難,最大的饒益,就是了生脫死。我們在三界之內(nèi),受最大的災(zāi)難,是流轉(zhuǎn)生死。你怎么會流轉(zhuǎn)生死呢?因為你有煩惱。你把煩惱解脫,生死了脫,超出三界,脫出輪回,還有什么災(zāi)難呢?要了生脫死,其他法門修起來很難。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很容易,你只要一心念,就把三種根本煩惱念掉了。三種根本煩惱解除,一切煩惱都解脫,不是生死了脫了嗎?
若有女人,設(shè)欲求男,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shè)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前面講觀世音菩薩,能救七種災(zāi)難,能除三毒,這段講應(yīng)二求: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若有女人,設(shè)欲求男」,「設(shè)」是假設(shè),「欲」是想要。假設(shè)有個女人,想求一個男孩子。生男育女,是夫妻兩人的事情,為什么不說男人求孩子,只說女人呢?因為社會上自古皆然,到現(xiàn)在醫(yī)學(xué)進步,知道不能生孩子,問題不完全在女人,有的要怪男人,可是社會觀念并沒有進步,到現(xiàn)在不能生孩子,社會上還是怪女人。所以女人不能生孩子,心理負擔(dān)太重了,她嫁到夫家,她的公公婆婆,天天希望抱孫子,結(jié)婚一年、二年、三年沒有生,就受公公婆婆的批評指責(zé),受不完的氣,他們怪媳婦不生,不會怪兒子,親戚朋友都這樣批評:「某人結(jié)婚,娶了媳婦,怎么幾年了,不生孩子呢?」那么想生孩子,上哪兒求呢?現(xiàn)在醫(yī)學(xué)進步去求醫(yī)生,可是醫(yī)生還是幫不上忙,怎么辦呢?你就要求觀世音菩薩。前面七難,人力辦不到的,你只好求菩薩。現(xiàn)在醫(yī)學(xué)進步,你求醫(yī)生,醫(yī)生辦不到,你就求觀世音菩薩。
「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挂⒁膺@個功夫,一層比一層加深,前面要除三毒,要「常念恭敬」,要常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還要恭敬地念。這里你想要求男孩子,你得加點功夫,要「禮拜」觀世音菩薩,要是你家鄰近寺院,寺院里面供有觀世音菩薩像,你可以到寺院去禮拜,家里可以不供?墒侨绻嚯x寺院太遠,你禮拜不方便,一定要在家里設(shè)立佛堂,供觀世音菩薩像,泥塑的也好,木雕的也好,彩色印刷的觀世音菩薩像也可以!付Y拜」,要至誠禮拜。「供養(yǎng)」,要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像,燒香、獻花、供水、供水果?傊Ь、要虔誠!赋D罟Ь础梗由稀付Y拜」,加上「供養(yǎng)」,就有感應(yīng)了!副闵5轮腔壑小,就可以生出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
附帶勸請諸位居士,你家里已經(jīng)有佛堂,最好能供觀世音菩薩像。要是你家里還沒有佛堂,最好能設(shè)一間佛堂,當然家里的房間不太寬敞,要設(shè)一間佛堂,不是簡單的事。如果有多余的房間,可以設(shè)一間佛堂,因為你已經(jīng)信佛,可以引導(dǎo)家人燒香、拜佛,這樣不是自利利他嗎?你要是設(shè)立一個佛堂,早起燒香、供水、獻花,去拜拜佛、拜拜菩薩、做做功課,在家居士會念什么,就念什么,念一卷《普門品》也好,你坐下來打打坐,念念觀世音菩薩,這是一種娛樂、一種享受,跟普通人看電視的道理一樣。為什么要看電視呢?為求娛樂,看了很歡喜,是一種享受,但那是低級的享受,電視的材料,除了貪、瞋、癡,還是貪、瞋、癡;除了增加煩惱,還是增加煩惱。我勸請你設(shè)立一間佛堂,去燒香、獻花、念經(jīng)、念佛、念菩薩、打打坐,清清凈凈,心里感覺舒服,不是得了娛樂、享受嗎?而且這是高尚的娛樂、享受。
你要是想求男孩,等到受孕再求,就晚了。在沒受孕以前,就得常念恭敬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等你受孕,就得男胎。所以,在沒有受孕以前就得求,而且馬馬虎虎地求,求不到。要是不用求就生男孩,何必去求呢?因為不生男孩,世間法說,你命運里面沒有男孩。在佛教講,在你的果報之中,不該有男孩的眷屬,你發(fā)特別虔誠恭敬的心,好好禮拜,就有感應(yīng)。有一些佛教徒,想生男孩,他們求觀世音菩薩,馬馬虎虎念,結(jié)果還是生女孩,就怪觀世音菩薩沒有感應(yīng)!镀臻T品》上說得很清楚,要「常念恭敬」、「禮拜供養(yǎng)」,你禮拜、供養(yǎng)了沒有?而且禮拜供養(yǎng),是不是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圣號?你把感準備好,才有應(yīng)!你隨便念幾聲、拜幾拜,供養(yǎng)不至誠懇切,難有感應(yīng)。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生個男孩有福德、有智慧。要是生個沒有福德、智慧的男孩,還不如沒有男孩。所以你要求觀世音菩薩給你送個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
我們修行用功,要;雙修,一方面求福,一方面求慧,不得單求一邊。等修到功德圓滿成佛,叫兩足尊,就是福足慧足,福德圓滿、智慧圓滿。
要是生個男孩子,有福報沒有智慧,叫愚癡福。因為他沒有智慧,不能以福培福,要是依福造罪就糟了!他福報再大,享受一生,來生決定墮落受苦。你觀察社會上有些有錢人,有福報沒有智慧,他不學(xué)佛,叫他來聽經(jīng),他不來聽,他有的是錢,造了一身罪業(yè),等到把福報享受完,老了沒有飯吃,招了一身病,連醫(yī)藥費、棺材錢都沒有,這就是有福報,沒有智慧。
那么有智慧,沒有福報呢?他不但有世間的聰明,也了解佛法,但是不修福報,單偏向智慧。他只會怨天尤人,怨恨老天爺偏心,讓這個人發(fā)財,讓那個人享福;怪這個人對他不好,怪那個人對他不起。他從來沒有回光返照,自己不知道培福,整天不做好事,依著智慧去造罪,到來生把智慧造光,沒有了。所以偏于福報不行,偏于智慧也不行,一定要;垭p修。觀世音菩薩知道,給你送這個男孩子,是前生修過福慧的,今生你生到這男孩,他還會福慧雙修。
「設(shè)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端正」是品行端正!赣邢唷故窍嗝莊嚴。生了男孩,還想求個女孩,觀世音菩薩會給你送個女孩子來。女孩子如果品行端正,相貌長得不莊嚴,人家不愛敬;如果相貌長得莊嚴,品行不端正,人家必輕賤。有莊嚴的相貌,又有端正的品行,眾人見了又愛又敬。怎么有這么好的女孩子呢?「宿植德本」,「宿」是前生前世!钢病故欠N植!傅卤尽,就是善根。她前生前世種植善根,所以今生今世出世為女孩,相貌、品行都具足,才德雙全,人人看見,人人愛敬。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無盡意!」釋迦佛講到這里,再叫一聲當機者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贡娚鷽]有了生死,超出三界,還是要在六道輪回里受生,但是他有修行,應(yīng)該在人道里受生,就找一個佛化家庭去受生。他自己不會揀擇父母,觀世音菩薩替他揀擇一個拜觀世音菩薩的母親。既然女人能在家里拜觀世音菩薩,丈夫當然也是信仰觀世音菩薩,就是佛化家庭。這個女人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觀世音菩薩給她送一個宿植德本的男孩或女孩,觀世音菩薩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我們現(xiàn)在供奉的送子觀音,就是依《普門品》造的像。下面再結(jié)嘆,你求什么都能滿你的愿。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yīng)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只要你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你把感這方面做到了,觀世音菩薩一定有應(yīng)!父2惶凭琛,「唐」是虛、空也,「捐」是棄也。眾生禮拜供養(yǎng),求男求女,必應(yīng)所愿,不會使你徒勞無益。
「是故眾生,皆應(yīng)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惯@是總結(jié)前面二求,還廣結(jié)到一切眾生,求什么都能滿愿,再勸導(dǎo)我們要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前面講,禮拜供養(yǎng),要帶著「常念恭敬」,這個結(jié)詞上就有「恭敬禮拜」,再勸導(dǎo)我們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不是說禮拜供養(yǎng),就不常念、不恭敬;要常念恭敬,再禮拜供養(yǎng)!甘艹帧箖蓚字怎么講呢?領(lǐng)納于心曰「受」,憶念不忘曰「持」。念從心不從口,你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領(lǐng)受、納受到心里。每一個眾生都應(yīng)當受持觀世音菩薩,但是他得有善根,才能聞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沒有善根,他聞不到。你有善根聞到了,要常常一心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fù)盡形供養(yǎng)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fù)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yǎng),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這是較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為什么一再勸導(dǎo)我們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勸導(dǎo)我們受持其他菩薩的名號呢?因為功德不同。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聽佛的話不會錯,本師的話你不聽,你聽誰的話呢?印度有一條恒河,里面沙子無量數(shù),我們凡夫不知道沙有多少?但是佛知道恒河有多少沙。不只一條恒河沙、兩條恒河沙,有六十二億恒河沙,一粒沙子算一位菩薩的名字,你受持了,這是假設(shè)之詞,事實上做不到。假設(shè)你能做到,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那么多菩薩的名字。不但受持名字,還盡此身的形壽供養(yǎng),身形在世一天,供養(yǎng)一天。還要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四事供養(yǎng),把菩薩都當作出家人,用這四種供養(yǎng)品供養(yǎng)。
「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名字,還盡形壽四事供養(yǎng)這么多的菩薩,這個善男子、善女人,得的功德多不多呢?「無盡意言:甚多!世尊!」無盡意說:那太多了,世尊!
下面再比較,「佛言:若復(fù)有人」,假若更有一個大智慧的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他只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改酥烈粫r禮拜供養(yǎng)」,印度那時候,叫日三時、夜三時,白天、夜晚,各分成三個時。「一時」,是白天或夜晚的三分之一,就是很短的時間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甘嵌烁!,這一個人念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禮拜供養(yǎng)很短的時間,跟前面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盡形壽四事供養(yǎng)的那個人,得的福德比較,「正等無異」,沒有兩樣,一樣多。
這一段經(jīng)文是說,假若有一人,單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而不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名字,也沒有盡形壽四事供養(yǎng),只有一時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這人所得的福德,與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福德,二人的福德,彼此相等,不差分毫。因為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來,早已成佛,現(xiàn)在示現(xiàn)菩薩以度人,所以功德巍巍,不可思議。能禮拜供養(yǎng),正如禮拜供養(yǎng)十方諸佛如來。一時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的福德,猶如盡形壽四事供養(yǎng)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福德。所以持觀世音名號,有無量無邊福德的利益。
「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這兩人一樣都得到大福德,福德有多大呢?盡你一生、二生,享受不完,乃至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你得到無窮盡的福。你去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名字,根本做不到,做到了也跟單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一樣。念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很容易做到,這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給我們的,你怎么不聽呢?你應(yīng)該好好地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并且要禮拜供養(yǎng),你所得的福德,不可窮盡。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前面說「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這里換了一個名詞叫「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無量無邊的福德利益,你都能得到,你怎么不去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所以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一再地勸導(dǎo)。
前面這一大段經(jīng)文,就是答復(fù)「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為觀世音?」能救苦救難,能去除貪、瞋、癡的煩惱,能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結(jié)果所得的,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講到這里總結(jié)一下,下面是第二段問答。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到娑婆世界來,好像旅游一樣,但他是游方教化,走到哪里,都為教化眾生。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無盡意菩薩稟白釋迦佛:觀世音菩薩怎樣游化娑婆世界呢?「云何而為眾生說法?」他怎樣為眾生說法呢?說法直來直去,眾生不能接受,得有方便,「方便之力,其事云何?」這三個問題,實際是一個問題,就是問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怎樣游方教化,有何方便之力?
下面一段經(jīng)文就是三十二應(yīng)身,有人說算一算《普門品》,有三十三應(yīng)身,因為《楞嚴經(jīng)》是三十二應(yīng)身,普通人說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yīng)身,實際不要限定數(shù)目,三十二應(yīng)身、三十三應(yīng)身,都是標其大數(shù),實際眾生根機無量,觀世音菩薩現(xiàn)身也無量。觀世音菩薩如大醫(yī)王,眾生各有毛病,對癥下藥,有時現(xiàn)佛、有時現(xiàn)比丘、有時現(xiàn)女人……來教化千差萬別的眾生,如明鏡當前,本體清凈,本無一物,各隨所遇而現(xiàn)之。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yīng)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佛身而為說法。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叫無盡意菩薩一聲!溉粲袊帘娚梗竾痢咕褪鞘澜,除了娑婆世界,十方世界無量數(shù)。假若虛空之內(nèi),有一個世界的眾生善根成熟,「應(yīng)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佛身而為說法!贡娚鷳(yīng)該見佛得度,這時候那個世界沒有佛,觀世音菩薩就應(yīng)機示現(xiàn),到那個世界現(xiàn)佛身,就像釋迦牟尼佛出世,現(xiàn)八相成道,給人們說法,說的是六度萬行,大乘之法。
應(yīng)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xiàn)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這里省略「若有國土眾生」,假若有一個世界的眾生,應(yīng)該見辟支佛身得度,梵語「辟支佛」,翻成中國話叫「緣覺」,觀世音菩薩就現(xiàn)緣覺身為他說法,說的是十二因緣法。
應(yīng)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xiàn)聲聞身而為說法。
小乘圣人有二種:一種緣覺,一種聲聞。佛給聲聞?wù)f的是苦、集、滅、道四諦法,若有眾生應(yīng)該見聲聞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就現(xiàn)聲聞身,為他說四諦法。圣人有四種,怎么只示現(xiàn)佛、緣覺、聲聞,三種圣人。不示現(xiàn)菩薩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本身就是菩薩身,不需再示現(xiàn)菩薩。
應(yīng)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xiàn)梵王身而為說法。
現(xiàn)天身,天分三界: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下面只現(xiàn)欲界天身、色界天身,為什么沒有現(xiàn)無色界天身呢?因為無色界,沒有色身,沒有身相,用不著示現(xiàn)。
色界天一共有十八層天,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梵王是初禪天的天王,無有愛欲,清凈色相,叫大梵天王。若有眾生應(yīng)該以梵王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xiàn)梵王身為他說法。
應(yīng)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xiàn)帝釋身而為說法。
「帝釋」,就是《阿彌陀經(jīng)》上的「釋提桓因」,俗稱玉皇大帝,欲界分六層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是第二層天的天王。若有眾生應(yīng)該以帝釋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帝釋身而為說法。
應(yīng)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xiàn)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自在天」,即他化自在天,欲界最高一層天,表示這一層天,所有的娛樂,不用自己費力去變化,他樂天天人變化種種五欲之樂,提供他們自在的享受。若有眾生應(yīng)以自在天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我剛才講,不要限定觀世音菩薩是三十二應(yīng)身,欲界,他既然現(xiàn)帝釋身、自在天身,那么中間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三個天身,他不現(xiàn)嗎?還是要現(xiàn)的,這里把它省略,只說其大數(shù)而已。
應(yīng)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xiàn)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梵語「摩酰首羅天」,翻成中國話叫「大自在天身」,即大魔王天,是色界十八層,最高一層。「大自在天」跟前面「自在天」不同,自在天是欲界天頂?shù)奶焱酰@是色界天頂?shù)奶焱。若有眾生?yīng)該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yīng)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xiàn)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天大將軍」,韋馱天將,是大菩薩化現(xiàn),來帝釋天作護法神。帝釋天有天將軍,四天王天也有天將軍。若有眾生應(yīng)該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應(yīng)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xiàn)毗沙門身而為說法。
欲界第一層四天王天,有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這是北方天王,梵語叫做「毗沙門天王」,翻成中國話叫「多聞天王」。四大天王,他聞的佛法最多,所以以他為首領(lǐng)。若有眾生應(yīng)該以四大天王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四大天王身而為說法。
以上觀世音菩薩現(xiàn)天道六種應(yīng)化身。
應(yīng)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xiàn)小王身而為說法。
轉(zhuǎn)輪圣王具三十二相,即王位時,由天感得金輪寶,降伏四方轉(zhuǎn)輪圣王,稱大王。平常一個國家的國王,如現(xiàn)在的總統(tǒng),跟轉(zhuǎn)輪圣王相比,叫小王。若有眾生應(yīng)該現(xiàn)小王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小王身而為說法。
應(yīng)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xiàn)長者身而為說法。
依古人的解釋:心性平等,語實行敦,福德俱隆,資財并盈者,謂之「長者」。若有眾生應(yīng)該以有道有德的長者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長者身為他說法。
應(yīng)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xiàn)居士身而為說法。
依古人的解釋:博聞強識,財?shù)仑S盈,不求宦仕,不樂名聞,惟道自娛,居家養(yǎng)性,稱為「居士」。居士,指居家修道的人。我們現(xiàn)在稱在家佛弟子: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為居士。若有眾生歡喜親近居家修道的人,觀世音菩薩就現(xiàn)居士身為他說法。
應(yīng)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xiàn)宰官身而為說法。
凡從事政權(quán),受政府俸祿者,都叫「宰官」。如古時候的宰相、文武百官。如現(xiàn)在的行政院長、部會首長、直轄市長、縣長等,因不是普通人能夠教化,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同事身為之說法。社會上的人尊敬長官,出家人為他說法,他不接受,可是長官為他說法,他就愛聽,所以若有眾生應(yīng)以宰官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便現(xiàn)長官身為他說法。
應(yīng)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xiàn)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梵語「婆羅門」,翻成中國話叫「凈裔」。凈是清凈,裔是后裔,這是大梵天王的后裔。婆羅門是印度四大種性之一,凈行高貴,舍棄惡法,博學(xué)多聞,四姓之中,婆羅門為最尊貴,與其余三姓不相為伍。婆羅門是印度九十五種外道的第一種,有的眾生歡喜學(xué)外道,觀世音菩薩也應(yīng)他的機,現(xiàn)外道身為他說法。身相雖然現(xiàn)的是外道身,說的卻是佛法,這就是方便之力。
應(yīng)以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身得度者,即現(xiàn)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身而為說法。
這是現(xiàn)佛的四眾弟子身,梵語「比丘」,翻成中國話有三種意義:一、怖魔,二、乞士,三、破惡。比丘受比丘戒登壇的時候,魔宮震動,魔受恐怖,叫怖魔。比丘出了家,把家里的產(chǎn)業(yè)都舍掉,以乞食為生,外乞食,以養(yǎng)色身;內(nèi)乞食,以資慧命,叫做乞士。但他不是討飯的人,士是有學(xué)問、有道德的人。比丘出家乞食為生,為破除煩惱惡法,叫破惡,反之,比丘不能嚴持凈戒,破除惡法,即是光頭俗漢,不是僧人。所以具足這三種義叫比丘。比丘尼,尼,女也,也具足這三種義。
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受三皈五戒的在家弟子。若有眾生應(yīng)該見比丘身得度,即現(xiàn)比丘身;應(yīng)該見比丘尼身得度,即現(xiàn)比丘尼身;應(yīng)該見優(yōu)婆塞身得度,即現(xiàn)優(yōu)婆塞身;應(yīng)該見優(yōu)婆夷身得度,即現(xiàn)優(yōu)婆夷身,各現(xiàn)其身而為說法。
應(yīng)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xiàn)婦女身而為說法。
前面現(xiàn)的是男長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羅門。這是現(xiàn)婦女身,觀世音菩薩現(xiàn)男長者、男居士、男宰官、男婆羅門的婦女身,而為說法。
觀世音菩薩跟娑婆世界眾生有緣,在中國感應(yīng)很多,你看感應(yīng)傳,差不多都是看見老太太,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所現(xiàn)的婦女身。塑的觀世音菩薩像,是年輕女子菩薩像,那是表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觀世音菩薩不是女身,他是菩薩身。婦女身,是示現(xiàn)的。
應(yīng)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xiàn)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依古人的解釋:八歲以上未成年的,總稱童男、童女;蚪K身男根不壞,不犯女色,稱為童男。保持處身,堅貞自守,稱為童女。若有眾生應(yīng)該見童男、童女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應(yīng)以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xiàn)之而為說法。
下面現(xiàn)天龍八部身而為說法,「應(yīng)以天」,梵語「提婆」,翻成中國話叫「天」,即欲界的六天,色界的四禪天,無色界的四空天,因為自然的果報殊妙,所以叫天。天是天身,前面欲界天王、色界天王說了幾個,其實一切天人都是示現(xiàn)的!庚垺梗埻、龍眾。龍有大神力,得一滴水,能變化滂沱大雨,為水屬之王!敢共妗梗懊嬉共媸菒阂共,吃人的,翻成中國話叫「疾捷鬼」,飛得很快!他聽了佛法以后,皈依三寶,是八部護法之一,這個「夜叉」是護法夜叉。「干闥婆」,翻成中國話叫「香陰」,陰者五陰之色身,嗅香而長養(yǎng)五陰。他不要吃東西,就可以活著,聞香氣就飽了,這是帝釋天的樂神!赴⑿蘖_」,翻成中國話叫「非天」,六道之一,有天之福,無天之德。「迦樓羅」,翻成中國話叫「金翅鳥」!妇o那羅」,翻成中國話叫「疑人」,又叫「疑神」,長得像人,頭上有一個角,這是帝釋天的歌神!改ΣT羅伽」,翻成中國話叫「大蟒神」,又叫「大腹行」,用肚子走路,沒有腳,沒有腿。
再總結(jié),「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xiàn)之而為說法!埂溉恕辜慈说辣娚!阜侨恕,即變化人,指八部鬼神,非同人類。八部鬼神變作人形,到佛前聽法,八部之眾雖然參預(yù)法會,因為過去造的惡業(yè),所感得的果報變成那類眾生,苦樂相互夾雜,形相十分丑陋,希望能轉(zhuǎn)為人身。所以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無求不應(yīng),一一現(xiàn)同類之身,而為說法。或者見人身,或者見非人身得度。
「即皆現(xiàn)之」是總說,不是三十二應(yīng)身,不是三十三應(yīng)身,應(yīng)該見什么身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什么身而為說法。
應(yīng)以執(zhí)金剛神得度者,即現(xiàn)執(zhí)金剛神而為說法。
「執(zhí)金剛神」,即金剛力士等手執(zhí)金剛杖,守護帝釋宮門。遇佛出世,即降閻浮,衛(wèi)護世尊,守護道場。帝釋天、四天王天,都有很多執(zhí)金剛神,手里拿著金剛降魔杵,是佛法的護法神,F(xiàn)在寺院供的護法韋陀尊天,就是示現(xiàn)的天大將軍身,也是示現(xiàn)的金剛神身,他手里拿的兵器就是金剛降魔杵。若有眾生應(yīng)以金剛神得度,觀世音菩薩即示現(xiàn)金剛神為他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yīng)當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
下面總答,「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應(yīng)以何種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何種身為你說法,觀世音菩薩成就這種應(yīng)機現(xiàn)身的功德!敢苑N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惯@是佛答復(fù)無盡意菩薩前面問的問題:「云何游此娑婆世界?」觀世音菩薩以種種形,游諸國土,不是單游一個娑婆世界,各世界都要去游化說法,度脫一切眾生。
「是故汝等,應(yīng)當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這是再勸我們應(yīng)當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包括前面說的,常念、恭敬、禮拜、供養(yǎng),都要一心。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經(jīng)文后面說觀世音菩薩現(xiàn)三十三應(yīng)身,為度眾生應(yīng)機現(xiàn)身說法,接前面救苦救難的經(jīng)文,在文法上,叫前后呼應(yīng)。救苦救難,是為了度眾生說法,如果眾生遭了災(zāi)難,掉到大火里燒死,掉在大水里淹死,怎么跟他說法?所以得先救眾生的怖畏急難,再給他說法,這就是方便之力。觀世音菩薩在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給你無畏,得大安樂。
「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觀世音菩薩能做無畏的布施,所以娑婆世界的眾生都尊敬觀世音菩薩,送他一個德號,叫「施無畏者」,「者」是指人之詞,就是指觀世音菩薩,是布施無畏的大菩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fù)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孤犃耸雷鸬拈_示:你們應(yīng)當一心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馬上就實行,這就是給我們作榜樣。我們聽到這里,就要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
「即解頸眾寶珠瓔珞」,無盡意菩薩解下來,頸項掛的眾寶珠鑲成的瓔珞!竷r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價值一百個一千兩,即十萬兩黃金,非常名貴,交給觀世音菩薩!缸魇茄裕喝收!」觀世音菩薩是仁慈的菩薩,所以尊稱他為仁者!甘艽朔ㄊ┱鋵毉嬬蟆,請你接受我的法施∣∣珍寶鑲成的瓔珞。這里要注意,價值百千兩金,再名貴還是財施,為何叫「法施」呢?因為無盡意菩薩不著相,所以財施就變成法施。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要注意這句經(jīng)文,因為世尊是師長,觀世音菩薩示現(xiàn)的是弟子,當時師長在面前,弟子不能接受人家的供養(yǎng)。
「無盡意復(fù)白觀世音菩薩言」,無盡意菩薩再跟觀世音菩薩說:「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鼓悴坏珣(yīng)該憐愍我,還要憐愍天龍八部等一切眾生,把這個供養(yǎng)品收下來。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那時釋迦佛跟觀世音菩薩說:「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你應(yīng)該憐愍無盡意菩薩,及法會的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還有「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鼓銘(yīng)該接受他供養(yǎng)的瓔珞。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孤爭熼L的命令,弟子才能接受別人的供養(yǎng),于是觀世音菩薩就把瓔珞接受下來!阜肿鞫郑阂环址钺屽饶材岱,一分奉多寶佛塔!挂环莨B(yǎng)釋迦牟尼佛,一分供養(yǎng)多寶佛塔。為什么要供養(yǎng)多寶佛塔呢?你看《法華經(jīng)見寶塔品》就知道,過去有一位多寶佛,已經(jīng)涅槃了,他曾發(fā)深重誓愿:有佛出世說《法華經(jīng)》,他的寶塔就會出現(xiàn)作證明。這時候有一個多寶佛塔在,所以一份供養(yǎng)多寶佛塔。觀世音菩薩是給我們作榜樣,有人供養(yǎng)我們,不接受就不滿人家的愿。接受了你不要動貪心,你要上供三寶,下救眾生。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下面再總結(jié)起來,「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也就是答復(fù)他第二個問題,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通力量,游行教化于娑婆世界!缸栽凇拐撸瑹o障無礙,指上文所說觀世音菩薩現(xiàn)種種身、說種種法、救種種苦、應(yīng)種種求的妙用,都是任運顯現(xiàn),不作而作,無為而為,不假作意,自由自在。這是觀世音菩薩悲心救苦,和普門示現(xiàn)的種種無作妙用。
長行文講完,下面接著講偈頌。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爾時」,就是說完長行文的時候,無盡意菩薩換偈頌的文體,再請問一次。前面用長行文請問過了,為何用偈頌再請問呢?有幾種意義:
一、換偈頌文體,便于受持。偈頌跟中國的詩一樣,都是五個字,或是七個字一句,但是不用押韻。長行文文句很長,不容易受持。偈頌五個字一句,容易背熟,便于受持,所以用偈頌文體再問答一次。
二、用偈頌補長行文的不足,長行文已經(jīng)說了很多,但是還有未說的,佛菩薩慈悲無盡,想到還要補充。再用長行文,恐怕眾生不耐煩,于是換個文體,感覺新鮮,眾生都愛聽。這是文法上的權(quán)巧方便,攝受眾生。
三、是為新來聽講的人。前面說長行文時,有人沒有趕上,后來他聽說世尊在說法就趕來,可是已經(jīng)說完了。佛菩薩不舍棄眾生,還是要講給他聽,如照長行文再重復(fù)一遍,聽過長行文的會不耐煩,所以佛菩薩權(quán)巧方便,用偈頌來問答。比如我們這里七天法會,已講了五天,長行文講完了。今天等于從頭再說一遍,聽過長行文的,換了偈頌,也愿意再聽一遍。
有這三種意義,所以說了長行文,再說偈頌。偈頌有二種,一種叫孤起頌,像《法句經(jīng)》,沒有長行文,只有偈頌。一種叫重頌,像《普門品》,前面長行文說了一遍,再做偈頌重復(fù)一遍。
《普門品》的偈頌,還要跟諸位說明一下,我們念的《普門品》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可是《大藏經(jīng)》里,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法華經(jīng)普門品》沒有偈頌,阇那笈多法師翻譯的《法華經(jīng)普門品》,有偈頌而且翻譯得很好,我們中國人跟鳩摩羅什法師特別有緣,喜歡念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普門品》,就把阇那笈多法師翻譯的偈頌,加到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普門品》后面。
開經(jīng)的時候,跟各位介紹過鳩摩羅什法師,他是七佛以來的譯經(jīng)師,他跟我們結(jié)的法緣深厚,我們對于鳩摩羅什法師很容易生信仰心,所以他翻譯的《普門品》沒有偈頌,就把別的法師翻譯的偈頌加進來。
還有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金剛經(jīng),少了:「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聞?wù)f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這六十二個字,于是把別的法師翻譯的這一段經(jīng)文,補充到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金剛經(jīng)》里面,還是用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此外,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jīng)》,只有六方佛,玄奘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jīng)》是十方佛,翻譯得很完整,可是大家還是念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我們要跟鳩摩羅什法師學(xué),未成佛道,先結(jié)人緣。你沒成佛以前,多跟眾生結(jié)緣,等你成佛的時候,眾生都愿意受你度。你不要跟眾生結(jié)冤仇,結(jié)了冤仇,他發(fā)了惡愿:你成佛,我也不讓你度。那糟了!等你成佛,真的度不了他。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偈頌跟長行文問的問題一樣,但是文體變成偈頌,第一句是當機者無盡意菩薩贊嘆佛的相!甘雷稹,世出世間之所尊,就是佛!该钕嗑摺,世尊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世尊的相好,叫做「妙相」。妙者不可思議,跟凡夫的相好不同,凡夫無論是男人、女人,長得相好,會增加人的貪愛心,那個相不妙。世尊的相好則不然,你見了世尊的相好,只會起恭敬,不會起貪愛心,還能令你消災(zāi)免難,斷除煩惱,得成佛道,所以世尊的一切相好都具足,叫「妙相具」,這是贊嘆之詞。
「我今重問彼」,「我」是無盡意菩薩自稱,「彼」指觀世音菩薩。我前面用長行文問過一次,現(xiàn)在用偈頌再問一次,叫「重(ㄔㄨˊㄥ)問」。「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佛子」,指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的大乘弟子,所以稱為佛子。以何種因緣,取名叫觀世音呢?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yīng)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fā)大清凈愿。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具足妙相尊」,把前面「世尊妙相具」,文字換了一下,具足妙相的世尊,就是佛!纲蚀馃o盡意」,無盡意菩薩以長行文問,佛以長行文答;他以偈頌問,佛就以偈頌答,這叫應(yīng)機說法。
世間人作文章、詩,作得很好,叫有學(xué)問的人。有學(xué)問的人不學(xué)佛法,增加世間的智慧、世間的辯才、世間的聰明,世智辯聰是學(xué)佛法的八難之一。你叫他來聽經(jīng),他不來聽,他覺得講經(jīng)的法師,沒有他的學(xué)問高,反而生了障礙,成了一種難緣。
你要是會作文章、會作詩,又發(fā)心弘法,作文章、作詩,成了弘法的工具。世間最難度的,是會作文章、作詩的人,你的文章作得比他好,他就佩服,你作的詩比他好,就把他度了,所以以長行文來問,佛就以長行文回答;以偈頌來問,佛就以偈頌回答。譬如現(xiàn)在有人寫文章來問佛法,我就寫一篇文章答復(fù)他;他又寫一首詩來問我,我就寫一首詩回答他,就把他度了。
「汝聽觀音行」,「汝」是指無盡意當機者!感小故切扌械姆ㄩT。你問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你想聽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法門,我講給你聽。「善應(yīng)諸方所」,「善」是權(quán)巧方便,「應(yīng)」是應(yīng)眾生之機,「諸方所」,是各個地方、各個世界。觀世音菩薩權(quán)巧方便,能感應(yīng)群機,無剎不現(xiàn),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苦海常作度人舟。
「弘誓深如!梗负胧摹,是大的誓愿。不講他過去成正法明如來的本位,單講他現(xiàn)在示現(xiàn)菩薩的跡位。觀世音菩薩要修行,先發(fā)弘誓大愿。他在古觀世音如來面前發(fā)愿:要是有眾生稱我的名號,不能脫離苦難者,我誓不成佛!笟v劫不思議」,不是今天才發(fā)的弘誓大愿,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不思議無量大劫的長時間。
「侍多千億佛」,已經(jīng)侍奉千億尊佛,每一尊佛出世,他都去當侍者,「發(fā)大清凈愿」,在每一尊佛前面,他還是重發(fā)他的大愿,堅固自己的愿心,并且發(fā)的愿不著相。
「我為汝略說」,要廣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無窮無盡,我為你簡略地說,這是釋迦世尊跟無盡意菩薩說,也就是跟我們說!嘎劽耙娚怼,聞到觀世音菩薩的名,或者見到觀世音菩薩的身。觀世音菩薩的報身、化身,我們都沒有善根看到,你見到觀世音菩薩的像,也就是見到觀世音菩薩的身!感哪睢拱ǹ诜Q。你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要口稱還要心念!覆豢者^」,有求必應(yīng),不會使你空過。怎樣不空過呢?「能滅諸有苦」,眾生不一,叫做「諸」;眾生有生有死,叫做「有」,「諸有」就是眾生,能滅眾生一切的苦惱。
前面是總說,能滅諸有苦。下面是別說,長行文上能夠救七種災(zāi)難,偈頌上救的災(zāi)難很多,不只七種。跟長行文一樣,先說救火難。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假使興害意」,假使有一個有冤仇的人,他興起害你的心!竿坡浯蠡鹂印,前面有一個大火坑,他要害你,要是你知道,你有防備,可能推不倒你。他不讓你知道,從你背后突然一推,一下子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改畋擞^音力」,這時你念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就具足觀世音菩薩的威德神通之力。「火坑變成池」,大火坑忽然變成清涼水池,你就不會招火難了。
被冤仇的人推到大火坑里,生命危險在剎那之際,人力所不能挽救,只有求菩薩,怎么會想起來,念觀世音菩薩呢?你得平常受持,念習(xí)慣了,到生命交關(guān)的時候,才能自然而然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我前面舉過例子,好像小孩絆到門檻,栽了跟斗,他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叫媽媽,為什么會叫媽媽呢?因為他叫習(xí)慣了,依靠媽媽習(xí)慣了。我們念觀世音菩薩,就要像小孩依靠媽媽一樣,只有觀世音菩薩能夠救我,沒有第二個人,那么常常念、常常念,你遭到災(zāi)難的時候,才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念一聲觀世音菩薩就得救。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前面長行文只說「為大水所漂」,偈頌大水叫「巨海」,還有惡龍,吃人的龍;還有惡魚,吃人的魚;還有惡鬼,吃人的鬼。光大水就淹死了,再加惡龍、惡魚、惡鬼,要吃你,更沒有逃命的余地!改畋擞^音力,波浪不能沒。」念觀世音菩薩,馬上把你沖到淺的地方,沒有惡龍、惡魚、惡鬼,脫離了災(zāi)難。
或在須彌峯,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這偈頌是前面長行文沒有,補充上去的。梵語「須彌」,翻成中國話叫妙高,「須彌峯」叫做妙高山,高得不可思議。「為人所推墮」,你在山頂,冤仇的人出其不意把你推下山去!改畋擞^音力」,你從山上跌下去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如日虛空住」,像太陽懸在虛空,不會跌死。如果不是觀世音菩薩圣力冥冥中加被,必死無疑。
有人看到這段文,他說須彌峯就是須彌山,須彌山頂上是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那天人都有神通,他被人推下去不會跌死,這都是不起正知正見。這里講的不是忉利天住的那個須彌山。是說在很高的山上,被人推墮下去,推的人、被推的人都是凡夫,不是天上有神通的人。
「如日虛空住」,有人說太陽可以住在虛空,我們不是太陽,一個人住在虛空,還是要死。∵有一種說法,雖然不會跌落到地下,但是太陽慢慢下山,你也會慢慢落下來,這都是起些不正的知見,跟經(jīng)文故意臺杠。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逐」是追趕的意思,或者壞人跟你有冤仇,他要害死你,他在后頭追趕。你從高山上突然墜落下來,下面是金剛山,山上的石頭堅硬得像金剛一樣,你墜下去一定粉身碎骨,不能活命。可是你念觀世音菩薩,掉到堅硬的石頭上,不但身體沒有跌碎,連一根毫毛也沒損傷,這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救護,難以思議!
或值怨賊繞,各執(zhí)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值怨賊繞」,「值」是遇到。「怨賊」,是遇到跟你有冤仇的賊!咐@」是圍繞,或者遇到很多跟你有冤的賊,把你圍繞起來!父鲌(zhí)刀加害」,每人手上拿著刀,要加害你,這個時候逃不走!改畋擞^音力,咸即起慈心。」你只要一心念觀世音菩薩,他們不但不殺害你,還都起慈悲心,會保護你。
「或遭王難苦」,或者遭遇國王之難要殺你!概R刑」就是臨到行刑的時候!赣麎劢K」,你的壽命快要完了!改畋擞^音力,刀尋段段壞。」你只要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刀砍到你的頸項上,頭沒有砍下來,他的刀卻一段一段地壞了。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這是牢獄之災(zāi),被囚禁起來,關(guān)到監(jiān)牢里!讣稀梗i項上加了項板。「鎖」,身上加了鐵鎖!笘儭梗稚霞恿耸咒D!感怠,腳上加了腳鐐。「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埂羔屓弧,自己解開的意思。你只要一心念觀世音菩薩,這些刑具自然就脫落。
「咒詛諸毒藥」,有人要害你,念害人的咒子,用各種毒藥來毒你!杆ι碚摺,想把你害死、毒死!改畋擞^音力,還著于本人!鼓阒灰恍哪钣^世音菩薩,念黑咒的人,沒有害到你,反而害到自己。他弄毒藥要毒死你,結(jié)果沒有毒死你,他誤會了,自己吃下去,卻把自己毒死。
宋朝的大文學(xué)家蘇東坡,他念《普門品》,念到這一句,他認為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普度一切眾生,不能叫對方死,害人的人沒有事,被害的人也沒有事,大家都太平才好。所以他改為:「念彼觀音力,兩家俱無事!惯@叫自作聰明,不曉得因果報應(yīng)的道理,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他念黑咒害人,用毒藥害人是惡因,結(jié)果得了惡果。要是兩家都沒事,被害的人沒事是對的,害人的人也沒事,這不是獎勵惡人嗎?這是蘇東坡不明白折攝二門,佛法應(yīng)慈悲則慈悲,應(yīng)折伏則折伏,若一味慈悲,而不折伏,則不論是非,惡者不能悔改其過惡,所以改得大錯特錯。
還有人認為前面「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顾钦嬲┩鳎^世音菩薩應(yīng)該救他。有罪應(yīng)該殺他,怎么也刀尋段段壞,救他的命呢?既然觀世音菩薩有罪無罪都可以救,那么這個人念黑咒害人有罪,也叫他得解脫,才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不能還著于本人?前面說過,千般罪業(yè)抵不過悔字。遭了王難之苦,他能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起了后悔之心,觀世音菩薩救他是對的,一念后悔,就是善因,善因得善果,沒有錯。念黑咒、用毒藥的惡人,要是「念彼觀音力」,就不會「還著于本人」,因為他知道害人不對。所以并不是觀世音菩薩不慈悲,經(jīng)文是流通于世間,給善人看,也給惡人看,他聽說有「還著于本人」的警策偈子,他本來想念黑咒、用毒藥害人,想到害不了對方,害到自己,就不敢念黑咒、用毒藥害人,不是救了他本人嗎?這正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或者遇見羅剎鬼,吃人的鬼;遇見毒龍,吃人的龍,還有一切惡鬼等等!改畋擞^音力,時悉不敢害。」因為鬼喜歡黑暗,畏懼光明,你能夠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身上即現(xiàn)大光明,當時一切惡鬼都不敢加害你。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惡獸」,吃人的野獸,像老虎、狼,這一類動物,圍繞著你!咐雷Α梗难例X、足爪都很銳利!缚刹馈,令人怖畏!改畋擞^音力,疾走無邊方!埂讣沧摺,走得很快逃走!笩o邊方」,不曉得逃到哪里去了。這里是說山林曠野,狼虎獅豹張牙舞爪,非常兇猛,如果你遇到的時候,能夠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些圍繞的惡獸,很快就逃得無影無蹤。
我聽到一個軍人,講他在軍隊里當傳令兵,負責(zé)傳達消息,那時正跟日本人打仗,軍隊退到山區(qū)里面,消息由這個部隊,傳到那個部隊,得跑很遠的山路。有一次傳令兵走到山林里,遇見一群野狗亂吠,他就撿石頭打它們,這一打不得了,野狗都撲到他身上,扯住他的衣服,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來念觀世音菩薩,就大聲喊:南無觀世音菩薩!喊了一陣子,狗都跑了,他以為有其他阿兵哥來幫忙,他坐下來定定神,坐了半天,卻沒有一個人來,他才想到是觀世音菩薩的加被。
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云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yīng)時得消散。
「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然」,蚖、蛇、蝮、蝎四種蟲蛇,它們口吐的氣都是有毒的,就像火燃著一樣。這四種劇毒的蟲蛇,咬到人時,會使人立刻死亡。「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尋」字作順講。當你遇到這四種有毒的蟲蛇,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順著你念的名號,它們都各自回去了。
「云雷鼓掣電」,「云」,天上起了大云!咐坠摹梗膭恿舜罄。「掣電」,掣電光!附当ⅰ,天空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結(jié)成冰雪,馬上成塊狀降下冰雹!镐笥辍梗镐故锹湎,由天空降落下來滂沱大雨。遭到冰雹之災(zāi),或大雨之災(zāi)!改畋擞^音力,應(yīng)時得消散!箲(yīng)你念觀世音菩薩那個時間,即刻云散,雷不打,電也不掣,雹也不降,雨也不澍了。
這里是說,人在雷電交加,雹雨互注之下行走,倘若有性命危險,趕快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立刻云消雨散,雷停雹止。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總結(jié)無量諸苦,「眾生被困厄」,「厄」是災(zāi)厄,眾生遭災(zāi)遭難,被無量諸苦所困!笩o量苦逼身」,前面不過說幾種,實際上眾生遭受無量的災(zāi)難、困苦。眾生內(nèi)心被貪瞋癡煩惱所逼迫,外面有水、火、刀、兵、饑饉、三災(zāi)八難等,無量的苦逼迫身心!赣^音妙智力」,觀世音菩薩具有不可思議的智慧神通之力!改芫仁篱g苦」,無難不救、無苦不援,一切眾生的生死苦惱,及種種苦難,都能救濟令得解脫。因為觀世音菩薩能救世間眾生無量諸苦,以此因緣,名為觀世音。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xiàn)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這是總說觀世音菩薩的智慧神通之力,無剎不現(xiàn)身!妇咦闵裢Α梗裢ㄓ辛N: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所以六種神通,無不具足!笍V修智方便」,廣多的修行方便智慧!甘街T國土」,不只是在我們娑婆世界,而是在十方世界!笩o剎不現(xiàn)身」,「剎」就是國土、世界。沒有一個地方,不示現(xiàn)各種應(yīng)化身,廣度眾生。
佛菩薩的神通之力,我們眾生不可猜度,「神」者神妙莫測,「通」者通達無礙。我們眾生的眼睛有障礙,只能看近不能看遠,不要說隔著墻壁,只要隔著一張紙就看不見,但是佛菩薩有天眼通,近處看見,遠處也看見;隔一張紙看見,隔一道墻壁也看見,這就是神妙莫測,通達無礙的力量,叫做神通之力。
尤其觀世音菩薩耳根神通,在《楞嚴經(jīng)》二十五圓通中,他是第一圓通。因為他的耳根圓通,所以十方世界眾生受了苦,念一聲觀世音菩薩,他都能聽見。觀世音菩薩的神通之力,從哪里來的呢?是「廣修智方便」來的。這個神通神妙莫測,是我們凡夫莫測,在佛菩薩的境界之中,沒有神妙莫測,那是智慧的方便。他廣修智慧的方便,才具足神通之力。
前面的偈頌應(yīng)該說:「觀音『神通』力,能救世間苦!篂槭裁凑f「觀音『妙智』力」呢?因為神通是智慧的妙用,眾生莫測,叫做神通,實際是智慧的功能。所以前面的偈頌不說神通力,是觀世音菩薩的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這個道理明白以后,我們修行要求智慧、求福報,福報大起來,智慧大起來,等你成了佛叫兩足尊,福報具足、智慧具足,成了佛就能度眾生。
現(xiàn)在學(xué)佛法的人,不學(xué)教理,只想求神通,學(xué)佛法學(xué)成外道,拜師父,希望他傳我什么密咒,念念就能得神通,這就是心外求道,你學(xué)的是佛法,不在心內(nèi)求,到心外去求。你求不到神通損失還小,你一直求,非要求到神通不可,那你糟了!非著魔不可。
說個公案證明一下: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各有第一,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舍利弗尊者是智慧第一,兩人在未出家前就是道友,一起跟佛出家,感情很好。釋迦佛要教化目犍連尊者,叫他不要執(zhí)著神通。有一天釋迦佛正在說法,諸大弟子都來了,只有舍利弗尊者沒有來。釋迦世尊就說:「目犍連去看看,叫舍利弗快點來,我要說法了!篂槭裁磁赡筷B去?因為目犍連神通第一,他有神足通,飛得很快,說去就去,說回來就回來,不耽誤時間。
目犍連到那里一看,舍利弗正在補他的破袈裟,目犍連說:「世尊要說法,等你去!股崂セ卮穑骸肝业聂卖钠屏艘a一補,這樣去不恭敬!鼓筷B說:「不行,你得快去!」舍利弗回答:「我要是不去,你怎么辦呢?」目犍連說:「你不去,我把你捏著去!」舍利弗把束腰的帶子撂到地下,說:「你要是能把我這個帶子捏去,我就相信你,不要說捏我這個人了!」目犍連就一手捏帶子,一手捏著舍利弗的臂膀說:「帶子和人,我都捏著去!」等到一捏,簡直穩(wěn)如泰山,人抓不起來,帶子也提不動。目犍連大生慚愧,可是要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他說:「你不去,我回去報告世尊!顾辉倌笕,顯神足通飛回來。
目犍連飛回來報告世尊:「舍利弗叫他來,他不來!」世尊說:「舍利弗已經(jīng)來了,比你先到啊!」一看,舍利弗在世尊旁邊站著呢!目犍連尊者發(fā)了楞:「這怎么回事,我是神通第一,沒有人比我飛得快!他怎么飛在我前面呢?」世尊就給他開示:「你們十大弟子各有第一,是你們那一門功夫中第一,比方你是神通第一,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而智慧第一,才是最根本真實的第一,比起來,你還是第二!鼓筷B問:「平常說我神通第一,就是諸大弟子神通趕不上我!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他怎么神通超過我呢?」世尊說:「我剛才講的你沒聽懂,智慧第一,是一切第一中的根本第一,神通是智慧的妙用,因為讓你作神通第一,所以舍利弗平常不顯神通,有神通讓你去顯。實際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各種神通他都有!箯拇艘院,目犍連尊者不再執(zhí)著他是神通第一,虛心求智慧。這是世尊故意教化目犍連尊者,使他進步。
講了這個公案,再合到經(jīng)文上,前面總結(jié)「觀音妙智力」,不結(jié)神通力,你學(xué)佛要求福求慧,不要求神通,等到你得了智慧,自然起妙用,就叫神通。
前面講救種種災(zāi)難,都是救人道,下面先說救三惡道的苦。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他要普救一切眾生,三惡道的眾生最苦,他怎能不救呢?「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趣」就是道。惡道不一,叫做「諸惡趣」,總說有三種,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有八寒八熱的大獄,眾生作五逆十惡,即墮入此道受苦。觀世音菩薩,見地獄眾生受苦,常去教化度脫。餓鬼道百千萬年,不聞漿水名,何況飲食?觀世音菩薩,變鬼王面然大士,因此引起佛說焰口來普救一切餓鬼。畜生道的飛禽走獸,鱗毛羽角,都是因為前生孽障而來。凡人欺騙詐偽,即入此道,或還債而來,或償命而來,受苦不堪。觀世音菩薩,F(xiàn)畜生,教化他們。
「生老病死苦」,火災(zāi)、水災(zāi)之苦,是恐怖急難。沒有遭火災(zāi)、水災(zāi),有沒有苦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這四種大苦,我們不學(xué)佛法不知道,天天在那受苦。受什么苦呢?生苦,父母生我們的時候,懷胎就受苦,在母親肚子里住十個月,好像墮黑暗地獄、糞尿地獄。病苦,出生以后,還沒有老,就會生病。老苦,像道源今年八十一歲了,不是八十一歲才老,出生以后就在老,小孩子盼望長大,長大一年,就老一年;長大二年,就老二年。實際你長大一天,就老了一天;長大二天,就老了二天,這是老苦。但是眾生不知道,到你真正知道的時候,可真是苦!老苦怎么苦呢?六根暗鈍。眼根暗鈍,年輕人看見的,老人看不見;耳根暗鈍,年輕人聽見的,老人聽不見;身根暗鈍,年輕人走路很輕快,老人走不動,還得要人扶著;意根暗鈍,老人記憶力退化,剛才想起來,轉(zhuǎn)個身就忘記了。最后還有一個死苦,不學(xué)佛法的人,死字不愿意聞,認為誰聽見誰倒霉,可是誰也逃不了!現(xiàn)在講堂里,除了我老一點,你們都還年輕,談不上死。但是過了一百年以后,現(xiàn)在講堂里的人,都到哪里去呢?都死了,為什么怕聽死字呢?因為死的時候太苦了。生了會老、會病、會死,死了會生,受苦無窮,叫做生死大苦。
「以漸悉令滅」,三惡道的苦,生老病死苦,在人類中,無論貧富貴賤,誰都不能免,觀世音菩薩憐憫眾生苦,只要你能一心稱名,就菩薩蒙悲心加被,能令痛苦漸漸消滅。
觀世音菩薩有不可思議智慧神通之力,能度三惡道的苦,叫眾生了生死,沒有第二個法門,只有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钙臻T」,就是普遍救度的法門,「無苦不救,無生不救」,沒有什么苦不救,沒有哪一個眾生不救。救三惡道的苦,等你墮落三惡道,根本不知道念觀世音菩薩,救你可真是不容易!你現(xiàn)在就念觀世音菩薩,常常念,根本不會墮落三惡道,為什么呢?因為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消除三毒,你會墮落三惡道,是你起了貪、瞋、癡三毒,造了惡業(yè),才墮落三惡道,你把三個根本煩惱斷掉,不造惡業(yè),沒有惡因,哪里得惡果呢?所以念觀世音菩薩,能消除根本煩惱、枝末煩惱,煩惱是因,生死是果,煩惱都除掉,哪有生死呢?沒有第二個法門,你要相信,絲亳不要動搖,念念不要生疑,觀世音菩薩什么苦都救,三惡道不會墮落,生死會了脫。
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愿常瞻仰。
勸我們發(fā)愿,瞻仰觀世音菩薩,「真觀」就是真空觀,是心里觀想。觀想是心里用功,第一個功夫,修真空觀,空一切境界相,人人物物種種境界,當體都是空的。我們是依著經(jīng)上這么解,經(jīng)上說的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空不掉。你得修真空觀,常常觀想:一切法皆從因緣生,沒有本體自性,當體皆空,常常修真空觀,把一切境界相空掉。再修「清凈觀」,進一步,連真空觀也不要著相,把一切法都空掉。
「廣大智慧觀」,這就是妙有觀,大乘佛菩薩修的是廣大智慧觀。二乘人修的真空觀,證到真空的境界,他就了生死、出三界,不發(fā)心度眾生,他發(fā)不起來妙有觀,所以他是小乘智慧。大乘以真空觀為入門的觀想,證到真空以后要起妙有,叫「真空不空,即是妙有」,這就屬于佛菩薩廣大的智慧,沒有妙有觀,不能度眾生。
「悲觀及慈觀」,悲能拔苦,慈能與樂,平常講大慈大悲,慈在前面,悲在后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悲在前,慈在后,為什么顛倒過來呢?因為觀世音菩薩偏重于大悲,叫大悲觀世音。他急于救眾生的苦難,眾生在受苦,你給他什么樂,他都不能享受。世間的樂,不能享受;佛法的樂,也不能享受。因為他在受苦受難,先要行悲觀,拔除他的痛苦,再與樂,所以先說悲,后說慈。
「常愿常瞻仰」,把這一個偈頌總結(jié)起來,觀世音菩薩是個大菩薩,他五種觀都成就了,勸導(dǎo)我們眾生應(yīng)該發(fā)愿,常瞻仰這位大菩薩!刚啊故钦耙暎蚯翱。「仰」是心里敬仰。你見了觀世音菩薩的相,要懷著敬意仰望,就能滅除你的苦惱。這位具足五種觀想的大菩薩,真是功德巍巍,不可思議,你心里要敬仰觀世音菩薩。
這偈頌為何說起觀世音菩薩修五種觀想?是叫我們學(xué)觀世音菩薩修行。你學(xué)觀世音菩薩,先修真空觀,次修清凈觀,再修廣大智慧觀、悲觀、慈觀,救度一切眾生。教我們學(xué)觀世音菩薩的大乘法門,你常常發(fā)愿學(xué)觀世音菩薩,常常瞻視,心里敬仰,效法觀世音菩薩,要跟觀世音菩薩學(xué)修行。
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zāi)風(fēng)火,普明照世間。
「無垢清凈光」,觀世音菩薩光明普照,放出來的是清凈光,沒有無明煩惱染垢。真心本來光明,被無明煩惱障蔽住,觀世音菩薩已經(jīng)把無明煩惱破盡,無垢了,真心清凈,光明完全顯發(fā)出來!富廴掌浦T暗」,放無垢清凈光,好像太陽光,但不是世間的太陽光,是智慧的光明,能破除眾生黑暗的無明煩惱。
「能伏災(zāi)風(fēng)火」,「伏」是降伏、伏除,降伏了就能除掉!笧(zāi)風(fēng)火」是風(fēng)災(zāi)、火災(zāi)。觀世音菩薩能夠降伏風(fēng)災(zāi)、火災(zāi),包括前面所說的一切災(zāi)難,都能降伏。他怎么降伏?眾生一切災(zāi)難都是從無明煩惱生出來的,等到慧日一照,無明煩惱照空了,哪有什么風(fēng)災(zāi)、火災(zāi)降伏不了呢?「普明照世間」,觀世音菩薩的智慧光明普照于世間,救度一切眾生苦。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悲體戒雷震」,大悲觀世音,觀世音菩薩以悲為他的本體,悲心常常現(xiàn)前。他要救度眾生,令眾生了脫生死,先要教化眾生嚴持戒律,戒律好像打雷,能震動世界。為什么教化眾生先持戒呢?因為你遭了風(fēng)災(zāi)、火災(zāi),念個觀世音菩薩就消除了,以后還有生老病死的災(zāi)難,你非斷除煩惱,不能了生死。煩惱是從貪、瞋、癡來的,貪、瞋、癡一起,造了惡業(yè),就流轉(zhuǎn)生死,受苦無窮。怎樣能斷除煩惱呢?持戒,所以佛有四眾弟子,出家二眾:比丘、比丘尼。在家二眾: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修定、修慧,不分出家、在家;持戒,才分出家、在家。戒律為第一,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戒律;在家弟子,有在家弟子的戒律,要先持戒,才能夠斷煩惱。你想斷煩惱,天天為非作惡,增加煩惱,怎么能斷煩惱呢?戒律的功能,是防非止惡,不要為非作惡,不造新的煩惱,慢慢舊的煩惱減輕了、斷盡了,不是了生脫死嗎?
無論出家戒、在家戒,第一條戒都是戒殺,為什么要戒殺呢?因為天下最殘忍的是殺生,眾生最尊貴的莫過于生命,生命只有一條,你偷盜他的錢財,還能找回來;你把他的生命斷掉,永遠找不回來,所以最慘痛的,莫過于殺害眾生的生命。你要學(xué)佛救度眾生,還忍心去殺害眾生嗎?
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夫夜半聲。」「刀兵劫」,就是打仗,兩方軍隊打起來,老百姓喪身失命,驚魂失魄,沒有地方逃命,這個時候恐怖現(xiàn)前!會念觀世音菩薩的,還可以念一聲得救。眾生平常沒有聞到觀世音菩薩,或者聞到觀世音菩薩,卻沒有常念,到這時候想不起來,只有恐怖、害怕!這些刀兵劫從哪里來的呢?你聽那屠夫半夜殺豬的聲音。殺豬都是半夜殺,因為天亮了要拿去賣,豬叫得慘不忍聞,但是屠夫無動于衷,照殺不誤,造這些殺業(yè),不遭刀兵劫嗎?
還有兩句:「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眾生不吃肉。」要想免除世間的刀兵劫,世界太平,永遠不打仗,除非眾生不吃肉,全世界的眾生都吃常素,就不會打仗。因為眾生要吃肉,屠夫才殺生,你要吃豬肉,他為你殺豬;你要吃牛肉,他為你殺牛,大家都吃素,屠夫就不殺了。沒有造殺生的因,怎么會遭刀兵劫的果呢?但是眾生可憐愚癡,「畏果不畏因」,平常吃肉覺得很香,豬叫得慘不忍聞,愛吃肉的人無動于衷,照吃不誤。等到遭了刀兵劫,生命危險,他畏懼害怕,逃命來不及了。菩薩「畏因不畏果」,他研究出來,遭苦果,是造了苦的因,就是愛吃肉殺生,才遭刀兵劫。所以不造惡因,不得惡果,你不要吃肉,不要殺生,自然不會遭刀兵劫,可遠離一切苦難,所以要持戒。
「慈意妙大云」,觀世音菩薩有大悲,也有大慈!复纫狻梗褪谴蟠戎!该畲笤啤,好像天空不可思議的云彩。云是普覆之意,普遍罩著大地。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心,普照大地一切眾生!镐事斗ㄓ辍,觀世音菩薩說法給眾生聽,傳戒給眾生受持,救眾生的苦難,好像落下來甘露法雨一樣!笢绯裏⿶姥妗梗瑹⿶勒鎱柡,好像火焰一樣燒眾生,落下來甘露法雨,能把你的煩惱焰滅除,這是根本救苦。
爭訟經(jīng)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爭訟」,打官司。「經(jīng)官處」,到法院里打官司。這是打官司的災(zāi)難!覆牢奋婈囍小梗@就是刀兵劫,兩方打仗把你夾到里面,生大怖畏。「念彼觀音力」,你遭到打官司、打仗的災(zāi)難,只要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副娫瓜ね松ⅰ,所有的怨仇都退散。為什么對方跟你打官司呢?因為你跟他有冤仇,你念觀世音菩薩,他也起了慈心。夾到軍隊里,你不打仗,別人把你打死,因為那個人跟你前生前世結(jié)冤仇,你念觀世音菩薩,脫離刀兵劫,所有的怨仇都退失消散。
這四句偈頌,本來應(yīng)該擺在「云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yīng)時得消散!沟暮竺,為何擺在這里呢?因為姚秦時,沒有發(fā)明印刷術(shù),經(jīng)文都是抄寫的,抄寫的人抄錯了,后來的人輾轉(zhuǎn)傳抄,就依著這個本子抄下來,后來研究的人知道錯了,也不敢改。為什么不敢改?因為當時你以為錯改正,后來再研究發(fā)覺你改錯了,那么罪過無邊,所以佛經(jīng)的錯字不能改。如果有錯字,把它批注到經(jīng)文的上方空白處,說明此字疑是某字就好,不能改掉。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還是贊嘆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勸導(dǎo)我們要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该钜簟故遣豢伤甲h的音聲!赣^世音」,他觀照世間眾生念他名號的音聲,就能救苦救難!该钜粲^世音」,是比喻觀世音菩薩應(yīng)機說法,尋聲救苦!歌笠簟故乔鍍舻囊袈!负3币簟故菓(yīng)時之音,救苦難不失時,下契眾生聞法之機。海潮,中午叫做午潮,半夜叫做子潮,應(yīng)時要發(fā)出海潮,坐海船的人、住海邊的人都知道。半個月還要來一次大潮,叫做朔望潮,也是應(yīng)時的!歌笠艉3币簟,你念觀世音菩薩圣號,應(yīng)時解除你的災(zāi)難、痛苦,好像海潮音一樣。「勝彼世間音」,世間的音聲,是苦空無常的音聲。你念觀世音菩薩的聲音,超過世間一切音聲!甘枪薯毘D睢,以是之故,你要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
前面我隨時提醒諸位注意:你遭急難的時候,念一聲觀世音菩薩就得救,但是需要常念。不常念,你遭災(zāi)難的時候,想不起來念。這里世尊再勸導(dǎo)我們要常念,還包括要常常恭敬禮拜供養(yǎng)。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圣,于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這是勸我們堅固信心,「念念勿生疑」,念觀世音菩薩,你念念不能動疑心,要有純粹的信心,才能感應(yīng)道交。為什么不能生疑呢?「觀世音凈圣」,因為觀世音菩薩是清凈的圣人,是果后行因,成佛再來示現(xiàn)菩薩,專為救苦救難!赣诳鄲浪蓝颉梗诳鄲垃F(xiàn)前,喪身失命的死厄現(xiàn)前,「能為作依怙」,觀世音菩薩能給你作依靠,保護你、拯救你。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yīng)頂禮!
再總贊嘆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叫我們頂禮觀世音菩薩!妇咭磺泄Φ隆,觀世音菩薩具足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他有大慈悲之眼,看我們眾生,好像父母愛兒女那樣。「福聚海無量」,前面說觀世音菩薩,「侍多千億佛」,所以他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福報,像大海無量無邊!甘枪蕬(yīng)頂禮!」以是之故,應(yīng)該頂禮,所以前面勸我們常常念,還要常常禮拜供養(yǎng)。
《普門品》第一段長行文,第二段偈頌都說完了,再總結(jié)起來。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yè),普門示現(xiàn)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fā)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這時候持地菩薩從他本座站起來,「前白佛言:世尊!」走到佛的面前,跟佛仰白說話。持地菩薩怎么取這個名呢?因為他過去行苦行,道路不平,他發(fā)心去鏟平,平了很多年,有一天遇見佛,佛說:「你在做什么?」他說:「我在平地!狗鹫f:「你平地,你要平你的心地,心地平,大地就平。」他因為平地很久,功行很深,佛一說他就開悟了。先是修持心外的大地,再進一步,修持自己的心地,因此叫做持地菩薩。
「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假若有眾生,聽到觀世音菩薩這一品經(jīng)文,「自在之業(yè)」,他的三業(yè)清凈,無往不通,不被煩惱所累!钙臻T示現(xiàn)神通力者」,普遍的法門示現(xiàn),無剎不現(xiàn)身,這是他的神通力。即指以上救七難、滿二求、解三毒、三十三應(yīng)、游法界,無畏濟群生!府斨侨斯Φ虏簧佟梗瑧(yīng)當知道觀世音菩薩功德浩大,非算數(shù)所能知。眾生一聞《普門品》,功德甚多。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fā)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惯@證明功德不少,佛說《普門品》時,在這個法會之中有八萬四千眾生,都發(fā)大菩提心!赴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心」,翻成中國話叫做「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就是成佛的心。「無上正等」再加「無等等」,就是「無等之等」,沒有哪一等心,超過成佛的大菩提心。
諸位聽到《普門品》,都應(yīng)該發(f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就是發(fā)大菩提心。
全部《普門品》講演完畢。
- 地藏經(jīng)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注音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心經(jīng)》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jīng)》全文-金剛經(jīng)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圓覺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jīng)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解釋-地藏經(jīng)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jīng)注音版
- 維摩詰經(jīng)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的作用和好處,心經(jīng)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心經(jīng)》全文、心經(jīng)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jīng)白話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xué)習(xí)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迦旃延尊者度貧女,布施的功德可以越渡貧窮的苦海
- [佛學(xué)常識]六和敬是指什么?是哪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