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開示
◎綜合開示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三五個人(男眾可分開),人多才有壞的可參,那些壞的人,才是我們的指路者,這樣才會進(jìn)步,祖師大都出自廚房、種菜……等,在最沒人注意的地方、最沒中用的地方修行。
★現(xiàn)在承天寺,來的人什么樣子都有,但鬧中取靜,才是真修行,有的人還跑去大馬路旁修行,甚至車子開過去,他也沒有感覺。
★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的是內(nèi)心里面生歡喜,不要因外面環(huán)境好而歡喜,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沒有怎么祥。
★修苦行是要鍛煉自己是否能舍身,這個身是假的,一定要壞,再怎樣補(bǔ)也補(bǔ)不好。
★男女眾講話不能面對面,拿東西不能直接接手,師父是有定力,否則即使相距百步,也嫌太近,你們現(xiàn)在的正念,都還不夠十分之一,還很危險,要多注意。
★念佛即活禪,有的雖說閉關(guān),可是還想得很多,心里不清凈。我們是靜坐累了,就起來跑跑香、念念佛,心離境即是禪,我們要維持正念,我們里面還有很多壞的、不好的。(問大眾)我現(xiàn)在說話有沒有正念?
★出家人不要沾染愛別離苦,否則就與在家人一樣了。遇事要回光返照。
★修苦行是培養(yǎng)這個愿?从袥]有這個愿,業(yè)障少的人,愿力就會發(fā)出來,諸佛菩薩成道,就是依這個誓愿。
★女眾少修五百世,會修的就此身即可解脫。不要顧身體,吃飽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則貪念來,即著迷、散亂、無道心。
★有的人在說別人是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他故意這樣說,而是無始以來所帶來的業(yè)習(xí),使他這樣說。
★做事情就像做游戲在玩一樣(若無其事),但心要有主,不被外境所轉(zhuǎn)。
★天人看我們像黑毒蟲,我們像廁所里的蟲一樣,阿彌陀佛發(fā)了四十八大愿,要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我們卻貪戀這娑婆世界,認(rèn)苦為樂,就如同廁所的蟲,我們認(rèn)為臭穢不堪,但蟲卻貪戀臭穢的地方,若把蟲放在清水里,蟲會死亡。
★毗尼日用熟的話就念,如不會,念阿彌陀佛也好。
★現(xiàn)在在動的地方,先把禪門日誦里的內(nèi)容都搞懂了,以后在靜處就用得上。出家則有正念,社會人則無,行住坐臥去領(lǐng)悟體會佛道,才不會空過光陰。去體會佛道,壞念頭才不會跑出來。若無正念,口雖不說,心里卻想。
★現(xiàn)在年輕人出家,還很危險,容易被外境所轉(zhuǎn)。而半路出家(結(jié)過婚)的人,在社會上吃過苦,他們對這些外境較自在,不易被轉(zhuǎn)。但如果年輕出家人肯修行,智慧開易有成就,而這些半路出家的,則還要比人家多修兩百年(喻時間很長)。
★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了家是愈苦愈好,修行道路上是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樣的,不是爭對不對。以前有兩個徒弟打坐,一個坐得很莊嚴(yán),一個坐得東倒西歪,可是師父拿起鞭子打那個坐得莊嚴(yán)的徒弟。要是現(xiàn)在的人馬上起憎恨心,生煩惱了,但那個徒弟很慚愧地請師父開示指導(dǎo)。修行不是爭對不對,而是要有這種功夫,做對了人家說你不對,你也能接受。
★有相看得到,無相要我們有堅固心,是非裝不會,不要被度走。
★不用多看書,只要多念佛,智慧一開,經(jīng)藏自然在你心中。
★不講究吃和穿,只要粗衣淡飯,能御寒、能填飽肚子即可。
★修行不能執(zhí)著,執(zhí)著即生煩惱。
★修道是要去貪、嗔、癡,達(dá)到身口意清凈。
★受了別人的攻擊或批評,我們當(dāng)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還要感到慶幸并感謝人家。
★忍辱即智慧。
★承天寺是十方道場,外來的出家眾,若能守規(guī)矩,皆能住下來。
★修行要沒有我相,不要說自己以前(在家)是什么身份,出了家就沒有身份學(xué)歷高低之分,大家都一樣,否則就不能下心修道。
★我們要舍身,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若太愛惜身體,即無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騙走。
★早上醒來先摸摸頭,為什么要出家?為了脫生死、不受輪回而出家,故要提起道心。
★盡守自己的職事,若好吃懶做,不盡職,福報用完,業(yè)障一到,自然而然待不住。
★女眾盡量避免和男眾交談。
★出家當(dāng)棄舍愛別離苦,不要攀緣。
★受了戒就是要去行,不是做大法師,沒有身份高低之分。
★樂意接受別人的指導(dǎo)、勸導(dǎo),不可違抗不服,或分派系、勾心斗角。
★不要太惜身,生病時不要去理它,這是一種考驗,理了它就被考倒。遇到病痛時,更應(yīng)體會出人生無常,難免生老病死苦,更應(yīng)加倍努力修行。
★在家有苦,出家亦有苦,在家所受的苦沒有目的,而出家受的苦,是要了生死,不受輪回。
★出家飯是不容易吃的,若要吃得穩(wěn),當(dāng)好好修行,否則將失去這飯碗。
★凡事不是光說或去分別的,而是自己開智慧體會出來的。
★我們修苦行,就是要消業(yè)障,故對于自己的言行,應(yīng)多注意,免得帶業(yè)障來,又隨業(yè)障走。
★不要怕得罪人,自己職事要做好,該說的就當(dāng)說,不要做人情,免得落因果(失人不失因果)。
★起煩惱時,不要和這個說那個說,說來說去惹是非,最好多禮佛解煩惱。
★要聽執(zhí)事人的話。
★空余時間多禮佛、看經(jīng)藏。
★有什么不知道的,應(yīng)該問師父或師兄,不要怕丟面子而自己擅做主張。
★只知道吃而不知道修行,吃多了就難消化。
★以前羅狀元知道自己職位高,不愁吃穿,容易墮落,富貴畢竟不能長久,故舍棄其職位而出家。他不愿讓別人知道他的身分,任何打雜工作都做,有一天,他開悟了,知道以前洗盤子打破了多少,趕快賠常住。羅狀元沒有我相,所以開悟了。
★今天我們出家是要修行,了脫生死,不是來享受。修苦行就是磨練我們的身心,能夠使我們沒有我相,沒有貪嗔癡,達(dá)到身口意清凈。
★不要祈望施主送東西來,不要依靠施主,只要努力修行,有了成就,天龍八部皆會擁護(hù)我們。
★今天我們能在這衣住食具足的道場修行,更應(yīng)加倍努力修行。
★做事要心甘情愿,才會開智慧。
★現(xiàn)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道心十分,現(xiàn)在的人道心才一分。
★以前在大陸叢林,出家不是那么容易,剛出家先在外做苦工,做到某一個階段,再領(lǐng)職事。
★出家是要修行,不必到外面去讀書,佛學(xué)院所講的未必完全是佛學(xué),而摻雜了一些社會學(xué),接觸久了,心無法脫離世俗。
★不要著相:我做了些什么?
★今日我們有這么好的修行道場,不要再去想外面哪個道場好,否則心無法安定,即無法修行。
★修行要掃除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看到別人的缺點,不要起分別心,應(yīng)先觀察自己,人皆有佛性。
★我們是凡夫,男女眾應(yīng)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已得到人身就應(yīng)好好修行,六道中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皆是人去做的,修得好往善道,修不好犯五戒墮惡道。
★人為何受輪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為財、色、名、食、睡煩惱,惡業(yè)也就這樣造出來了。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即使生前家財萬貫,死后也帶不去,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不要再為這些身外之物,浪費美好人生,趁早修行。
★有些人說:吃齋人說吃齋話,若所有人都出家,那這社會怎么辦?假若人人都出家,我們皆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不是更好嗎?
★我們只知道我們是父母生來的,可是在父母未生我們之前,我們本來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死了又將歸向哪里?我們既聞佛法,知道有位阿彌陀佛發(fā)了四十八大愿,只要念他的名號,命終時即接引我們到西方。他有這個愿,我們也要有這個往生西方的愿,我們要深信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具足信愿行,隨時念佛,到臨命終,我們有正念能念佛,阿彌陀佛即來接我們,但若還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回。
★以前大陸叢林只要有人犯錯,知客師也不用多說,把你姓名寫于布告欄上,你自己看了就得走路,F(xiàn)在知客師說你,你還會和他吵架,真是差得遠(yuǎn)。
★以前飯菜都很簡單,煮羅漢菜,而今講究吃,出家眾比世俗人吃得好。
★以前在大陸叢林,到外參學(xué),東西亂放,才不管是誰的,一律沒收,若想找回來,須求知客師。
★做事情要用頭腦去思考,不要人家說這樣做,就一成不變地去做,要有判斷能力,否則豈不就同一只傻狗,人家丟了一個石頭,它不知丟的是什么就跟著去撿。
★要惜字紙,有字的紙,不要糟蹋,要拿去燒,這也是一種美德。
★拿筆的大博士,雖有學(xué)識,但不見得就有得吃,拿大筆(鋤頭)的只要拿得穩(wěn),一定不愁吃的。
★做事要有耐心,把環(huán)境擦洗干凈,也同樣要把自己的心洗滌清凈,邊做事邊念佛,不要放逸,不讓它(意識)跑走了,才能達(dá)到身口意清凈。
★打妄想或煩惱時,要趕快停止,繼續(xù)念佛,如妄想繼續(xù)打,就不要去管它,還是要念佛,才不會退失道心。
★我們這假體難免有病苦,但這屬小病,有妄想貪嗔癡才是大病,有妄想,我們還要繼續(xù)輪回,生死就不能了,為了保持臨終的正念,我們平常就要多服‘阿彌陀佛\’的藥,否則死將何去?
★身體就像房子一樣會壞的,即使再怎么修補(bǔ),還是有破綻,我們要將這假體放下,不要太愛惜它,畢竟它是幻化的,但我們要好好利用它修行!锖敕ɡ,不是口頭上說的,只要修持得好,自然人家看到你,就會起歡喜心、恭敬心的。
★像我們穿得不好(染色衣),肯舍身為常住工作,外面的人看到了,也會感覺這些出家人很下心,自然就想供養(yǎng)我們,無形中讓他們種福田,度了他們,這也是弘法利生。
★修行一定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這樣才會磨練出好的人才,若是一二個人、三四個人在一起,就沒有磨練的機(jī)會了。
★修行是要在動中取靜,不是靜中取靜,那功夫未到,最好動靜皆無掛礙。
★勇猛精進(jìn)地修行,到了食衣住都不需要了,再去閉山、閉關(guān),這才有保障、有成就。
★兩堂課誦要背熟,并解其意。
★三皈依好好地去體會,是否做到了?如‘皈依法……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即人家點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經(jīng)書一籮筐,這畢竟不是自己的,形于外的經(jīng)書,看到的了解,沒看到的就不知道了。所以念佛念到某個程度,經(jīng)藏自然在你心中,還是要老實念佛,才會開智慧。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們就像將要枯干的池塘里的魚,命已垂危,一天一天地過,不知死后何處去?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有放逸的心,勇猛精進(jìn),才能往生西方。
★智慧勝過神通,智慧能辨別是非、了生死。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即對任何事無掛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起,就要繼續(xù)輪回了。
★出家人要事無所求、心無所住。
★不可兩人單獨講悄悄話,講來講去就結(jié)黨、分派系。
★男女眾要分清楚,男眾拿東西給女眾,或女眾拿給男眾,絕對不能直接傳遞到手上,講話時不能面對面,且要保持一段距離。
★出了家就要有正念,有佛的種子,不要身出了家,心和世俗人一樣,愛情愛別離苦都來了,到后來也沒辦法修行,想結(jié)婚也不是,進(jìn)不進(jìn)退不退,出了家就要感到很慶幸,沒有走錯路,好好地修持,才能往生西方。
★執(zhí)事人關(guān)心我們才罵我們,糾正我們的錯誤,這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指導(dǎo)者,不要人家一罵,煩惱就來了。
★不要著色相講究穿著,這樣做也不是,那樣也不是,舍不得弄臟,這就不能為常住工作,反而被它(衣服)度走了。
★出家的目的在了生死,不要再去追求香味觸法了。
★不要以為出家?guī)啄炅?要當(dāng)法師,要閉關(guān)閉山,修不到那個程度,什么都還需要,怎么去閉關(guān),到后來什么問題都出來了。
★大器晚成,自己有了一點功夫時,不要想出名,年輕出名,慕名的人一多,如自己定力不夠,尤其人的情欲高,萬一碰上孽緣,是很危險的。
★出家就是要舍身,人家怎么罵,怎么侮辱,都無所謂,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娑婆世界有眾生即有菩薩的存在,若已無眾生,菩薩也沒有了。
★男女眾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歲亦如此,除非已開悟證果有定力,否則容易出毛病。
★修行談何容易,要想當(dāng)一個修行人,不是那么簡單,現(xiàn)在我們只能說做苦工苦修而已,我們貪嗔癡慢疑未斷,現(xiàn)在只是磨練我們的心志,等斷了這些,那才入道。
★我像一塊橋板,我先走了這段路,鋪了這塊橋板,讓你們走,我不敢說我教你們,只是以我的出家過程經(jīng)驗,告訴你們,互相研究而已。
★夸我們的,贊美我們的,那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這才是真正明師。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當(dāng)我們受到刺激時總會想:‘這么瞧不起我,我就做給你看!贸鲞@個志氣來,成就已經(jīng)在望。
★修行就是要吃虧,才會有進(jìn)步。
★人命無常,一口氣不來,人生就完了,趕快勇猛精進(jìn),莫放逸,多念佛是當(dāng)務(wù)之急。
★受戒即忍辱,倘能忍辱,則不易犯戒。
★修行不說對不對,即使自己對,人家偏說你不對,你也要忍受,凡事承認(rèn)自己不對,就不會起煩惱,否則心不安,煩惱即來。
★不要光看別人的過錯,要常?醋约河袩o過失,有則改之,才不會與道相違。
★我們從無始以來,所造業(yè)障如山那么高,而今出家修行,就是要消我們的業(yè)障,若不好好修行,反而造業(yè),說那個怎么祥,這個……,這座山就越堆越高,永遠(yuǎn)無法跳出生死圈。
★出家就是要對食衣住看淡些,不要去考究,一切隨緣,也不要太執(zhí)著,否則易生煩惱,人家煮什么,我就吃什么。
★做事不是為別人做,也不是應(yīng)該做的,而是為消自己的業(yè)障。大伙同在做,若有人不會,我們來教他,若他做不好,我們幫他做。不要分得太清楚,他不做,你就起煩惱,他不做你自己來做,要有慈悲心。
★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家沒有說對不對,對也接受,不對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慢慢就會去我相。
★若執(zhí)事人教我們做事做錯了,我們也不能去反駁,順著他的意去做,自然就會悟出真理。
★修行的路程要愈苦,才會開智慧,不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否則和世俗就沒有兩樣了。
★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禪,功夫不到易著魔。
★修行就是要下身,衣食住皆簡樸,要粗衣淡飯,若過于考究衣食住,則和在家人無兩樣?吹@些衣食住,才能去貪嗔癡,若生活太充足,則欲望大,貪念愈多。若要下身,當(dāng)從衣食住日常生活著手。
★未受戒不知戒律而犯戒,仍會受果報,現(xiàn)已受戒,知道戒律,就當(dāng)嚴(yán)持戒律,莫放逸。
★現(xiàn)在佛教雖遍布全世界,但是要修行不是那么容易。
★我們向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學(xué)習(xí),好好勇猛精進(jìn)。
★虛云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補(bǔ),補(bǔ)了穿,胡子留了那么長,有一餐沒一餐的,只為了了生脫死,勇猛精進(jìn),把身體都舍了。
★出家是為了得到解脫,看能不能修到五蘊(yùn)皆空?
★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出家要修行,不爭對不對,道心才會堅固。
★人家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頭腦也不會去想別的法子,這樣比較好修行。
★這個臭皮囊是借給我們住的,但我們卻往往為了它,造無量無邊的惡業(yè)。
★我們團(tuán)體能莊嚴(yán),私底下也莊嚴(yán)自己,無論在哪里都莊嚴(yán),如課誦時,外來人看大家都很莊嚴(yán),會對佛教有信心,不認(rèn)為佛教是消極的。
★修學(xué)佛法,并不是什么都不要,那會走偏的。
★凡事不要太著相,相貌好不起歡喜心,相貌不好也勿起煩惱。
★若你將地掃干凈,師長硬說你沒掃干凈,這時你若和他辯,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說:‘好!好!我把它掃干凈!@就是修行。
★信徒拿東西來供養(yǎng),是來求福的,即使是供養(yǎng)一根草,我們也要以歡喜心接受。若拿好東西來,我們?yōu)榱诉@些東西起貪念,則不能悟道。若拿壞的東西來,我們把壞的煮成好吃的,則;雙修。若未能適當(dāng)處理,反而批評人家拿這些壞東西來,自己起煩惱,并且造口業(yè)。
★修苦行不是做很多,做事情是磨練自己的心。做事不能急,慢慢來,做久了自然熟悉,就會開智慧。事情應(yīng)該怎么做,不是刻意絞盡腦筋去想怎么做,而是一看到就自然知道怎么去做。(師父說五、六個人一天劈的柴,他老人家一小時就可以做完。)
★凡事好壞皆不形于外,例如生病了,也不要讓人覺得你生病了,像師父雖有病,但誰看到師父都說師父身體很硬朗,也沒有人知道師父有病。
★在家人整天忙碌地工作,就是追求名利、聲望,想在物質(zhì)上得到享受,吃好穿好住好。而出家人工作,則為訓(xùn)練頭腦,工作不求做多,也不用急,更不是想得到別人贊嘆,也沒有在追求什么。穿的是求生西方的衣服,以前大陸叢林穿的是染色的麻布衣(在家人帶孝穿的麻布),吃的是很稀的稀飯,配的是簡單的菜,沒有像現(xiàn)在吃的是干飯,又有這么多的菜。
★行住坐臥當(dāng)不離佛,像印光大師、弘一大師這么有修行的人都還要念佛,更何況我們凡夫,當(dāng)把念佛視為第一要務(wù),我們在世俗都已念過書,再去念佛學(xué)院、學(xué)講經(jīng),更增加愛情愛別離苦之念。世俗人把苦當(dāng)樂,等到老來就怕死,放不下子孫。而我們出家人雖然修苦行,邊做邊念佛,日子久了,體會出有天堂、地獄、六道輪回,慶幸自己出家,佛念多了,智慧也就開了,就有所覺悟,到老時不怕死,還有個西方極樂世界可去。
★我們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眾愛情愛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huán)境所轉(zhuǎn),對他們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沒道心,若認(rèn)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
★師兄弟在一起,佛法可多談些,其他則一律不談,以免心散亂,不要參加人家的閑聊。
★大家評論誰比較好時,自己不要參加意見,心里明白就好。
★急性就會無明,丹田也會無力。
★起諸惡念時,不要執(zhí)著,拍拍自己說:‘你不要這樣子。\’不可用處罰的方式,這樣沒有用,并會傷害自己。
★要發(fā)宏愿,別人都先成佛,我才成佛。簡單地說,凡事幫忙別人,助別人安住其心,安心修道,把所知道的,說給別人聽,令他增加智慧,他人先成佛,而我才成佛,不能有嫉妒心。
★修行要靠自己去行,像一杯水,當(dāng)你未飲之前不知其味,飲了之后,就知其味,所以要去行,才保證真實。
★修行要修到動靜無掛礙,就是身在動時心不動,不被動轉(zhuǎn),而靜時也沒有靜之念。又念佛掃塵埃,蓮花朵朵開,就是要提起正念,把惡念轉(zhuǎn)為正念!镫S人之情,合人之性。
★修道人不談佛理而談俗事,這非出家人本分。以在家的俗事拿來出家用,俗氣未斷,怎能談到修行?
★受戒是受‘忍辱\’,耳聽到別人罵你、刺激你,而不理會,那就是戒。
★出家人衣食住要能淡泊,眼假裝不見,耳假裝不聽,像個傻人,這樣修下去,韋馱菩薩會擁護(hù)你,你到何處,人見如佛,建道場馬上有人擁護(hù)。
★菩薩要度眾生,要先廣結(jié)人緣,看到信眾要打招呼,但不要攀緣,不要貢高我慢:我是出家人,你們是在家人。我們要知道吃、住、穿生活的一切費用,皆是施主供養(yǎng)的。
★以后師父不在,不用煩惱,只要聽師父的話,念佛修苦行,于六塵好與壞,不用執(zhí)著,要隨緣。
★能在一天當(dāng)中,平平靜靜念佛、拜佛、做事,沒有發(fā)生過失就好,不要想做什么,無過便是功。
★要做一位菩薩,不可自己好就好,別人管他死活。應(yīng)把別人看得重要,自己沒關(guān)系,要利益他人,若只利益自己,無明煩惱就會一大堆。
★做什么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不起分別,就是修苦行。
★自己的職事,自己量力而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必請人幫忙,因各有各的職事,自己發(fā)心就自己做,不必麻煩別人,說不定會使人起煩惱。若他自己高興幫忙做,那就可以。做種種事,都是修行,不必計較。
★不能生絲毫的嗔心,否則不能入道。佛法不著于境界,如樂、明、空。輕安則樂;妄念少則明;不生念則空。如著于樂則生欲界天,著明則生色界天,著空則生無色界天。
★自己本來的面目,是自己悟出來的,‘聽\’仍屬于六塵外面的境界。修行要怎么修?要從食衣住上修,粗衣淡飯,去貪嗔癡?嘈惺且覀兊媒饷,要清楚去的一條路—解脫生死。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yīng);垭p修,要把舊業(yè)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計較。若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yè)。
★沒根基的人,煩惱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講了,他也是不會明了。(煩惱不除,則好的不會出來)
★師父以前在大陸承天寺什么都看過,有的人講這樣,有的人講那樣……,后來就到山上修了(光是做做吃吃不能悟道,還是要到山上修)。以前比較好修,信徒少,事情做完,就自己用功,現(xiàn)在比較不好修,信徒游客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
★做什么事都是無條件的,不要哀哀怨怨。
★行住坐臥皆在念佛,定下心來念,便可覺悟到:我們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頭,沒有觀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彌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佛菩薩的業(yè)、掛礙,就是眾生。
★以前的人,師父試你的功夫,叫你鞋子倒穿,有根基的人,則跪下求師父慈悲教導(dǎo),這是有智慧的人;愚癡的人硬要倒穿鞋子;沒有根基的人,則無明煩惱起,認(rèn)為師父不對,故意找麻煩。
★在家人會享福,去旅行……,雖然是很快樂,但旅行回來,妄想多,頭腦不清凈。而我們衣食住雖沒有好的,但做完事,靜下來,靜坐念佛,頭腦沒有妄想,就會有正念。
★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瘋和尚亂講話。他叫一只豬過去世的名字,那只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回。
★我們出家也要度家人,最起碼要他們信佛、吃素、不殺生,這樣才圓滿。
★問:怎么念佛才專?
師答:這也是執(zhí)著,妄想來時不要理它,有時叫它不要打妄想,它還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個念頭,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隨緣。
★不要亂聽別人說,東聽西聽不知哪個對,自己心中無主,反而易成散亂心,便成妄想,煩惱因之生起。
★念佛定來即是禪,故說要有禪有凈土,有禪無凈土,披毛戴角還,靜坐念佛比較不會走錯路(出問題)。出家和在家不同,在家生活好像白天做夢,晚上也夢,做那種輪回生死妄夢(著有色相)。
★師父到現(xiàn)在,建立了承天寺這個道場,人眾不少,各路皈依信徒得依佛法、佛理種種事去修,師父是度人,予人種福田。
★現(xiàn)在這個道場讓你們不愁吃、穿、住,而能安心修道。一方面修行,一方面開示指導(dǎo),真正修行的目的要了解。你們沒有去過別的地方,你們不曉得,有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修行要認(rèn)識好的就是不好的,不好的就是好的,煩惱即菩提,將它回光返照,師父曾說過‘鞋子倒穿\’即此意。逆境即是正好修行之時,如果在這里住不安,想到別處去,其實主要是自己不安,到哪里也一樣不安。你們現(xiàn)在壞的念頭很多,好的沒有體會,遇有境來很容易被轉(zhuǎn)走,還懵懵懂懂,所以還很危險。要知道你們現(xiàn)在沒辦法考,只能慢慢像照顧小孩子一樣,讓心安下來,才能修心。你們一定要守規(guī)矩,大陸叢林很嚴(yán)。
★修行要;垭p修,修到老時,福慧具足,則人家自然恭敬你。
★去我相我執(zhí),才會開智慧,不去貪嗔癡,智慧不開;什么事都怕怕的,也不會開智慧。
★別人和他結(jié)惡緣,我們不受人家影響,也和他結(jié)惡緣,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們要廣結(jié)善緣,未成佛先結(jié)人緣。
★先治家再治國,師父把家喻為自己的習(xí)氣、無明煩惱壞種子,把國喻為大眾,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習(xí)氣、無明煩惱,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人、統(tǒng)理大眾。
★若自己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個。錢要給你你不賺,就是說境來了,你不知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人家看得起我們,才供養(yǎng)我們,我們要有感激之心,好好修行。
★在家什么事都依賴父母,不知天地幾斤重,而出家后都是師兄弟,各人領(lǐng)各人的職事,把自己工作做好,較有獨立性。
★工作之余可看些經(jīng)書,看什么經(jīng)書呢?只要把兩堂課誦深入了解體悟,照著去做,一定能了生死,如課誦里的三皈依、懺悔文、一者禮敬諸佛……等。
★什么是粗衣淡飯?不是不吃飯,而是吃得飽,不是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不是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貪睡,睡多易昏沉。若想搞些花樣不吃飯,身體搞壞了,不能安心修行,則枉費來出家。師父以前搞很多名堂,現(xiàn)在老了,知道錯了。
★在社會上經(jīng)過一陣磨練,來此更進(jìn)一步地修行(忍辱),較易與別人相處。要有信心,說我一定可成佛,說可成佛,即有此愿,才會更精進(jìn)。不要經(jīng)常說我……,都是‘我\’在作怪。在社會上喜歡穿漂亮衣服,來此便不適合,而是穿別人不穿的衣服。
★說些笑話(幽默)融以佛法,這樣比較沒有煩惱。
★出家人是講慈悲的,不是用世俗法來管人,要以行為來做給人家看。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來,那才好,一有正念出來,才會去分別怎樣才是正確的,知道怎么去修。
★修到有正念清楚時,耳朵聽好音壞音,就會感覺到不順好音(不聽好音),把壞音拿來修。
★穿這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掛礙,不掛礙人情世事……等一切,掛礙是多余的。
★怕、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別人也沒在怕,是自己修不到,自己無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煩惱,心不安定,也就會沒道心。
★如有道心,慢慢修到四、五十歲來,無所掛礙,‘老尼姑\’這才有了一點自在,還不是很自在,若不悟道,雖到四、五十歲,煩惱仍在,且易成顛倒。
★我們皆是帶業(yè)來的,故病苦多,少殺生,多念佛,就會消我們的業(yè)。
★人是否難逃劫數(shù)和病苦?例如患心臟病,若能專心念佛,則心臟病會好,若心念佛,還想去看醫(yī)生檢查心臟病,則念佛歸念佛,病還是不會好,若能專心持佛號,則病好了自己還不知道。
★學(xué)佛是師父開示一句,自己有所覺悟、體會,不是說得多,說多了那還在轉(zhuǎn)。
★念佛若沒正念,則想東想西,嘴念心不念,有愿就會專心,不專心怎么念佛?
★念佛有很多障礙、妄想,念一句都不簡單。
★無始以來所帶來的壞種子很多,若帶業(yè)來,再隨業(yè)去,則還在生死輪回之中。
★問:帶業(yè)來怎么開智慧?
師答:多念南無阿彌陀佛。
★要知道穿這件衣服是要做什么的,出家了,要知道生死的意思。
★要舍掉一切六根對六塵,如果對這世間還喜歡什么,則臨終就現(xiàn)什么來,要放得下,看得破,才會跳得過。
★聽開示不是聽得多不多,而是聽得進(jìn),聽不進(jìn),聽得進(jìn)也要會應(yīng)用。
★吃東西吃飽就好,若要求美香味,就是給嘴巴做奴才,胃腸多忙碌,吃太好,腦子又會亂想,易散亂著迷。一切簡單就好,只要吃得飽,肚子不餓,穿衣能遮身、能御寒就好。
★你們臺灣還好,女眾能出家,要不女眾在社會上只有墮落下去,來出家再怎么沒修,不殺生,看能不能轉(zhuǎn)個人身再來修行。
★心里壞的力量比較強(qiáng),好的比較弱,好的說:‘我是善的。\’壞的說:‘我是大善。\’它每樣都要占第一,這樣強(qiáng)欺弱,善的終被惡的捉走(壓倒),這樣最不好。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念佛悟道),如掃地也會悟道—掃塵埃。
★佛號要多念(這最重要)。
★念佛還有感覺,還知道有念沒念,則是執(zhí)著。
★做事情要有計劃,不能隨隨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東西,做適當(dāng)圓滿的處理。例如一棵樹,未能給予適當(dāng)?shù)姆N植,誤把它糟蹋了,則我們就有過失。
★說話要視個人根基而定,例如我們對有根基的說:‘有了過錯能夠懺悔,罪從心起從心懺!瘎t此人雖有過,但經(jīng)懺悔則清凈,不再犯過,能把心用在道上,對沒根基的人,就不能這樣說,若對他這樣說,他會認(rèn)為:‘反正做錯了,懺悔就好了。’這樣他永遠(yuǎn)沒有辦法改過,永遠(yuǎn)在懺悔。
★出家人不分拜誰為師,只要能守寺里的規(guī)矩,大家都一樣,大家都是佛子,若分得清楚,你是外來,我是……,則非出家人。出家人只要能好好依戒修行,修行得好,則到哪里皆受人恭敬,天龍八部也會擁護(hù)你,十方叢林皆可為家。
★修行不講是非,不講‘沒影\’的事。
★若人愛漂亮喜穿高跟鞋,則以后就有自然的高跟鞋可穿—投胎為馬。
★有兩個人,一個丑,一個美,丑的認(rèn)為自己丑,就濃妝艷抹,則愈涂愈丑,倒不如自然的好。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到哪里都跟人家和合,能隨順人家。但隨順有輕重之分,若是壞事,我們當(dāng)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隨順壞事。
★戒本有各各職事的規(guī)矩,要詳問才不犯戒,以后擔(dān)當(dāng)職事,才能勝任、有寄托。
★職事要一步一步、一級一級地按照規(guī)矩來當(dāng),不是統(tǒng)管的。
★女眾出家都不容易,何況要到別處參學(xué),所以要參自己(起心動念,貪、嗔、癡、慢、疑),男眾方可到處參學(xué)。
★心若在此,學(xué)了師父的德行,則到別處亦可安定。
★出家做事與社會差很多,社會是追求名利,我們是修身、口、意。話有如刀,一句不對,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說話,多念佛)
★每天訓(xùn)練沒貪念,不亂說話,講話講佛法,求生西方。世俗的種子已夠多,不要再講這些俗話是非。
★帶來的業(yè)善念少,惡念多,所以才要修苦行,消業(yè)障,才不想睡、不想吃。去掉壞念頭,才有正念,煩惱才少。
★若著于色聲香味觸法,則智慧不能開,要想辦法去掉它。
★修行要修到慈悲相,眼神讓人看起來很和藹慈悲。
★用善巧方便之法,使父母入道,有善念,起碼做個天人。
★若別人把做不好的事往我們身上推,亦要忍。以前人家說師父‘怎沒把飯煮熟,叫人怎么吃?’師父默然不辯,這才是功夫。
★人若修好的話,即使到哪里,人家亦要找你,別人也喜歡和你講話。
★一天都是壞念頭,沒正念。不要想有色相的東西,而是要想無色相的東西。
★壞的意念跑出來時,若沒做或已做過,則內(nèi)心求懺悔,不再犯就好。
★掛單的人來時,不能有分別心,講人家好壞,讓人家不好修,只要他遵守規(guī)矩即可。
★叢林每個人皆可掛單,掛單亦有規(guī)矩,也不是看好壞人才給掛單的。
★職事都會做,到哪里都自在。
★行住坐臥,自己去體會佛法,光陰易逝,莫放逸。
★聽師父開示,覺得很好,好是好,好是師父的,還是要自己去行,自己去體會。
★有根基的人出家就很清楚,很能體會出家與在家的好與壞,沒根基的人則不能體會出來。
★若不能去體會道,雖是出家,仍是修在外境,心隨境轉(zhuǎn),還很危險。
★你們現(xiàn)在雖出家了,仍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出個出路。
★要?纯创┑倪@件衣服,摸摸這個光頭,提醒自己的身份—僧,否則有時忘記了,此身雖在,而心常跑出去,自己不覺得,就不是出家心。
★舉個例:自己昨天才做的錯事,今天見別人做,即笑人家那個樣子,而忘了自己昨天才做的。
★父母親對兒女,常罵不聽,常打不痛。
問:意業(yè)難持,為無始來習(xí)氣沾染自然而現(xiàn),如念起即刻懺悔,有無因果?
師答:意業(yè)未做出來,還在腹中,即懺悔則無因果,若做了即成身業(yè)、口業(yè),則有因果。應(yīng)時時刻刻有懺悔心,有懺悔心則善念就跑出來了,頭腦就明白,就知道該怎樣。戒有開遮,要看清楚,否則易被戒戒回去。無故可懺悔,未出家前做不如法的事,皆為無故。有故(出家后)則不能懺悔。懺悔不能超過三次(同樣的過錯)。意業(yè)不怕起念,只怕覺遲,隨犯隨悔。
★若有斗爭計較,則不會安定,不是他壞,是我們不會修,因自己怨恨煩惱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不是他怕。什么事都要用比喻的,過了就沒事,才會有正念。
★有一甲者有吐痰的習(xí)慣,常常到處吐痰,恰巧碰到乙者有疑心,有一天甲在乙者前吐痰,乙者疑心甲者瞧不起他,結(jié)果兩個起了沖突。丙者知兩者的習(xí)慣,前來和解,從此兩人皆改過,不再吐痰,不再疑心。人的習(xí)氣不改,會給自己添麻煩,疑心對自己不利,給自己障道,當(dāng)我們知道有兩者起沖突時,應(yīng)予和解,不可再加油添醋,否則事情愈鬧愈大。
★從前有一個人,和人講話時,總是東看看、西看看,故做神秘,讓第三者看到時,由于他的動作,給人的反應(yīng),就是他在說人壞話,其實不然。所以做任何事皆要自在自然,否則會添不必要的麻煩。
★做事情是在磨我們。做事情若關(guān)心則會專心,一件事若會專,則其他事也都會專,邊做邊念佛,同樣的,一理通則萬理徹。
★身為徒弟的人,若師父有再大的過失,我們也不能說,若我們聽人家說他們師父怎么樣……,其實真把這些話說出去,則他們的罪都?xì)w于我們,說四眾過罪。
★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不要被別人提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自己要有主,該聽的聽,不必要的不用多聽,打哈哈就好了。
問:缽打破了,是否出家飯碗就丟了?
師答:這也是執(zhí)著,若你的缽讓人給打破,因此埋怨打破你的缽的人,為了這個缽,你和人家結(jié)冤仇。
★若有人想害我,則我們要想:大概過去我害過他,所以才這樣,我不能再和他結(jié)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針一線一句話,皆有因果,意同梵網(wǎng)經(jīng)二十條。
★看做事情就知道,做事專心用心,則學(xué)佛念佛也就專心用心。自己有感覺到,則工作中哪里不干凈也會知道,就是地上一粒沙也知道(會感覺到)。即一件事人家說了,就知道該怎么去做。
★一個再怎么沒修行的出家人,能持長齋、不殺生,沒有很大過失,則來生可直接再轉(zhuǎn)人身來修行,不要再經(jīng)過三惡道。
問:一個破戒的出家人,罪惡無邊,墮落地獄,是否比一個在家人還不如?倒不如在家修?
師答:還是要出家好,雖墮落,但果報受盡還會再來修行,畢竟出家多少種了一些善根。
★故出家說懺悔,懺悔什么呢?無始以來所造的很多業(yè)。
問:什么是空?
師答:看得破,即是空。
★一個愈有修行的人,愈覺得懺悔的重要。
★修行要表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
★靜坐時若有好壞境,皆不著,也不用說。
★多吃多忙碌,人在做事情時不會想吃,閑下來時就會想吃東西,吃習(xí)慣了,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就想吃,少吃少忙碌。
問:以后師父圓寂,我們會想師父怎么辦?
答:我在西方接你們,但也要你們放得下,到時我們就在西方見面了。
★人家在講我們的是非,修就是修這些。
問:聽師父開示聽得很高興。
師父: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三心范圍很廣,貪嗔癡亦包含在內(nèi)。‘五觀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此三心亦即現(xiàn)在、未來、過去三心。
問:聽師父開示,有時不敢吃太多太飽,但體力又差,該如何?
師父:要吃飽,只要不貪、不著就好,不要說好吃多吃一點,不好吃少吃一點。
★貪一樣,就有很多樣出來。
★不說是非,說是非就失敗,說是非讓人不安定。又如愛情愛別、愛漂亮……,則又要來六道輪回。
★修行要自己修,修到有體悟,悟到娑婆世界的苦、輪回的苦,悟到一條,就是一條的智慧出來。
★較能干的人不好修,就會想怎樣怎樣?修行是修香味觸法、粗衣淡飯,是看能不能修得腦子清凈解脫。
★寺里也會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會害怕,會修的人則會想:等我修好一點來度他,不會修的人則會和他結(jié)冤仇。
★修行要修無礙的,像鳥在做巢,‘籠雞有食鍋湯近,野鶴無糧天地寬!w到哪里即到哪里,隨處也就飛走,是最自在的一種鳥。修行要處處不掛礙,心才靜,才會念佛,如如不動。
★沒有說還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親戚……等,愛情愛別,千萬劫也是在輪回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回。如果有佛的種子,修行就比較快。
★從無始以來帶的善念少惡念多,所以我們的自性被蓋住了發(fā)不出來,故有妄念、愛睡,無法與它抵抗,這就是業(yè)障,故要做些事情來調(diào)配,否則是到處聽,聽得亂糟糟,煩惱都沒處通(沒地方發(fā)泄)。
問:有時候好像有魔?
師答:不要說他是魔,要說自己是魔。
師:出家不能貪求名利。
徒:師父如今名聲遠(yuǎn)播四海。
師:我也沒感覺。
徒:這才是真功夫。
★修行修得好,自然有人擁護(hù)你,不是刻意強(qiáng)求來的。
★如果有一個人修得好,則其他人也會沾福(一人有福帶滿屋),則人人也會起勇猛心,向他學(xué)習(xí),每個人都想修行,一起共修,大家互相勉勵,否則起是非、嫉妒、愚癡,大家都不安定。
★社會是造業(yè)的路,出家是極樂的路,得解脫。
★凡事都說自己不對,說懺悔教我,而不起煩惱,則是無我相,就不會有壞念頭。
★貪一樣則多一樣,少一個念頭少一個業(yè)、多一個解脫。出家人若不依佛理行持,則十人有十人差錯。
★弘法利生,就是犧牲自己。
★我不識字,教你們一些基本修行方法,你們識字,看些經(jīng)及釋迦佛、文殊普賢諸大菩薩傳記,學(xué)他們的修行方法,諸佛菩薩都是有愿的,所以修行要發(fā)大愿。
問:我發(fā)不出這個愿?
師:愿,不是要我怎么樣,這還有個我。愿,是自然的,像師父也沒有說我要怎么樣,但現(xiàn)在有這樣的成就,我也不知道。
★修行,是做人不愿做的,勇猛精進(jìn),不是和人計較這是不是我做的。斤斤計較,即和社會人一樣,做人不做的才是修;,修行不是用算的、計較的。
★和社會人交接只是應(yīng)酬,應(yīng)酬心里也要有主、要有佛法,不要和社會人談?wù)撍资?要談佛法。
★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色受想行識,修五蘊(yùn)皆空,粗衣淡飯,離香味觸法,也不是教你不用吃飯,而是吃飽穿暖就好了,不可貪。
★出家修行不是競爭斗爭的,競爭斗爭還有名利。
★不要執(zhí)著好壞,若執(zhí)著壞的,永遠(yuǎn)停留住,不能進(jìn)步,例如自己做錯事,心里就感到很難過,心不能開,一直執(zhí)著這事,就無法安心辦道。一切皆是幻化不實的,過了就算了,若執(zhí)著即生煩惱。
★一個人不是壞,而是習(xí)氣,每個人都有習(xí)氣,只是深淺不同,只要有向道之心,能原諒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壞人。
★每天不起惡念煩惱,從日常生活中慢慢去修。
★少說話,多念佛,言多必失。
★忍辱波羅蜜,不要說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或壓抑自己,這還有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
★修行不是修給人家看的,若是形于外的,你有幾兩重,人家一稱就知曉,修行是向內(nèi)不是向外的,要給人感覺不出來,這樣我們也好安心辦道。
★誦經(jīng)、看經(jīng)、念佛、說話,這是一天當(dāng)中所必經(jīng)之過程,話要少說,誦經(jīng)看經(jīng)的時間不超過念佛時間,還是要以念佛為主。
★所謂無色相,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亦即‘真空妙有\(zhòng)’,意思是外境確有此物或此事,我們心中沒有此物或此事的存在,心中是空的,若心中有著這些事物,煩惱即會由此而生。
★念佛最重要的是要聽得清楚,念佛要與自己配合,要念到能靜下來,是自性在念,就是工作中也在念,別人也不知我們在念,專心工作,別無妄想,也是一心。此是佛心,與佛道合,因有正念,所做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慈悲,所見的自然也是正知正見,此也是佛心。
★若于工作時,還知道我在做什么,還有感覺,則這只是修福。若工作時,沒有個念頭‘我在工作\’,亦即沒有什么感覺,這就與般若相應(yīng),亦即身心世界皆能放下。
★任運而行,隨緣度日,任何事皆不擔(dān)我心,所有衣食住行、是非榮辱,都冷冰冰放下,如此外緣清凈,心中智慧自開。
★平常心即是道,每天保持不起煩惱,不起歡喜心,多念佛拜佛。
★對人不好也不壞,隨緣和人結(jié)善緣,不攀緣。時時刻刻注意起心動念,有壞念頭,要馬上提醒自己。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莫令心放逸。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急不緩,細(xì)水長流。
★靜坐是念佛助緣,靜坐可調(diào)身心。
★這樣做做吃吃、吃吃做做,較不能悟道,因為形形色色要真看破才有辦法。
★師父說的知道了,再來就是受持,受持很要緊。
★念佛,心才有寄托,才不會去著其他旁的事情。
★開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羅漢,斷見思惑,即無我相,才能了生死。對此句有感悟心,仍有這個那個意念浮存,全是基于有個我,有了我即自私。
★念佛—離境,與佛相應(yīng),才知此心與佛心同。
★見聞覺知是六根的作用,我們的自性就在六根門頭,每天與我們在一起。
★起心動念都是自己不對,此是因為還有個我在。此是細(xì)相,一念才起相便起。
★智慧是無色相的。
★要有菩薩的精神。
★平常因是習(xí)氣、你我相的關(guān)系,念頭常是自然而起的,非特意故,應(yīng)慢慢改,多念佛。
★修行非如豆腐干,拿來就可吃,十年二十年,一句佛號還保持下去,加上信愿行,如此下去。
★西方是歸宿,如老農(nóng)夫等太陽西下,可休息了。
★行的方面很多,善者念佛。
★念佛即入中道,沒有好,沒有壞。念佛亦屬幻化,但屬正念,故我們要以幻(念佛)滅幻(妄想)。
★身體不好,不要太去理它,說它有病就有病,說沒有病就沒有什么事了,不要為病苦生煩惱,肉體不去理它,也就是了,貪嗔癡才屬大病,肉體的病乃是小病。
★常住即慧命所寄,有常住才有我們,我們當(dāng)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計生命安危。
★聽執(zhí)事人的話,不要故意刁難執(zhí)事人,大家同心協(xié)力。
★人家笑我們沒讀書、做苦工,我們當(dāng)拿出志氣來,努力修行,讓別人瞧瞧,我們確實不簡單。
★修行目的在了脫生死,并不是爭名奪利,有些人請大官寫匾額,藉以打知名度,而師父一字不識,全靠自己苦修而來。
★不要想到外面參學(xué),現(xiàn)在一般俗氣重、爭名奪利,好的學(xué)不到,反而把壞的帶回來。
★凡事都要忍辱。
★戒是戒內(nèi)(自己),不是戒外(別人),當(dāng)我們起了壞念頭時,就應(yīng)拿戒律來制止,以戒為師。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廣欽和尚:我們要廣結(jié)善緣,未成佛先結(jié)人緣
- 廣欽和尚:西方境界是不生不滅的
- 廣欽和尚:一件事不論好壞對錯,肚子里明白就好
- 廣欽和尚:圓滿之心照出自性靈光 要的是內(nèi)心自然生法喜
- 廣欽和尚:真不是鬧著玩的,而是真刀實槍上陣
- 廣欽和尚:境界折磨是修行的最佳環(huán)境
- 廣欽和尚:對在家居士的開示
- 廣欽和尚:越是在修行的人,罪業(yè)越是會現(xiàn)形
- 廣欽和尚:男女眾之分
- 廣欽和尚:越過磨難才能成就凈業(yè)
- 廣欽和尚:戒是對治自己的心
- 廣欽和尚:不吃虧 就參不到修行的法味
- 廣欽和尚:什么是真忍辱
- 廣欽和尚:什么才是真正的放下
- 廣欽和尚:帶惡業(yè)來到娑婆世界要曉得入佛門
- 廣欽和尚:忍辱也是一種智慧
- 廣欽和尚:一切忍下是為自心不起煩惱
- 廣欽和尚:對人事物要有判斷能力,不可不過腦就做
- 廣欽和尚:貪戀世間的一顆草,都要再來輪回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jìn)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dá)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jì)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lán)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jì)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jì)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jì)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jì)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jì)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xué)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xué)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jì)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jì)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rèn)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jī)]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